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颠覆晚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边郡箭手

    按照六条政纲所说的要求,高俊亲自规划,根据地要铸造银币。

    这一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不少人年轻的时候还是见过铜钱的,但是自从战事起来,从前越发少见,就算是有大部分人也都用于窖藏,极少使用。

    因而高俊确立了一步到位的原则,从现在开始打下银本位的基础,铸造合适的银币,并且以后以银为本位发行纸币。

    原材料是不用担心的,在几次战斗中都有所缴获,现在高俊所持有的银多达600斤。

    但是铸币所要使用的工具和工匠则让人头痛,小炉匠不少,但是从来都没有干过这样的活,对于铸钱都是两眼一抹黑。

    正当高俊已经做好了花点冤枉钱,进行积极试错时,却在战俘营那里得到了好消息通过筛查,发现战俘里面有曾经始宝丰监的工匠。

    金朝是在建国近五十年之后才开始铸钱的。正隆三年,海陵王在中都设立宝源、宝丰监,在京兆府设立利用监铸钱。后来金世宗又在河东加了两个铸钱监,但是不久后又撤销,宝丰监还是金朝铸钱最久的单位之一。

    根据高俊的了解,由于铜料不足,铸造出来的铜钱始终数量不够,一直无法满足市场流通的需求,在此时期,社会交易依旧主要依靠交钞。

    事实上,金代铜钱在工艺上是水平较高的,只是成本过高,得知手下居然俘虏了能够铸钱的工匠,高俊也不由得连声大呼“真是天助我也。”

    有了工匠,并且在工匠的指导下搭建了合适的铸银炉,下一步就该探讨具体的铸造方案了。

    在工作中,郑迎等人感觉到了高俊的特殊习惯,他从不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决策,而是在关键领域都要依赖相应的人才。在铸币问题上,就把工匠全都叫到自己身边,共同讨论,询问可行性方案,听他们介绍铸造银币的基本原理。

    这种在专业领域上依靠专业人才的工作作风,后来深深的影响到整个根据地工商业系统。

    我国古代多用铜钱,由于铜价较低,因而铜钱极少单独使用,大多成串,再加上有加工的需求,所以一般使用外圆内方的形状。但是银币与之不同,作为贵金属,银币经常单枚使用,所以只需铸造小小的圆形硬币就可以,内部不用打孔。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高俊却持反对意见,尽管铸造内孔会略微增大成本,但高俊依旧建议,在银币上使用类似于铜钱的形状,同样实行外圆内方。

    工人们虽然不解其意,但是既然高俊坚持这么做,这也不算是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

    对于高俊来说,圆圆的小硬币未免太不中国风了一些,尽管要铸造银币,但他依旧希望使用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钱币样式。

    最后定下这次犒赏军兵的银币规格,类似于小平钱,里面有方孔,在上面铸造“天王酬功”四字,背面有花阑图形。

    而铸钱原料也经过了几轮调整,最后确定是92的银和8的锡。

    铸钱工匠们很快就造了几个试用的钱范,浇铸了二十多个样品,终于确立了银币的规格,最后定下的银币周长为762分,相当于241厘米,而重量则刚好控制在5克。

    新出的样品外形精美,字迹清晰可见,表面看上去整洁光滑,让高俊爱不释手。

    但是在铸造方法上,还是有不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是使用范铸法还是翻砂法。

    范铸法算是老工艺了,从商周时期铸造青铜器就开始使用,技巧相当成熟,但是目前来看,效率要低一些,而翻砂法则是在唐代的时候才出现,利用沙箱进行铸造,一次可进行一箱。

    但是工匠们也有疑虑,因为翻砂法的工艺品质实在不大好保证,宋钱质量低劣,也和过于赶工期,翻砂法使用不当有关。

    这批钱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如果使用翻砂法,结果把钱铸坏了,那可不大妙,这几位还都是俘虏之身,要为自己的项上人头考虑。

    但是在深入了解之后,高俊最后还是敲定了翻砂法,以后是要大量铸钱的,应该使用这类方法,工艺可以改进,不用怕失败,反正银子就在这里,跑不了。

    既然高郎君这么有信心,工匠们也就不再为难,开始动手制作翻砂法的目前,与此同时,玄空法师已经重新改造了高炉。

    当高俊看到新的铸银炉的时候,不由得感叹现在自己已经看不懂炉子的构造了,而玄空法师对自己的新作品显然非常满意,向高俊介绍新高炉的改进方法。

    “说起来,这些改进还是源于郎君,郎君写的那些课本,我也略微看了一些,有关燃烧的说法倒是有趣。如此说来,高炉的风箱乃是要为炉内增添氧气,使得燃烧更旺。”

    “确实如此。”

    “这次改造主要在路口这边的导热管,郎君请看,以往的高炉排出去的热气是废气,而风箱进来的是冷气,因而对高炉的温度也略有影响。我以前就曾想用排出去的热气导回炉中,使之更加灼热,但是炉火却往往变小。这次我们用排出去的热气来加热风箱的管道,进入炉中的空气本身就已经极为灼热,因而高炉就更炙热。”






第八章 铸炉(下)
    


    这么一说,高俊就明白了,玄空法师早就有想法,打算把高炉里面燃烧过的灼热气体再导回高炉,而不是重新鼓进去外界凉爽的空气,使得整个系统的温度进一步提高。

    但是由于本时代尚无相关的化学研究,因而玄空师傅也无从得知燃烧的原理,眼睁睁的看着烧过之后的废气再倒进去的时候,高炉的火焰就会显著的萎缩。

    现如今,看完了高俊有关燃烧三要素的说法,玄空师傅立刻找到了其中的法门,转而利用燃烧过后的高温废气去加热风箱的管道,使得鼓进去的新鲜空气更加灼热,这样也能够显著提高高炉的温度。

    第一批的钱,字当然也要好好设计一下,孔元政早就迫不及待想要成为新一批钱的题字了,然而高俊却闷头搞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案。

    按照他的设计,新的字体不采用任何人的书法作品,而是高俊设计的一套工艺字体,横极平极细,竖极直极粗,横竖的笔画起笔都有斜角,末尾都有三角形的钝笔。

    没错,高俊打算使用的就是宋体字。

    关于宋体字,一直有一个谣传,说这是由秦桧创造的,此人名声不好,所以不用秦体而用宋体。

    事实上,这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末不对,是九个世纪后的80年代末才出现的谣言,在西安晚报上第一次面向大众。在高俊看来,如果秦桧真的能写出一笔宋体字,那说明大家都冤枉了他真正的秦桧肯定早就被金朝人杀掉了,送回南宋的是一个脑后插管的ai。

    毕竟,宋体字可是十成十的印刷字体啊。

    所谓的宋体是明朝才出现的一种专用于刻书的字体,由于刻书商们往往标榜仿古,所以明朝的书上自称宋体,而宋朝的书商们则冠以“欧体”“颜体”。

    到了民国时期,又有印刷商结合欧体的优势,模仿宋刻本设计了一套新的字体,也就是仿宋。

    在一系列新的改造之后,高俊在济南开始试制第一批钱,总数在两万枚左右,足足要用掉184斤白银。

    几名工匠是把脑袋拴在腰上干活,自从中都城破以来,这帮人已经失去生计,被蒙古人驱为军奴,受尽凌辱,又打了败仗,成为俘虏。现如今终于得了重新一展身手的机会,哪能不用命

    这些人也不傻,看的出来高俊为他们手上的铸钱技术很看重,所以只要把这次铸钱的活干漂亮了,一定能够摆脱战俘的命运。

    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非常对,大约是十天之后,当高俊见到铸造成功的银币时,心情激动得无以复加,当场就抓了一堆钱分给工匠和工人们。

    铸造出来的还带有一点温度的银币,此刻静静地躺在高俊的手心里,在金朝的承安银铤之后,这是中国第二种有固定制式的银币,这枚小小的金属片在高俊的手里熠熠生辉,它是中国银本位的基础,是未来几百年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地基。

    铸造的成品率高达9411000,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家最好的预估,不过看着在场工人们红肿的眼睛,高俊也清楚为什么能够达到这么高的良品率,而他也明白这些工匠们累死累活是为了什么。

    技术人才当然可以网开一面,也就是两天后,这些工匠们回战俘营收拾了自己的物品,正式被流泉院聘用,尽管今年之后没有铸币计划了,但他们还要搭建新的铸币炉,准备明年大规模的铸币。

    五月十五这天,魏小乙和他手下的所有士兵在济南集结,他们已经得到消息,高俊要给全军人马发放犒赏,据说这次的犒赏不是请大家吃顿酒肉,而是要发钱。

    但事实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这次高俊要发的是银币,发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每个人都能拿到一枚重量一钱的银币,军官们还有可能拿到更多,立下战功的军兵们更是拿得盆满钵满。

    这样的一枚银币能买到什么东西呢根据地的商人们早就听说了铸币的事,并且已经准确的估计了币值。

    这样的一枚银币可以买四坛上好的黄酒,或者是请人在鲁州的酒楼里面吃花糕一样的羊羔肉,也可以买一套上下全身的新衣服,或者是两双结实的鞋。

    也可以去买一套明年的挂历,印刷的最精美,带观音大士相的那种,或者是订阅全年的邸报,如果是出门的话,能从齐州坐车坐到鲁州,如果是坐船的话还可以更远一些。

    无论如何,这笔奖赏已经超乎了士兵们的预料,让他们心情大好,更重要的是,高俊是亲手把钱交到他们手上的各营集结之后,有主将唱名,每个人依次上来从高俊这里领取他们的犒赏。

    此时魏小乙已经升任军使,昂首挺胸的站在高俊面前,而高俊认出了他“你是八白石村的魏小乙,对吧我当初去你们村的时候,曾经跟你们一块儿在林子间的空地里做过,喝一个水瓢里的水。”

    “是的,宣帅,这件事我进棺材也忘不了”魏小乙看高俊清清楚楚的记得这件事,一下子激动得涨红了脸,四枚银币,滚烫的如同热血的银币,落进了他的手心里。

    这枚小小的银币一下子让全军上下都陷入了欢乐的气氛之中,不过随即,想要花出这笔钱就有些困难了。

    发钱后的第二天就是休假日,魏小乙出门的时候,就看到军兵们已经开始三三两两的议论了,已经有人打算把钱花出去。

    “这钱可不能随便乱花呀。”魏小乙一边整理着衣服,一边对士兵们说“你们好好看看,钱上面刻的是什么字”

    “天王,天王天王什么”

    “天王酬功,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这是高郎君为酬谢大家的功劳才发的钱,以后可以当传家宝用呢。”

    士兵们有些将信将疑,但是确实也觉得这钱不比寻常,又重新把银子收好。

    总而言之,这次铸钱行动相当成功,太平军上下都在欢乐的氛围之中。

    河北前线也都发了钱,高俊还特别让蒲察阿虎运送去了一大批给养,尤其是酒肉之类,眼下河北方向还需要注意德州敌军的动向,不能懈怠,高俊因而对他们也要特别照顾一些。

    也就是这天,一条小船从黄河南岸而来,一路蜿蜒来到济南,站在船上的那个大汉身高八尺,当他核对了文书,站在高俊面前时,高俊也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个人。

    “你是彦真手下的什将,我记得你外号叫盖着天。”





第九章 北院(上)
    


    “你是潘正手下的什将,我记得你外号叫盖着天。”

    “卑职盖从文,见过宣帅。”这个大汉费劲的弯下腰,给高俊行礼,然后就毕恭毕敬的掏出书信交给高俊“这是潘统制让我交过来的

    潘正率军渡过大河之后,受到了蒙古纲的热情接待在酒宴上,言语之间似乎有些拉拢的意思,按照事先就商量好的手段,潘正对此表现得不冷不热,略带矜持。

    蒙古纲并没有因此而失望,而是客客气气的将潘正礼送出境,而潘正随即沿河南路行进,在十数日之后抵达了开封。

    在开封,亲自接待潘正的是新的皇太子,完颜守绪。

    对于这个手刃胡沙虎的太子,潘正很有印象,他也听高俊说过,此人算是个有些长远见识的人物。

    除此之外,潘正也见到了其他几位朝廷重臣,包括参知政事张行信、礼部尚书杨云翼等人,对朝廷近些日子来的情况有了些许了解。不过最大的消息来源还是一直在开封活动的李朱罗,和她见面商谈的事情,反正写的不多,但是有关朝廷的情报,相当一部分都写明了是李朱罗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朝堂上争议最大的人物却是已经年老的宰相高汝砺,按照金代常例,高汝砺已经到了请求致仕的年龄,然而其人却与术虎高琪联系紧密,在排挤异端,就在前不久,主虎高琪做主,高汝砺动手脚,将学士完颜伯嘉一脚踢到了太原那边。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早在刚刚商议南迁的时候,主虎高琪就是用类似的办法按住了完颜承晖,之后又想办法弄死抹捻尽忠,之后又以陕西军情紧急为由,将河南路转运使王扩赶到陕西。

    现如今,高琪在皇帝身边掌管机要,而高汝砺掌管利权,两个人沆瀣一气把持大权,谁敢反对他们,就被发配去河北,朝堂上的臣子皆为一空。

    当然,反对高琪的人也不是没有,而且大部分都是高俊的老熟人,为首的就是张行信。

    张行简、张行信兄弟对宣宗有拥立之功,自然不比于其他诸人,高琪也始终没敢动他们俩,张行简已经去世,但张行信又入尚书省,并且本着处处跟高琪唱反调的精神,在开封继续大演纸牌屋。

    “这是越来越走下坡路了,朝堂上果真无人。孙铎前年去世,朝廷无规措之臣,张炜亦死,朝廷无理财之臣,张行简故,朝廷无文学之臣,任天宠、高霖、斡勒松先后故去,朝廷更加没有可任用之才。”

    高俊不由得摇头叹息,根据潘正来报的消息,当年对高俊有提携之恩的张翰最近也重病在床,恐怕不久于人世。

    “朝上并非没有人才,而是贤才不得见用,高琪、高汝砺二人乱政,对有才之士横加贬谪。有忠直能干之才,此二人就在完颜珣面前佯为称赞,鼓动把他们派去河北死地。贤能之士驱逐四方,朝廷的乱局一时半会儿算是难以改变了。”

    而另一个消息则是朝廷正在准备实施辟举法,在仅有的控制区内重新选拔县令。

    辟举法并不是第一次实施了,早在刚刚南迁的时候,河北一片混乱,守土官长都想早些离开是非之地,因而不惜以贬官的方式调任河南。

    因而朝廷严令所有的河北官员都必须到任期满,期间就算有立功,也只是加以遥领,给予钱财,绝不轻易升任别处。

    随后,开封朝廷在这个的基础上,不断的灵活调整州县主官的任免方式,到了现在,辟举法已经逐渐成型,以政绩来考核官员的真实才干,然后加以任用,在这之中,县令的选举为重中之重。

    而在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则是司农寺,早在金朝初期就成立了劝农使司,后来并入三司,但是金宣宗南迁开封之后,又解散三司,成立司农寺。
1...168169170171172...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