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海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为了看押这庞大的俘虏群,李天养不得不将澎湖水师和鲸部一支得战士给调集过来,同时在鸡笼港以北的一处山谷当中开辟出一片庞大空地出来,作为关押这群土著俘虏之所。

    唯一让李天养庆幸得是,直到联军回归,这群数目多达四万之众的俘虏土著也没有给洪门引来太大的麻烦,就连些许骚动都很少发生。

    这或许跟土著部族习惯的生存环境和习惯有关系,毕竟这些土著部族之间的吞并与被吞并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或许前一刻他们还是仇敌状态,但是当他们被人吞并灭族之后,他们又能很快地融入到自己新的身份当中去,并不会想着为自己曾经的部族复仇。

    这便是文化的缺失,所带来的没有归属感和向心力,若是放在华夏诸族中,真要想彻底征服一个民族,至少得两代人以上的努力。

    在这丛林中,反倒跟草原上的游猎民族相似,虽然有平浦、高山、阿美、排弯等族群存在,可是真被俘虏征服之后,他们却也能够融洽地相处在一起。

    当然,这也与洪门在对待这些俘虏得时候,并没有短缺他们粮食,让他们能勉强获得日常所需的粮食有关系。

    对于粮食的态度,这些东海岸线的土著部族,跟当初洪门初来乍到接触骚的笨港周边土著,是同样的态度。

    在他们眼中,一个部族强大与否最直观的感觉便是看他们部族成员能否吃饱,有没有足够得余粮和宽阔的猎场。

    洪门很显然符合他们这些部族俘虏对于一个强大部族存在的要求,虽然还不知道这个未知强大的部族都猎场到底有多大,才能供养那么大一支强大的军队,光是供养如今在他们身边这些同病相怜、数不清的同伴,他们就算不出来这个强大部族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供养他们。

    虽然这些粮食的口味和种类,与自己部族一直以来所食用的粮食有着很大区别,但是他们依然被洪门的富庶所征服了。

    或许跟随这么一个强大部族,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自己的家人不用每天挨饿了!

    正是这样的想法,以及他们这些被俘虏的各部族人纷乖乖地待在洪门为其划分的地域当中,静静等待着未知的命运到来。

    联军的归来,在让李天养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开始为接下来如何运送这批数目庞大的俘虏前往笨港开始忧虑起来。

    如今洪门空闲下来的海船,连上洪门洪堂舰队得战船一起,也就不过又一百多艘而已,这还是多亏了去岁在鸡笼港海战当中,郑芝龙飞龙帮一干人战败之后留在鸡笼港中的海船斩获呢!

    经过近一年的挑选和整理,很大一部分海船被洪门不是售卖给海商海客、或是其他团队,就是被洪门拆卸下来提取有用的部分作为“杨帆式”战船的原材料了。

    剩下被洪门保留下来的,自然都是其中最优秀的海船,加上原本洪门的战船,现在洪门还保留有将近一百五十余艘四百料战船,以及规模已经达到二十五艘的“杨帆式”战船。

    不过洪门如今的地盘同样辽阔,想要不再出现像之前飞龙帮那样的隐患存在,




第967章 开锣唱戏
    “听说了吗今天在中心广场那里,要上演一出好戏,听说是叫什么白毛女,要不要一起去看看”鸡笼港西居民区中,一座不起眼的茶肆中,几个正下了工,坐在一起叫着一壶劣酒、几碟小菜边吃边喝的苦力装扮百姓,彼此交头接耳地共享自己的新鲜信息。

    “看什么戏哦,明天还得上工呢,这一活儿干下来整个人跟散了架似的,哪还有那个闲心去看戏!”一旁一个憨厚而沉稳的壮汉,一脸疲惫地说道。

    “我说老六啊,这钱是赚不完的,如今咱们这生活可比在老家时候好多了,一天只要正常干个四个时辰的活就足以养活家人了,你又何必这么拼呢,一天硬要苦干五六个时辰!”又是一个年纪轻点的黝黑汉子站出来劝说道:“你看看我,这一天准点上班,准点下班,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惬意哦!”

    “滚蛋吧你,你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哪里有我的负担重哦!家里六七口子人要等着我回去养活,不趁着现在还能干,多干点活攒点家底下来,以后干不了的时候,那家里人谁养活啊!”名叫老六的憨厚中年人出言反驳。

    “那你总不能天天这么苦干吧,好歹也要休息一次吧,咱哥儿几个虽说经常碰面,可是回回聚会玩耍你都不去,整得大家都不想叫你了!”其他几人也纷纷劝说这同伴。

    毕竟听说这广场戏贼好看,主要是这戏码不像那昆曲、黄梅,很多时候大家都不一定听得懂上面演的是什么玩意儿,整个白话文的对白深入浅出,说的又是他们过去乡邻当中不时耳闻的事情,让人分外亲切。

    几人好说歹说,终归还是将身旁这位老友给拖到了鸡笼港中心广场中去,此时距离戏曲开唱还有些功夫,不过原本宽阔的广场中却早已是一片人头攒动的景象了。

    几人仗着自己在码头做苦力,一身的好力气,愣是推开前面阻拦的人群,王里面行去,想要找个合适的位置看戏,不成想半道上呗人给打了回来。

    “干什么呢干什么呢不知道前面的位置是老弱妇孺的专位吗还给我往里面挤!”一个防卫队的战事拿着一根木棍对几个人高马大的家伙指指点点:“退回去退回去排队,还有没有点素质了啊!!”

    几个壮汉被个防卫队员制止了他们的前行脚步之后不以为意,点头哈腰道声歉以后回头才发现,原来人家这前面靠着戏台的地方是给孩童和老人们留的,后面他们的来路上从这前面看才看出,人家是并排成几列,正等着慢慢入场呢!

    悻悻然红着脸,几个壮汉灰溜溜地跑回到队伍后段,乖乖排起队来,静静等待一会儿防卫队员安排他们进场,同时给他们指点在什么位置就坐。

    没让大家等待多久,在天色黑下来之前,防卫队员们就熟练的将前来看戏都百姓们给安顿好了。

    选择在广场搭建戏台,本就是看中了它宽敞的地盘,除了戏台之外再容纳上千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唯一有些不好都便是,越是往后,这戏台上的唱词就越难飘荡过来,让后面的来人听到具体的唱词。

    不过戏班子的人同样有办法,既然你听不到,那你总能读到吧,在戏台子上方的横梁上,会有一个滚动的横幅,横幅上会同步显示戏台子上这些演



第968章 戏目反响不错
    《白毛女》的演出很成功,虽然在李天养这种后世经历了太多影视剧的人来说,新搭建起来到剧目班子成员到演技有待商榷,可是朴实而接近地气的剧目本身,却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一连十余天,只要下午、晚间没有下雨,鸡笼港中心广场中的戏台子前,就是雷打不动地大量百姓们前来围看这出剧目的。

    其间,感性而多思的女性们总是看得泪眼婆娑,嘴中不由然地发出诅咒地主黄世仁到话语;男人们虽然有泪不轻弹,但是看到剧目中被逼迫的家破人亡的杨白劳一家,再想想自己曾经所遭受到的各种不公平,心中一股愤然总是长久萦绕心间,迟迟不散。

    特别是当整个剧目终止与一头白发的喜儿姑娘躲避深山,孤独一人存活与茫茫原野之时,整个剧目压抑的情形,总是让前来看戏都乡亲们冲们悲伤和愤恨。

    这个时代并没有救助苦难的八路军,李天养以为并没有想要通过这出剧目来拔高洪门团队的形象的意图,这本是用来打发他妻子陈玉墨无聊时光的剧组喝剧本,若是能因此让百姓们学会反思过去生活的错误、比较现在生活都美好,这就已经算是值得了。

    当然,若是能因此让民众们的民智开启,渐渐懂得并理解李天养所书的《民主宣言》的话,那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民主宣言》虽然只是在洪门内部宣传、学习,可是两年多过去了,在团队之外都百姓和乡亲们,也活多火烧的对此有了些耳闻,特别是学堂中的学子们,时不时总是能从先生们的言传身教当中,了解到不少关于《民主宣言》的新思想,又将它们传播到自己的亲人耳中,总是能带来不少新旧思想的碰撞!

    接档《白毛女》的剧目,又是一部耳熟能详、但又多有改动的《梁祝》,大致相同的剧情,但又并不完全一致的细节构造,让刚刚感同身受的百姓们体会了什么叫做男欢女爱!

    这是陈玉墨最喜欢的一部剧目,因为这里面展现了一个旧时代女子,为了爱情而冲破一切封建束缚,追寻自由恋爱的脚步,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放眼整个大明朝,深受整个陈朱理学荼毒的时代,广大的妇女早已不似前朝隋唐时期那样有着较大自由度,还能二婚三婚等等。

    也就只有洪门,如今正在与整个时代作对,让女孩子们学习文化、学习技能,并允许她们抛头露面,给她们准备了很多的工作,让她们也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甚至于对待自己的家人,李天养也是一视同仁:李家的二小姐蒹葭小妹妹,也终于于去岁在笨港成婚了,成婚对象竟然是一个由她自己挑选、并自由恋爱的恋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先生,其本家原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流民人家。

    陈玉墨在李天养的熏陶下,早就拥有了不少后世女性得独立、自主性格,再加上她以女子之身长期处于高位,更是对底层百姓们愚昧地作为多有耳闻,同时也一直在帮助洪门麾下的妇女门争取着属于她们的权益,可以说是一个古代版的女权主义者。

    在她背后,又站着力图这么一个洪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支持着她,无形中位她加油打气,指点迷津,让她早早就脱离了古代妇女的劳苦形象。

    &n



第969章 小钻头大作用
    陈玉墨见到剧幕社反响不错,因此下定决心再接再厉,趁着势头不错的时候,再推出几幕新戏出来,给予百姓们更大的冲击。

    老婆一兴起,倒霉点就是做老公的李天养了,这几天李天养被陈玉墨追赶着讨要新戏剧本,甚至威胁李天养若是没有新戏久别想上她点床,这可苦了诸事繁忙的李天养了。

    土著俘虏的安顿和打理,正在有序的进行着,除了语言不通以外,其他方面洪门队员已经是轻车熟路,谁让他们一直都在吸纳收容流民呢!

    而在语言方面,土著间彼此虽然有着些微差异,但是正常交流还是没有问题的,唯一让李天养有些放心不下的,却是接下来如何让这些土著融入到洪门团队当中去。

    这是一个长期到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算现在笨港周边的土著部族,其实也仅仅是能说是将洪门视做了他们中点一份子,对于洪门点领导并不抵触,但是真要彼此融入在一起,那就还得新生代成长起来之后,才有可能看到。

    土著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李天养最为关注的燧发枪制造局,经过匠佐坊师傅们的努力,又有着之前制造特战营所用燧发枪点经验,这份已经算是成熟的燧发枪制造技术,很快就被匠佐坊的师傅们给拿了下来。

    可是眼前他们的制造速度,在枪管上面就被拦腰截断了,不比钢铸大炮可以直接多段式熔铸点方式铸造炮管,火绳枪的枪孔更小,枪身狭长,若是采用钢铸大炮点技术的话,恐怕十几年都未必能够突破技术屏障。

    现时代所通用的枪管打造技术,就是在一根通体浑圆的铁棒、钢棒上,裹上一层烧红的铁板,然后多加捶打,最后成型,就算最熟练、最有经验的工匠师傅,一天也未必能打造出一根合格的枪管来,而且这报废率一直是个难题。

    为特战营打造倒还好说,毕竟只有不过七百余人的数量,只要十几个工匠一直不停打造,算上报废率,最多三四个月就能完成枪管的制造了。

    可是李天养现在是准备在全军武装这燧发枪,就算按照现在洪门现有规模来说,虽然没有达到他上交给福建巡抚衙门的名册上的一万多,却也仍有八千余人,而且日后洪门肯定还会扩招的,因此这燧发枪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可是就算将整个洪门匠佐坊所有可堪一用的工匠师傅算上,洪门一个月最多也不过能打造两千出头到枪管,这还得付出暂时停止日常铁器的打造、铸炮厂停工等代价。

    而现在的火枪制造局,人手不过就是小猫两三只,满打满算熟练的工匠师傅也就十几个人,光是打造这枪管怕不得三两年的功夫,更别说还有打造簧片、拉伸膛线之类的步骤,真要想整个洪门武装燧发枪,怕是更遥遥无期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天养一边施压研发院,一边则准备在笨港学堂毕业匠科子弟中,招收些新手进来,以及继续从流民当中寻找有关经验的匠人们。

    自己的重要事情还是一头雾水呢,转头媳妇儿这边却是好不讲理地将新编剧本的问题甩手丢给了自己,让李天养想躲都躲不了。

    李天养还能记住的故事,早年间大半都已经用来诱惑身边那群小伙伴了,现在还能记住的寥寥无几,更别说像之前那几个剧本一样,在受人欢迎都同时,还能成为启迪民智、形成新旧思想



第970章 新物种
    让李天养感到头疼得事情,竟然被成才他们的研发院轻易解决,李天养不由暗叹,专业的人士解决专业的问题才是正理啊!

    当然,受限于材料,虽然研发院给出的钻刀解决了枪管制造问题,可是这钻头依然不经用,需要专门建立一个作坊,生产这种钻头以供给火枪制造局使用。

    同时,在利用上水力之后,李天养在鸡笼山驻地为火枪制造局所修建的厂房也不得放弃掉,需要重新选址在靠近河流地带,修筑水坝和水力风车,这些使得火枪制造局暂时只能搁置。

    该搁置的搁置,该提上日程的也不能耽误了,眼下手中有着近百万两银子,李天养可不会让这些银子留在手中发霉,除了黄金以外,其他的白银珠宝通通都被李天养给大手大脚花销了出去。

    换回来的,是半年多时间,洪门增加的五艘“杨帆式”战船,还有五十余门三十六磅以上的大炮,和七八十门三十磅以下的各式威力不足以作为主炮的副炮。

    这些火炮,加上洪门从海中打捞回收的、洪堂舰队当中已经装备的,已经能够武装超过十八艘“杨帆式”战船了。

    在这个暂时没有人胆敢挑战洪门的档口,李天养将这一支精锐船队全部集中起来,掌握在手中随时操练,力求将之打造成最强大的舰队。

    澳门佛郎机人这些时日有些不规矩,似乎跟他们远征舰队到来有些关系,特别是当洪门与荷兰人之间的关系越发良好之后,作为曾经垄断大明与西方贸易的佛郎机人,如今因为洪门人的关系,让荷兰人也插足了进来,这恐怕是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无法忍受的。

    然而,洪门毕竟是大明本地土著,又兼且实力强劲,当初荷兰人十三艘战船组成的舰队最终也是损失惨重,就连舰队司令都被洪门俘虏了,就葡萄牙人在远东的舰队,也未必能拿洪门如何。

    在李天养不知道的时候,葡萄牙澳门委员会的代表也曾找过同胞兄弟西班牙帮忙,不过最终为西班牙人拒绝了,最后他们只能将自己在远东的舰队给拉了过来。

    舰队过来并不是为了对付洪门,作为跟洪门打交道最早的西方人,葡萄牙人现在若是还不能从洪门“杨帆式”战船的大批量入列,推断出洪门已经有了独自生产仿造西方战船的能力,更通过此推断出当年那偷袭澳门、夺走澳门葡萄牙人三艘海船的无头冤案罪魁祸首,必然是洪门无疑。

    正因为知道了这些,葡萄牙人才对洪门的实力有了更深的见解,更不愿意轻易跟洪门翻脸,加上人家现在还有一身大明朝的官身,自己一直又不为大明朝庭所喜,哪里敢轻易跟洪门动武。

    他们葡萄牙人派来舰队的原因,却是想要趁着荷兰人在东方实力受损的情况下,准备进一步打击荷兰这个对手。

    自入侵大元岛未果之后,随着大海主李旦的过世和郑芝龙被洪门驱逐出南海地域,荷兰人在东方的日子越来越不好看过了。

    只是这些李天养并不清楚,面对突然而至的葡萄人舰队,他自然要早做准备,总不能次次都被别人占尽先机。

    而且李天养就算知道了葡萄牙人的打算和意图,恐怕他也未必会轻易让葡萄人重创荷兰人,如今正是有了荷兰人的加入,让洪门在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之间左右逢源,不管是买卖货物还是军火都能杀价杀到自己满意都地步,可不像当初那样是卖家市场。
1...194195196197198...3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