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历次外敌入侵战争,都会发生一些“惨案”事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甲午战争期间发生的“旅顺惨案”,庚子国变期间发生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相比来说这次用平民挡枪的性质虽然恶劣,但惨烈程度还是比这几次惨案要好得多。而虽然这些惨案在国内也引起了一些反应,但也都远远没有这次的声势浩大,并且很快就了无声息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清廷的无能,发生惨案以后只会息事宁人,不知道声诉,更不敢放任民间舆论扩大,因此限制了这些惨案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近代以来,清廷的对外作战是屡战屡败,几乎就没有赢过一场,而败军之将不足言勇,那里还敢去追究制造这些惨案的凶




第四五八章 围歼日军(二)
    这时桂太郎道:“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我记得在日清战事之初,发生的‘高升号’事件,当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英国舆论大有和我们日本开战之势,结果在我们的周旋之下,还是平息了下来,这次难道就不能再设法周旋吗”

    小村寿太郎苦笑了一声,道:“此一时,彼一时,这两件事情的性质不同,因此不能照般。”

    高升号事件是在甲午战争之初,丰岛海战中发生的一起事件。当时清廷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兵,并派遣军舰济远号、广乙号护卫。在丰岛海域遭到了日本舰队的拦截结果广乙号被击沉,济远号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而高升号上的清军拒绝高升号船长向日本军舰投降的要求,最终被日本军舰击沉。

    当时这一事件确实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高升号是英国商船,而且那时还未发生布尔战争,大英帝国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而日本军舰敢堂而皇之的将其击沉,因此当时英国全国上下一片哗然,民意沸腾,都表示要严惩日本,英国海军也请求英国政府授权,对日本海军进行报复。而清廷包括李鸿章在内,也都认为英国一定会站在自己的一边,即使不能直接出兵,也会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制裁日本。

    那知在英国海事法庭在进行了调查和听证之后,却判决日本军舰击沉英国商船“高升号”属于合法行为,理由是中日处于战争状态,高升号运载的是中国士兵和军用物资,因此已是介入战争,而且船上的中国士兵也拒绝执行船长向日军投降的命令,从国际法上说,日本军舰是有权击沉高升号的,自然不予追究日本的责任,而赔偿责任全部由清政府承担。当然实质的原因是英国这时己有选择日本做为自己远东代理人的计划,自然不愿过于打压日本。归根到底,国际政治是为本国的利益服务的,如果当。

    当然日本为了争取高升号事件的结果对自己有利,也是做了大量的公关工作,早在甲午战争开战之前,日本就向英国路透社提供了600英磅的资助,以换取路透社对日本的关照,而在高升号事件发生之后,日本政府又拔出1000英磅做为活动经费,争取到了一些英国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公开为日本辩护。如当时的剑桥大学教授韦斯特莱克、牛津大学教授胡兰德都在《泰晤士报》上刊文为日本辩护。因此后来舆论反转,日本政府反到向英国提出强烈抗议,要求英国政府饬令臣民严守中立。因此高升号事件也成为甲午战争中,日本在外交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桂太郎把这件事反出来,就是希望日本再像高升号事件那样,再来一次舆论大反转。但小村寿太郎却知道,这次再想来一次反转己是不可能了,因为在高升号事件中,日本的行为在国际法里站得住脚的,因此日本死死咬住这一点不放,为自己争取到最好的结果,而一些专家学者敢于为日本辩解,也是基于这一战,而这一次日军的行为无论是在那个国家,都是不能被大众所接受的,恐怕是没有人再敢为日本分辩了。

    另外是日本能够赢得高升号事件的胜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事件的另一个当事方,清廷的表现实在是太过拙劣了,高升号事件发生的同一天,日本方面就已经开始与英国方面商谈此事。表示愿意赔偿英国的损失,并且要严厉处分自作主张的日军舰长,又对高升号上的英国船员进行了妥善的安置,并为英国的听证调查积极的进行了大量的证据准备工作,收集了大量获救的高升号船长和大副的调查笔录,以及其他一些获救者的证词,当怨这这些证词都是对日本有利的,并都为曰本最终赢得高升号事件的嬴利提供了帮助。

    而清廷的反应速度就明显不如日本,在高升号事件发生两天以后,清廷才开始与英国公使商议此事,不仅晩了一步,而且当时清廷上下都认为英国肯定会出面教训日本,既没有着手调查,也没有收集证据,全都是一付等着看好戏的样子,谁都没有想到过准备什么,更没有想过主动利用舆论,而最终连听证会,包括第二次听证会是在中国上海举行,竞然都没有派人参加。

    但现在日本面对是海外华人,他们对舆论的认知显然要比清廷深刻得多,而操控舆论的手段更是比清廷高明百倍,只看这次只用数天时间,就将日军的恶行转遍全世界,弄得日本极为被动,可见其操控舆论的手段之能。

    当然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看在战争中的表现。高升号事件的最终裁定结果,是在当年11月10日出台。而在此之前,日本于9月17日取得大东沟海战胜利,10月26日突破鸭绿江防线,攻入中国境冈;11月6日进占金州,7日占领大连湾,基本锁定了甲午海战的胜局。而英国在这个时候做出了有利于日本裁决,其中的意味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五九章 围歼日军(三)
    “报告,儿玉参谋长己和近卫师团渡过了鸭绿江,并进驻义州城,而且儿玉参谋长还来电,请司令官阁下尽快渡过鸭绿江。”

    听完了副官的汇报以后,大山岩点了点头,道:“现在渡江的情况怎么样了”

    副官打开了记事本,道:“目前渡过鸭绿江的人员共计为32.4万人,其中军队数量为5.8万人,伤员5.3万人、工程兵、医务人员、机械人员等后勤人员合计23.3万,现在还有约49.2万人尚未渡江,而物资方面除弹药之外,其他也全部运过了鸭绿江。”

    大山岩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道:“命令第1军团,开始过河,今夜之前,一定要全部渡过鸭绿江。”

    副官道:“司令官阁下,您什么时候过河”

    大山岩道:“我在明天,和第2军团一起过河。”

    副官迟疑了一下,因为儿玉源太即在出发之前,曾再三咛嘱副官,一定要劝大山岩尽快过河,因此道:“司令官阁下,这样……”

    大山岩摆摆手,打断了他的发言,道:“执行命令。”

    副官无奈,只好敬了一个军礼,道:“是。”然后退了出去。

    现在日军的总兵力大约在28万左右,其中有约5万受伤的士兵,另外还有大约60万的后勤人员。另外,尽管日军在沈阳和辽阳,放弃了大量的物资,但毕竟己在辽东地区打了近一年半的仗,因此现在仍然还保留着大量的后勤物资和车辆。由于日本国小力薄,资源稀缺,一切用度都要节省,而且日军已经扔弃掉了大量的物资,因此也舍不得将这些物资再扔掉,而是希望全部都运过鸭绿江去。

    另外大山岩也考虑到,联合舰队己近被全歼,华东政府己全面控制了制海权,因此就算日军撤到朝鲜半岛,各种物资供应只怕是都难以保证,也有必要将这些物资都运走。当然这也和现在人民军还没有发起进攻有关,一但人民军发起了进攻,大山岩也会立刻下令,放弃剩下的物资,先保全军队要紧。

    这次日军参战,一共组建了5个军团:1、2、3、4及鸭绿江军团,不过第3军团的司令官乃木希典上将在旅顺战役中阵亡,而第4军团也在辽河战役中伤亡近半,于是大山岩将第3军团的余部都编入到第4军团,因此现在日军只有4个军团了。

    大山岩自然知道,人民军是绝不会让日军轻松的渡过鸭绿江,而且事买上日军离开辽阳之后,人民军也没有放任日军撤离,而是一路尾随,只是没有向日军发动攻击。等日军撤到凤凰城之后,人民军才分别从南西北三个方向朝日军合围过来,显然是要将日军歼灭在凤凰城至九连城一带区域。

    不过大山岩和儿玉源太郎也在途中就做好了应对的计划,到达凤凰城以后,即命第4军团驻守在凤凰城,挡住后面的追兵,又命第1军团在老墩台、小古岭等地布置阵地,保护日军北线,命第2军团在头道沟、大金山等地布置阵地,保护南线,并且着手开始渡过鸭绿江。

    虽然在甲午战争以前的数百年时间里,朝鲜都是作为中国王朝的藩属国存在,但中朝双方均未在鸭绿江上架设桥梁。在日俄战争开始之后,日军为了保障运送物资方便,在鸭绿江上架设了3座木桥,虽然都是木质结构,但也十分坚固结实,桥面的宽度都在3米以上,可以行走车辆以及火炮,并排可以同时行走4人。

    不过这三座木桥的位置均距离鸭绿江口较近,不足30公里,大山岩担心人民军会设法炸毁这3座木桥,阻止日军渡河,毕竟人民军不仅有装甲列车炮,还可以利用海军从鸭绿江江口直接用舰炮轰击木桥,因此大山岩又命人在上流的太阳岛江段架设了两座浮桥,距离江口约50公里,在这个距离上,也就不怕人民军的任何炮击了。不过浮桥只能用来走人,不能通过车辆物资,火炮等重物。

    日军是在6月5日开始渡江,用木桥运送车辆物资,用浮桥运送人员,首先是命鸭绿江军团渡江,在江东岸布防,因为大山岩和儿玉源太郎都考虑到,由于现在日军主力都在鸭绿江西岸,东岸的守备十分空虚,因此人民军很有可能派出一支军队,在东岸登陆设伏,在日军渡河时攻击日军,甚至是毁坏桥梁,必须先在鸭绿

    江东岸设一支军队,布置阵地。

    川村景明接令之后,立刻率领鸭绿江军团渡江,并在江东岸布置阵地,同时还派遣一个旅团,进驻鸭绿江入海口东岸的永川,以防人民军在鸭绿江东岸登陆。

    等鸭绿江军团顺利过河之后,大山



第四六零章 围歼日军(四)
    收到了大山岩的命令之后,第1军团的司令官黑木为桢大将也立刻组织部队渡河。

    第1军团是这次日军参战的主力,下辖有3个师团,两个旅团以及三个军团直属联队,总计兵力约在10万左右,不过由于前期连续战斗,现在己不足9万人,加上近卫师团己经渡过了鸭绿江,因此现在鸭绿江西岸的兵力约在7万左右。由于第1军团是负责守卫日军的北线,丙这一线人民军的兵力到并不多,撤退到也不难,于是黑木为桢下令,命第15旅团留守老墩台,第23旅团留守小古岭,其余的军队立刻撤往鸭绿江边,然然依次向江东岸撤退。

    首先渡江的是近卫后备旅团,这也是近卫师团的一部份,因此自然是优先考虑。

    鸭绿江在东北亚地区也算是一条较大的江河,由其是架设木桥的地点靠近出海口,因此这里的江面宽度达1000米左右,正常的行走大约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不过尽管日军的大部份辎重都己经运过桥去,但军队随行的辎重物资也不在少数,別的不说,就是火炮、弹药就有不少,而且火炮是极为沉重的物品,即使是75亳米火炮的重量也在2吨左右,加上拉炮的马匹,一个炮组的全重更是增加到4-5吨,一次只能通行一门火炮,如果是120亳米、150亳米这样级别的火炮,还必须先拆解,然后分批次的运过去,这样自然就拖慢了过桥的速度。结果这1个旅团就差不多耗时1个多小时,才全部渡过鸭绿江去。

    而第二批过桥的则是第1军团直属骑兵第2旅团,原因也很明确,因为骑兵第2旅团的旅团长是日本的皇室成员:闲院宫载仁亲王少将。这位亲王是在日本近代史中以生育能力而著称的伏见宫邦家亲王的第16子。(此位亲王一生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生育年龄从不到14岁一直生到了65岁,跨度长达52年。甚称日本皇室中的第一种马)

    由日本皇室成员担任军职,在明治时代以后,己成为常态,不仅可以提振军心士气,也可以增加皇室的威信力,而且皇室成员担任军职可不是为了镀一层金,而是真正上战争出生入死,最典型的就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在镇压台湾人民反抗的乙未战争中,时任近卫师团长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就亲自率队入台湾参战,结果战死在彰化八卦山之役(一说是水土不服病死)。

    不过让皇室成员死在战场上,终究不是好事情,因此还是尽快将闲院宫载仁亲王送过河去。好在是亲王带领的全部都是骑兵,没有什么锱重等物,虽然在过桥时士兵都下马牵行过桥,但速度也很快,时间不长就全部过完了。

    黑木为贞看了看手表,现在已是夜间11点多钟了,按这样的速度,在凌晨4、5点左右,全军都可以过江。于是下令第2师团过江。并且决定带领军部,随第2师团一起过江。

    现在第1军团己渡江一个师团,两个旅团,虽然仍有大半军队在鸭绿江西岸,但过江的秩序都己排好,各部军队只用依次过江既可,到用不着军部指挥。反到是过到鸭绿江东岸的军队越来越多,却是需要有人来组织各部队驻扎的位置,以及警戒安排等工作,因此军部过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从鸭绿江西岸到东岸,只用了短短10余分钟的时间,但黑木为贞的心里却是感概万千,因为就在一年多以前,他也是从这里渡过鸭绿江,进入辽东参战,虽然其间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毕竟是将俄国打得落花流水,并连续攻克了旅顺,辽阳,奉天等辽东重镇,虽然俄军仍在抵抗,但黑木为贞对最终获胜已深信不己,其实也不仅仅是黑木为贞,当时日军上上下下都认为这又将是和一场甲午战争一样的大胜利。那知自从海外华人登陆辽东以后,日军的局势就直转而下,不仅连战连败,而且旅顺,辽阳,奉天等地也都相继失去,现在竟然被逼退遇到了鸭绿江边,甚致要退回朝鲜半岛,过去一年多里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全都化为乌有,现在想来,仿佛是做了一场大梦一样。

    不过黑木为贞毕竟是日军中的高级将领,知道高层的计划安排。退回朝鲜半岛固然是大势所迫,但也不乏有保存实力,以待卷土重来的意思,因此在黑木为贞心里,也期望着能够再次渡过鸭绿江。

    而就在黑木为员胡思乱想的时候,只听身边的一个参谋道:“看,那是流星吗”

    黑木为贞抬头看向天空,只见在墨蓝色天空中,果然有一道明黄色的长尾,而且越来越高,颜色由明黄变成了橘黄,尾焰也越拉越长,竟似朝着自己的方向落下来一样。

    这时己有人大叫起来:“流星……流星是向我们落下来了。”

    黑木为贞这时也有些惊疑不定,但在仔细看那“流星”时,竟依稀看到在长尾的前端,似乎是一个细长尖端状的东西,到是有些像炮弹的侧面。

    这时黑木为贞突然想起来,在6年前的八国联军侵华战



第四六一章 围歼日军(五)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人民军当然也没有闲着,在抓紧时间调兵遣将,准备在鸭绿江边围歼日军。首先是占领辽阳之后,第3军立刻尾追着日军的后面,一直追赶到凤凰城附近,但并没有向日军发动进攻,主要是给日本施加压力;而第4军打通了哈大线的辽阳至旅顺段之后,出动第4师,第12师,以及2个后备团,从日军北侧包操,用意是牵制日军。

    而第4军剩余的2个师、1个后备团则暂时划归第2军指挥,守卫辽阳,抵御俄军。由于这时哈大线己打通,在旅顺登岸的装甲列车开到了辽阳,这样也大大的加强了辽阳的防御力,这样尽管人民军在辽阳的兵力只有10万左右,但也足以守住辽阳了,而且还能将自行火炮部队、牵引火炮部队拔给第3军,加强第3军的战斗力。

    不过围歼日军主要还是靠南线的兵力,南线原有海军陆战队和第1军,青岛方面又将留守山东的第5军派到南线来参战,当然还是从第5军留下了两个师在山东,因此实际只调来了大半个师,另外还将目前人民军唯一一支成建制的骑兵旅,以及有两门自行火炮组成的自行火炮部队,以及装甲部队都调到南线,共计兵力达到12万左右。同时还派遣岳阳舰、三亚舰以及战列舰分队到鸭绿江入海口,加强人民军的火力。

    应该说调第5军到辽东参战,对青岛来说是冒着一定的风险,因为青岛只组建了一个警卫师,加上第5军留下了两个师,整个山东只有3个师,共计约4万军队守卫,另外还有正在训练中的12个后备团。这样的兵力当然是有些薄弱,不过军事小组认为山东地区暂时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因此没有必要将大量军队留在山东,而是应该将军队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当然,就算是山然发生战争,军事小组也认为不用太担心,因为现在华东政府的河湖根据地发展良好,现在己经组编了3个师,7个团,总计约6万余军队,由于河湖根据地己经和山东连结起来,完全可以在发生战争时,为华东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援。

    而这些军队的调集,布置到位都需要时间,因此人民军才没有向日军发动进攻,让日军有差不多两夜一天的时间渡江。不过由于日军的人数太多,而且还有大量的辎重,尽管有两夜一天的时间,但还是没有渡完,虽然将物资基本都送到鸭绿江东岸,但大部份士兵和后勤人员去仍然留在西岸。但这样也好,渡过去部份军队之后,也削弱了日军在鸭绿江西岸的兵力,这样也更有利于人民军的进攻。

    于是就在6月6日晚上11点,首先是第3军向凤凰城发动进攻,随后停泊在鸭绿江口的岳阳舰、三亚舰用舰载的海红旗16摧毁了日军在鸭绿江上搭建的桥梁,也正式打开了人民军的进攻序幕。
1...275276277278279...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