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此话一出,留守诸将俱是一惊,再也不敢懈怠,齐齐躬身拜服道:“将军之令,末将不敢违也!谨受命!”

    吩咐已必,诸将散去,于志龙特地留下纪献诚、明士杰,再细细交待可能出现状况的主要应对措施,特别是吩咐此次留下的暗手如何操作不提。

    此时日上中天,各部均已就餐完毕,约半个时辰后,钱正等几部营里陆续响起各个军官的集合催促声,各队士卒手执兵器纷纷列队,出营,在马如龙、钱正等注目下依次默默开拔。不久骑队数百人也整装出营,吴四德顶盔挂甲行在前头。

    靖安军的营寨驻扎在县城西侧,中军驻扎在城南,城北是刘、秦、万、夏侯部的驻地。靖安军步骑出营后锣鼓不宣,号角不吹,远远的背着城池悄悄而去,先是向西北十数里,再折而向南。正是午后休息之时,又有营寨阻隔视线,其他几个营寨均未注意到大股靖安军已经离营而去。

    行至城南二十里处,高尚部的辎重支队早已在此等候,见到于志龙率军而来,高尚赶紧过来请示。

    “将军,按照吩咐,已经备了六日的人马口粮和草料,为了山路易行,还准备了大量布袋之物,到时将这些粮草分储袋内,可由将士自行负重。”

    于志龙听了点了点头,为了节省体力,除了骑队携带兵器和盔甲外,步卒只是携带了兵器。此去山路难行,根本不能通行任何车辆,只能采取蚂蚁搬家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将缁重随身携带了。

    “如此甚好,辛苦你了。”于志龙上午才与刘正风和赵石敲定了南下的方案,回来后就立即通知了高尚,并要求以准备营外拉练的名义进行,只是动员了一队辎重营士卒。

    高尚黝黑的脸庞在这一个月内变得更黑了,身子也较前瘦了些,数千人马的吃喝完全落在他和童奎身上,这胆子委实不轻,于志龙还特地调了三个能识字断数的伙计给他做帮手。好在高尚以前在农闲时也做过走村串巷的货郎,多少有些算账的手段,这才撑起了靖安军的伙食一事。

    不久,于世昌率所部四百骑兵赶来汇合,见过于志龙后,随即加入到南下的序列。

    赵石令这些辎重人员赶着车辆同行,高尚则带着几个近随辞别于志龙先返回临朐县城,辎重营的事物还需要他出头管理,于志龙并不想让外人这么快就发觉出异常。

    前队的探马早早就南下探查,若发现有北上的元军斥候自会提前报警。根据这些天的打探,南路的元军的探马一般也就是北上二十余里左右,而元军大营大约在距离临朐南约百二十里之外,一个名叫申家崖的岔口处。

    申家崖向西,一直是山路,蜿蜒至莱芜,泰安,向南则至沂水,莒县,此处方圆千里多山多丘陵,特别是南北方向山峦起伏,山势崎岖,道路难行。

    此处因是岔口,地势险要,沂水汉军据此而守,正好利于阻挡顺天军南下的道路。

    靖安军全军静默南行了约四十余里,已经完全进入了山区,道路变得崎岖,再向南就是元军斥候频繁巡视的地区了。

    于志龙和赵石策马来到前锋处,到了一处山腰后,令全军暂停歇息,人马饮水吃饭,此处山涧有水潺潺流淌,取水不难,但是所有饭食皆是干粮和肉干,各部严禁生火喧哗,以免被可能北上探查的元军斥候发现异常。

    于志龙下马,伸了伸已经有些麻痹的腿脚,因为是步骑前行,速度快不起来,行了四十余里,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队伍中间每隔着数人就打起火把,勉强照亮山路




第一百九十八章 风起
    刘正风坐镇城内,再将两个自己亲信的百人队调入城内,现在整个县城除了部分还未痊愈的伤兵,主要就是各部将领及其亲卫宿在城里,为了应对益都军南犯,各部都在城外操练或加固营寨。大战在即,就是刘启白日往城外的次数也相对多了些。万金海、夏侯恩、秦占山在城外营内留宿的日子就更多了。

    于志龙走前,纪献诚曾给万金海、夏侯恩透过风,只说益都元军近期动作频频,这几日可能突然来袭,于志龙、赵石留言各部主将还是夜宿军营为好,免得敌袭时措手不及,耽误了应对的时间。万金海、夏侯恩不做他想,欣然应允。

    这两日各部诸将皆忙,只有刘启显得沉稳。今日自宅内懒洋洋地起来,有侍寝的女子给他穿衣,洗刷完毕,再奉上早点,刘启最后饮下两壶碧螺春,一个时辰后,看得天色大亮,刘启才叫着亲卫骑马出城。

    乱世中手下的士卒就是本钱,窝再美,也不能彻底丢下手下的儿郎。这个道理刘启是明白的。

    朝阳跃出地平线,四射着温暖的金光,撒在了城内各处,没有了元廷的酷政,城内外的下层百姓们的生活就像春天返青的野草有了许多生气。街巷里的买卖明显多于往日,人流如织,喧闹声此起彼伏。

    刘启高坐在马上,自有亲卫在呵斥行人闪避,看到路人纷纷躲避的敬畏脸色,不由的想起自己就是当山大王的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神气。这讲书的人都说衣锦还乡,自己若是真做了元廷将军,镇守一方,那日子岂不是更胜于今日!

    不知刘盛那厮最近有何消息这小子常常与那些人混在一处,昨日自己就未见着他,回头应该是问他一问了!说起来好笑,自各部大肆扩充后,刘启对自己手下的低级军官并不是全部了解。

    正懒洋洋在马上眯着眼正琢磨着,刘启眼前一亮,在街道一旁发现几个妙龄女子,其中一个黄色衣衫,青色紧裤,白袜黑鞋,两条乌黑油亮的辫子被精致的盘在脑后。

    “这不是于家妹子吗今儿怎么这么巧在此遇见!妹子要是买些首饰等新鲜玩意儿尽管给咱家说。”刘启情不自禁骑马近前,立刻换出一副笑脸,停下马笑嘻嘻道。

    “是刘叔啊,不敢劳您驾,我只是和姐妹们出来散散心而已,您有事您忙,我们这就回去了!”这女子正是于兰,今早和刘娥等几个姐妹正好有空,相约出来闲逛。不成想在这里竟然遇到了刘启。

    “左右无事,哥哥陪妹子一起转转!”好多日子没有见到于兰了,刘启这些日子多是与宅内的几个娇婢厮混,几乎忘了军眷里还有这么一个明艳英气的可人。此时再见,感觉于兰更有一股诱人的魅力。

    也许是最近生活终于安定,衣食不愁,于兰不仅脸色红润了许多,原先有些晒得微黑的皮肤也开始变得白净,纤细的的腰肢下臀部凸翘,一双修长的腿被青色长裤勾勒出圆润的曲线。

    再加上于兰本就是一个利索人,浑身上下收拾得干净体贴,在明朗的日光下更显得英气秀丽。

    偏偏于兰还似乎在精致似瓷的脸上抹了些水粉,更显娇嫩。嘴唇上点了胭脂,红的诱人!

    刘启经不住一阵心动,腹内一股心火撩拨得他眼睛发花。他虽然每日在床榻上征伐,身子有些空,可是这股心火还是来的如此猛烈,刺激的刘启一双眼睛禁不住在于兰的胸、腰、臀等部位上下来回扫视。

    他嘴里说着话,身子已经滑下马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咱们都是老相识了,我比于海大兄弟还轻数岁,妹子叫我大哥就是!”

    “可不敢当,我们都是小辈,说这话折寿哩!”于兰利索的回道,瞥了刘启油腻的一张大脸,这些日子刘启吃好喝好,体态有些发福,一笑起来,光看他脸上的褶子就比往日多了几条,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透出贪婪的欲念。

    “刘叔有大事办,我们就不打搅了,改日再向您请教吧!”

    说完,于兰转身拉着几个姐妹的手就要走。

    “哎,哎,哎,别急嘛,妹子,大哥正好有空闲,咱们不妨街上一起耍耍去!”刘启一时色急,竟上前要拉于兰的衣角,他手下的几个亲卫此时则已经将其他路人皆赶至远处数丈外。

    看到于兰的精致眉眼尽在身前,刘启似乎闻到了少女幽幽的体香,不禁心旌动摇,眼中再无旁骛。这小妮子,多日未见,似乎身子长得更加诱人了!

    看看胸,看看屁股,一些日子不见,似乎又翘了许多!

    刘启想起自乞蔑儿处悄悄收留的几个妙色侍妾的那白嫩滑腻的酮体,高挺的胸乳,这个于兰的身子肯定更加有味!

    “嗨,刘将军,我们女儿家买的东西怎好要您跟着去,您也不怕晦气”刘娥突然上前一手拨开刘启已经拉住于兰衣角的毛茸茸大手,挺身拦住刘启上前的步子,“看将军的去向这是要出城啊,听说这些日子各部练兵正忙,大家可都盼着你们再打一个大胜仗呢!今儿我们还有事就不妨碍您了!”

    这几个姐妹以于兰和刘娥性情泼辣直爽,几个姐妹非常要好,看不得于兰受刘启的骚扰。

    于兰有时还需要顾忌双方的颜面,不愿影响将领间的关系,但是刘娥就不在乎了,她这些天与黄二天天腻在一起,黄二本就是个街头的破落户,以前天不怕地不怕,因惹出一些祸事才被迫离乡出走,现在做了靖安军的千户,虽说是级别低于刘启,但是不归其统属,自然不惧。刘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了这个粗莽男人撑腰,说话胆气也壮。

    刘启本是心醉神迷,抓住于兰的衣襟就想往怀里扯,不料竟被一个年轻女子拨开了手,心思回过味来,立时羞怒。

    这刘娥模样也是周正,难得的是脸如满月,身子丰腴,虽不如于兰俏丽,在顺天军里也算一朵花了。否则黄二怎会如此痴迷刘启先前曾私下令手下探过刘娥口风,是否愿意做小,从了自己,结果被刘娥用扫帚



第一百九十九章 端倪
    燕栖楼不知道的是当他们问询靖安军大营哨位后,哨位看到了这几个问询者远去后,其中一人立即回到营寨内,来到其中一个小帐篷内,门外有卫兵守卫,那大营哨位上前说明来意,立即被守卫引入了帐篷。

    “禀告大人,今日已经是第三次有人询问我部的去向了!这是骑队大营的哨位,他亲自来向大人禀告。”守卫进去向帐内一个正在伏案记录的年轻人禀告。

    年轻人抬起头来,露出一张白皙的面容,两道纤细的眉毛微微拱起。

    “哦,又有人来询问了真是有趣!”年轻人看向那个进来的大营哨位,“你且慢慢道来。”

    “诺。”那大营哨位上前躬身施礼后,开始讲述刚才发生的事。

    年轻人静静的听着,完后仔细的问道那询问之人的相貌和身份,口音,来去的方向,甚至衣着和走路的姿势等等,哨位不过简单讲述了几句话,但是这年轻人却是问询了几十句。倘若有老于经验的捕快在此,一定非常惊讶这个年轻人的老道。许多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往往透漏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待大营哨位回答完毕拜别出去后,那年轻人沉思良久,一个声音在帐内门口处想起,“大人,此事有蹊跷。”

    “你怎么看”

    “今日我部大营数个门卫处多有人来打探,虽然皆是其他各部之人,不过属下总觉有些蹊跷。”说话的人更是年轻,嘴唇上的髭仅是淡淡的一层。

    “将军临行前真是神机妙算!若非将军提醒,我等还是被蒙在鼓里,难以下手,现在既然敌踪已现,后面就看我们的了。”

    “正是,请大人下令!”

    “峰荣,你我情同兄弟,前些日子你乔装打扮,助吴将军救出朱得禄一事做的极为漂亮,飞将军对你赞誉有加,只要我们兄弟齐心协力,今后就一定能为将军做出一番大事!”

    说话的是明士杰,现在他已经被于志龙任命为靖安军情报司百户,负责侦查内外敌情和蓄意暗中破坏、反叛者。郭峰荣则被任命为情报司副百户,两人手下的下属现在也只有数人。

    情报司是于志龙初建的一个机构,人员的挑选完全由明士杰和郭峰荣负责,因为情报司的职责极为特殊,于志龙首先是要求人员贵精不贵多。目前是以侦查靖安军内外的元军细作和投敌者为要务,若有可能,则派人至益都打探消息,能长期潜伏最好。

    自顺天军进入了临朐县城,于志龙可不相信益都城没有向这里渗入探子,甚至布置些暗桩,拉拢部分将领均有可能。自己和赵石率领靖安军主力南下,若是此时有元军的细作发难,后果难以预料!

    若是自己南下不利,而临朐的老窝又被元军趁机给端了,那可就笑话大了!

    于志龙因为有此担心,才特别成立了情报司,他仔细考虑了现有的各个手下,发现还是明士杰和郭峰荣最为合适,这两人虽然年纪尚轻,甚至郭峰荣比自己还少一岁,但是二人皆是有胆有谋之人,若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磨练一番,或可担当大事。眼下再无其他合适人可用,这二人虽然是半路投靠自己,但忠心现在看来还不错,正好借此考验他们一番。

    “每个打探之人是否都令人跟踪了”明士杰问道。

    “都尊大人之言,相信再过几个时辰就有回报。”

    “可千万不要漏了痕迹,若是打草惊蛇必误了飞将军大计!”

    “大人放心,这跟踪追迹是咱们捕快衙役的吃饭本事,再说将军也传授了不少法子,咱们挑选的皆是此中好手,必不会贻误将军大事!”

    飞将军的大计就是于志龙行前特意叮嘱纪献诚少数几人的安排,这些内容就是谢林也不知晓。

    到了傍晚,终于有消息返回至燕栖楼处。

    潘贵回报:靖安军一部和全部骑队自前日午时后就出营再未返回,特别是校尉高尚手下的一支人马也没有发现踪迹,有人见他们赶着车马出营而去,车上满载粮草。待人马车辆回营后,有心人发现已是空车。

    蹊跷的是于世昌和中军刘正风的骑队也同样失去了踪迹。

    以前这人要么在刘正风身边,要么就在城外督促操练士卒,很少出营玩乐,过夜。他与于志龙早有相争高下之心,此事诸将皆知,现在连于世昌也不知所踪就颇怪异了。

    燕栖楼见各处无果,正寻思是否令刘启侧面问询刘正风,忽有刘启心腹刘盛奉命前来,问询益都路最近可有动作燕栖楼召他入内室,先细细盘问了一番,才知道刘启什么都不知道,心内不禁暗骂:真是个草包!对他愈加鄙视。不过脸上还是春风满面,直道尚未接到进一步的吩咐,请刘将军稍安勿躁。

    燕栖楼说完,似漫不经心问道:“这两日突然发现于志龙部有步骑失去踪影,刘将军那里可曾听闻刘正风这厮有何吩咐”

    “倒是未曾听闻,城内外一切正常,那刘贼只是严令各部抓紧操练,整治城防。”

    “某有一计,请刘将军明日不妨宴请各部将军,就说最近事多辛苦,愿与诸将府中饮酒叙话。若诸将皆在,自然最好,若于志龙和于世昌未能出面,还请刘将军席间侧面打听一下。某估计即便其他将军不知,那厮必知



第二百章 将军岂会阵上亡
    当日子时末,燕栖楼的密信抵达益都,称于志龙不知去向,顺天军一部亦不知所终,其中多有贼骑。军情司立时报至也先,也先大惊下,直接穿戴整齐,亲至益王府禀告买奴,同时连夜告知顾恺和卓思诚,并加派斥候探查益都周围可有异常。

    买奴本已睡下,听闻此事睡意立消,再召顾恺、卓思诚、俞伯等商议。

    “于小贼悍勇奸诈,乃刘贼柱石,只要灭此狼子,刘贼就失其臂膀,再次南征剿匪必定事半功倍!”也先首先出言。

    “将军说的极是,吾观于小贼虽然年纪尚轻,然英才勃发,已隐然有一代枭雄之姿。此子治军带兵之能在刘贼中各部卓然,而且有大志,善言辞,原县丞谢林之所以甘心投贼,就是被此子所折服,可惜谢林一身治政之才竟蒙垢于贼。细作回报,临朐县城至今已经蚁聚乱民数万人,刘贼得精兵近万,至于贼兵家眷皆多分田分牲畜,并多建家舍,此举大收乱民之心,实不可小觑。”俞伯接着道。

1...6566676869...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