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海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如此反常的情况,让山本不由加紧了对魏忠贤一伙人的监视,从酉时开始魏忠贤就跟他身边的一个同党李朝钦一起醉饮至四更,最后悄无声寂。

    若不是一直监视魏忠贤的前哨回过神来,看到倒影在窗口上摇晃的身影,感觉不对劲,然后悄悄摸进去查看,才发现原来魏忠贤和李朝钦两人依靠上吊在客氏客栈当中了。

    山本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清楚此时不动手的话,到时候魏忠贤上吊自杀的消息传扬到他些下人和私兵耳边,这群人恐怕也会化作鸟兽散,自己身上的使命就再也无法得逞了。

    “控制住魏忠贤所在的客房,天亮之前决不允许有人接近!”山本一脸杀气地下达着命令,同时手掌并直狠狠砍下,示意这些战士如何对待接近魏忠贤客房的人等。

    “嗨!”此番跟着山本一起来的,几乎都是特战营中的倭人,因为李天养的命令,山本特意挑选了这群身上依然带着浓厚倭人武士气质的战士。

    于此同时,山本他们也迅速换上夜行衣,从行李当中抽出一把把倭刀挂在腰间,然后再鼻梁上挂住一块黑巾,彼此点头示意一番,迅速朝着客氏旅馆摸过去。

    在魏忠贤他们这一路上,山本花重金收买了一个魏忠贤的下人,源源不断地位山本他们传递他们这行人下榻之后的各种安排。

    这回在客氏客栈下榻之后也没有例外,在晚饭的时候,那被山本收买的下人如常时一样,趁着如厕的空挡,将己方这边床位、行李安排如实地汇报给了山本他们。

    这一路上,魏忠贤他们这些头头们都惶惶不可终日,更别说这些善于察言观色地下人们,如何不能察觉到上层的凄惶之色,使得他们以为不由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

    因为人手太多的关系,魏忠贤他们这一路来下榻的地方都是更适合行商们居住的客栈,而且基本上包场一样将客栈全包下来,所以山本他们一直找不到机会与对方共处。

    除了魏忠贤、李朝钦这些大人物在客栈二楼、三楼上房以外,其他的下人和私兵们则多半手住在一楼的普通客房当中,甚至为了保护那些重要行李,魏忠贤还让大半




08 横财到手
    当阜城中的百姓大清早发现阜城城门口诡异大开的城门口,以及城墙一处隐蔽地方十余个本该守卫城门、此时却是被严严实实捆绑住一堆儿的士兵时,甚至大家都还没有来得及感叹震惊,另外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就在小小的阜城传了开来。

    魏忠贤的上吊自杀,以及昨夜本来人流滚滚驻扎在客氏旅馆,今早却一个人影也没见着的魏家下人和私兵们消失的事情,哪一个都比城门口昨夜被人强行打开来得更让人有兴趣。

    不过仔细再结合起来,其实昨夜城门被人偷袭打开,以及今日魏家下人、私兵的悄无踪影,彼此间同样是有很大关联的。

    山本他们虽然控制住了魏家的私兵和下人,但是他们却又没有将对方绑扎得很牢固,只要这些下人和私兵们配合默契一点,或是身体强壮一些,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挣脱绑住他们都绳索的。

    山本他们估算得清楚,这些逃出生天的魏家私兵和下人,若是回头去找他们的主人魏忠贤,却发现他们的主子早就已经是一条冰冷得尸体的时候,再想想昨夜被人偷袭控制住,那他们要还能镇定得住的话,那就不是人性了。

    甚至于,在各自奔逃而走的时候,许多魏家下人还去扒了魏忠贤和李朝钦的尸体,将他们身上值钱的物件儿给搜刮一空,打乱了山本他们的作案刑场,混淆了视听,给他们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当阜城的百姓乡亲们讨论魏忠贤公公自杀的事情之时,此时山本他们却早已经溜之大吉,无人知道其踪影了。

    崇祯元年一月下旬,在李天养的翘首期盼当中,一艘洪门四百料战船在午夜间悄然潜入了鸡笼港中,随即有人趁着夜色往船上运送物资下来。

    李天养接到山本他们回来的消息之时,正在教导自己的闺女琼儿叫父亲呢,此时他也顾不得跟妻儿家人的相处,抱着琼儿就往外走去。

    鸡笼镇水师提督府衙门,李天养的官邸当中,几十个大箱子被洪门战士给抬了进来,二丫、四喜两个账房总管和其他几个账房早就在府衙当中等着李天养了。

    “回来了,一路顺利吗”李天养一进门看到一字排开的偌大一堆箱子的事后,眉眼都笑成了一朵月牙,不过看到风尘仆仆恭敬站在门前的山本和其副手的时候,也没先问收获如何,而是空出一只手拍了拍山本的肩膀,关切地询问着:“弟兄们怎么样,没有什么损失吧”

    “没有,一路顺利,除了因为赶夜路摔伤了几个战士以外,其他人全都完好,而且也没有暴露我们的存在。”山本低着头,正色回答着李天养的询问。

    “干得漂亮,回头将你们战果归拢以后,我要亲自为你们加功!”李天养脸上更是一喜,欣慰地说道。

    又是夸奖了山本他们几句之后,李天养才回过头来对二丫、四喜她们说道:“开始清点吧,大家辛苦一下争取一夜把它们清点完成入库,切记保密!”

    “是!”

    箱子一个个被打开,里面堆积的不是聆郎满目的珠宝首饰,就是诸多保存完整的古玩字画,以及那一箱箱在油灯下或散发出雪白光泽、或散发出金黄色彩的真金白银。

    真是好大一笔收获啊,摆在李天养面前的,可是唐唐魏忠贤九千岁把持朝政三年多,搜刮举国之财所得的很大一部分产业啊!

    当然,在被贬斥凤阳县时,这位魏公公还有很大一部分固定产业没有打理出来,又留了一部分给他的侄儿和侄孙们。

    &n



09 马无夜草不肥
    二丫、四喜她们一共七八个人,在李天养的官邸当中,整整呆了一夜才算是彻底整理完成这批被山本他们运送回来的物件儿和金银。

    金银器物事最容易估算价值的,作为脏物李天养也不会为了这些金银器物的附加工艺价值而暴露自己可能的存在,因此二丫她们基本上是直接称量这些金银物件的重量来估算价值。

    经过称量,山本五十六他们所运送回来的这批赃物中含量最多的真金白银价值大概在十万两黄金左右,也就是说光是这一项,李天养他们就赚了差不多百万两纹银。

    最麻烦的,则是对一些古玩字画、奇珍异宝的估值,这些东西本身的价值波动幅度较大,给二丫、四喜她们带来了很大麻烦。

    好在李天养很快在自己的团队当中挑选了两位曾经在典当铺中有着多年经验,对于这种古玩等物件有着极高眼光的成员辅助二丫、四喜她们这些入库账房,才算是解决了二丫她们都麻烦。

    不过接下来,随着一旁掌眼的两位前典当行掌柜相继在估算出这些物件儿的价值,以及这些物件儿的出处、归属等情况时,李天养却从中发现不少问题。

    这些东西很多都是稀世奇珍,比如有一只小小的曜变天目茶碗,在其小小黑色釉底内侧,布满了千万颗形状不一、大小不同,毫无规律或汇聚成串、或孤悬一地的天然白色釉层,将其置于手掌之间轻轻旋转,有如千百只眼睛注视着你,又有如千百颗星星围绕着你。

    这小小一个饮茶玩意儿,谁能想到它却是价值万两纹银而不见于市,谁让它是南宋古物,留存于世间的已然凤毛麟角,魏忠贤公公收到了这个茶具之后甚是得意,逢人便将其拿出来与人炫耀,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其归属。

    物件儿是个好物件儿,也价值连城,可是李天养他们真要将这么一个东西拿出去出售的话,那就得做好被人查到这些东西来历的准备,却是让李天养头疼不已。

    因此这一批古玩字画的价值在估算出大概价值的时候,虽然只有区区四五箱东西,可是却比那其余十几箱金银点价值要高出两三倍来。

    可惜点事,其中有半数左右是民间风闻被大明朝那位魏九千岁给收入囊中点珍宝,剩下的一般李天养也不敢保证不会被人给认出来。

    如此一来的话,在官府方面一直在追缴这批魏忠贤贼赃的时候,李天养他们要想不暴露己方实际获得这批价值巨厚藏物,那么李天养要么是将其运往倭国、琉球等深受大明文化熏陶,舍得花钱收藏这些古玩珍宝的贵族,要么李天养就之能暂时将它们雪藏,等到风声过去,大家不再这批失物以后,才有出手的可能。

    后世李天养就见到了太多因为大清晚期无能,使得国家饱受列强欺凌而丢失了无数瑰宝,被列强抢夺回国收藏,等到国家强大起来以后,为了讨回这些国宝,民间、国家所做过的种种努力。

    在李天养后世所受到的教育里,这些古玩珍宝既代表了本身创造它们的那个时代所拥有的艺术眼光、工艺水平,也是后人们瞻仰、了解先辈们的一种手段。

    因此,这批古玩第一种折现的方式就被李天养给放弃了,甚至



10 救助
    崇祯元年三月,大明内陆刚刚开春的时节,鸡笼港这边却已经有了点初夏的气氛了。

    一向热火朝天的鸡笼港,今日在码头上出现了别开生面的一幕,一位老者带着数百稚童在欢送一群年轻人的远行。

    带头的老者是鸡笼港中人人敬重的一位人物,若说李天养能让人敬畏是出自于他在洪门团队的崇高地位的话,那么这位老人能让人敬重,却完全是出自于他本人的日常行为和他对乡亲们的贡献。

    老者黄攸然,正是那位从潭门时就被李天养从地震难民中招募进团队的老成员了,从一开始在潭门时教授学童们中医知识、帮助李天养建立初步的急救方针,到如今他稳坐洪门慈幼局局长的位置好几年,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原本庸碌的一生到了晚年却是如此都充实和耀目。

    曾经黄攸然都中医水平也不过是游方行医罢了,甚至比县城中那些百年老字号药房的大夫还要有所不如,可是到现在,他对于自己一手外科技术却是分外自信,自觉怕在整个大明朝中也无人能及。

    而且,在李天养的引导下,黄攸然带人研制的感冒药剂、止泻药剂、降烧药剂等等普通百姓日常病症的药剂,已经是洪门团队中常备的良药,也是这些年来洪门团队在大元岛上一直平稳度过的重要因素。

    更别说那极具针对性的青蒿方,对于让外人闻之而变色的疟疾有着卓著的疗效,配合一些其他辅助手段,曾经死亡率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疟疾在洪门团队当中下降到了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对于大元岛的开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些在外人看来极具传奇色彩的东西,却依然不是黄攸然的骄傲,对他来说,他如今心头最骄傲之事仅有两件。

    一件,自然是他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外科技术,曾以为三国小说当中关于华佗刮骨、开颅的描述是世人意淫的,可是当黄攸然的外科技术到了现在的水平时,他才恍然原来那一切都不是虚构的,而是有着极大操作可能的。

    血管缝合、内脏修补等等曾经在黄攸然以为是玩笑的外科手术,如今在他手里施展出来行云流水,拯救了无数名伤患的性命。

    虽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感染处理问题,很多伤患依然没有能熬过术后的感染问题,但是同样也有不少的患者在度过最危险的感染期之后,再次健康地站了起来,成为了一个个这个时代的生命奇迹。

    还有一件,则是从他手中源源流出的庞大外科医生,以及更大数目的中医大夫和急救医士们,作为笨港学堂医科的创始人和领导人,这些年经黄攸然自的手教导出来的合格医者超过三百,合格急救医士数以千计,无形中挽救的伤患不可计数。

    看着这些从他手中出师,走到洪门各个岗位当中发挥他们都才智和技能,拯救患者于水火之中,那份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比黄攸然自己拿手术刀救人一命更让其陶醉。

    自己年纪已然老迈,剩下的时日更是不多了,就算自己在怎么勤奋也恐怕救治不了太多的伤员病人了,可是他这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弟子,继承了他一生医术的继承者们,却能够将这门技艺流传下去,救助更多受困于病痛折磨的患者们,能给人世间带来更美好的东西,终归是让他欣慰的。

    能作为医者,作为技术高超有所成



11 北上见闻1
    对于李天养派自己手下的干将出去救助灾区当中需要救治的患者,黄攸然是赞同的。

    只是他有些质疑的,是李天养将笨港学堂当中刚刚毕业的医科、农科、数学等学科学子一起送了过去,相对于更专业的人士来说,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家伙,可未必对这次行动有太大的帮助。

    尤其是李天养名义上与自己分说,抽调医术精湛的大夫是为了能救一人就救一人,但是从黄攸然了解到李天养他们所准备的各种草药来看,怎么也感受不到李天养想要救助穷苦大众的意思。

    反倒是黄攸然觉得,李天养抽调走那些大夫,更像是为了保障这群规模宏大的队伍安全,不受疫病等威胁。

    不过就算有这样的想法,黄攸然也不会当着李天养到面说出来,如今自己虽说贵为慈幼局局长,也备受洪门团队中的乡亲们爱戴,可是黄攸然清楚自己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全都可以归功于李天养到栽培。

    若非当初李天养的逼迫、栽培,也不会有如今黄攸然一手出神入化的外科技术,更不会有他晚年结合自己所学所知而正在书写的几本外科书籍,更不会有他如今桃李芬芳满大元的情景。

    黄攸然是知恩图报的人,更是清楚李天养为人性格的人,知道李天养所下达的种种举措背后,总是蕴含着其他的诸多想法和目的。

    然而黄攸然不知道的是,在不远处的洪门水师驻地葫芦岛上,这一艘海船种的三百多年轻子弟与洪堂水师鲸部一营七百多将士汇合,浩浩荡荡地往一海之隔的大明朝内陆行去。

    一行船队五艘海船,并没有驶向与大元岛更近、洪门齐心堂商号分布更完善的福建一地,而是沿海北上,越过浙江沿海,直到江苏省的淮安府沿海才靠船登岸。

    而在船队靠岸的码头上,早有接到李天养命令的齐三带着其麾下帮助洪门招募人手的伙计迎接他们,并随同他们一起北上。

    上了淮安府后,一千多人的队伍就算打着商队的名头也着实多得太厉害了,因此在齐三和领队成员们的分配下,大队人马分做十队百余人的队伍,按照各自规划路线北上。

    北上路线中,有前往南阳府的,有前往汝南府的,还有前往更远一点的山西平阳府下与陕西相邻的县乡,甚至有一只胆识过人的队伍直接深入到陕西西安府的,近距离去了解接触其地的状况。

    这些队伍中,除了洪门洪堂鲸部一营到将士是奉命沿途保护队员们的安危的以外,其他刚从笨港学堂出来的年轻人则是带着李天养所给予的任务。

    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们通过行走一路府县,去了解大明疆域当中各个府县之间的差异,也就跟后世大学生的实习报告相类似。

    沿途而上,江苏一省之地繁华地带自然不少,作为中国湖丝到产地,江苏一省的富庶程度堪抵半个大明朝,因此沿途的洪门队员们虽然同样见到了不少的乞丐流民,但是从其状况和规模来说倒也算是平常,队员们并无出奇之处。

    至于说到繁荣,虽然鸡笼港发展起来没有多久,可是毕竟泉州月港距离大元岛这么近,年轻的洪门子弟们少不了对这种繁华有着抵抗力,更不用说有多惊讶了。

    但是随着越来越往北行,出了徐州府到了河南地界



12 北上见闻2
    其他几路前往河南、山西等府县的队伍,虽然没有遇到跟陕西那支队伍那样恐怖的情景,但是一路见闻依然让他们震惊。

    早年大家或许都曾有过同样的经历,毕竟大元岛上招募来的流民子弟,大多也都是家中无以为继才会接受洪门的招募,来到遥远的大元岛上重新生活。

    可是这些刚刚毕业的洪门学子们,对于曾经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印象已经模糊了,又在衣食无忧的洪门当中生活了这么久,虽然家人同样需要付出劳力、赋税等代价,但是日子却没有一日短缺过。
1...192193194195196...3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