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然而二十五年说短也不短,毕竟是一代人的时间,足够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一个成年壮汉了。
对于科技的发展,二十五年的时间又能带来什么样儿的变化尤其是当大明的人口红利初步显现的时候。
皇家学院的占地面积显然又扩大了不少,就连正门都被扩大了好几倍,巡逻的军士比之最初的时候也多了好几倍,驻守的卫所也多了好几个。
显然,少府这个专门为皇室服务的怪兽在不遗余力的催化着皇家学院,以期能够让皇家学院诞生更多的发明,替皇室带来更多的好处。
宋应星也老了。
第一任的皇家学院院长徐光启已经亡故,第二任院长墨铧也已经老死于任上,到死都站在了皇家学院的实验室里,第三任院长就是相对而言算是比较年轻的宋应星。
都说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样儿的人玩什么样儿的鸟,徐光启和墨铧,还有宋应星能得崇祯皇帝看重,本身跟这三个家伙不是什么好鸟也有一定的关系。
想当年的时候,利玛窦怀揣着一腔热血,踏上了马可波罗笔下描述的神秘东方,打算在这里传播主的荣光。
当初利玛窦同志的打算很好,直接走上层路丝,只要摆平了大明帝国的上层官员,有了他们的帮助,传教还不是如同洒洒水一样简单
然而让利玛窦大失所望的是,大明的官员们都是大儒,都是些文化人,不像是欧洲蛮子那样儿好忽悠。
换句话说,佛道儒就是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论起忽悠人,大明朝的这些官员们可能比利玛窦还要专业,利玛窦上来就讲耶董和华总的那点事儿,人家能感兴趣么
再说了,大明的官员们最擅长什么耍嘴皮子啊,不要脸啊,皇帝都能让他们骂的不上朝,跟他们玩
只能说利玛窦同学还是图样图森破,被大明的官员们当成脑子有病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既然直接传教不通,那利玛窦同学就换了个玩法——咱讲讲数学和天文学,就不信你们还不上钩!
当时大明还真就有不少人上钩了,一大群人跑去跟着利玛窦学习数学和天文学的知识——可是利玛窦只要一说起传教的事儿,这些货就开始打哈哈:啊行行行,你再说说哥白尼是怎么算的
利玛窦一边慢慢往外挤着自己肚子里的科学牙膏,一边暗自生闷气。
这时候,好基友徐光启同学闪亮登场!
这个上海来的小赤佬其实最不是个东西:“利教友,俺都信了教咧,这希腊来的《几何原本》你给俺翻译一下呗”
利玛窦当然不同意,然后老徐也不再跟他扯啥有的没了的,干脆扭过头去自己学习蛮子语言,然后找了一大票小弟过来打下手再翻译,其中就有宋应星这个扑街仔。
后来利玛窦同学挂了之后,教廷那边打算将利玛窦同学给厚葬,徐光启当时就大力支持了一波,然后就要求教廷派人帮他翻译《泰西水法》。
当时过来埋掉利同学的传教士们都惊呆了——大哥,你知道不知道俺们是干什么的
俺们是特么要靠着传教来奴役全世界,不是跑来传播技术的大善人,你做人还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徐光启很不满意,大骂一声去你大爷的之后,也不再提什么信教不信教的事情,正好崇祯皇帝派人找他,然后徐光启就一脑袋扎进了皇家学院里面扑腾开来。
在做人的守则上面,墨铧显然也没比徐光启强到哪儿去。
一直到挂掉的那一天,墨铧都认识自己还在坚守着墨家兼爱非攻那一套标准。
至于派人去倭国搞暗杀报复什么的,显然已经被墨铧给选择性的忘记了,或者说,墨家的兼爱非攻标准是对于大明人来说的。
而倭奴不是大明人,显然也就脱离了人的范畴,跟他们讲什么
第八百一十八章 罪无可恕!
虽然宋应星尽力在转移话题,崇祯皇帝也确实让宋应星把话题给转移开来,然而在看到所谓电的那一刻,崇祯皇帝仍然忍不住深深的失望。
电动机呢没有电动机,你好歹给朕弄个电灯泡出来瞧瞧行不行眼前这个怪模怪样的家伙是什么玩意发电机发完了电之后干啥
眼见崇祯皇帝露出了失望之色,宋应星摸着自己花白的胡子道:“启奏陛下,臣等发现这电确实有大用。”
不待崇祯皇帝出声询问,宋应星就直接道:“臣等见天上打雷之前便会有光亮闪过,想必便与这电有关系。
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臣等终于发现,一旦这阳电与阴电相结合,便会发现闪光。”
那特么叫电打火!然后你要是把那玩意给朕弄出来照明,是先打算闪瞎朕的钛合金狗眼还是打算让这玩意照明
宋应星却自顾自的说了下去:“臣等发现,总是让阳电与阴电结合在一起,这发电机用不了多大一会儿就要报废,显然这个路子是行不通的。
后来,臣想在其中间接上点儿什么东西能不能让它发亮通过用电池反复测试之后,臣发现确实可以接入一些东西,比如竹丝,比如细铁丝,比如碳丝。
只是可惜的是,这些东西能够发出亮光的时间不多,最多也就是几分钟而已,尤其是用铁丝的话,不仅铁丝会烧毁,就连电池也会随之报废。”
崇祯皇帝倒是不出意外的点了点头。
灯泡这玩意也不是那么好整出来的,那个发明灯光的是谁来着爱迪生是不是据说也是试验了几千次还是多少次来着更换过多少材料来着
那些乱七八糟的数据,崇祯皇帝一个都没记住,仅仅记住的,少得可怜的内容就是灯泡得有玻璃罩子,而且还得抽真空,隔绝了氧气之后就能亮的时间长。
默认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铁丝被烧毁,说明是被点燃了,而只要产生燃烧,就必然有阳气在其中才行。如果将阳气都抽走呢”
宋应星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抽光阳气,那不就变成阴曹地府了
崇祯皇帝却是兴致勃勃的比划道:“你看啊,既然阳气是混在空气里面的,那要是将空气抽干净了,阳气是不是也就没有了
弄这么一个玻璃罩子出来,里面搭上细铁丝也好,还是其他的什么丝也好,再将里面的空气都给抽干净,不就行了”
很多事情就是差这么临门一脚,而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恰恰知道这一脚该怎么踹出去才能保持最帅的姿势。
宋应星也顾不得崇祯皇帝在场了,匆匆忙忙的就命人去准备玻璃罩子,然后打算再一次展开实验。
左右也没什么事情的崇祯皇帝干脆留在了皇家学院,跑到农学院和医学院参观了一番,又去化学院大声逼逼了几句之后,才回到了徐光启所在的实验室。
封建有封建的好处,最起码在少府和皇家学院这种地方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皇帝陛下而存在!
皇家学院在接到了宋应星的指令之后,根本就不在乎从头重出来一批只用一回的模具要浪费多少的人力物力,仅仅是半个时辰之后,宋应星就拿到了他想要的玻璃罩子。
搭好细细的铁丝,再将里面的空气抽空,最后再用胶封死抽空气的小口子,最原始版本的灯光就新鲜出炉了。
当这一切都完成了之后,崇祯皇帝才斜眼瞧着宋应星:“合闸啊,测试一下灯泡怎么样,是不是合用。”
宋应星乃了乃有些颤抖的手指,望向了围在崇祯皇帝向边如临大敌的内行厂太监和锦衣卫护卫:“启奏陛下,要不然,您先移驾别处,等微臣试验过后再”
崇祯皇帝有些不耐烦了,呵呵笑道:“行了行了,就是一个灯泡而已,就算是爆炸也没有多大的威力,尽管试就行了。”
见崇祯皇帝是铁了心要在现场看着,宋应星只得点了点头,咬牙将电池与灯泡连接的断短给合了闸。
确实亮起来了!
崇祯二十五年,第一捋昏黄的,由人制造,用电能发出的光出现在了大明京城外南郊的皇家学院,就连崇祯皇帝的眼眶也忍不住有些湿润。
终于,这历史的车轮是彻底跑偏了啊……
宋应星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以前这玩意不是没有亮过,哪怕没有玻璃罩子也会亮,只是亮起的时间长短而已,现在多了个玻璃罩子,又抽干净了空气,谁又能保证这东西亮的时间有多长呢
一刻钟,两刻钟,半个时辰,一个时辰……
直到两个时辰之后,昏黄的灯光才晃了晃,转而消逝不见。
宋应星擦了擦发红的眼眶,躬身对崇祯皇帝道:“陛下天纵之姿,实乃天下万民之福也!
这次的灯泡虽然只能亮上两个时辰,但是对比起之前仅仅连一刻钟都不到的成绩来说,已经可以算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点了点头道:“慢慢实验,多换几种材料,从其长短到其粗细,都做出不同的标准来多实验,看看哪种什么规格的材料能够亮起来的时间最长。”
等宋应星再次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才抬起头看了看外面明显已经暗下来了天气,笑道:“行了,朕要回宫去了,皇家学院这边,宋爱卿多多费心了。”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扭头对王承恩吩咐道:“记下来,回头让内帑那边拔一百万贯宝钞,给皇家学院这边做为崇祯二十五年的奖金,至于崇祯二十六年的,等到年底的时候再算。
另外,额外赐宋爱卿明珠一对,玉如意一柄,荫其一子为锦衣卫千户,另外再赏宝钞十万贯。”
大把的钱财珠宝赏了出去,崇祯皇帝却丝毫没有心疼的想法。
人才这玩意,二十一世纪最贵放在现在的大明也是最贵的好吗或者说,这玩意从来就没有便宜过!
……
匆匆忙忙回到宫里的太子朱慈烺脸色极为难看,周皇后有心问一问,却又担心牵扯到什么国事,故而也没敢开口,至于太子妃,更是早早的就被朱慈烺给撵到了周皇后那里去请安。
崇祯皇帝一回宫,朱慈烺就跑去求见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打量了一番朱慈烺,开口道:“怎么着,带着太子六率出宫去,还有京营和御史台跟着,还摆着这么副臭脸,是在哪儿受气了”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启奏父皇,儿臣并没有在外面受气,只是儿臣自己心里不痛快罢了。”
崇祯皇帝顿时好奇的道:“心里不痛快你是大明的太子,除了朕和你母后能让你不痛快,这天下间就不应该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你不痛快,你是不是忘了自己的身份了”
第八百一十九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朱慈烺忍不住开口道:“倘若牵连九族,是不是太广了些”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道:“朕刚刚登基的时候,诛连九族的案子比现在可要多太多了,也就是当初杀的很了,才替大明换来了二十多年的吏治清净。
如今既然有人敢冒头,就得再一次下狠手处置,否则不足以向天下人交待,更不足以洗清这些人身上的罪孽!
朕知道你心里在怎么想,无非就是那些妇孺不应当一样处置,是也不是”
朱慈烺躬身道:“父皇英明。”
崇祯皇帝冷笑道:“家国天下,家国天下,在这些人的眼里,家族永远要比国家更重要的多,除了自己家的利益之外,就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卖的,包括良心。
别的且不说,就说这些人捞回去的银子,他们家中的妇孺有没有跟着一起享受他们的九族之人,有没有跟着享受到好处
既然好处享受到了,那么恶果也就一起受着,一家人总是要整整齐齐的才好。
至于其中有没有冤枉的,肯定有,但是朕告诉你,挨个拉出来杀了肯定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杀一个,就会有漏网的!”
崇祯皇帝用滚滚人头和血淋淋的事实,给朱慈烺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而崇祯皇帝犹还嫌不足,冷冰冰的道:“再者说了,你以为光凭这些个官员,就有胆子干出这么大的事情来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些官员的身后,是数不清的那些个商人!
你记住了,如果没有这些商人给他们送银子,就算他们想贪,他们上哪里去贪这些商人们为什么要送银子给他们无非就是想从他们这里得到一切尽可能的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官商勾结了。
一个两个的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把的人跟着他们学,到最后就是人相食的惨象。
如果这些商人的脑子再好用一些,你会发现他们很多都是当地有名的大善人,时不时的都会拿银子出来修桥铺路。
可是你当真以为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大善人了
不是,他们不是在行善,他们是在拿着贪污而来的银子替自己邀买名声,有了名声,在民间就有了护身符,哪怕当地的官员没有跟他们勾结在一起,想要动他们也要考虑到当地百姓的看法。
知道为什么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么”
不待朱慈烺回答,崇祯皇帝就直接说了下去:“天下万民缴纳了赋税,就相当于交给了皇帝保护费,皇帝就有责任要保证天下万民能够吃饱穿暖,否则还要这个皇帝有什么用”
崇祯皇帝忽然叹了一声道:“你们兄弟几个出生的时间,说早不早,说晚也不晚,彼时天下已经快要大治,人相食只不过是存在于你们读过的书里面,谁也没曾看过真实的。
但是朕告诉你,朕见过。
一整座城的人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包括粮食,树皮,草根,老鼠,到最后有坚守的人就饿死了,沦为那些禽兽的口粮,而那些禽兽又靠着人肉活了下来。
一整座城市啊,多多少少的十几万人总是有的,最后只剩下了几万的禽兽,因为吃人,这些已经不能称之为人的禽兽,眼睛里满都是血红,个个都如同择人而噬的野兽一般。
知道朕是怎么处置的么
那是朕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着大明自己的城池,自己的百姓,下达了屠城令!”
豆大的眼泪就此滚落,崇祯皇帝的眼眶也变得通红:“是朕对不起他们!因为朕是他们的皇帝,收了他们的赋税,却没能让他们吃饱穿暖!
不仅没有让他们过上一天的好日子,反而是朕这个皇帝,亲口下达了屠城令!整个一个城市,数万人就这么被杀光,鸡犬不留!”
伸手拿起帕子擦了擦眼泪,崇祯皇帝才冷冰冰的道:“至于史书上的记载,朕已经告诉过史官,一笔一笔的全部记下来,包括朕曾经是怎么样儿下令屠城的。
朕活着的时候,不会去看,等朕老去的那一天,你自己去看看史书,再印证一下朕命内行厂单独记录下来的实录,你就知道这一切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