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当李建成来到梁国公府的时候,陈应正与李秀宁在府中帮着制造风扇。这个风扇,当然这可不是电风扇,而是脚踏式风扇,工作原理也没有什么复杂,就是把车轮船的转动机构移植下来,把车轮的轮浆,换成风扇的叶片。
外形,被陈应整得非常丑,如同一个放倒在大衣柜,上面安装了扶手和踏板而已。
农历六月底,暑气难挡。哪怕待在房间里,也热得受不了,作为平阳公主,自然有丫鬟和宫娥为其煽扇子,可是看着那几名宫娥香艳淋漓的样子,陈应决定闲着也是闲着,制造一个人力风扇。
经过调试,红袖与绿珠姐妹一人一台风扇,宽约一尺半的巨型扇叶子,呼呼拉拉转动起来,而且越转越快,一股强烈的风,迎面而来。
李秀宁舒服的躺在胡床上笑道:“陈郎,这天下还有你不会的东西吗”
“有啊,很多!”陈应笑道:“我只是懒,也见不得别人辛苦。”
陈应指着这样风扇道:“像这样一个风扇,怎么也可以卖个十贯八贯的吧”
李秀宁白了一眼,突然她看到了门外的李建成。
李建成此时的心态很差,脸色苍白,步履踉跄,李秀宁上前紧张的问道:“太子哥哥,身体不舒服吗是不是热的,快,来这里坐,休息休息。”
李建成苦笑道:“我没有事!”
李建成从怀中掏出陈应的告身递到陈应手上,陈应没有李建成想象的凝重,而是脸
第十六章你以为朕真的老糊涂了(二更)
第十六章你以为朕真的老糊涂了
秘书监位在中枢,职分冲要,掌管天下图文典籍、诏命公文、往来书表;还兼着内廷外廷的诸多事务,庶政繁钜,犹在六部之上,仅次于尚书、门下、中书三省,秘书监这个位置,要做好是万难的,要挑错处却是极容易的。
李渊虽是天子,却不能无罪杀人。就像当初,李渊发现陈应在灵州崛起,有了威胁李唐根基的实力,李渊就想杀掉陈应,不过他没有无罪而诛,而是让人弹劾陈应,捏造罪名,到时李渊假装糊涂,杀掉杀掉了,可是这人头掉了,不像韭菜,根本长不回来,李渊最多罢免渎职的官员,掉几滴鳄鱼泪而已。
好在,李建成是一个厚道的人,他在这件事情上,第一次与李渊决裂,利用自己的实力,将李渊的密旨,给怼了回去。引得李渊非常不满。
原本,李建成打算给陈应秘书监的位置,当然,李建成这是器重他的才干,让陈应可以在仅次三省的位置上,培养羽翼,积攒人脉,为将来拜相做准备。
可是,窦建德却不一样。他是孤家寡人,真正的一个人去秘书监,他又没有三头六臂,在秘书监,根本拿不到实权,只能当成一个最佳背锅侠,出了差错,都有他承担。在那个时候,李建成就知道,李渊其实不放心窦建德,而是想杀掉他。
“会有什么麻烦”李建成虽然知道窦建德能打仗,能抚民,也算是一个人才。可是,人才不人才,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才,而是能不能为已所用。
什么是人才甘于为我所用,又能够为我所用的,才是人才;那些不能为我所用的,甚至是效命于敌人的,这样的人才,非杀不可。
窦建德已经称孤道寡了,这样的人,是属于不会屈于人下,就像李密一样,他既是曾有人主,岂会甘为人后事实上,正是如此,李密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不得已,这才投降李渊,可是,看到大唐有些危机,他就想着东山再起。
当然,李渊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李密倒是想着东山再起,可是李渊根本就没有给他机会。
陈应解释道:“太子殿下,窦建德在河北挖了一个大坑,如今大唐涉坑未深,危机尚未爆发出来,一旦爆发出来,不仅仅是河北,很有可能,河东晋南三镇也会随即动荡不安。”
李建成的神色凝重起来:“不会如此严重吧”
“有过而不及!”陈应苦笑道:“太子殿下,您常处理庶务,自当清楚,这天下的百姓要想什么”
“百姓想要什”李建成不假思索的道:“百姓自然想要安居乐业,繁复子嗣。”
“不错,可是土地却是百姓的命根子。可是窦建德在河北,将土地全部分发给了百姓,你说,大唐可以推翻窦建德的政策吗正所谓有浅入奢易,有奢入浅难,这些河北百姓受益窦建德,思其恩惠,若是大唐夺他们的田地,再行分配,那么,必然逼反河北百姓,河北道三十九州,加上河东道相、浍、泽、怀、晋、潞、莆七州,共计四十五州之地,数百万百姓,一旦造反,势必星火燎原。”
中国的老百姓是最朴实的,他们都有一点生存空间,能活下去就不会造反。可是当他们活不下去的时候,一旦出现有人煽风点火,他们就会群而反之,一旦形成这个局面,那么他们就会前赴后继,死而后已。
听到这里,李建成再也把稳定不住了,他起身朝着陈应和李秀宁拱拱手,赶紧离去。刚刚出门尉迟恭就迎了上来,问道:“太子殿下,回东宫吗”
“不,移驾太极宫!”
李建成连口水都没有喝,调头就走。却让李秀宁有些不快,她望着陈应:“陈郎,你为何要危言耸听,我阿爹,又不是没有雅量的人!”
听到这话,陈应并没有反驳。
两世为人的陈应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不要跟老婆吵架,吵赢了,却会输了感情。最好的结果就是听之任之,难得糊涂。
在李秀宁眼中,李渊是一个好父亲。
可是,李秀宁已经忘了。李渊为了利益,将她许配给柴绍,可是柴绍足足大了李秀宁十二岁。为了利益,李渊坚决不许李秀宁与柴绍合离,直到柴绍死后,陈应成了大唐国之栋梁,陈应的作用,超过了柴氏,这个时候,李渊才同意李秀宁嫁给陈应。
要说李渊的宽厚,陈应还真谈不上。
李渊可是身兼厚黑两面,隋唐那些诸侯,如杜伏威、李密、王薄、孟海公,罗艺,窦建德,王世充等等,这些人先后都投降了李渊,却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全部降而复叛,被李渊杀掉了。
在后世,李世民的粉丝们都说,天河汗没有大杀功臣,唯一一个侯君集是自己作死。事实上呢,哪怕大明老朱同志,也没有因为功高盖主而大杀功臣。虽然老朱同志的评价不高,不过这是被黑化的历史,不是真实。真正深入了解一下明史,定会发现,蓝玉也好,胡惟庸也罢,他们其实都有自己找死的理由。
老朱同志是历史上最纯粹的帝王,最伟大的帝王,没有之一。难得可贵的是,他身为布衣天子,坐在了御座之上,口含天宪,抚御万方,他依然还是那个当年骑在牛背上的朱重八,那个放牛娃。
自古以来,都是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非百姓与天子共天下,这是历朝历代的潜规则,可是直到死,老朱同志都没有背叛自己的阶级,他的战友不明白,他的老兄弟不明白,他的子孙,也有的不明白,可是在老朱同志看来,有的人是真不明白,有的人却是假装不明白,于是,他毫不犹豫的与他们决裂,他宁可背叛自己的战友,也不愿意背叛自己的阶级。
&nbs
第十七章敲山震虎杀鸡儆猴(三更)
第十七章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李建成愣愣的望着李渊。
李渊此时一脸平静,甚至平静的可怕。
李建成不解的道:“可是,阿爹还要杀他”
“不错,朕现在依然要杀他,因为不杀此人,朕就昼夜不得安寝,朝廷也将不得安宁……!李渊反问李建成道:“窦建德内附,这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十数万大军,百余将佐,上千校尉,文武百官,何止千人,均要妥善安置,宋正本、凌敬、高雅贤、曹湛之流,可会因为做了大唐的官,领了我李家的俸禄,就真的忠心于朝廷了
李建成摇摇头道:“这恐怕很……很难。”
“是啊,很难,宋正本原本不过一介县令,因为窦建德,已经做到了夏国纳言,可谓之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还有凌敬,他原本不过是一名落魄书生,窦建德委任其国子祭酒,这是仅次三省与六部齐肩的要害署衙,高雅贤不过是一介豪强,曹湛是一个破落户,窦建德皆给他们正三品的官爵,这些,朕都给不了。”
李建成若有所思的道:“那暂时更不能杀窦建德了,要对付窦建德的人马,就必须打散他们,要用手段,要用权谋,要分化,要拉一批人打一批人。河北诸军皆胃惧陈应,不如阿爹命陈应出面,对河北军进行整编,收其将佐,纳其军力,只有如此,这十数万兵马才能真正变成大唐所有,为阿爹所用!”
李渊满意的点点头道:“不错,此举正合朕意。只要杀掉窦建德,河北诸军群龙无首,他们没有了效忠的对象,只能认命。”
李建成却摇摇头道:“阿爹,窦建德还不能死,杀人诛心,不如先诛其心,再杀其身。”
“诛心”李渊疑惑的问道:“说说,你这是什么章程”
“是!”李建成解释道:“凌敬此人,才智高绝,行事果敢,更兼对窦建德忠心耿耿,有他在窦建德身边,整编兵马也好,收买将佐也罢,只怕最终都要功败垂成,要真正收伏河北上下,凌敬必须死!”
李渊点点头。
李建成接着道:“诛杀凌敬,一方面,要震慑窦建德,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要让河北诸将,河北文武看看,朝廷要杀人,窦建德是拦不住的。凌敬在河北职分不高,但却被文武上下尊为先生,窦建德连他都保不住,还能保得住谁只有如此,河北将佐才会背离窦建德,投向朝廷。”
李渊望着李建成,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李建成顿了顿,望着李渊郑重的道:“所以说,杀凌敬,对窦建德,这是敲山震虎;对河北,这是杀鸡儆猴……”
就在李渊与李建成筹谋着如何对付窦建德的时候,陈应则与李秀宁商量着如何筹建医院。
做出这样的决定,说出来的理由很想,很强大。比如改善大唐的卫生医疗条件,改善大体民众治病困难,治病资源紧张等问题。当然,陈应未尝没有私心,因为里面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走私的利润大约是一倍多,地产商的利润差不多是十倍,贩毒的利润差不多是数十倍,可是医院的利润,却是数百上千倍,甚至万倍。
什么金融,什么股票,比起医院来,简单弱爆了。
关键是,开设医院不像冶金行业一样,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防支柱产业,这样的产业,消耗最大的还是朝廷,所以说,陈应哪怕不交出钢铁产业,如果朝廷与陈应发动贸易战,卡死出货源头,陈应根本就玩不转。
但是,开设医院却不一样。
在后世,陈应就想着帮助一部分人,把有限的医疗分类销售,就像酒食一样,地摊上一块烧饼是一块钱,可是以五星级大酒店里就要几十块,然而几十倍的差价,却从来没有人会去质疑这个问题。
比如青岛大虾,三十八块一只。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可是在北京的很多高档饭店,一只虾的单价,绝对不止三十八块一只,可是人们就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陈应开设医院的理念也是这样,既有平民式的消费,也有贵宾式的消耗,平民医疗可以采取平价,或低价,针对贵族,则采取至尊级服务,优美的配套环境,超高的医疗成本。
经过陈应连比划带说,又在纸上花了无数张草图,李秀宁终于明白了陈应的大致想法。
李秀宁道:“你的想法虽然好,可是却没有什么可行性。”
陈应道:“怎么就没有可行性了呢”
李秀宁道:“我虽然不懂你的这个医院,即然是治病救人,你总要有郎中吧,谁去坐堂,你吗”
第十八章朕考虑考虑再作决定(一更)
第十八章朕考虑考虑再作决定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说的就是芙蓉园,开皇三年,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隋文帝恶其曲,觉得不吉利,遂拟更曲江为“芙蓉园”。经过隋初的一番改造,曲江重新以皇家园林的性质出现在历史舞台,而且得到了一个新的名称——芙蓉园。
因李秀宁攻下长安立下大功,李渊便将芙蓉园这座占地超过四百亩的皇家园林赐给了李秀宁。不过,李秀宁却一直没有入住芙蓉园。而且要杨广时代,芙蓉园就是他们君臣饮酒作曲,赋诗作对的地方,不过李秀宁只爱武装,不爱红装,她根本就不喜欢文人之间相互吹捧,无病呻吟的样子,所以呢,这座芙蓉园就空置了下来。
皇宫陈应也进去了不止一次,可是却远远没有芙蓉园来得震撼。唐皇宫基本上承袭隋朝大兴皇宫,直到唐明皇李隆基时代,才开始大规模修建,这个时候的唐皇宫,虽然壮观,因为有北京故宫比较,陈应倒不感觉到如何震撼。
然而当远远的看到芙蓉园,陈应这才感觉到芙蓉园的奢华,芙蓉园坐北朝南,门楼正中悬挂着字体苍劲的蓝底金字匾额,上书“芙蓉园”三个字,据说这三个字还是大书法家,前隋起居舍人虞世南亲笔所书。
朱红大门紧闭着,装饰着麒麟兽衔大铜环,陈应与李秀宁从正门进去,眼前是一条笔直往里延伸的甬道。芙蓉园自武德元年就是李秀宁的产业,平时留下一百余名宫娥和宦官打理。虽然三年多没有使用,倒不显得破败。
马三宝是李秀宁心腹兼外院总管,对于芙蓉园,他比李秀宁更加了解。马三宝走到前边跟李秀宁与陈应介绍道:“沿着这条甬道宽,宽十六步、长四百六十八步,是芙蓉园的正中心,沿着这条甬道,右边分别是彩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凉堂、左边分别是听山楼、蓬莱山、侍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殿……”
陈应一时间感慨万千,他在清林里建筑了一座坞堡,这座坞堡分为八栋大院、二十四栋小院从南向北的分隔在两旁,四周都是高达近四丈的青砖厚墙将整个陈家大宅围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然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与芙蓉园相比,长安城外的清林里陈家堡,那就是一个渣渣。
李秀宁看着陈应怔怔出神,还以为陈应对芙蓉园不满意,就问道:“陈郎,你不喜欢这里吗要是不喜欢这里,咱们在长安城里找宅子,你可以随便挑,只要看中,其他的我来想办法……”
“长安城里随便挑”陈应心中更加感慨,这才是李秀宁的霸气之处。当然,李秀宁有这个真正的实力,如今大唐,最为权势的四个男人,分别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他们四个,都与李秀宁关系莫逆,恐怕根本就不需要买,哪怕李秀宁稍稍露出一丝风声,恐怕无数人会将自己的宅子拱手相让,希望搭上李秀宁的这条线。
陈应摇摇头道:“不是不喜欢,而是太喜欢了,喜欢得让我都不舍得把这座芙蓉园改建为医院了,而是当作自己的府邸。”
“唉,这算什么事儿!”李秀宁笑道:“陈郎即然喜欢芙蓉园,我们就在这里住下就是了,这里反正什么都不缺。”
陈应摇摇头道:“有浅入奢易,由奢入浅难,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正是因为这里环境优美,更应该把这里当成医院,在这里住上一天,收个百八十贯应该不算贵吧”
李秀宁白了陈应一眼道:“你就掉到钱眼里了。”
陈应对此无可厚非,以芙蓉园的环境,可是当作最高级别的疗养院来处理。
陈应是一个说到就要做到的人,对芙蓉园考查一番,随即进行了稍微的改动,将芙蓉园分作三部分,莫约三分之一的园林,当作大唐博仁医院的门诊部,处理一般病患者,后面负责处理重症患者,后面则作为疗养院,专门为权贵疗养使用。
就在陈应与李秀宁游览着芙蓉园,对芙蓉园提整改意见时,突然听到了中常侍陈齐的声音:“公主殿下,驸马爷,奴婢可找到您的人了,陛下要召您入宫,我从刚刚从驸马府追到这里,早知道要走这么路,就乘坐马车出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