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海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而且这还多亏了李天养曾写给崇祯皇帝的一封奏折,上面所书南海一带海寇未靖,崇祯皇帝又初上位,为了笼络人心业不宜对于他们这些心腹提拔太




第976章 家人团聚
    崇祯二年初,春节李天养趁着休养生息得时候,給洪门上下放了一个不短到假期,以弥补这几年来几乎少有休息的各行业成员们得辛劳。

    而李天养和吴杰、甘大彪、章羽彦等人,也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期,包括吴巨仁、吴道福在内的这些岁数更大的成员,在今年也一起于鸡笼港中团聚在一起。

    与此同时,李德终于回来看望吴老夫人和自己的结发妻子、以及李天养他们兄妹三人了。

    李德一家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团聚了,朱娟和她的长子、李天养的二弟天生也一起回到了鸡笼镇中过了一个团圆年。

    李天养这个便宜父亲,看样子在吕宋群岛当中过得不错,如今已然有五十多岁的他看起来不但没有以前那般黝黑了,甚至还发福了些,整个人曾经的锐气也被一副挂在脸上都笑容所破坏。

    李天养又添了一个妹妹,是姨娘朱娟在吕宋照顾李德的时候生的,按说此时朱娟也已经是高龄产妇了,快要四十岁的人了还能安全生下孩子,着实是需要些勇气的。

    小丫头名叫玉珠,今年已然有三岁了,第一次看到作为大哥的李天养一点都不害羞,笑着脸脆生生地叫了一声阿兄,可比一旁倨着身子的李天生要讨人喜欢得多。

    不知道是李天养自己的感觉,还是李天生确实不会伪装,眼看就长成大人的李天生在李天养面前,虽然一副恭谦有加的样子,可是李天养却没能感觉到一丝亲情存在,看来李天养这位姨娘的教育上还是出了问题啊!

    一家人难得团聚,已然年迈的吴老夫人却是高兴得紧,如今她老人家已经七十有余了,在这个时代算得上是高寿之人,富足的生活又有李天养、李天放等孙儿辈陪着,加上长孙李天养又有了李家下一代的曾孙辈,让老人家虽然年岁渐长,但是精神头依然矍铄,只是这身体却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生性至孝的李德不是没有想过接老夫人去吕宋那边团聚,只是老夫人这身体已经经受不住长途跋涉,加上又舍不得李天养这个最疼爱、最骄傲的长孙,希望在自己驾鹤西去之前,能督促李天养早点为李家传宗接代,这南下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母亲,不孝子在这里给您磕头了!”多年不见,李德虽然贵为一帮之主,可在见到吴老夫人的那一刻,大庭广众之下就准备磕起头来,吓得李天养他们这些晚辈们一起全都跪在地上,陪着老父亲磕头拜礼。

    至于其他洪门、狂鲨的成员,则纷纷侧过身去,权当没有看到这一幕。

    “好好好,回来就好,快快起来!”吴老夫人老泪纵横,要说这些年不想自己的儿子,那肯定是假的,只是老夫人是个明事理的人,自己儿子、孙子都是有大作为的人,她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就去打扰他们,因此便把这一份思念给深埋心底,少有显露。

    “哟,这是天生吧,都已经长这么大了呢,也是一表人才,好好好!”十七八岁的李天生不像李天养那样身体健壮,反而是多了几分文质彬彬的模样,看样子李天养这位姨娘是将自己这位弟弟往文人方向培养的。

    老人家最是欢喜的,自然是儿孙满堂,家人团聚,一边拉着李天生上下打量,一边又抱着长得精雕细琢的幼孙女玉珠关切有爱,同时还从身上摘下一个通体翠绿的弥勒佛挂坠挂在初次见面的小丫头脖子上,看起来很是喜欢这乖巧可人的小丫头。

    当然,李天养这边也不输阵,刚刚已经能开口说话的小闺女



第977章 狂鲨的发展1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完了除夕之后,李德就拉着李天养在鸡笼镇中走动起来,甚至还要李天养带他去笨港转转。

    李天养对于自己这个父亲的要求,没有拒绝,说实话他也需要跟李德单独相处一下,了解狂鲨在吕宋群岛上的情况。

    作为儿子,李天养将李德忽悠去了吕宋群岛,他自然有义务为自己的父亲把把关,提出一点建议。

    作为洪门的首领,到了李天养这个位置上,他同样要对自己的团队负责,虽然此刻洪门还有东海、渤海海域可以发展,但是追根到底洪门在海上真正的对手,永远是来自西方得欧洲人。

    在倭国上下开始执行闭关锁国得政策之后,李天养就知道,未来倭国这个相对现在洪门来说的庞然大物,终将会被自己超越,不可能再成为自己的对手,除非他们重新制定他们的国策。

    只有西方人,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佬,他们谁都不是善茬,又有这个时代相对更先进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铸炮技术,而且又占尽了海上的先机,把控住了东方与西方之间都命脉--马六甲海峡,让其能够对大明朝虎视眈眈而不觑有后顾之忧。

    所以,到最后,洪门想要在未来真正把控远东这片沃土,那么他们势必会跟西方人有一个决战,以决定东南亚海域到归属,这是李天养所设想的。

    故而,李德被李天养诱骗去了吕宋群岛,是李天养在自身实力不足以扩张的时候,而提前在南洋落下的一枚棋子。

    李天养没有刻意地将“杨帆式”战船调过来护送他们父子三人西进,前往笨港,而是派了鲸部一支五艘规模的四百料战船护送他们。

    从小到大,李天养的所作所为,在让李德这个父亲为其骄傲高兴的同时,其实爷是在给他这个父亲带来诸多的压力和负担。

    李德本就是一个强势而霸道的一个人,在海上打拼厮杀这么多年,即便曾经面对远比他们狂鲨还要强大的对手,他也从来没有皱过眉头,但是在面对优秀的儿子时,他不由得总是有些心虚。

    心虚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在于李天养太优秀了,使得李德的自信被狠狠打压,仿佛觉得自己枉费痴长了这么些岁数,竟然还比不过自己生下赖的幼子。

    不管是出于长期居于首领位置所形成得睥睨气势,还是身为父亲要在儿子面前展露的长辈脾性,可是在李天养面前,李德总是说话显得底气不足。

    以前李天养待人接物还狠稚嫩,现在回想当初自己父亲与自己越来越少交流的缘由,李天养自己不由得苦笑一声,终于发现问题的源头是在这里。

    所以,这次李天养就不在李德面前展露其他的东西,就连在鸡笼港迎接李德他们一行,也只是几个至亲好友和少数洪门的防卫战士而已。

    在东北季风得阻碍下,原本一天不到的航程,这回却足足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才看到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四四方方地农田。

    不过行程受阻,却也让李天养从李德的嘴中听到了不少他们狂鲨这几年发展的状况。

    似乎是这些年受到李天养打击太多的缘故,这回从回来到现在,其实李天养就没有少从李德嘴里听到关于他们狂鲨在吕宋发展的境



第978章 狂鲨的发展2
    狂鲨似乎跟转了性子一样,从以前的烧杀劫掠,一下子变成了守法的地主老财,若是熟悉他们曾经作为的人,恐怕会完全不适应了。

    这或许跟李德他们从李天养的洪门发展中吸收的经验有关,之前洪门从貌不惊人的小打小闹到现在称霸整个南海、西海,在李德他们看来,似乎更依赖于种田发展,而不是烧杀劫掠的行为。

    因此,在师爷张冲的劝导下,离得自己又鼓了心思要追上这个让自己骄傲的儿子,他们狂鲨南下之后更多的精力都花在了经营农庄,收编当地土著上面。

    付出总有回报,此时吕宋阿帕港周边的土地多有开发,不像洪门当初那样一点基础都没有,而且当地土著又相对更好交流,很快财大气粗的李德他们就在阿帕港收购了大片的土地。

    没办法,这里的土地实在太便宜了,吕宋土著空有这么富庶的土地,宜人的气候,可是他们却不懂得去开发。

    李德他们登上阿帕港的时候,阿帕这个聚居地里的土著人开发出来的土地不足千亩,其他的全都被荒废着,任由其上生长灌木野草。

    仅仅花费了不过数千两银子,李德他们就将这个阿帕聚居地周围上两万亩的荒地给收入囊中,并加以开发。

    李德他们狂鲨帮众,中坚力量从来都是农匪合一的,当初他们在潭门的时候平时航线繁忙之时大家一起出海为贼,航线淡季的时候,他们大家又回到潭门,下地干活。

    至于那些后期加入狂鲨的帮众,或许有人对干农活、下苦力有些怨言,但是大多数都帮众依然对此充满了兴趣。

    谁让李德承诺,大家开荒出来的土地,每家每户可以

    对于开荒种地这种事情,李德麾下的帮众以家庭为基础,每家每户至少可以分到十五亩以上的土地,人多的还能多分配到五亩左右的土地。

    而且,李德并不禁止帮众自己花钱去跟土著人交涉,去购买其他未开发的荒地来自行开垦。

    以狂杀帮众这些年来在琼州海域中打拼的积蓄,加上吕宋诸岛上土地低廉到了极点的价格,即便没有李德分配下去的土地,恐怕这些狂鲨帮众也能买下不小的土地来开垦。

    在使用金钱、武力并举的手段,将阿帕小镇中的土著人收为己用之后,李德他们更是如鱼得水,很多重体力活完全能够雇佣当地的土著人来帮忙打理,未必一定要狂鲨帮众们自己亲自动手。

    至于那些已经习惯了在刀剑浪口厮混的帮众,李德爷并没有强制约束他们行事,而是由甘兴志带着这些人在吕宋诸岛的海域上继续干着那无本买卖。

    只是做这买卖的人手可就没有当初再琼州的时候繁盛了,不足原人马的四分之一,挑选的对手自然也就小了许多。

    无心之下,反倒因此让狂鲨在海上的行动更隐蔽,更难引起西班牙人的注意,至于当地的土著和过往的海客,毫不客气地说他们还真没有这个实力和胆量去跟狂鲨扳手腕。

    几年的时间,狂鲨在阿帕小镇中开发出了好几万亩地的土地,种植的作物包括甘蔗、棉花、大豆、豆蔻、香茅等物种。

    近水楼台先得月,距离马尼拉如此之近,对于李德他们贩卖种植的作物来说,只要种植出来并运送到马尼拉中,就是



第979章 父子对话
    李天养其实从初一见面,就发现了父亲李德发自内心都这些变化的,对于父亲身上的变化,李天养也不知道这到底算是好,还是不好,不过想想如今她父亲手中的实力地盘,又有三叔甘兴志和先生张冲辅助着,至少在生命安全问题上,是没有问题的。

    当李天养问及西班牙人在吕宋群岛上的情况变化等等时,李德却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告诉你小子,若不是我们现在没有西方人的贸易航线,也没那个心思花上一年半载地高风险去跑航线,就凭他们在马尼拉城中那几千人,你老爹我想要拿下它,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父亲,可千万不能大意,人家西洋人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也不是浪得虚名的。”李天养察觉不妥,连忙劝说道:“咱大明朝足够强大吧,可依然在西方人面前吃了不少亏,就连当初我们侥幸击退西洋红毛夷,最后小败对方,也多半是妈祖护佑,以及对方大意了,否则我们爷只有败走的命!”

    “就连现在,我们洪门舰队,碰见了西洋人的舰队,胜败也只敢说有三七之数,其中我们洪门占三。”

    “呵呵,放心,你老爹我也就是这么一说,又怎么可能真去跟他们大佛郎机人撕破脸皮呢,我们可还要靠人家吃饭呢!”李德似乎并没有因为李天养的劝说而在心中对西洋人有所改观,转过头兴趣盎然地看着越来越近的笨港。

    相比鸡笼港的繁荣,人们匆匆忙忙的样子,笨港好像更能对李德产生共鸣,随着众多笨港联盟成员或被李天养带着去大明朝开了一回眼界、或是在这一年多洪门的领导撮合下,有了更大的利益收获,他们心中对于洪门的抵触心理也渐渐改变了过来,因此现在在笨港中往来的土著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放眼望去,十个人里总有三四个满面文身,身材更瘦小一些的土著人。

    李德现在掌控的几个小镇中,也跟笨港是差不多的样子,镇子外面就是一片片划分得四四方方,栽种得郁郁葱葱的良田,不时还有农人在田间耕种、除草。

    “可惜啊,我那手底下的几个地方,都抵不上小子你手里这一个笨港,也不知道你小子是怎么将这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转变成现在这一副模样的!”李德羡慕地看着笨港县中的风景,感慨地说道。

    “父亲,凡事都是循序渐进的,哪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仔细算算,孩儿我在这块土地上经营了快十四年了,才有如今的景象,哪像父亲你们,只是区区数年,就有现在的模样,赶上我们笨港也只是时间问题!”李天养小心翼翼地拍了自己老父亲一记马屁。

    “哼,你就别拍老子的马屁了,老子自己心里清楚得很,除非你们现在止步不前了,否则我那几个小地方是不可能赶上你这个笨港了!”看样子李德并不吃李天养这一套,完全不给李天养面子的驳斥了回来:“天生你小子给老子好好看看你大哥的成就,老子日后可就靠你小子来帮助,超越你大哥了!”

    李天生这番被李德带在身边,一起跟着走了这趟笨港之行,一路上少不了被这个父亲拿着对比大哥的作为,颇有些敲打他的意思,给他点压力。

    说来也是李天生的悲哀,有李天养这个开着作弊器的大哥存在,从小就被自己的母亲将其作为比对目标,逼迫他努力学习,以图能够走出大哥的阴影。

    “孩儿愚钝,哪里能比得上大哥的雄心壮志。”李天生苦笑



第981章 惫懒
    李德他们最终在鸡笼港待了一个多月时间,直到正月都过去了,这才返航。

    临返航之前,李德又从李天养手里敲了一笔,将李天养留在鸡笼港码头,以备不时之需的一艘“杨帆式”战船给强自开走了!

    对此,李天养除了苦笑,还有就只能从家里这些年的积蓄和分红中得到的银钱补贴出来,作为弥补洪门这份损失的代价。

    李德的离去,似乎也带走了吴老夫人那一缕思念与坚持,随之以后老夫人的身体就急转直下,精神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老人家已经有七十好几了,早年间所经受操持家务,独自抚养儿子李德所受到的艰辛,不是这些年的静养能够完全弥补的。

    好在还有幼孙李天放等小字辈在身边陪伴着,三娘、玉墨她们同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在身旁,倒也让老夫人在心伤儿子离去之余,依然还能保持着愉悦的心情。

    李天养其实还是有些担心的,他的父亲李德言语当中对于西班牙人的小视、因势力快速扩张而膨胀起来的野心,已经他们帮中大半数帮众已然开始习惯农耕的平静生活,本身实力看起来好似强大得太多,可是他们实际武装力量反而削弱了。

    而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前李德他们狂鲨在海上讨生活,就算真得败了,大不了就是扬帆而逃,一走了之便是。

    可现在李德他们在阿帕几个小镇建立了农庄,帮中家眷和亲人也多在这些小镇中安生下来,真要有人去占领破坏农庄的话,败局之下李德他们也未必会有那么大的决断力,去放弃这片基业。

    这些隐忧,是李天养不敢向李德多言的,只能通过狂鲨一个信得过的帮众,写了一封信给予先生张冲,希望他能多加注意,必要之时能够站出来劝说自己父亲他们放弃身外之物。

    当然,以现在狂鲨在吕宋岛上如日中天的发展情形,李天养这些担忧绝大可能是杞人忧天之举,李天养仍是难免多想了些。

    李德他们离去,李天养这边也同样开始忙碌起来,大安港的牧场和农场发展形势喜人,还是近水楼台的关系,大安镇开发荒废土地的时候,完全可以借助大安牧场中那些每天里关在狭小牧场中,精力充沛的牲畜的力量,很快就在大安港西面一侧开辟出一片上万亩的良田。

    牧场中的牛马牲畜,在去岁一年多几十个驯养人的努力下,去年年底第一批小马、小牛已经繁育了下来。
1...196197198199200...3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