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新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清泉
“吾思量许久,要想不留恶名,此时似乎只有此途,虽做了布置,终是仓促,难免有漏,待吾等行前再好生梳理一番。”于志龙应道。
送走赵石回去歇息,于志龙再次反复斟酌可能的细节,心内起伏不定,遂出帐环顾左右。
此时已是十一月初,晚秋凉意开始沁入心扉,到了夜间气温明显降低,幸好全部的随军家眷等已经住进新建的窝棚或泥坯房,其余的则暂时分散就宿于各个村舍,今年冬季至少不会因冬寒而死人了。
此时天高云淡,碧空如洗,数朵白云高悬于湛蓝的天空,秋意浓浓的田野下,各
(本章未完,请翻页)
部士卒还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演练,这些原先还是破衣烂衫的流民等人,现在多已是穿上了新做的粗布军衣,不过将士们还都是单衣,单凭临朐县城一地之力是不可能满足这近万将士的冬装的。前些日于志龙还提醒刘正风等人,本城的粮米存量已经不足以坚持度过明年春季,到时若无转机,只怕春荒时不仅大军难以维持,就是本地民生也会崩溃。
遥望北地益都方向,招安之计不成,想必益都的军事准备必定会紧锣密鼓的加快进行,这两日探马回报,到达益都城的汉军旗号不断增多,看来另一场大战很快就要来了!
这次一定要抢先出手,否则太过被动!
北上不可行,南下的困难再大,却是唯一的出路,好在这次马岩归来总算有了一丝希望。且看这一两日的后续消息再定!
日头已是到了天空中央,高尚的伙房队将饭食准备完毕,早有士卒在营内和操练场上敲响了锣,锣声连续三响,意为上午的操练结束,各部分别集合整队,回营就食。
一队队汗流浃背,灰尘满面的官兵列队陆续返回营地,人虽然疲惫,但是精神饱满,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操练,士卒们已经逐步习惯了队列的集中管理,无论是集合和行动,不仅速度快了许多,而且队列的横平竖直也有了模样。各部在队旗和百户的引领下,随着号令,依次迈步,转向,进入各部的营帐区内,然后听令解散,洗刷后,再列队领取饭碗就食。
现在靖安军营内有四千人马,主要分为步骑两个区域,另外再以百人队为基本单位分别就食。于志龙与亲兵队就在中军内单独就食。因为这些天都是晴朗日子,各部归营洗刷后,列队拿着大碗,领到饭菜后席地而坐,,每个百人队处,高尚专门还放置了一个大桶,里面盛有稀粥或菜汤,士卒们可自行领取。
各部都在帐外就食,大家的伙食皆是一样,即便是于志龙的亲兵队也是一样。
于志龙接过一个亲兵递过来的一碗饭,碗里主要是小米和高粱,上面加了些青菜,并浇了肉汤。若说于志龙这碗饭与他人有何不同,其实就是多浇了两勺肉汤。
考虑到军心士气,于志龙在操练之前就已下令,各部军官无论军职高低,在军营内就餐时必须与自己的士卒一起就食,而且伙食应一致,不能特殊。
士卒们都好说,如今有衣有食,虽然每日受训辛苦,但是比起以前衣食无着的日子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更何况靖安军这里对军
第一百九十五章 有间
“诺。”方学受令,“眼见秋风转凉,这我部冬装目前还没有着落,谢县丞现在只能勉强搜集数千斤棉花,即便全部供给顺天军也远远不足,能分配给我部的最多有三分之一,估计是千余套。谢县丞已经动员全城内外现有的全部缝衣铺加班加点赶制,并自投附的人中又招募了数百女工较好的妇人帮工,希望在半个月内完工,至于冬装的缺口就非谢县丞所能了。”
“此事我已知之,谢县丞已是尽其全力,此事且待后议。”于志龙一时无奈,“这些日子去田烈书塾识字的那些人学得怎样”
“回大人,这次共挑选了六十余人,每日都在那书塾里识字,这先后也有近二十日,按照当初要求每日必须识写三字,现在估计着大约是近百字了。”
于志龙当初想请田烈至军中授业,专门挑选部分年轻伶俐,有点识字底子的士卒先跟随田烈识字,其实就是办一个识字班。后来于志龙认为每次田烈来返城内外过于劳累,且耽误时间,之后将授课地点改在了田烈的书塾内,这几十名士卒也就留宿在书塾。
为了严格识字启蒙进度,于志龙制定了识字进度要求,每日必须学会念写三个字方为合格,同时令宪兵每日巡视,日落前考核,如有不尊师长,堂上无状,不能按时完成的进度的,不仅杖责十棍,而且必须抄写该字五十遍。
这些被挑选的士卒都是靖安军中比较好学的机灵后生,多少识得一点字,于志龙在授课前亲自引见给田烈,并承诺只要一个月后进行大考,只要合格,每人皆按照靖安军牌子头待遇。其今后职责之一就是作为识字之师教授本部士卒和官长,若教授的好,视个人成果可提拔为百户!
至于日常考核,只要合格,累计六次后赐银一两!但若是累计三次不合格,打回本部,该干啥还是干啥。在授课期间,一切听从恩师田烈所言。
有了奖罚和条目,这些大龄学生才有了压力和动力。
方学见这批士卒甚多,一时无教材和纸笔,想着去市面上购些纸笔等,于志龙却道无需如此,令每人准备一个木盒,内盛细砂,以木枝为笔,在细砂上书写。熟练后,则在木板上以笔墨书写练习,以布拭之。
如此节省,只因纸张、书籍等价格不菲,不是市井小民、农人等可轻易负担的起的。今后若是靖安军将会大力推行识字之事,单是采购这些事物就是一笔大花费,现在军内银两虽有不少,于志龙不想铺张,干脆简而化之。
“我部草创,几乎全是目不识丁之人,这些人就是军中今后识字化的种子,如果调训的好,星星之火也可燎原。”于志龙有些感慨道。
方学对于志龙如此热心给官兵们推广识字颇为不解,自古官兵多莽汉,能够识文断字的几乎了了。汉有班超,唐有李靖,也多是弃文从武之人。倘若是要求各级军官必须识文断字还可理解,现在要求底下的士卒们也要知晓,似乎是没有必要。
方学的想法很普遍,于志龙也是明白他的心思,这些士卒多是大字不识的农人而来,别说识字,就是辨识个东西南北也是令不少人昏头转向。又不是想做秀才,搏取功名,识字何用
不过于志龙反复思量还是决定做下去。有了识字的本事才能更好的明事理,知古今,最简单的是各项文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
命令也可以清晰通达,今后若靖安军再一步发展,各种军内条例都要考虑完善补充,加以推行,军内没有大量的识文断字之人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现在靖安军内能够识字的人绝不超过两百,能写能念的不过数十人。
说白了,靖安军几乎就是一群文盲!而元廷的汉军和义军也好不到那里去。
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要是没有秀才,就连成的希望也没有!古来起事者多方招揽文士,士绅等人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人知书达理,有谋划,能参赞,是军略、国事定计的人才根本。
于志龙看看自己,除了赵石、谢林几乎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全靠自己这二把刀摸索,好在现在规模小,还能勉力支持住,但是今后一旦规模大了,自己就是不眠不休也不可能完成海量的事物裁断和计划。为了以后发展,于志龙一定要培养一批批能做事的干材。这些识字班之人只是个尝试的开始。
靖安军这边操练的热火朝天,各级军官都与所部士卒一同挥汗如雨,城里的一处原汉军营地里也是热闹非凡。
“压大压小,买定离手—,开!”一个汉子在桌边拿着一个大碗,里面倒扣着几枚筛子,摇得骰子在碗里哗啦哗啦直响。
“见了鬼了,又是一个小!”见到骰子被开出来,围着的十几个大汉顿时如泄了气的囊一样,不甘心地看着自己下的碎银子被赢家兴冲冲地取走。
“老子就是不信邪,竟然连开了九个小,这回还是压大!”一个汉子从怀里又掏出一块碎银,啪的一声重重的拍在了桌上。“要是再出小,肯定是你小子出千!”
“就是,就是,哪有连出九个小的道理!”十几个跟着输红了眼的同伴都深有同感道。
“嗤,那是你们没有见过世面,老子曾在益都城里见过连着开出十七个小的局,今日之事算得什么!”在摇骰子坐庄的黄皮叽笑道。
这几日常有数十人私下聚在这间房里吆五喝六的赌个痛快,即便是白日的操练也参加的少了,因为多是各家将军的亲近军官,自然也无人过问。靖安军里的纠察之人也管不着他们。
“大,大,大!”几个压大的人恨不能上去亲自摇盅,待得骰子浮现,均是目瞪口呆。
“干,今日撞邪了!又是一个小!”
刚才出言的汉子伸手在怀里仔细摸了摸,已是怀内空空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向南1
益都汉军情报司百户燕栖楼倒是对靖安军部的动向极为关注,有机会时常到其营地外张望,或去操练场探查,因为他有刘启部下的身份遮掩,至今没有露出马脚。
几日观察下来后,燕栖楼发现若论战力还是以靖安军、刘正风部最强。若取临朐,此二部当为劲敌。每过二三日,燕栖楼都会将搜集的讯息安排人偷偷送往益都。
明面上,燕栖楼不过是百户潘贵手下的一个总旗,实际上潘贵和黄皮都要听从燕栖楼的暗中指挥,燕栖楼是正八经的汉军出身,对于半路入军的潘贵二人颇是不屑,若不是这二人对临朐城内非常熟悉,顾恺大人特地指明此二人辅佐他,燕栖楼是绝不会用这二人为副的。不过潘贵二人虽然不通军务,但是在交际各部官兵还是很有收获的,获得的各部消息也最多,之前刘启这条线就是此二人的杰作。
随着形势紧张,刘正风下令各部加紧操练,两个城门现在全部由其中军亲信一部把守,除了在城内继续养伤的伤员,各部士卒如非特许不得再随意进县城玩乐,就是各级军官到了夜间也不得随意出入城。这样一来,燕栖楼等下级官佐都不得不在城外军营内驻扎,和城内的联系增加了不少难度。
第二日清晨南边斥候送来急报,来人乃是赵石安排的亲卫。消息先送入于志龙帐内,于志龙则立即召赵石前来。
南方的汉军多是莒县而来,驻扎在距离临朐县城南约八十里处的险要之地,临朐往南的必经之处。整个营地的汉军不下三千之众。
靖安军的斥候临近打探时,不敢走官道,而是翻山越岭,从小道千辛万苦绕路至后山,转到了其营地后方,再假扮巡视的斥候从莒州而来的粮队口里套消息。
斥候带回的消息证实了莒州将于四日内再送来一批粮草和酒肉,对这些驻扎在山里的数千汉军犒劳一番,毕竟这帮汉军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峦里已经驻扎了半个多月,兵将们皆是口出怨言,军心浮动,莒州为安抚军心,特地遣发了一批酒肉准备好好安抚军心。
“石哥,这次的消息已经确认,估计这四天内犒劳的酒肉就会到了军营,若要把握机会就在这四天里!”等到斥候将得到的消息再复述一遍,确认再无遗漏后,于志龙令其退下,转头对赵石道。
“斥候已观其营内虚实,发现其营伍不整,粮草等单单收在一处,且后方警戒松散,空洞多。若无意外此情形数日内不会改观,若其大肆犒劳军卒,酒酣耳热之际正好是给我军的一次机会!或是直接截了其辎重,假扮敌军入营,再一举拿下亦是一计。”赵石道。
“我意如此,说不得去搏一搏,无论其是否有隙,都要杀出一条路。”
两人说了一阵,敲定了大体思路,然后于志龙和赵石才骑马直接去见刘正风。
到了刘正风府邸,正好刘正风在,两人将情况和破营思路做了说明,刘正风看着简易地图,凝眉思索了好一阵儿,道:“若依二位之言,现在就得准备,最迟午后出发,这一路还要绕些山路,最快后日才可到达,至于能否如愿,还得看天意”
“正是,那里山峦起伏,汉军驻扎之地是一个葫芦口,若能出其不意,捣乱其营,很有可能一击奏效!我意集中本部骑队做先驱,部分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卒随后跟上,前后只需四天就见分晓。何况附近有山上强人土著可借力,他们熟知地理,与沂州官兵曾多有交手,若能联合,想必胜算大增!”于志龙答道。
“莒州的兵马多已调出,此时难免空虚,破营后趁胜而击正当时也!”赵石补充道。
“若是期间益都来攻如何”刘正风微微皱眉反问。
“现在城防已经修缮,且擂石多备,缴获的石砲自归入中军后,也已经修复,听闻砲队已经编练完成,已有一战之力;这次南下我部只需两千人马足矣,我军大部可依托城池防守,只要坚守四天,南下的局面一打开,我军回援至,城围必解!”于志龙解释道。
“既是如此,咱们就搏一搏!趁着益都军来之前打开局面,若如君言一切顺利,咱们也就有了后路。”刘正风最终下定决心,“这次单凭靖安军的两千兵马恐怕力有未逮,令于世昌率中军的骑队一起去,这样骑队总数已是小千数,把握就更大一些。”
“不知你二人是哪位出发呢”刘正风接着问。
“这次因为事关重大,又需联络山中土著,赵石将军以前曾走盐时与当地有关一些交情,故我二人将一起南下!”于志龙回道。
“哦,那何人留守为主将”刘正风意外道。
于志龙道:“纪献诚将军性沉稳,思虑周详,当可为主将。吾以细细安排于他,一切悉听刘天王吩咐。”
刘正风沉吟不语,细细思量。说心里话,于志龙非要与赵石同去,他多少有些意外,不过南下之路的打通意义实在重大,若非现在需要有他坐镇临朐,他更想亲去作战,心里才踏实。只是于志龙和赵石同去也好,两人既勇且智,胜算更多些。
想想自己对于志龙暗下做的动作,刘正风突然觉得有些不自在,不过再想到自己今后的步骤也就释然了。
他却不知此时于志龙也暗暗道:若是此次自己不离开,留下的暗手又如何实施离开也是避嫌。
“此次出击的消息越严密越好,骑队出击就以整合训练为名,我就留守在县城,你们二位辛苦一趟,本部军内也不要令下级将佐等人知晓。”刘正风终于道。
于志龙和赵石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属下将孙兴也留下,多少可以遮掩些时间,除了带骑队
第一百九十七章 向南2
纪献诚虽然不是原斥候队的人,但是早期与常智在于海时的中军里担任军职,其人遇事冷静,敢打敢冲,两军相搏而持时能够鼓动士气,奋勇向前。
他战场的大局观较强,抓住突破点后就一力突击,即使己部伤亡再大也在所不惜。论指挥能力,纪献诚在留守的诸将中位于前列,与赵石、穆春、明雄等相类,而且纪献诚对于志龙的忠诚度高,做事的私心少,平时爱惜士卒,有威信,人缘不错。
相比之下,常智、钱正等未免有些圆滑,都不愿打硬战,常考虑更省事,伤亡更小的路子。这在一个局部战场方面上也许是好事,但是在大局观上易犹豫不决,遗误战机。
侯英、黄二、罗成等现在尚难以服众,其人勇则勇矣,但或少智谋,或缺城府,或投靠而来,若为主将还言之过早;孙兴过于年少,吴四德、马如龙又需要南下,无暇分身。
穆春、明雄都是后期归附,虽有勇谋,但时日尚短,领一军尚可,统领留守全军还为时尚早。于志龙与赵石一番商定,最后才确定了纪献诚为靖安军留守的主将。
诸将听得留守主将被纪献诚获得,或羡或嫉或面色无波,反应不一。
于志龙将诸将的面上表情一一看在眼里,与赵石对视了一眼道:“将令已下,各位务必谨记职责,留守诸将一切需以纪将军军令为尊,倘若有拖延违抗着,军法从事!是杖是杀悉由纪将军决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