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又有记者道:“如果你们这次能够成功的击败日本、俄**队,收复东北三省的领土,是打算将这些领土交还给清国政府,还是打算占为己有。”
李松晨道:“现在谈战争之后的问题有些为时过早了,但即然有人问起,那么我就简单的回应一下。我刚才说过了,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以維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前提,而不是維护某一个王朝的利益,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也是以这个大前提来处理战争之后的问题。”
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
李松晨忙举起手来,道:“各位,各位,都请稍安勿燥,请听我一句话。”
众人听了,这才都停止了听喊,看着李松晨。
李松晨这才道:“各位,我们这里是新闻发布会,并不是武斗会,没有必要在这里喊打喊杀的,再说罪行是日军犯下的,他们只是记者,也没有必要把全撤在他们的头上,如果你们气不过,可以选择支持我们的人民军,这才是最好的方式。”
马上有人问道:“我们怎么支持,要说打仗我们确实是不行的。”
又有一人道:“打仗不行可以出钱啊,打仗不就是要花钱吗因此出钱也是支持人民军,我愿意出5千白两,支助人民军,收复辽东,教训教训洋鬼子,略表心意。”
立刻又有人道:“好说,好说,我出1万白两,只要是能把洋鬼子打服,倾家荡产我也愿意。”
有了两个带头的人,后面马上也有人跟上,于是5千、1万的报价之声不绝于耳,被李松晨邀请来的人,大部分都是在上海有头有脸的人,身家少说也有几万两白银,一来确实是出于义愤,二来又是在这样的气氛之下,不出点银子实在是下不来台。
不过在场的外国人则神色不一,有的惊讶,有的意外,有的欢喜,也有的警觉。
李松晨也没有想到新闻发布会居然开成了募捐会,不过他也是反应很快的人,而且这个效果对华东政府当然是有利的,因此道:“好,既然各位对我们如此厚爱,那么这些钱我们也就都收下,而且一定不负大家的厚望,收复国土。不过这些钱我们也不会白收,过几天我们会在上海发行债券,这些钱就算是各位购买的债券预付款。
上海的风气开化,对股票、债券这些近现代的金融概念到也并不陌生,知道债券最终不仅会将本金如数退还,而且每年还会支付一定的利息,当然前提是华东政府要打嬴这一战才行。不过众人愿以为自己捐出去的钱也就捐了,却没有想到不仅钱还是自己的,而且还有一定的收益的,因此对华东政府也又多了几分敬佩之意。其实大多数人到不太在意这几百两银子的利钱,但华东政府的这种不贪小利的态度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而上海新区成立以来,华东政府就是以重诚信,守规据的形像公诸于众,现在果然也是一脉传承。
于是李松晨立刻命人将各人捐赠的白银数量,姓名、地址等资料一一记录下来,当然各人也不会随身带着这么多钱,不少人都保证,回去以后立刻安排家人把银子送来,而上海新区也没有催缴,只说不急,等债券发行以后再缴付也不迟。
而最终统计下来,登记的白银总计达147.2万两,这可是一笔巨款。而且就在当天下午,上海新区就收到了62.7万两的现银。
新闻发布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李松晨也十分高兴,当然新闻发布会只是第一步,华东政府需要将这一事件的热度长时间的维持下去,以激起全体中国人对曰本的同仇敌忾之气,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出华东政府在这种时候的作用,并进一步突出了清廷的无能,而绝不能让这股轰动效应只维持几天就结束了。
李松晨也为此准备了两个后续的计划,一是在上海的各大报纸上发表遣责日本、支持华东政府的文章,将这一事件进一步的炒热,二是还计划组织上海各学校的学生,搞一次游行活动,进一步的推进这一事件的影响力。毕竞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养成读报的习惯,因此报纸的传播其实有限,一般限于中上层社会,而游行则是向中下层社会宣传推广这一事件的最好方式。
现在上海新区已通过拉陇、收买、资助等手段,吸引了一批上海地区的新闻撰稿人,可以通过他们在各大报纸上发表自己所需要的新闻、社评等等;另外上海新区在上海的学校中已有极高的威信力,因为学生大多年轻、热血、激情,而华东政府的作为显然更符合学生的胃口,因此组织一次游行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现在上海新区在上海的地位己是举足轻重,官私两面、黑白两道、中外两方都要给几分面子,也不怕有人敢从中破坏,造成流血事件。于是李松晨也吩咐下去,立刻开始实施。
而就在这时,对杨育新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并送到了李松晨这里。
李松晨到上海新区任职,除了尽快恢复上海新区的稳定和经济活力之外,处理好杨育新的问题也是主要的任务之一。而且就在李松晨到任以后,青岛行政院就立刻组成了一个由安全、司法、财务、行政等方面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赴上海调查杨育新的问题。
虽然李松晨并不是调查小组的成员,但他是上海新区的最高负责
第四五五章 处罚(上)
看完了调查结果以后,李松晨也对大体的情况有了一个详尽的了解,当然这只是调查的结果,而不是最终的调查报告,但调查报告怎样写,还是有很多的讲究,所谓春秋笔法,其中的奥妙就全在这4个字里面了。尽管杨育新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错误,但在调查报告中却仍然大有文章可做的,如上海新区的公务人员价格比青岛高出1成左右,但只要将上海新区的人工,地租的价格条件隐去,就算是大问题了;而中下层公务人员的任命问题也是一样,毕竟杨育新是上海新区的最高负责人,将主要责任推到他身上,也不算有错。
李松晨对杨育新印像还不错,虽然以前李松晨和杨育新并没有深交,仅仅只是认识,但到上海上任后,李松晨和杨育新要进行交接,因此有了较多的接触。一开始的时侯李松晨还有些担心杨育新的心里有情绪,不会和自己好好的交接,甚致是有意给自己下套,或者是敷衍了事。但接触之后,李松晨发现杨育新十分配合自己的工作,不仅是在交接的时候十分详细的交待各种工作事项,并且还向李松晨详细的介绍上海新区和上海各届的关系和情况,上海新区各部门的负责人的性格、特点、能力,以及杨育新个人对上海新区的发展规划,供李松晨参考。
除此之外杨育新还为上海新区恢复稳定,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如尽快抚恤在恐袭中丧命或受伤的人,补偿他们的财产损失、房屋损毁由上海新区政府负责重建等等,这样做不仅可以安定人心,而且还显得新区政府有担当,有责任的形像,对恢复上海新区的经济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并且杨育新还亲自出面,邀请上海地区的头面人员,特别是在上海新区内投资或和上海新区有较紧密经济来往的人员聚议,向他们郑重的介绍李松晨是自己的接任者,以后自己不在上海工作,但李松晨也是一样,上海新区的一切制度都是保持不变,而且绝口不提自己受到调查的事情。
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由其是在地方上,往往带有十分强烈的个人色彩,政策往往缺乏连贯性,地方官员一但离任,那么他在任上制定的规则、签定的协议都有可能被下任官员全盘否决掉,因此杨育新这样做,不仅是让这些商人安心,也给李松晨铺平了道路。
可以说李松晨到任以后,上海新区能够迅速的恢复秩序,杨育新确实是出了大力的,而这也让李松晨觉得杨育新这个人还是顾全大局的,加上李松晨也大体了解杨育新的过失原因,可以说多少也有些倒霉,毕竟这种事情是谁都无法预料到的。
不过调查报告的定调,除了编写人的态度,更重要是青岛方面的态度,如果青岛方面决定要严惩杨育新,那么调查报告也就必须顺着这个思路来。但李松晨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青岛方面对杨育新的处理态度是严惩、轻罚这两种都有,而且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思路,反而是倾向于看到调查报告之后再决定,因此李松晨也决定,具实来写这份调查报告,将对杨育新有利,不利的情况都写上去,由青岛方面决定对杨育新的处罚。
当然这样一来,在基层公务人员的任命上,就要把上海新区的部份中层人员带上,不过这也符合青岛方面的思路,本来就是要对上海新区进行一次全面整顿。另外李松晨也有一点个人的私心,他本来计划从天津带几个自己的得力助手过来协助自己开展工作,但人来了必须要有位置才行,如果其他人都好好的,那有空位置给自己带来的人呢现在上海新区的部份中层人员有问题,正好是给自己的人腾出位置。
于是李松晨一面指示调查小组写报告的思路,一面又下令,暂时停止14名中层公务人员的工作,接受进一步的调查。
3天以后正式的调查报告终于出炉,并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青岛行政院。
而除了这一份报告之外,同时送到青岛的还有两份报告,一份是关于白流苏的调查结果,而另一份则是关于高森航的调查结果。
白流苏和高森航均是上海新区恐袭事件中的关建人员,其重要性还在杨育新之上,自然也是要进行调查,而且对这两人的调查均是由安全部负责,连李松晨都不知道其中的详情。
白流苏对自己的日本间谍身份己供认无违,并且在调查期间详细代待了历年来探查到的情报,不过从总体来看对华东政府的影响并不大,毕竞
第四五六章 处罚(下)
其实五巨头对这个问题也是十分头痛。从心里来说,他们对杨育新的情况都感觉十分可惜,因为在此之前他们都很看好杨育新的,甚致有计划重点培养杨育新。而且出了这样的事,也确实不能全怪杨育新,因此重罚杨育新也是没有必要的。
但问题是这一次牵扯到的并不是杨育新一个人,还有十几名上海新区的中层官员,而这些官员的过失和杨育新有本质的不同。应该说在上海新区发生的这些情况,在华东政府内部也并不是孤立,其实在山东各地,多少也都有类似的现像产生。
这一方面是随着华东政府逐渐成气候,山东的地方权贵、大族己无力抗拒华东政府的统治,于是有相当一批权贵、大族改弦易辙和华东政府合作,而联姻这一传统手段也就成为最普遍的方式,通过和穿越者联姻,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权益。这其中又是以担任地方公务人员的穿越者成为地方大族的首选联姻对像。而穿越者中,恰好又有大量的单身男性成员,大族出身的年轻女性也更符合穿越者的审美观点,因此这样的婚姻在近两年内大幅的增加。当然有不少穿越者还不止是个一个大族联姻。
绝大部份穿越者都是单人来到这个时代,没有亲属,因此联姻之后,妻族也就成了穿越者的亲属,在日常工作中,自然会对妻族进行一些关照,甚致有少部份穿越者出于扶植自身力量的考虑,有意大力的提拔妻族成员,在少数地区甚致把握了基层的权力。
而在另一方面,这也和华东政府的监督、审核机制不建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华东政府成立了近五年,但在早期大多数时间是和清廷、地方势力斗法,近两年则是全力备战日俄战争,因此自身的制度建设一直没有完善,而且尽管也设立了人事管理机构,但责权并未完全划分清楚,有一部份穿越者自身的素质也没有跟上,持有“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的心态,互相给面子,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算了。
不过山东毕竟是在高层的眼皮低下,因此绝大多数地方也不敢做得太过份,而且既使是有人任用妻族,对他们也有一定的约束,不敢放任自由,从总体来看还没有上海新区那么严重,还在可控的范围以内。
但尽管这些现像还没有对华东政府造成严重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使基层的工作更流畅,毕竟管理自己的亲族更方便一些。但五巨头都十分清楚,这种便利只是短期的利好,而从长远来看,对华东政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这种状况必须要遏制,而且越快越好。正好可以借上海的事件,拿部份人开刀,以警示其他人。
不过如果不严惩杨育新,也就没有理由严惩其他人了,毕竟尽管杨育新多少有些冤,但事情的性质都是要严重得多的。
另外还有一个障碍,就是目前华东政府还没有一部明确的法规处理这些事情,如果有的话就依规处理,也没有这么多的麻烦事。目前华东政府现有的法规只限于治安、刑事行动,而公务人员失职,官员过失的处理,还是空白,一个是时间有限,二个是争议较大,因此在法规建设上己明显落后于发展了。
也有人提议,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处理方式,但也遭到了否决。虽然从表面上看投票是最好的方式,但由于这次的分歧过大,而且持两种观点的人数大体相当,即使一方在投票中获胜,也是微弱优势,必会令失败的一方心中不服,容易造成整个穿越集团的分裂。因此最理想的办法是在这两种观点中进行折中,找出一个能让大多数人觉得满意的处理方式。
应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难的,不过经过五个人一天的讨论,居然还真的想出了一个处罚方式,称为“限制公共行为”,即在限制时间里,不仅免除全部的公共职务,也不得在任何机构、企业、工厂任职,更不能参与、组建、参股任何机构、企业、工厂,己在机构、企业、工厂中任职,将强行解职,己组建或在机构、企业、工厂中参股,由政府按市场价格收购,或进行拍买;但在此期间内,个人可以保证行动自由,并且仍然亨受华东政府提供的如住房,生活费福利待遇,以及存款、不动产利息。简单的说就是:人是自由人,但什么事都不能做了,收入除了华东政府提供的生活费之外,只有银行利息,出租不动产等。
华东政府在成立之初,由于工作
第四五七章 围歼日军(一)
“在这几天时间里,外事省共计收到了16个国家发来的外交照会,对我们日军在战场上强迫平民阻挡敌军进攻的行为表示不满,并要求我们能够严格尊守【日内瓦公约】的规定,保障占领区内民众的正当权益,并且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岂有此理,我们日本军队在中国打仗,要怎样对待中国人,和这些国家有什么相干的,他们凭什么要多管闲事,我看根本就不用理他们,我们该怎么做,仍然还是怎么做就是了。”
“寺内君,现在可不是幕府闭关锁国的时候了,那个时候东西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来往,我们当然不必在意别国的态度,但现在则不同,科技的发达也让整个世界的联系交流更为紧密,这虽然也是好事,可以互通有无,发展经贸往来,但任何事情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传遍全世界,而且做任何事情也不能全然不顾及其他国的态度啊。”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立刻通知前线的军队,要求他们绝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否则回来就上军事法庭吧。”
“不行,前方的将士正在和敌军拼命奋战,我们不仅不能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反而拖起他们的后腿来,这怎么能行!照我看等别的国家怎么抗议不满,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们仍然坚持我们的做法,确保前线军队平安的撤回到朝鲜半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寺内君,你还不了解我们面临的外交局面啊,情况要比你想严重得多啊,有的国家可不是说说而己,英国、美国都己经向我们发来到了外交照会,表示这件事情己经严重影响到两国和日本的关系,希望日本能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否则可能会影响到两国对日本的援助。
“什么”听完了小村寿太郎的这一番话后,在场的众日本内阁大臣都沉不住气了,忍不住惊呼了起来。因为谁都知道,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日本国内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全靠着英、美两国的援助支撑着,一但英美不再援助日本了,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寺内正毅立刻道:“什么难道英国、美国不打算再支持我们日本了吗”
小村寿太郎道:“那到也不是,英美两国的政府还是愿意继续支持我们的,但如果新闻媒体继续报导下去,会让两国民间的舆论对政府施加压力,那么就会有议员在议会里提案反对支持我们了,那时政府也很难做啊。”
寺内正毅听了,也松了一气,道:“这是国家大事,当然是由政府做主,记者跟着瞎起什么哄,还有国民不老老实实的工作,也跟着闹个什么”
小村寿太郎苦笑了一声,道:“寺内君,英美两国的制度和我们日本不同,他们比较重视新闻和民间的声音。”
原来华东政府在上海新区招开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迅速在整个上海轩起了一场对日本口诛笔伐的舆论风暴。上海的各大报纸,杂志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强烈指责日本在战中犯下了行,随后华东政府又组织了两场学生游行活动,并向设在公共租界的日本驻上海领事馆递交了抗议书,甚致还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在日本开办的工厂,商铺里工作的中国人也纷纷辞职,令大多数日本工厂,商铺被迫停业。当然这些主动辞职的工人都被上海新区招募走了,因此并没有失业。
而且很快这股舆论风暴就蔓戳中国的各大城市,北京、西安、武昌、南京、杭州、广州等地,都发生了规模不同的声讨日本活动,一时间声势十分浩大,整个中国的反日情绪都异常的高涨,甚致在少数地区还发生了针对日本人的暴力行为,一些日本侨民被打死,还有一些日本开办的工厂遭到了洗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