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血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这里简直就是土匪的天堂,随便一个山沟一钻,找都没有地方找。关键是围绕着河东这块地方,在这短短三年时间内,先后爆发了李渊南下征讨隋朝之战,然后又是刘武周之乱,南接着是陈应平定刘武周之乱,再后来又是李建成与窦建德在河东打得头破血流,这么多场仗打下来,自然是死伤枕籍,但是更多的则是逃兵,这些见过血杀过人的逃兵,自然无法做回良民,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化身为土匪。

    更何况吕梁山区有着浓厚的土匪文化传统,很多都是百年积匪,数代人的经营,根深蒂固,这里的老百姓半匪半农,地主、豪强更是跟土匪串通一气。在前隋朝的时候,以及武德元年的时候,都曾下大力气去围剿,结果每一次都闹得灰头土脸,不了了之。

    因为在那些穷山恶水中剿匪,他们是离不开地主豪绅的支持的,而地主豪绅又跟土匪串通一气,那还剿个屁啊!

    不过现在,那些土匪遇上了对手。因为陈应向李渊要了五万人马,光靠打败西突厥不难,吞下西域也不难,可是这点人马要想在西域站稳脚跟,可没有那么容易。西域整体民风彪悍,这里绝对是良人的禁区,恶霸的天堂。一旦大唐向西域移民,估计迁徙三五十万也会在短短几年或十数年的时间被杀得一干二净。

    可是土匪就不一样了。他们敢杀人,有血性,给他一把刀,他们就敢上去玩命。这简直就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现在这些土匪,就是陈应眼中的香饽饽。

    不过,陈应并没有当既表态,而是沉吟道:“本大将军军务繁忙,无暇他顾,剿匪这事……”

    李瑞挺一听这话,如同跌入冰窖。他丢了三万余石的税粮,这点粮食虽然不多,可是却要了他的老命,这个李瑞挺可不是出身世族门阀,可以依靠家族帮助,拿出三万石粮食填补这个窟窿,无论是治下匪患严重,还是丢了税粮,都可以轻轻松松摘下他的乌纱帽。

    年过半百才混到七品正县的位置上,临了又出了这档子事。这简直就是要了他的老命,回想着前半生的坎坷历程,当牛作马,任劳任怨好不容易熬到了这个位置上,一朝罢官去爵,就回到解放前了。李瑞挺越想越是委屈,越想郁闷,他的眼睛又不争气的流出来了。

    “哎呦……李县令,你这是怎么了,怎么还哭上了”陈应哭笑不得的道:“本大将军没说不能帮助贵县剿匪,关键是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若是你按我说的办,那么本大将军就帮助你剿匪。”

    李瑞挺闻言大喜,按照陈应所说的话,赶紧上长安急报。

    在李瑞挺的急报中,莆县土匪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袭击陈大将军的




第五十三章弱国无外交(二更)
    第五十三章弱国无外交(二更)

    众土匪一看这个情况不对,他们可以躲过隋唐官军数次围剿,依靠的并不是他们有多能打,而是依靠他们的群众基础。

    对,群众基础。事实上吕梁山区的土匪已经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关系网络,有人打探情报,有人负责通风报讯,也有人负责动手设伏抢劫,也有人负责销赃。陈应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吕梁山区偏远山村的村民,不加甄别,不进行审问,全部迁徙走。

    这样以来,吕梁山区的土匪们未战先废掉了一半,他们失去了敏锐的嗅觉,也失去了天然的掩护。

    更加无耻的是,背嵬军根本就不光明正大的与土匪们交战,不是假装一只大肥羊,带着大量财物,吸引土匪打劫,当土匪兴高采烈的包围这只肥羊的时候,背嵬军开始露出獠牙,一阵乱箭箭得土匪溃不成军,然后冲上去,如同猛虎如羊群,把土匪砍得七零八落。

    要么就是趁夜黑风高,摸进土匪的营寨,打闷棍,下蒙汗药,或者设陷井,然后就是冲进去一顿胖揍,捆起来装上船,拉到西域去种地。各种计谋,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这一套连续的组合拳下来,可把吕梁山区的的土匪们打懵了。

    众土匪欲目无泪,这到底谁是土匪

    连续上了数次当,发现每一次劫掠就是背嵬军假扮的,占不到便宜不说,反而损失惨重。由于背嵬军都是一副铁脚板,移动速度极快,明天还在还在大宁清风岭晒太阳,夜里就跑到一百多里之外的隰县黑风寨,把黑风寨给连根拔起。

    背嵬军的速度并不快,今天拔出三两座寨,明天摸掉另外三五座,虽然吕梁山中的土匪山寨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按照这个速度,背嵬军年底三个月内铁定完不成陈应交代的任务。

    不过,土匪们慌了,他们知道事态严重,再让背嵬军这样搞下去,他们都完了。他们联合起来,向驻守在大宁清风岭的背嵬军发动一次次进攻,清风岭本来就是大宁县最大的土匪窝,由跟着历山飞混的匪徒首子刘阿七统领,整座山寨宽约四百余步,长约五百余步,但是却是用条石垒砌,糯米汁灌缝而筑成,别说装备粗劣的土匪,就算是装备精良的官军前来攻城,这样的堡垒也要崩掉几颗大牙。

    进攻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他们很成功地将吕梁山区的土匪又给减少了一半。就他们那些破弓箭,连背嵬军的甲胄都射不穿,就更别提坚固的堡垒了。更可恶的是,战况一旦胶着,清风岭那个斜面的山坡上,背嵬军马上就会放下数十上百颗石球,这些石球都重约百斤,那是沾着就死,碰着就伤,只要石球从山坡上滚落下来,土匪阵中就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把土匪砸得人仰马翻……别说这帮乌合之众,哪怕是突厥精锐,面对背嵬军这种防御攻势,也只能望而兴叹,有多远滚多远。

    吃过几次亏之后,土匪们也学乖了,绝对不主动进攻背嵬军了。只可惜粮食没长腿,不会主动跑上山来找他们,所以为了吃上饭,他们必须主动去进攻背嵬军,否则就得饿死。他们死活都攻不下来,而背嵬依旧神出鬼没,今天灭两三个山寨,后天再灭几个……土匪们都快让这种打法给逼疯了,只想哀叫:“大爷,我们认怂了,别打了行吗”

    然而,背嵬军表示,绝对不行。

    没有完成陈大将军的命令,发配十万人戍边的任务之前,剿匪行动千万不能停。

    吕梁山的土匪们一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过,擅长爬山涉水的土匪,与背嵬军将士赛跑,经常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无论莆县、大宁、隰县吕梁山区的匪徒们,似乎销声匿迹了。消灭盘踞在这里十数年,甚至数十上百年的土匪,按说这些地方官员可以弹冠相庆,可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不对劲了。

    以莆县为例,莆县原本是一个人口上万户的上县,可是随着土匪被剿灭,人口锐减六成,如今不足四千户,当然莆县不可能是超过六成的都是土匪,关键是很远偏远山区的良民百姓,也被陈应忽悠走了。

    陈应以他的个人信用作担保,向百姓们承诺,迁徙灵州分田一百亩,五口之家分牛一头,宅子一座。这对一穷二白的百姓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关键是河东三年以来,几乎年年都在打仗,可把普通百姓折腾得不轻,他们也都受够了。

    李瑞挺傻眼了,人口锐减六成,他这个县官也吃不了兜着走。于是河东吕梁山区十数县以及河北洺州、相州、魏州、甚至贝州足足五十余名县官上书李渊弹劾陈应。

    不过,这些弹劾奏折全部泥牛入海,全然没有任何反应。

    李渊对陈应在河东、河北搞出来的风风雨雨,也是心知肚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陈应的奏折打动了李渊的心,陈应在向李渊密奏中写道:“只要给他十万百姓,来年他将在西域屯田十万倾,让西域成为大唐的粮仓。西域熟,天下足。”

    李渊有着自己的计较,河北青壮和河东青壮被席卷一空,正好可以削弱河东与河北世族门阀的实力,此乃一举两得。即使窦建德的部众再想反叛,也没有反叛的本钱,难道要靠那些老弱病残

    要说陈应在吕梁山区搞出来的动静没有任何效果也是不恰当的,至少“隼目”的首领阿史那苏尼失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依旧不改他自作聪明的秉性,他急忙给阿史那咄苾写信道:“尊敬的可汗,你的最忠诚的仆人阿史那苏尼失向您汇报,据可靠情报,陈应目前正在河东、河北剿匪,正举正暗合您的仆人先前的推测,汉人有句俗话,叫做攘外必先安内,陈应此举肯定是为了将来与大突厥汗国对决,肃清后方。这些土匪,其中是一部分都是窦建德与“定杨可汗”的旧部,他们与李唐不死不休,一旦可汗需要,他们就可以随时起兵,策应可汗。这是李唐最不安定的因素。然而非常可惜,这些原本可以成为大突厥内应的兵马,因为臣仆的失误也损失殆尽,陈应去了河东,臣仆建议可汗,汗帐北移……”

    阿史那咄苾拿到这封密信,斟酌了半天。还是带着密信来到了义



第五十四章相逢一炮泯恩仇(一更)
    第五十四章相逢一炮泯恩仇(一更)

    野蛮不是愚蠢,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华夏北方的恶禽邻们,往往都是野蛮人,但是他们却不愚蠢。每当华夏虚弱不堪的时候,他们就化身为魔鬼,肆无忌惮的抢劫、杀人、把华夏当成自家的自留地,每段一段时间就过来收割财富。

    可是每当华夏强盛的时候,他们马上就会变成恭顺无比,卑谦无比。就好比现在,颉利可汗的态度,不仅没有任何跋扈,也不见任何的嚣张,反而显得文质彬彬,风度翩翩。

    “莫伤了和气!”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唐俭有种想要放声大笑的冲动。虽然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却可以肯定,突厥人此刻认怂了。

    事实上,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甭提有多么郁闷了,自从唐国陈应出镇灵州以来,突厥对上大唐根本就没有胜利过,在灵州四战是如此,在河东也是如此。

    阿史那咄苾永远忘不了,当初他率领十万大军跟随刘武周挺进河东,是如何逃回来的。足足十万控弦之士,返回草原的不足半数,而且疯狂抢劫半年多的成果,一朝一夕全部化为乌有。

    现在他本想逼迫李唐让步,然而没有想到李唐反应居然如此强烈,前脚刚刚送使臣唐俭前来质问,后脚就把陈应放出来了,不仅仅是陈应,而且还把大唐最精锐的部队全部派出来了。

    半年之前的那场唐郑夏三国之争,颉利可汗也是密切关注着。李唐只所以能大胜,主要靠的不是李世民率领的八大总管十数万大军,而是依靠陈应以及其麾下率领的东宫左右卫率和左右司御率,现在李唐的东宫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早已从龙门渡过黄河,沿着鼠雀谷,一路北上,已经抵达介休。

    而其骑兵则沿着黄河而上,有可能抵达朔州,随时可以抄他的后路。

    局势越来越严峻,颉利可汗不得不慎重处理。

    唐俭作为礼部尚书,李渊在太原留守时的心腹谋臣之一,脑子转得比较快,他听到这话,冷冷的笑道:“外臣奉吾皇陛下之命,前来一问颉利可汗,突厥大军兵临定襄,意欲何为”

    颉利可汗不假思索的道:“我们突厥绝对没有恶意,本可汗只是前来阴山牧马,绝对没有与大唐为敌的意思……”

    唐俭听着这话,心中非常舒服。不过他却更加佩服陈应的才华,陈应断定一旦出面责问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在摸不清李唐虚实之前,绝对不会轻易发动对大唐的战争,因为大唐输不起,颉利可汗初登上汗位,他也输不起。

    一旦战事失败,依靠突厥人有女乃就是娘的性子,马上就会抛弃颉利可汗,另立其他人为可汗。要知道阿史那家族作为突厥的王族,可不是仅仅只有阿史那咄苾这一位继承人,比如阿史那奥射设以及阿史那社尔,他也同样有继承权,而且这些年阿史那社尔拓设,设牙旗于漠北,统帅铁勒、薛延陀等部族,依靠不足三万控弦之士,压得拥有十万落的薛延陀部和铁勒(既匈奴人后裔)老老实实,不敢有异心。

    只要他战败了,拥有着良好风评的阿史那社尔很有可能,上位成为新任突厥可汗。

    正所谓生死事小,失节事大。阿史那咄苾绝对不允许自己在这个时候阴沟里翻船。

    阿史那咄苾说到这里,感觉不能太弱自家微风,他话锋一转,继续道:“唐使明鉴,如今本可汗坐拥大鲜卑、瀚海、西海,沃野万里,控弦之士百万,倒也没有欺负你家国主之意,贵主如今,有多少地盘,有多少兵马本可汗不作计较,只要大唐愿奉本可汗为主,本可汗即刻退兵!”

    “称臣此提议,请可汗休要再提!”唐俭不亢不卑的道:“我大唐天子,与突厥可汗理应平起平坐!”

    步鹿根冷冷笑道:“区区千里之地,十万残兵,居然就想着与突厥平起平坐,痴人说梦。

    唐俭没有理会步鹿根,望着阿史那咄苾道:“我大唐天子地不足千里,却连败王世充,败窦建德,剑指关外;大唐军不满十万,却依然在三百里之外……”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阿史那咄苾:“就在此刻,陈大将军率领的数万精锐毅然北上……陛下,突厥虽强,却仍在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威胁之下;李唐虽弱,却是压秤的秤砣,助西突厥则西突厥起,助东突厥,东突厥则兴,大局当前,可汗当知如何取舍!”

    众东突厥大臣闻言,脸色难看起来。

    是打是和,对于众人而言,这绝对是一个非常难以决择的问题。

    正如唐俭所说,如果李唐这个时候,与东突厥交好,东突厥可以趁势而起,专心西攻,统一东西突厥,结束突厥的分裂局面,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同样,一旦李唐助西突厥,那么西突厥可以灭掉东突厥。

    步鹿根叹了口气道:“助西突厥唐使莫笑我无知,如今西突厥好像正在猛攻大唐的凉州同,难道唐主还想与西突厥握手言和不成”

    “这是自然!”唐俭道:“就在某出使东突厥之际,也有一队使臣出使凉,与西突厥统叶护可汗会面,不知阁下能否猜测到统叶护可汗会做如何选择”

    听到这话,颉利可汗脸色陡然巨变。

    外交只是一种政治手段,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一旦有文化的人耍起流氓,这才是最致命的。

    颉利可汗皱起了眉头,哪怕不用脑袋想用膝盖想也知道统叶护会如何决择了。

    颉利可汗不是不想打进关中,灭掉李唐。关键是唐人的城池太多了,少数也有上千座,这还不包括密密麻麻的坞堡,仅仅河东、河北、河内三地的坞堡,就多达千座只多,如果强攻,天知道会耗掉多少人

    无论东突厥,还是西突厥,有一个致命硬伤,他们不会攻城,让他们野外重征战尚可,可是攻城……

    他们还差得太远了。

    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

    陈应自然不



第五十五章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二更)
    第五十五章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或许陈应身上的杀气太浓,或许是婴儿天生的敏感,至少,陈应只要靠近李嗣业三尺之内,小李嗣业必然哭闹不止。

    小家伙越哭越大声,陈应担心哭坏了声带,气得手忙脚乱,却一筹莫展。

    看着李道贞熟练而温柔的哄着小李嗣业,陈应只好充当一个看客。

    好不容易,等到小李嗣业哭得累的,又陷入了酣睡之中。陈应终于松了口气,深秋的灵州,夜风多了几丝凉意,一阵风吹过,陈应打了一个冷颤,这才后背已经汗透了,他此刻就感觉仿佛打了一场艰苦的仗,甚至比打了一场仗更累。

    李道贞轻轻的拍着小李嗣业,哼着不知名的曲子。

    陈应讪讪然的道:“辛苦你了!”

    就为人父母,到底是父亲付出得多,还是母亲付出的多这个问题,无疑就是女朋友问男友,她和母亲掉入水中,先救谁这个问题,根本就无解。

    李道贞红着眼睛,拼命的摇摇头道:“他就是我的命,你不能把他从我身边带走,反正是他庶子,也不可能继承你国公的爵位,我有封地,也有食邑,也有产业,我会把他养大……”

    看着李道贞语无伦次的说着话,陈应叹了口气道:“你想多了,孩子自然要跟着母亲,我已经够对不起你们娘俩了,此刻再让你们母子分离,那我还是人吗”
1...185186187188189...3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