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李秀宁望着陈应,眼神有些热切。任何一个人女人,都希望有一个知热知热的男人,体贴入微。陈应对李秀宁非常细心,亲口试了一下茶汤的温度,感觉适中了才递到李秀宁手中。李秀宁美滋滋的喝着茶汤,眼睛笑成了月牙儿。 突然,李秀宁开口道:“陈郎,你怎么突然想起要出支援凉州,带着东宫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骁骑军、陌刀军、射生军支援灵州,大唐能打的军队,就那么几支,你都带走了,关中没有问题吧” 只是这么一句话,却让陈应知道,李秀宁虽然没有听到朝议的方略,却猜测到了大致的计划。如果只需要解围凉州,事实上,仅仅需要骁骑军一万三千余骑,陈应就有绝对把握让统叶护知道花儿为什么会这样红。 可是,陈应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凉州的安危,而是想把西域给拿下来。 此时,陈应心中也在暗暗想,得此如此,真是一件幸事。李秀宁平时不显山不露水,非常低调,但是不可否认,她可是带着马三宝一个僮客、十数名心腹,就拉起十数万大军,打下三分之二的关中,并且配合李渊攻下了长安城。 论用兵方略,李秀宁确实是巾帼不让须眉。 陈应向李秀宁道:“三娘,还记得我给你说过的那个宿命的怪圈吗我现在去做的事情,就是试着打破那个宿命的怪圈,西域有地,西域有粮,西域更加扼守着东西要冲,也是大唐的西大门,一旦西域惊变,陇右道必然动荡,虽然说这些年,突厥分裂东西,他们双方似乎老死不相往来,可是从这一次西突厥攻打凉州来看,统叶护可汗与东突厥颉利可汗,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想趁机灭掉西突厥,或者中创西域突厥,只要西域在守,大唐在面对东突厥的时候,就不会处处被动,若是我们在金山(既今阿尔泰山)附近驻扎一支精骑,一旦东突厥有南下的迹象,漠北必然空虚,我们就可以抄其后路,使用顾此失彼,这样以来,大唐就不会在战略处于被动!” r /> 李秀宁点点头道:“怪不得,怪不得,你在凉州若是大败统叶护,恐怕颉利也会退避三舍,你就放心打仗吧,家里有我……” 说到这里,陈应突然想起历史上李秀宁正是武德四年四月前后意外亡故,陈应原本以为李秀宁是身体有问题,可是在这个时空,他让陈怀仁仔细检查过李秀宁的身体,她的身体很健康,可是肯定李秀宁应该不是病亡,况且历史上李渊以亲王例给李秀宁下葬,这说明李秀宁是死于社稷。 第五十章苏定方我看好你(一更) 第五十章苏定方我看好你(一更) 李渊他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并没有直接发表意见,他仔细的思考着。骁骑军、陌刀军以及射生军,这是陈应在河南府的时候,在东宫左右卫率以左右司卫率的基础上组建的三支新军。 尽管陈应向朝廷通报了三支新军耀眼的战绩,在李渊看来,这三支新军不过两万余人马,就算是精锐部队,也不过是跟在东宫左右卫率和左右司御率后面扯旗呐喊的角色,陈应肯定是为了提拔自己的心腹大将,故意将军功推给了陌刀军、射生军以及骁骑军。当然,李渊考虑的也不少,陈应愿意率领两万余新军,外加三万余降卒就敢支援凉州,与西突厥十数万精锐对决,光这份胆识,放眼朝中,无人可及。 李秀宁听到这话却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不想率领东宫四卫率,再不济也应该率领定远军六府,河北降卒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你这让就去凉州,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没有一点马革裹尸的壮怀与胆魄,何为雄杰”陈应哂然而笑,丝毫不为此次北上的命运担忧。 李渊虽然是帝王,但是他却不是真正的铁石心肠。他也是一个人,是人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复合体。就好比后世,男人在看美女的时候,恨不得街上的美女都是荡妇,可以一勾搭就上手。可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亲人的时候,马上就会换另外一套行为准则,恨不得自己的亲人,越保守越好。 李渊正是如此,为了大唐的社稷,为了河北真正的归心,李渊不惜早赃嫁祸,也要弄死窦建德的谋主凌敬,也要弄死窦建德,可是面对陈应这个女婿的时候,他反而有些迟疑了。若陈应此次北上不幸战死,他知道,李秀宁恐怕不会原谅他。 想到这里,李渊抬起头,目光灼灼的望着陈应道:“你还有什么要求,朕只要可以做到,一并应允!” 陈应一边伸手轻轻拍着李秀宁的后背,一边柔声安抚李秀宁,一边向李渊道:“陛下,正如公主所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臣可以不调东宫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精锐,但是,臣想肯请陛下把罗士信、张士贵、张怀威、段志感以及魏文忠调给臣,这五员将领,臣用着顺手!” 陈应只所以选择这五个人随行,主要并不是真正的用着顺手。事实上,以现在陈应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还真没有哪个将军敢给陈应使绊子。军中不比朝堂,这是一个非常讲究实力的地方,无论将军还是士兵,他们都希望跟着一个可以带给他们胜利的将领。 然而,陈应自出道以来,大仗小仗也打了不少,还真没有吃过什么亏。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一旦凉州的局势稳定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唐将无外患,主要的斗争也将由外转向内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 陈应不想介入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中。事实上,介入这种斗争,就没有退路,成功固然好,可是一旦失败,将会一无所有。现在的历史已经被陈应改得面目全非,陈应也无法确定李世民到底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一举奠定钱坤,成功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 况且,以陈应是李建成的亲妹夫,同是他还是李世民的三姐夫,无论他们谁胜谁败,事实上,陈应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陈应与长孙无忌不一样,如果李世民失败,长孙无忌将跌落凡尘,若是李世民胜利,他将水涨船高。 明明陈应已经立于不败之地,陈应更没有必要去蹚这个浑水。 当然,陈应带着罗士信、张士贵、张怀威以及段志感、魏文忠前往凉州,主要还是不想让他们也介入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斗争。特别是罗士信和张怀威二人,他们都是一根筋的耿直之人,如果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他们反而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人。因为他们对人赤诚,不会有警惕之心。 要对付罗士信和张怀威这样的人,随便设个圈套,就可以把他们套进入,离开长安,反而是最好的结果。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英杰人物,除了才华外,还要有几分运气才行,罗士信的运气,其实还真不是太好,否则也不会在大唐快要结束内斗,完成天下一统的时候,战死沙场。 李渊虽然不清楚陈应脑袋里的这些弯弯绕,但是想了想也感觉没啥大关系。毕竟,每一个将军打仗,都希望带着自己的心腹,将帅不和,才是真正的兵家大忌。 李渊道:“朕准了!” 陈应又道:“臣想请旨,请陛下恩准臣临阵自主之权,包括凉州总管府辖下十九州军事,而且一旦前线传来,微臣不利的谣言,请陛下不相信,包括微臣已经阵亡的消息!” 陈应这么说,其实就是给李渊打一个预防针。陈应相信,一旦在军事上受挫突厥人也会采取政治上的手段。比如汉朝武帝时期的李陵,事实上当时李陵只不过是诈降,如果汉武帝没有听过谣言,李陵反而会趁机逃回来,不过当李陵被夷三族之后,彻底断了李陵回汉之路。 李渊对此也没有考虑,全部应允。 涉及国战,自然没有那么简单。 李秀宁与李渊、陈应三人在芙蓉商量了足足一夜。临到天亮的时候,李渊这才拖着疲惫身躯,返回太极宫。 & 第五十一章聪明反被聪明误(二更更) 第五十一章聪明反被聪明误 陈应的这番出兵,由于调拨的粮秣与甲胄,都是采取异地采购的方式,不动用长安府库,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掩人耳目,瞒天过海。 孙敬初从洺州李神通那里,将尚未解散的降军士兵装船直接运输,而与此同时,又在黎阳将粮草装船。这样以来,长安府库,不动用一粒粮食,也不运用一石草料,就完成了物资转运。 不过,这些河北籍的降军士兵,别说甲胄了,就连兵刃也没有一把,全部都还赤手空拳,这些物资需要到达灵州以后补充。 至于兵部和户部如何跟李道贞算帐,这就是不陈应关心的事情了,在陈应看来,李渊也拉不下脸,去占自己侄女的便宜。 无论人员,还是物资,都悄悄踏上了北上的船队。而陈应与罗士信和张士贵汇合之后,就安排罗士信在左岸,张士贵在右岸,沿黄河戒备。遇到百姓也好,行商的小贩也罢,全部让捉住丢各县关押起来。 任何情报,其实都有一定的时效性。比如现在,陈应需要争取就是时间,只要他抵达灵州,根本就不害怕突厥人应对,那个时候,最担心的反而是突厥人了。 其实在古代细作侦察情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靠计算。首先粮秣消耗,长安附近驻守的十六卫大军,都是有定例,每天支出多少不会减少或增加。只需要在各个仓库前留下几个眼线,肯定可以发现唐朝军队调动的迹象。当然数千兵马调动还看不出来,可是五万余大军调动,哪怕只是一个月的量,也多达数万石。按照这个时代普通大车一辆才能运输十数石,至少需要数百上千大车,这样的运输量,根本就别想瞒住有心人的耳目。 要问突厥人在长安有没有细作,这其实就是秃子头上明摆着的事情。不过,由于突厥与唐朝的国家关系紧张,长安城中的突厥人受到了严密的监视,然而,漏洞还是有的。因为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特别是大唐占领凉州以后,丝绸之路暂时的开启,长安城里就有不少西域各族商人。 这些人虽然不是突厥人,然而他们却为了利益,刺探唐朝的军事秘密。在东突厥汗国有一个独特的组织,号“隼目”,其实就是一支特务组织。为首的人名叫叶护可汗阿史那苏尼失,阿史那苏尼失是启民可汗的同母弟,也是阿史那咄苾的叔祖。 阿史那苏尼失精通华夏语,如果不考虑其金色的须发和碧眼深目的样貌,光凭他那一口地道中关话,根本就无法想象这是一个突厥人。不过,在唐朝人眼中,突厥人与栗特人的区别只是头发而已,所以阿史那苏尼失就染黑了头发和胡须,以栗特商人火拔失苾为名,在长安经营马匹商铺。 事实上这个情报点,早已被左监门的细作侦察到了。这个情报点的暴露,主要还是因为上一次陈应大败阿史那易勿真莫的时候,始毕可汗咄吉世并叶护可汗莫何前来质问李渊,当时莫何突然改口,并且快速离开长安,就是从阿史那苏尼失的骡马铺里传出的消息。不过,由于没有审问,连李渊也不知道,突厥人在长安城里还有一个叶护可汗,而不是普通的细作。 当李渊与陈应实施瞒天过海之计的时候,就开始向阿史那苏尼失传递假消息。这个假消半真半假,大唐派东宫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秘密调往河东,以防备突厥进犯太原。调东宫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四率十八折冲府共三万余精锐人马秘密北上的消息,自然是真的。对外宣称以李世绩为元帅,统领大军北上也是真的。假的消息就是这支军队的实际统帅并不是李世绩,而是陈应。 阿史那苏尼失是一个聪明人,他肯定不会因为收买的兵部郎中就轻信这个消息,他需要判断。当四卫率三万余大军离开长安的消息,经过他再三确认,可以肯定这是真的,从府库调拨的粮秣,也验证了这个消息。 不过,对于陈应是不是这支大军的统帅,阿史那苏尼失非常上心。如果只是李世绩,突厥人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果真是陈应,那就另当别论了。此时,陈应已经成了突厥大部分人的心理阴影。 突厥人敬奉萨满神,每次祈祷的时候,心中都会默默念叨着原陈应莫启刀兵。简单来说就是,每年一祈祷,莫要揍我莫要揍我…… 说来有些可笑,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陈应把突厥打得太狠了,东突厥四大叶护可汗十二设汗,在陈应手底下吃过亏的人,足足将近半数,更何况还有三万余突厥人在陈应手底下当免费劳工,还有两万多颗首级,如今还堆在灵州城外的野猪岭。 如果说,大唐不派陈应出战,什么李世绩、张世绩根本无所谓,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灭一对。突厥就是有如此霸气,可是就算陈应率领三万大军北上,突厥三十万大军,恐怕一半人都会吓尿了。 造成这种局面让阿史那苏尼失也非常无奈,可如今东突厥也是骑虎难下,如果这一次立威不成,阿史那咄苾将会成为突厥所有可汗中,最大的一个笑话。 如今阿史那苏尼失正坐在院子里手中拿着刀子正在一只烤全羊身上割肉,下面跪着一个面黄肌瘦的百姓模样的人正瑟瑟发抖。 阿史那苏尼失吸吮着手指上的油脂一边问道:“吃了么” 那百姓哆哆嗦嗦没说话,一个凶恶的侍卫上前就是一脚,大吼道:“还不回话,找死么” “吃……没……没吃……”那百姓快要哭出来了,结结巴巴的道:“吃……还是没吃!” 阿史那苏尼失用匕首挑起一块烤羊肉,递到那百姓面前道:“想不想吃” “想……想吃……!”那百姓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 阿史那苏尼失眼中闪烁着不屑,淡淡的道:“我问什么,你只要如实回答,回答一个问题,一块肉,如果全部回答了,这条羊腿,不这只羊都是你的!” 那百姓道:“贵人请问,小底一定知无不言!” 阿史那苏尼失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百姓道恭恭敬敬的道:“小底黄三!” &nb 第五十二章搂草打兔子(一更) 第五十二章搂草打兔子 从黄河水运逆流而上,这是陈应一拍脑袋决定的事情,然而事实上走了刚刚走了两天,刚刚抵达屈县,陈应就遇到了麻烦。 屈县也就是后世的吉县,吉县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估计大多数国人都曾听说过,黄河壶口瀑布。 县船行至孟门,再往北五里就是壶口瀑布,虽然距离五里,可是巨大瀑布声让陈应一拍脑袋,陈应居然望了这一茬。 事实上,黄河可以通行水运的地方仅仅局限于中下游地区,别说漕运船,就算是后世的汽艇,恐怕也没有办法逆流而上黄河壶口瀑布。 如今,陈应只能望着壶口瀑布兴叹,暗道:“失策!” 然而,行至此时,却丝毫不见孙敬初的慌张。 陈应所不知道的是,黄河水运最大的水运障碍是壶口瀑布,通过壶口瀑布的方法是“旱地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可能是水上运输通过壶口瀑布的最佳选择。不过劳动人民智慧是不可忽视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从孟门渡向东一条宽约五六十步的壕沟,这条壕沟莫约三十余里,直接绕开了壶口瀑布,这样以来,虽然转道有些繁琐,不过却让陈应的担忧一扫而空。 由于这要壕沟宽度太窄了,就连陈应的坐船“万安号”也没有办法通行,无奈之下,陈应只要移居一艘小百石船上,晃晃悠悠,总算过了壶口瀑布,陈应此时也没有心情欣赏壶口瀑布,他此时恨不得可以插上翅膀,飞到灵州,你看看那个可人的小人儿。 不过,当陈应一行刚刚抵达莆县境内,又遇到了麻烦。莆县县令李瑞挺来到陈应面前嚎嚎大哭,求陈应助其剿匪。 陈应被弄得满头雾水,望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李瑞挺道:“李县令先不忙哭,到底怎么回事,你细细道来!” 李瑞挺哽咽道:“请陈大将军帮助下官剿匪,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原来,秋收刚刚过。莆县刚刚收上来的税收,刚刚运进官库还没有捂热乎,就被四里八乡,数千名土匪将这数万石秋粮一抢而空,如今丢了税赋,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李瑞挺要么带人把粮食找回来,要么自己填补这个窟窿,否则他就可以抹脖子上吊了。 正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个莆县在吕梁山南端西麓,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北三面环山。东北部有泰山梁、牛槽山、菊花山、木岭山,东部有桃卜山、石门山、太山、白头山;北部有五鹿山、五龙洞;南部有石头山、豹子梁、五股山。东西川绕,七垣展布,八河纵横,沟壑交错。五鹿山枕其北,石头山列其南,姑射山环其东,昕水河贯其中,是临汾通往西山几县的门户。南北凭百里之隘,东西辟一线之天。故有“诚河东之咽喉,亦西秦之门户”之称。
盛唐血刃 盛唐血刃(2) 盛唐血刃(3) 盛唐血刃(4) 盛唐血刃(5) 盛唐血刃(6) 盛唐血刃(7) 盛唐血刃(8) 盛唐血刃(9) 盛唐血刃(10) 盛唐血刃(11) 盛唐血刃(12) 盛唐血刃(13) 盛唐血刃(14) 盛唐血刃(15) 盛唐血刃(16) 盛唐血刃(17) 盛唐血刃(18) 盛唐血刃(19) 盛唐血刃(20) 盛唐血刃(21) 盛唐血刃(22) 盛唐血刃(23) 盛唐血刃(24) 盛唐血刃(25) 盛唐血刃(26) 盛唐血刃(27) 盛唐血刃(28) 盛唐血刃(29) 盛唐血刃(30) 盛唐血刃(31) 盛唐血刃(32) 盛唐血刃(33) 盛唐血刃(34) 盛唐血刃(35) 盛唐血刃(36) 盛唐血刃(37) 盛唐血刃(38) 盛唐血刃(39) 盛唐血刃(40) 盛唐血刃(41) 盛唐血刃(42) 盛唐血刃(43) 盛唐血刃(44) 盛唐血刃(45) 盛唐血刃(46) 盛唐血刃(47) 盛唐血刃(48) 盛唐血刃(49) 盛唐血刃(50) 盛唐血刃(51) 盛唐血刃(52) 盛唐血刃(53) 盛唐血刃(54) 盛唐血刃(55) 盛唐血刃(56) 盛唐血刃(57) 盛唐血刃(58) 盛唐血刃(59) 盛唐血刃(60) 盛唐血刃(61) 盛唐血刃(62) 盛唐血刃(63) 盛唐血刃(64) 盛唐血刃(65) 盛唐血刃(66) 盛唐血刃(67) 盛唐血刃(68) 盛唐血刃(69) 盛唐血刃(70) 盛唐血刃(71) 盛唐血刃(72) 盛唐血刃(73) 盛唐血刃(74) 盛唐血刃(75) 盛唐血刃(76) 盛唐血刃(77) 盛唐血刃(78) 盛唐血刃(79) 盛唐血刃(80) 盛唐血刃(81) 盛唐血刃(82) 盛唐血刃(83) 盛唐血刃(84) 盛唐血刃(85) 盛唐血刃(86) 盛唐血刃(87) 盛唐血刃(88) 盛唐血刃(89) 盛唐血刃(90) 盛唐血刃(91) 盛唐血刃(92) 盛唐血刃(93) 盛唐血刃(94) 盛唐血刃(95) 盛唐血刃(96) 盛唐血刃(97) 盛唐血刃(98) 盛唐血刃(99) 盛唐血刃(100) 盛唐血刃(101) 盛唐血刃(102) 盛唐血刃(103) 盛唐血刃(104) 盛唐血刃(105) 盛唐血刃(106) 盛唐血刃(107) 盛唐血刃(108) 盛唐血刃(109) 盛唐血刃(110) 盛唐血刃(111) 盛唐血刃(112) 盛唐血刃(113) 盛唐血刃(114) 盛唐血刃(115) 盛唐血刃(116) 盛唐血刃(117) 盛唐血刃(118) 盛唐血刃(119) 盛唐血刃(120) 盛唐血刃(121) 盛唐血刃(122) 盛唐血刃(123) 盛唐血刃(124) 盛唐血刃(125) 盛唐血刃(126) 盛唐血刃(127) 盛唐血刃(128) 盛唐血刃(129) 盛唐血刃(130) 盛唐血刃(131) 盛唐血刃(132) 盛唐血刃(133) 盛唐血刃(134) 盛唐血刃(135) 盛唐血刃(136) 盛唐血刃(137) 盛唐血刃(138) 盛唐血刃(139) 盛唐血刃(140) 盛唐血刃(141) 盛唐血刃(142) 盛唐血刃(143) 盛唐血刃(144) 盛唐血刃(145) 盛唐血刃(146) 盛唐血刃(147) 盛唐血刃(148) 盛唐血刃(149) 盛唐血刃(150) 盛唐血刃(151) 盛唐血刃(152) 盛唐血刃(153) 盛唐血刃(154) 盛唐血刃(155) 盛唐血刃(156) 盛唐血刃(157) 盛唐血刃(158) 盛唐血刃(159) 盛唐血刃(160) 盛唐血刃(161) 盛唐血刃(162) 盛唐血刃(163) 盛唐血刃(164) 盛唐血刃(165) 盛唐血刃(166) 盛唐血刃(167) 盛唐血刃(168) 盛唐血刃(169) 盛唐血刃(170) 盛唐血刃(171) 盛唐血刃(172) 盛唐血刃(173) 盛唐血刃(174) 盛唐血刃(175) 盛唐血刃(176) 盛唐血刃(177) 盛唐血刃(178) 盛唐血刃(179) 盛唐血刃(180) 盛唐血刃(181) 盛唐血刃(182) 盛唐血刃(183) 盛唐血刃(184) 盛唐血刃(185) 盛唐血刃(186) 盛唐血刃(187) 盛唐血刃(188) 盛唐血刃(189) 盛唐血刃(190) 盛唐血刃(191) 盛唐血刃(192) 盛唐血刃(193) 盛唐血刃(194) 盛唐血刃(195) 盛唐血刃(196) 盛唐血刃(197) 盛唐血刃(198) 盛唐血刃(199) 盛唐血刃(200) 盛唐血刃(201) 盛唐血刃(202) 盛唐血刃(203) 盛唐血刃(204) 盛唐血刃(205) 盛唐血刃(206) 盛唐血刃(207) 盛唐血刃(208) 盛唐血刃(209) 盛唐血刃(210) 盛唐血刃(211) 盛唐血刃(212) 盛唐血刃(213) 盛唐血刃(214) 盛唐血刃(215) 盛唐血刃(216) 盛唐血刃(217) 盛唐血刃(218) 盛唐血刃(219) 盛唐血刃(220) 盛唐血刃(221) 盛唐血刃(222) 盛唐血刃(223) 盛唐血刃(224) 盛唐血刃(225) 盛唐血刃(226) 盛唐血刃(227) 盛唐血刃(228) 盛唐血刃(229) 盛唐血刃(230) 盛唐血刃(231) 盛唐血刃(232) 盛唐血刃(233) 盛唐血刃(234) 盛唐血刃(235) 盛唐血刃(236) 盛唐血刃(237) 盛唐血刃(238) 盛唐血刃(239) 盛唐血刃(240) 盛唐血刃(241) 盛唐血刃(242) 盛唐血刃(243) 盛唐血刃(244) 盛唐血刃(245) 盛唐血刃(246) 盛唐血刃(247) 盛唐血刃(248) 盛唐血刃(249) 盛唐血刃(250) 盛唐血刃(251) 盛唐血刃(252) 盛唐血刃(253) 盛唐血刃(254) 盛唐血刃(255) 盛唐血刃(256) 盛唐血刃(257) 盛唐血刃(258) 盛唐血刃(259) 盛唐血刃(260) 盛唐血刃(261) 盛唐血刃(262) 盛唐血刃(263) 盛唐血刃(264) 盛唐血刃(265) 盛唐血刃(266) 盛唐血刃(267) 盛唐血刃(268) 盛唐血刃(269) 盛唐血刃(270) 盛唐血刃(271) 盛唐血刃(272) 盛唐血刃(273) 盛唐血刃(274) 盛唐血刃(275) 盛唐血刃(276) 盛唐血刃(277) 盛唐血刃(278) 盛唐血刃(279) 盛唐血刃(280) 盛唐血刃(281) 盛唐血刃(282) 盛唐血刃(283) 盛唐血刃(284) 盛唐血刃(285) 盛唐血刃(286) 盛唐血刃(287) 盛唐血刃(288) 盛唐血刃(289) 盛唐血刃(290) 盛唐血刃(291) 盛唐血刃(292) 盛唐血刃(293) 盛唐血刃(294) 盛唐血刃(295) 盛唐血刃(296) 盛唐血刃(297) 盛唐血刃(298) 盛唐血刃(299) 盛唐血刃(300) 盛唐血刃(301) 盛唐血刃(302) 盛唐血刃(303) 盛唐血刃(304) 盛唐血刃(305) 盛唐血刃(306) 盛唐血刃(307) 盛唐血刃(308) 盛唐血刃(309) 盛唐血刃(310) 盛唐血刃(311) 盛唐血刃(312) 盛唐血刃(313) 盛唐血刃(314) 盛唐血刃(315) 盛唐血刃(316) 盛唐血刃(317) 盛唐血刃(318) 盛唐血刃(319) 盛唐血刃(320) 盛唐血刃(321) 盛唐血刃(322) 盛唐血刃(323) 盛唐血刃(324) 盛唐血刃(325) 盛唐血刃(326) 盛唐血刃(327) 盛唐血刃(328) 盛唐血刃(329) 盛唐血刃(330) 盛唐血刃(331) 盛唐血刃(332) 盛唐血刃(333) 盛唐血刃(334) 盛唐血刃(335) 盛唐血刃(336) 盛唐血刃(337) 盛唐血刃(338) 盛唐血刃(339) 盛唐血刃(340) 盛唐血刃(341) 盛唐血刃(342) 盛唐血刃(343) 盛唐血刃(344) 盛唐血刃(345) 盛唐血刃(346) 盛唐血刃(347) 盛唐血刃(348) 盛唐血刃(349) 盛唐血刃(350) 盛唐血刃(351) 盛唐血刃(352) 盛唐血刃(353) 盛唐血刃(354) 盛唐血刃(355) 盛唐血刃(356) 盛唐血刃(357) 盛唐血刃(358) 盛唐血刃(359) 盛唐血刃(360) 盛唐血刃(361) 盛唐血刃(3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