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如果朕这么说还不够直观的话,那你就想想你在欧洲的时候,也曾经看到过那些欧洲蛮子们生活是有多凄惨。
可是朕告诉你,当初朕见到的大明百姓们,生活比他们更凄惨!朕担了所有的骂名和脏水,硬生生的改变了这一切,后面的路还要看你怎么去走。
不想让你治下的百姓出现这种惨象,你就必须狠起心来,用重典!担上骂名怕什么百姓的心里有杆称,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他们也知道应该支持谁,这些百姓狡猾起来,他们的智慧让人心惊!”
无声的沉默了半晌之后,朱慈烺才开口道:“父皇,刚才您没有吩咐蒙古万骑去追查那些官员身后的商人”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道:“锦衣卫和西厂会做好这一切。林幻羽和马石吃了这顿杖责,他们不会恨朕,也不敢恨,他们只会把怒火发泄到下面的锦衣卫千户、百户们身上,继而会转嫁到这些商人的头上去。
记着,锦衣卫是手里的刀,东西厂就是眼睛,然而他们也是由人组成的,也会偷懒,时不时的就要敲打一下,更要有手段去治得住他们才行,以妨奴大欺主的局面发生。
想想唐时李家的天子,再看看他们唐时的太监,你就知道该如何用他们了——不要让刀和眼睛产生自己的思想!
一个人的忠心,可能是一世,比如魏忠贤和许显纯这样儿的,也有可能是一时的,比如曹操。
这些人如何去用,是一门大学问,也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这些东西需要靠你慢慢的琢磨,朕能教你的,自然会教你,却也不会一股脑的告诉你。
你要记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朱慈烺再一次深深的向崇祯皇帝拜了下去。
从小耳濡目染之下,朱慈烺的学问和见识不说是当世一等一的好,其实也是要比大部分人强上许多的,对于崇祯所说的这些话,自然也是理解极深。
短短的一席话,几乎是崇祯皇帝当了二十五年皇帝,能够收获天下民心的最精华之所在,如今就这么毫无保留的告诉了自己,朱慈烺心里自然也是清楚的很。
等从地上起来后,朱慈烺忽然间开口道:“父皇,儿臣想去调取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早期的相关卷宗看一看。”
崇祯皇帝挥了挥手道:“你愿意看,就去看,朕又不曾拦着你。史官那里愿意给你看也就罢了,不愿意给你看,你就来寻朕,朕让方正化将内行厂记录的《崇祯实录》拿给你看。
至于你皇伯父天启年间的记载,朕已经看过了,大致相差不远,多少应该能够让你学到一些东西。
还有,不要因为史官的拒绝就去为难史官,史家的精神已经不多了,朕希望以后的子子孙孙们能够看到一份真正的历史,而不是
第八百二十章 倭国内乱起
科学发展这事儿吧,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是崇祯皇帝已经算是半个金手指的挂也是一样。
崇祯皇帝指出了蒸汽机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科学发展大头,然后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放在内燃机的研发上面。
崇祯皇帝指出了电能是老天爷赐给人间的至宝,必须好好研究研究怎么利用。
崇祯皇帝指出了天上并没有满天的神佛,因为这片星空同样是老天爷给人类的礼物,神仙们都在另外的位面,有着空间壁垒,凡人穿越不过去。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鸟用,除了张显庸更加虔诚的修道,以期有一天能够肉身成圣,穿越空间壁垒之外,剩下最大的改变或许就是对于大明士卒们的影响。
对于大明士卒们来说,跟着崇祯皇帝这样儿的真命天子混,要是落下个军功啥的,死后就算不能混个天兵天将,起码也要在阴曹地府里面混个差事,方便自己照拂后人吧
或许在另外一个方面,也无限的增强了大明百姓的凝聚力,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至于皇家学院那边,崇祯皇帝已经恨不得拔苗助长,最好是能弄几个工科狗穿越过来。
无他,皇家学院研究武器倒还算是上道,全金属弹壳的定装步枪出现,几乎是对于原本战争方式的一次大颠覆,就连一直琢磨着全火器化作战的五军都督府都得跟着研究新战法。
然而在其他方面,就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了。
蒸汽机还算是好的,哪怕是没有崇祯皇帝的催促,民间自下而上的强烈需求就在倒逼着铁道部搞出更快更稳的火车出来。
铁道部自然没那个实力去研究蒸汽机车,就算是有那个心劲也抗不过修建铁路所带来的巨大花销,自然是把问题推给了皇家学院。
被铁道部搞的烦不胜烦,又不能把铁道部的人直接打死了事,皇家学院自然也就多分了一些精力在蒸汽机车的研发上面。
然后内燃机和电就成了后娘养的,
当然,这个后娘的标准是相对于整个皇家学院在各种项目上的投入来比对的,如果让那些民间的资本来看,这个后娘手指头缝里随便露一点出来都足够吃到撑。
内燃机迟迟没有动静,这一点崇祯皇帝倒是不着急,反正想要在崇祯五十年之前开上一台汽车基本上不太可能,从后宫到朝堂再到民间也都会反对自己亲自开车。
甚至会反对自己坐上汽车——就跟铁甲舰在港口停靠的时候自己可以上去,一旦想要乘着铁甲舰远航就会遭到一大批人的反对一样。
至于电这个东西就更苦逼了。
大明时期的人可能想象不出来,后世电的应用有多么广泛,而已经见识过电的各种妙用之后,说崇祯皇帝对于电的研究不上心,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问题就在于崇祯皇帝本身也是个理工科的小白,除了绕线这个概念之外基本上就没剩下啥玩意——提前来台计算机,崇祯皇帝倒是能编出n多的程序来,可是大明朝哪有计算机
在后宫里面待了没几天,崇祯皇帝就忍不住再一次跑到了皇家学院,目标还是灯泡。
灯泡绝对是个好东西,不先这玩意安装在蒸汽机车上有多大的用,就连马车上也能安装就很给力了。
抛去马车夜间行驶会给民间带来什么样儿的变革不谈,光是军事上的用处就很大了——古代夜里很少行军或者干脆不行军的原因就在于照明手段的落后和夜盲症的存在。
夜盲症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了,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多,更多的百姓已经可以吃得起肉,更不要说卫所里面的士卒。
不缺少营养,夜盲症基本上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土壤,除了极个别的先天性夜盲症之外。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夜间照明手段的落后。
靠着火把行军不是不行,可是火把这玩意的局限性太大,怕雨水天气也就算了,大量的士卒举着火把前进,就算是晚上强行军了,到地方之后又能剩下几分的战斗力
有了电灯就完全不一样了。
电池这东西的容量是可以慢慢提升的,皇家学院里面的牛人有的是,慢慢的总会将电池的容量提升上去,哪怕撑不了太久,带上一批后备的总行了吧
尤其是手电筒这种家用电器应用到军中之后,更是好处多多。
宋应星对于崇祯皇帝的到来丝毫没感觉意外,只是跟崇祯皇帝简单的见礼之后,就再次一头扎入了实验室,琢磨起了灯泡的问题。
一溜摆开的大量灯泡前面,竖着一块块的小牌子,上面标注了该灯泡使用的什么材料做为灯丝,又是在什么时间点亮的,显然,这一次的实验刚刚开始没有多久。
过了半个时辰之后,就开始有灯泡熄灭,宋应星也在相应的牌子上面打上了一个叉,意味着这种材料不足以用做灯丝。
直到再一次太阳西下的时候,最后一枚还在亮着的灯泡也不甘的闪烁了几下,最终还是熄灭了。
宋应星叹了口气,收拾完实验台上的东西之后,才对崇祯皇帝躬身道:“陛下,眼下实验出来时间最长的也不过是四个时辰,想要找到经久耐用的材料做为灯丝,只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笑道:“慢慢试验就是,这种试验本身就是未知的,朕有的是耐心,宋爱卿也不要着急。
不过,朕今天来,是想跟宋爱卿讨论一下,将单纯的金属丝换成合金的会怎么样比如用乌丝,掺入银或者铜的成份,然后再试验呢
各种各样的金属能不能像铅和锡,或者是铜和铅那样混合在一起呢如果能的话,他们又会各自有什么样儿的特性”
徐光启顿时有些郁闷:“陛下,天下材料千千万,倘若将各种材料都分别进行合成实验,还要摸清楚他们的特性,非但时间上要迁延日久,就连成本也是个大问题”
崇祯皇帝摆了
摆手道:“一千万贯!皇家学院单独成立一个材料研究的分院,朕让内帑每年拔款一千万贯用于各种材料的研究。
如果这件事情能成功的话,以后其他各个学院再想使用什么新材料,只要按图索骥的去查找,然后从材料学院那边拿到配方就可以了。”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这种基础科学是费钱的,而且还特别不容易见到成果,没看后世那些商业化的集团和科学们都是玩应用科学而不是基础科学。
至于这种基础科学,也只有国家才会舍得不停砸钱,并且是一年年持之以恒的砸钱,就是因为这玩种基础科学很难见到成果,耗费又大,一般人承受不起。
成本问题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自然不是什么问题,少府每年往内帑里面输送的黄金白银加起来足有几万万两,崇祯皇帝自然也不愿意看着这些金银在库房里面长毛。
钱花出去了,在市面上和整
第八百二十一章 你信不信?
这么明月张胆的坑自己儿媳妇的娘家,似乎有点儿不太好吧
如果换成个有良心的,大概就会纠结一番,而崇祯皇帝的良心,那才是真正的狗都不吃。
坑就是了!放着倭奴不坑,自己的良心会痛啊!
想了想,崇祯皇帝还是开口道:“辽王妃那边,还是让辽王自己去说吧,看看辽王妃是个什么意思。如果有必要的话,保住政仁和德川家光的性命,他们还有用。”
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兴子正在督促着自己的儿子读书,听完朱慈燝说的这些情报之后,兴子忍不住失声笑道:“王爷对倭国的事情何必如此在意”
实际上,兴子对于倭国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自己是大明的亲王正妃,自己的儿子就是妥妥的下一任辽王,倭国随他们折腾呗!
朱慈燝道:“本王自然是不在意的,你父亲跟你舅舅毕竟占下了大义名分,想要剿除掉那些不听话的大名,也是他们的事情。
只是,这份情报是父皇命人送来的,想必还是顾及着你这个辽王正妃,不想让你难堪罢了。”
兴子点了点头道:“我现在是大明的辽王正妃,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道理还是懂的。
既然我已经不再是倭国的王女,除了咱们王府里的事情,对于倭国的事情自然不会多加过问。
如果大明想要征伐倭国,妾身倒是可以画一些倭国京都的地图出来,必要的话也可以派遣亲信回倭国去做探子内应。”
朱慈燝摇了摇头道:“大明如今摊子铺开的太大,各地又在不断的搞一些工程建设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征伐倭国的想法。
而从辽王府的角度来说,目前的封地已经够大了,再多占下一个倭国也没有什么必要。”
指了指兴子的肚子,朱慈燝又接着道:“就算你再生几个儿子出来,也不过是再分封给他们一些蓬莱洲的封地也就是了。”
兴子点头道:“那王爷您可真得努力才行,王府里面现在就这么几个孩子也太少了一些。对了,要不然再给您纳几个侍妾”
朱慈燝依旧摇头:“有你们几个就够了,再多一些反而不美,就这么着吧。
既然倭国的事情你不再过问了,那我就直接回复父皇,咱们以后都不管倭国的事情了。”
兴子顿时急了:“那可不成!”
朱慈燝好奇的道:“怎么不成了”
“倭国随便大明征伐,但是以后得划归辽王府才行!”兴子的脸色微微有些红润:“妾身已经又有了,只是还没来得及跟您说呢。
倭国那里再怎么样,离着咱们辽王府也比蓬莱那边要近的多,就算以后咱们想孩子了,也能随时过去看看。
要是孩子分封到了蓬莱,往来一次就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海上风浪又大,岂不是麻烦至极”
险些一口老血喷出的朱慈燝忍不住揉了揉兴子的脑袋,笑道:“孩子往哪里分封,这事儿得看父皇和宗人府的意见,咱们说了不一定有用,尤其是大明不打算征伐倭国,那里就还是你父亲说了算。”
兴子顿时怒道:“那就再让倭国割一块地出来,不割就派兵打到他割地!反正现在倭国天王不是我父亲,是素鹅宫绍仁那个家伙!”
朱慈燝坐在兴子身边,一把搂住兴子的身体,笑道:“行了行了,何必跟一个小孩子一般见识反正你也知道,现在倭国还是你父亲说了算的。”
“我管他谁说了算耽误我们孩子的封地就是不行!那些该死的倭奴占据着那么大的地方干什么要我说,父皇就应该出兵征伐倭国,然后再把倭国赐给辽王府!”
对于兴子一口一个倭国的叫法,还有恨不得现在就让倭国去死的想法,朱慈燝早就见怪不怪了。
实际上,包括自己的舅舅,还有自己那个已经老到走不动路的外公,对于他们出身锡伯族这事儿就十分的不满,如果不是大明户籍册子上标注为汉,只怕他们早就闹腾起来了。
已经让无数人都羡慕的锡伯族大佬们都是这种想法,前倭国王女兴子会有这种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
九州岛总督沈颢已经在九族岛港口等着李承彦那个倒霉孩子了——自从这孩子展示了纵横家的才华之后,不是被派出来搅动风云,就是留在京城大学里面授课。
而选择纵横家科目的学子并不算多,很多一开始时选择了纵横家科目的学子后来也纷纷叛变到了其他的科目。
原因很简单,纵横家的科目实在是太恶心人了,除了正常的科目之外,还有大量的科目是跟通译科重叠的,比如说法兰西语言,倭国语言,甚至还包含了大量的欧洲史……
就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科目太多,导致了纵横家学科在京城大学里面并不是特别受欢迎。
巨大无朋的福船开始缓缓靠近港口,指了指不远处的港口码头,李承彦道:“都看见了么那里便是九州岛了,我大明自倭国租借而来。
如今九州岛上有我大明百姓近二十万,每日往来于此的船只大概有近百艘之多,除了我大明官方的船只之外,还有大量的商船往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