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血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陈应躬身道:“其一,请太子殿下以自己的名义至书阿史那咄苾,责其兴师犯境之罪。

    李建成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李渊看向陈应的目光中,带了几分赞许味道。

    陈应接着道:“其二,请太子殿下以自己的名义至书燕国公李艺,请燕国勉力出兵,威胁盛乐。(现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东北部)以牵制阿史那咄苾,使其不敢大军南下!”

    李建成道:“若能如此,大唐幸甚。只是燕国公麾下,恐怕不足以抗衡颉利可汗麾下大军吧”

    陈应点点头道:“确实是如此,第三请陛下下旨,封锁各关,于丰州、胜州、朔州、雁门、云州、易州、幽州分别建立营地,收拢逃难的流民,济以粥糜,以期稳定人心,封锁消息。

    李渊脸上浮现出一丝为难的神色:“此事有待商榷,只是如今战事频仍,军粮尚且不足,实在拿不出多余的粮秣接济流民……”

    陈应正色道:“陛下,民心是为国本,民心在,大唐的国本就在,关中安危,实赖于此。只要有一口吃的,流民就会安心在关外驻足等候,不会千方百计偷越关防,流民不入关,关外的流言谣诼就不会传往关内;陛下试想,若是颉利可汗三十万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到萧铣、杜伏威、辅公祐他们的耳朵里,他们会怎么做”

    李渊满脸欣喜,屈突通大为叹服道:“陈大驸马,陈大将军明见万里,乃国之栋梁。屈突通受教了。”

    李渊看到这里一幕,也下定了决心。出兵备战。

    当高层做出决定以后,大唐的国家机器正式开始运转起来,由于陈应不打算动用十六卫各折冲府的兵马,所抽调的兵马,依旧是以东宫太子左右卫率、东宫太子左右司御率以及骁骑军、陌刀军、以及射生军三军为主。

    大军需要集结,也物资也需要调配。军队的调动迅捷无比,但外人却看不出门道来,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做在秦王府的后院凉亭里,面前摆着几样菜肴,可惜,李世民一样菜没动,只顾的喝酒。

    李世民此时想要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然而他越是喝脸色越白,脑袋反而更加清醒。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在李世民对面坐着,他们想要劝李世民注意身体,可是话刚刚出口,却被李世民怼了回来。

    李世民一边喝着酒,一边将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向三人娓娓道来。良久,李世民深深的叹了口气道:“这个陈应,是个大才!”

    房玄龄点点头道:“秦王殿下英明,以太子至书问罪阿史那咄苾,是不动一兵一卒的疑兵之计,阿史那咄苾生性多疑,见到太子的书函,必然以为大唐尚有余力与突厥开战,短时间内,不会再度兴兵攻打大唐,突厥之危,不解而解。”

    杜如晦苦笑道:“让太子殿下给李艺写信,请李艺出兵盛乐,这是做姿态,以示李艺这个东宫大将对大唐,对陛下,还有大用处;如晦猜测不错的话,李艺此刻根本没有力量真正出兵,派出几千人到盛乐做做样子已是难得




第四十七章若不取之天必弃之(二更)
    第四十七章若不取之天必弃之

    唐朝风声比较开放,达官贵人举办宴会,必须有丝竹伴奏、歌女伴舞。陈应虽然在芙蓉园设宴,地方不错。

    由于芙蓉园是前隋时所建,在隋朝那个物质丰盈的时代,芙蓉园的装饰更是富丽堂皇。桌椅几凳,除了阴沉木就是紫檀木,镂空花雕不知费了匠人几许心血;四面雕花窗全都打开,让清新的河面上的空气灌入。

    座位上铺着厚厚的貂裘,让程知节坐着极为别扭,美丽妖娆的侍女,把兽香碾碎了添进红泥炉中,青白色的淡烟消散,馥郁的香味轻拂着宾客们三万八千个毛孔,直如身处仙宫神阙。

    非常可惜,时间快到了,陈应这个正主却避而不见。好在,魏征、罗士信、李世绩与程知节、秦琼、谢映登和牛俊达他们都是旧识,哪怕没有陈应在此,气氛也不感觉尴尬。程知节就是聪明人,别看外表粗鲁,这不过是他的面具而已。

    程知节看到魏征,上前就是一巴掌,然后再一个熊抱,直接把魏征勒得脸色发紫,这才慢悠悠的将魏征放下来。魏征好不容易挣脱程知节的熊抱,罗士信上对魏征也来一个七百二十度大回旋,让魏征扶着墙都站不稳了。

    此时,牛俊达还想跟魏征热情一番,不等牛俊达上前,魏征举起双手投降了:“老牛,让我缓口气……”

    秦琼与程知节的目光在空中一碰,二人心中了然。程知节与秦琼避免在客厅里嬉闹的魏征、罗士信、牛俊达和谢映登等人,来到临河的窗前,低声道:“老程,你怎么看”

    “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吗”程知节苦笑道:“我们都是老相识,可是今天这一相聚集,差距就出来了。”

    当年罗士信与秦琼同为张须佗帐下左右裨将,掌握一府精兵。可如今,罗士信已经是大唐左武侯将军。掌握着左武卫一军之兵,左武侯卫与左右卫一般无二,作为大唐直属中央的十六卫之一,也是关中常备军之一,全军一万两千五百人马。个顶个的都是好汉。

    可是,秦琼呢

    他此刻只是秦王府统军。名不正言不顺,麾下除了一个三百人的亲卫团,别无一兵一卒。

    要说秦琼心中不吃味,绝对是骗人的。

    秦琼一边打量着被牛俊达追着跑的魏征,一边压低声音道:“老程,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不要打岔!”

    程知节沉吟道:“叔宝,以你之见呢”

    秦琼想了想道:“东宫太子势大,秦王势弱!”

    程知节道:“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接受太子的招揽。”

    秦琼疑惑道:“为什么”

    程知节道:“我们现在投靠太子,已经迟了。东宫麾下,如今以陈大将军为首,其下还有李世绩、李艺、冯立,韦挺、尉迟恭、罗士信、魏文忠,薛万彻、薛万韧、以及杨文干等人,他们如今最济也是正四品武职,我们去东宫,只是锦上添花,太子会不以为然。但是,秦王府却不一样,如今秦王府势弱,秦王除了侯君集、段志玄、雷永吉之外,还有能拿得出手的人吗我们如今已经打了秦王府的标签,就算去了东宫,也不会被信任。秦王却不一样,他正需要有人为他张目,所以……今天,咱们饭该吃就吃,酒该喝就喝。”

    秦琼闻言,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

    魏征被瓦岗旧将折腾了一番,最终在魏征瘫软在地上,这才罢休。

    看着时间越来越迟,却迟迟不开席。程知节道:“夫子,陈大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老程,你莫急!”魏征喘着粗气解释道:“太子殿下与陈大将军有要事相商,所以……要稍等片刻!”

    事实上,陈应不是避而不见,而是因为李建成也来了芙蓉园。李建成虽然同意支援凉州,然而认为只要解围凉州,适可而止。毕竟大唐财力和物资有限,无法支撑五万大军万里远征。

    所以,他来到芙蓉园,目的就是要弄清楚陈应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雄吞西域。在李建成的看来,大唐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先北后南,然后才是西征西域。

    现在,因为陈应这个发展战略,全部打断了。

    当李建成向陈应提出这个疑惑的时候,陈应哑然失笑道:“太子殿下认为西域是不毛之地吗”

    李建成疑惑的道:“难道不是吗”

    “肯定不是!”陈应随手沾着茶水,在桌面上划起了西域的地形图,陈应一边画图,一边解释道:“太子殿下所有不知,西域之大,甚至比眼下大唐河西、西河。关中、河东、河北加起来还要大,西域不仅大,而且还是一块宝地。就比如咱们现在炼钢用的石炭,如果大唐使用西域的石炭,估计用上十万年也用不完……”

    这当然并不是陈应的夸张说法,仅仅目前新疆境内的资源,有四千多处矿产地,其中居中国首位的五种;居中国前五位的有二十四种;居全国前十



第四十八章道不同不相为谋(一更)
    一场酒宴,让陈应终于见识到了程知节的滑头之处。原本,陈应还真没有过要挖秦王李世民墙角的意思,毕竟程知节、秦琼、包括牛俊达、谢映登都是李世民的部曲,尉迟恭是因为他最先投靠的就是李建成。

    然而,程知节绝对不接陈应邀请他们去凉州的事情,而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短短一刻多钟,把自己喝得烂醉如泥,为了证明程知节他自己真是喝多了,他甚至不顾秦琼的阻拦,执意要与李建成拜把子,义结金兰。

    这让李建成哭笑不得。

    他堂堂一个太子,怎么可能与程知节义结金兰如果不是陈应两世为人,说不定还真让程知节混过去了,看到这一幕,陈应更加相信,传言不虚。

    在历史上,程知节就是一个猪八戒式的人物。人便宜就上,有困难就躲,滑不留手,偏偏人家还是三朝元老。

    实在看不惯一帮武将在此发酒疯,李建成浅饮几杯,借口宫中还有要事,就先行离去。

    李建成走了,魏征也走了。

    等到酒宴还有秦琼、罗士信以及秦琼他们六个人的时候,陈应轻轻踢了踢躺在案几下面装死狗的程知节:“老程别装了,现在没有外人了!”

    程知节依旧鼾声如雷。

    陈应冲罗士信道:“士信,你让老程醒醒酒!”

    罗士信道:“我去弄点醒酒汤……”

    陈应看着程知节,似笑非笑的道:“要什么醒酒汤,入秋河水冰冷,你去提一桶河水过来,包准程将军马上清醒!”

    陈应话音未落,程知节晃悠悠的站了起来,拎起一个酒坛子:“喝,……喝,我还能再喝……”

    秦琼苦笑不得的道:“老程……”

    程知节捂着脑袋道:“陈大将军,俺老程不胜酒力,先行告辞!”

    “别装了,我知道你没醉!”陈应正色道:“我们都是军中将领,玩不来朝廷里的那一套弯弯绕,实话实说,这次我去出征凉州,需要跟突厥人玩命,程将军、秦将军、谢将军、牛将军,你们四位将军是我敬重的将军,咱们这些年打仗,打来打去,都是自己人跟自己人打,打的都是炎黄子孙,打的就是华夏一族同袍,如今机会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去打突厥人,甚至有机会和霍骠骑一样,封狼居胥。”

    罗士信第一个嘟囔道:“陈兄弟,我可不管,我不要当什么左武候将军,我要带领骁骑军,杀得突厥人屁滚尿流。”

    而程知节与秦琼的目光在空中一碰,别看程知节外表是大老粗一个,在秦琼眼中,程知节可是他的狗头军师,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秦琼都是依靠程知节决断。

    良久,程知节眼中的浑浊,变得一片清澈。

    事实上,陈应却是戳中了程知节的软肋。

    作为一个武将,谁不想封狼居胥这就相比文臣,入阁拜相,名留青史是一个道理。这是每一个武将毕生最高的追求。

    程知节摇摇头道:“陈大将军,陈驸马,你的美意,俺老程心领了,只是家有老母在堂,不敢远离!”

    听到这话,陈应不禁感叹道:“程知节,我真的看不起你了。你扭扭捏捏成何体统我敬你是一条汉子,可没想到你也是怕死的孬种!”

    程知节闻言,并没有陈应想象中的那样暴跳如雷。反而是秦琼气得额头倾尽冒起,露出如同吃人一般的目光望着陈应。

    陈应却仿佛没有看到秦琼的愤怒一样,自顾道:“我明白了,程知节,你以前不怕死,是因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自从来到长安以后,你现在是有宅有田有产业的贵人了,命贵了,当然要珍惜,算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罗士信又上来神补刀,他对程知节道:“程大哥,俺罗士信不怕,你怕啥,放心跟着陈大将军打仗,从来不会战败,放心吧!”

    此时,程知节纠结极了。

    他当然明白陈应的意思,建功立业,哪个热血男儿不想,可是他不能辜负秦王对他的知遇之恩,秦王李世民拉拢他们,不遗余力,不惜以秦王之尊,折节下交。如果,此时他跟着陈应去打突厥,虽然同属为国争光,只是可惜,这样却辜负了李世民。

    程知节的脸色阴晴不定,良久,他叹了口气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好吧,强扭的瓜不甜!”陈应叹了口气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秦琼与程知节抱拳告辞离去,一场宴会不欢而散。

    程知节与秦琼走出芙蓉园,却没有离开。而是就是芙蓉园外的曲江河畔矗立,在程知节与秦琼心中都非常纠结,是建功立业,还是效忠秦王。

    在同一片天空之下,清林里陈家堡。李秀宁懒洋洋的躺在软榻上,她此时也在纠结着。在李秀宁下首跪着的则是深田花音、许二娘、以及高文锦三女。李秀宁纠结的是,陈应到底是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当然,作为一个女人。自然希望自己的丈夫独自宠爱自己一人。可是,作为堂堂正室夫人



第四十九章铁树开花瞒天过海(二更)
    第四十九章铁树开花瞒天过海(二更)

    大唐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户部准备粮秣,还有御寒衣物,工部准备甲胄,兵部负责制定换防调整以及人员补充训练。可是一场国战,大唐输不起的国战。

    陈应其实也在准备着,现在已经入秋,抵达凉州就已经进入了冬季,那个御寒保暖才是第一要务,一旦处置失当,很可能让五万余大军,未战先出现大规模非战斗减员。在陈应的记忆中,棉花在唐初已经开始在高昌国种植,只是因为高昌国种植的棉花,属于原古印度产地的粗绒棉,由于产量太低,纤维粗短又不方便纺织,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在这个时代,虽然大唐也有部分人种植,不过却被当作花卉,叫白叠子。

    陈应却知道棉花的商业用途,只要把生产成本降下来,棉花不仅可以取得现在的皮草和木棉、柳棉,成为被褥的最佳填充物,可以更好的防寒保暖。

    一旦将棉布、绵纱、棉线以及棉仔油产出,不仅可以改善大唐人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改变大唐人的生活质量。在这个时代,油是一个非常奢侈的物品,寻常百姓根本不舍得吃油,棉仔油虽然口感不佳,但是却是一个非常好的油料来源,只要棉仔油大行其道,大唐百姓的体质就可以极大改善。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虽斗转星移,但对我们当下的中国仍有很大的启发与警示意义,不过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中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建国初到现在已经增加了十二点五公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陈应来到唐朝已经三年多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他见过无数的人,可是大多数百姓都是面黄肌瘦,罕见胖子。见到的胖子,几乎全部都是贵族。拿下西域,开发棉花现在被陈应也提上了日程。

    就在陈应写写画画的时候,李秀宁带着何月儿抵达了芙蓉园,当看到李秀宁的时候,陈应非常意外,又很是担心的道:“三娘,你怎么来了这一路颠簸,累坏了吧!”

    李秀宁看到陈应如此的紧张自己,心中更是得意。她不以为然的道:“陈郎,你莫我担心我了,我的身体我自然清楚。你不要把我想象的那个柔弱。陈郎尽管放心。”

    陈应习惯性拉着李秀宁坐下,亲自给李秀宁斟上茶汤。
1...183184185186187...3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