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血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陈应道:“敢问陛下在大唐,上户、中户与下户,何人纳税最多

    李渊对于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考虑,直接道:“自然是中户!”

    唐朝对于上户的定义,与后世的定义完全不同。世族无论是几品世族,这都是上户,上户之中,又分九品,有上上,中上,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详细的规定,与详解,有意者可以百度),在陈群制定的这个九品官人法,虽然到了大唐时期,已经走向了末路,不过却是末路之前最后的余晖。

    影响是非常大的。

    当然,世族是不用纳粮的,朝廷的文臣武将超过九成都是出自此门,在《隋唐英雄传》里,出现的英雄们,除了个别几个杜撰的人物之前,其他大部分都是出身世族,寒门出身的也只有窦建德,他们几个人而已。

    世族在这个时代,就是天下人眼中的国之栋。得人心者可得天下,这个人心,不是全民老百姓,而是专指世族。老百姓再念着窦建德的好,可是他同样亡国身死。老百姓再如何痛恨王世充,可是因为局势的需要,他一样可以窃居中原,称孤道寡。

    所谓的下户,他们都是拥有少量的土地,或者投身世族门阀为奴,或者佃户,虽一年到头劳作不休,却富裕了世族,没有富裕国家。

    陈应郑重的道:“陛下如果想要让我大唐国富民强,就必须尽力的加大中户的数量,只有中户的数量远超上户,下户,大唐的国库才可能变得丰盈。”

    李渊叹了口气道:“朕何偿不知此理,只是想增加天下中户,谈何容易啊,原本中户之家,毫无抵御风险的能力,稍遇天灾或者**,就会沦为下户,前朝八百九十万户,到了大业末年,下户多达六百七十万户,中户仅余二百八十万户”

    &nb




第十三章让钢铁成为大唐的脊梁(一更)
    第十三章让钢铁成为大唐的脊梁(一更)

    在权力面前,没有任何亲情可言。自古帝王家最是无情。为了帝位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数不胜数。皇帝也可以把女儿作为政治筹码随意嫁人,甚至是和亲。更何况是一个女婿,李渊光有封号的女儿就二十五个,也就是说,李渊的女婿有二十五个以上(唐朝公主可以再嫁)。

    女婿多了,自然也就不值钱了。李渊琢磨不定,陈应到底是不是给他挖了一个大坑。办医院,开钱庄,放印子钱,对于李渊来说,都不是事,关键是要看看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作为开国皇帝,李渊的心腹还是满多的,宇文化及、陈叔达、裴寂、萧瑀这些人都是人老成精,一时间李渊看不透的事情,不代表他们都看不透。

    于是,李渊先将这群心腹兼知交好友,叫进武德殿,开了一个茶话会。如果是以前,关于陈应的问题,裴寂说了也就说了,可是现在,他真不敢直接断言。作为李渊的女婿,李建成的心腹,陈应未来的前途肯定不可限量。

    关键是李渊已经老了,裴寂也不得不考虑后路。李渊总有一天会归天,李建成或李世民,无论是谁拿到了最终的皇位,对于陈应这个国之栋梁,只能重用,不能打压。自己的年龄虽然大了,可是后世子孙却比不过陈应,裴寂之子裴律师也是李渊的女婿,娶妻临海公主。算起来跟陈应也是连襟。

    可是裴律师无论才智还是能力,远远不如陈应,将来如果裴律师被陈应记恨上了,裴律师根本就没有办法招架来自陈应的报复。

    斟酌再三,裴寂采取了闭口不言。

    陈叔达相对而言,较有耿直一些。他沉吟道:“陛下,若是陈驸马开设的钱庄只收二成利,倒不失为一个惠民之政。

    这放印子钱,各大门阀和各大家族,都在经营。陈叔达家中也有放印子钱的业务,陈叔达家中的印子钱就是典型的九出十三归。就是说向陈叔达家中借一百贯,到手的只有九十贯,算利息的时候,要还一百三十贯。这样的利息相当于四成多。

    其实陈叔达还不算是最黑的,最黑的利息高达六成七,甚至还有利滚利翻倍。宇文化及笑道:“陈驸马若是真打算收两成利,微臣倒是愿意借他十万贯,来年还他十二万贯,绝对没有问题!”

    李渊心中的直觉告诉他,陈应的这个钱庄没有那么简单。可是,偏偏自己想不明白,在场的重臣,没有说话的只有萧时文萧瑀和裴寂,李渊望着裴寂道:“裴监,你以为此事如何”

    裴寂心中发苦,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什么。可是他哪里敢说,难道说陈应邀买人心这话要是真说出来,李渊估计不会有什么反应,可是这样恐怕就要把陈应得罪死了。

    虽然在武德殿内,君臣小范围的说话。

    可是在深宫大内之中,根本就没有秘密。

    好一会儿,裴寂喃喃的道:“陈驸马欲建钱庄,本无可厚非,不过,这利钱,若是不止两成,那惠民之政,可就变成害民之政了。”

    萧瑀垂下眼皮,沉默了片刻,道:“此法可行,但必须接受乌台监督!”

    乌台,就是御史台的代称。

    李渊听到这话,也有了注意。反正女婿送了这么一个大礼,开钱庄放印子钱赚点小钱养家粗口,能有什么问题。

    在古代造反,最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有兵权。陈应被封为柱国、梁国公,东宫宾客,其实就是变相剥离了兵权。上交钢铁产业,其实也是变相向李渊证明他和侯莫陈氏,绝无反意,否则,陈应根本就不可能上交钢铁产业,有这些产业在手,陈应随时随地可以爆兵。

    东宫的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的装备可要比左右武卫强多了,这都是陈应名下的那些将作大匠出产的东西,无论坚固程度还是锋利程度,都远超武器监。

    李渊拍板,给陈应的大唐通利钱庄做背书,后来李渊才悔恨万分。

    不过,此时李秀宁却不理解陈应的做法。

    这人一旦成家之后,就会为子孙后代谋划。

    李秀宁也是这样,她认为陈应的东西,都是她未来儿子的,年利润多达百万贯的产业,说交就交出去了,李秀宁心中非常不高兴。

    &n



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闹哪般?(二更)
    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闹哪般

    “因为我们顾忌太多,而且钢铁资源掌握在我们手中,只会让陛下忌惮!”陈应沉默片刻,缓缓说道:“钢铁在我们手中,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数百年来,钢铁价格居高不下,我倒是可以降下价格,可是难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说我们邀买人心。”

    李秀宁点点头,算是免强认可了陈应的这个理由。不过,李秀宁也不好糊弄,她又问道:“还有别的原因吗”

    陈应点点头道:“还真有,钢铁,我让天下人都可以廉价的使用!”

    看着李秀宁疑惑不解的样子,陈应解释道:“钢铁,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可是冶炼钢铁,又是一门生意,这个生意牵扯太广,特别是将来,大唐要修建遍布各州县的驰道,需要耗费的钢铁,将数以亿计,朝廷要修建驰道,成本问题就必须考虑,到那个时候,钢铁价格肯定会降下来,差不多会降至一文钱一斤的样子。”

    李秀宁听了陈应的话,不仅没有明白,反而更加疑惑不解。

    陈应叹了口气,起身来到窗口,看着窗外的天空。

    “我们华夏人,不怕吃苦,也不怕受累,可是我们却如同栈板上的鱼肉,一直以来,任人宰割!”陈应叹了口气道:“大唐以武立国,全民皆兵,可是除了长安城的十六卫大军之外,包括边军、府兵在内,所有兵马,他们的装备如何他们如今仍在使用着斩断三枚铜钱就会豁口的横刀,使用着拓木放在火里一烧,简单到极点木矛,一旦遭遇侵略,他们就算像拼命,都连把钢刀都没有,拿着粗劣的武器,甚至赤手空拳,去跟突厥、吐蕃、獠人拼命,每每想到这个情况,我的心就如同刀绞。这是一个可以惠及天下万民的仁政,恩泽四方,泽被万物,本是陛下的职责,人臣无法替代。”

    李秀宁没有想到陈应是如此想的,顿时她感动了,因为大唐,也倾注了她无限的心血,没有人可以比李秀宁更加挚爱这个大唐。陈应为了让大唐江山永固,社稷延续,居然做出了如此大的牺牲。

    李秀宁眼睛蓄积了水雾,哽咽道:“陈郎,我误会你了!”

    陈应听到着声音,感觉不对。

    陡然回头,却发现李秀宁眼睛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陈应心中一紧,双手挽住李秀宁的手,柔情的道:“三娘,你这是怎么了,怎么还哭上了”

    “我们李家,亏欠你太多了!”李秀宁动情的道:“来世,三娘就算……”

    不等李秀宁说出口,陈应深情的吻上了李秀宁的红唇。

    “轰!”李秀宁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她无力的挣扎着,陈应的大手肆无忌惮的在李秀宁身上游走。

    面对陈应的进攻,李秀宁很快就败下阵来,连连求饶。可是当陈应准备更进一步的时候,李秀宁却直接打住:“不行,白日不得行房!”

    陈应只得讪讪收手。

    李秀宁看着陈应失落的样子,心中一软,指了指天色道:“天黑了再给你!”

    陈应叹了口气道:“好想好想天黑!”

    ……

    长安太极宫甘露殿中,李渊舒服的躺在御座上,尹德妃给他嘴对嘴的喂樱桃吃。尹德妃自从生了八子李元享,身材变得更加丰润,特别是胸部,异常壮观。

    李渊与尹德妃吃着樱桃,不知不觉滚落在御座上,二人少不得一阵颠鸾倒凤。中常侍陈齐迈着小碎步进入甘露殿中,看到这一幕也习以为常。躬身道:“陛下,太子殿下与裴相国求见!”

    与陈应欲火易起难落不同,李渊在这方面倒是显得收发自如,他轻轻推开尹德妃,淡淡的道:“晚上再朕再疼你!”

    尹德妃幽怨的望着陈齐。

    陈齐低眉弄眼,不敢正视尹德妃。

    尹德妃撅着嘴,为李渊更衣,当李渊收拾好衣冠,李建成与裴寂联袂而来。

    “拜见父皇,拜见陛下!”

    李渊心情不错,陈应送给他一份大礼,朝廷可以年收益多出一百万贯,这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每年一百余万贯,这会给原本窘迫的大唐财政,带来极大的便利。李渊望着李建成道:“陈应的事情,议得如何了”

    李建成沉吟道:“回禀父皇,儿臣与裴相国议过了,陈应自己识大体,懂进退,朝廷却不好真个薄待了他,让天下诸侯说父皇薄待功臣。”

    李渊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嗯……不错,朕可不是刻薄寡恩之人,那……最后怎么说”

    陈应先败王世充,后取洛阳,最后解救李世民于水火之中,可以说洛阳之战,陈应以一已之力,力挽狂澜。河北之战,几乎是陈应一已之力,共抗整个河北窦建德。

    擒其皇后公主,灭亡其国祚,这样的功劳,封个王爵都不过分。不过,李渊也知道,大唐的异姓王,可没有那么好当的。

    李建成道:“陈应的祖父侯莫陈崇,在北周时封爵为梁国公,大司空、柱国大将军,如今父皇已经将梁国公封给陈应,想必他也是心中欢喜的……,柱国,儿臣以为,这个勋官太低了。曹国公李世绩,携十二州归降,父皇赐他上柱国,陈应此时,也应该当得上柱国。”

    李渊点点头道:“那就赐其开国一等梁国公,食邑八千户。职事呢”

    李建成苦笑道:“父皇,至于职事么……六部尚书一时没有阙位,侍郎的品秩又太低了些,裴相国的意思是,在九卿里面给李密安置一份闲差……”

    李渊扭转头,望着裴寂:“九卿里面找一个是太常寺,还是鸿胪寺”

    裴寂躬身道:“陛下,是光禄寺……”

    李渊点了点头:“光禄卿啊……不错……很好……尊贵……清闲……很合适……”

    随即突然李渊又想起李秀宁



第十五章不做不错多做多错(一更)
    第十五章不做不错多做多错

    “拜师”李渊拍拍发胀有脑袋,沉吟起来。那一双锐利如同鹰隼一样的目光,死死的盯在李世民的脸上。

    李世民毫不示弱,与李渊对视。

    良久,李渊叹了口气道:“二郎,陈应是你三姐夫,怎么可能当你的老师,此事不妥!”

    藩国王师,在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显赫而清贵的官职。然而谁都明白,在这个时代的师徒关系,可不像后世那么随便,后世随便一个人的老师最少也有十桌都坐不下,可是在这个时代,一般人拜师,就要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结成利益联盟,同进共退。

    一旦拜师成功,就算想反悔也不容易。

    李渊虽然有意平衡李建成,可是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李建成失去陈应的支持,剩下的人手,都不足以与秦王府抗衡。陈应一人,同样可以左右太子与秦王之间的平衡。李渊作为仲裁,可以拉偏架,但是总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那样也太过明显了。

    李渊沉吟道:“二郎,莫要胡闹,兵法乃不传之秘,向来传子不传女,侯莫陈氏的兵法,岂会因朕一纸圣旨就会传授给你且不论陈应同不同意,三娘那里,你都过不去。”

    听到这话,李建成明显就松了口气。

    不过,李世民却脸上带着淡淡的失望。

    然而,李渊却又道:“你要想学兵法,拜师什么的,就不要再提了,不过……”

    随着李渊“不过”的沉吟着,李建成的心又悬了起来。

    李渊接着道:“不过,你可以多跟陈应和三娘走动走动!”

    李世民闻言大喜。

    拜师虽然不行,多走动多交流,这是没有问题的。

    李世民满意而归。

    李建成却失落而走,走出太极宫,走出皇城。登上自己的马车,李建成不知道去哪儿,左监门率率尉迟恭问道:“太子殿下,回东宫吗”

    “回……”李建成话刚刚出口,马上改口道:“不回,改道去梁国公府!”

    “移驾梁国公府!”李建成又叫住了尉迟恭道:“尉迟将军稍等片刻,本宫去吏部去取陈驸马的告身!”

    要说尉迟恭成为东宫左监门率,这还是陈应极力促成的结果。东宫六率,除了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之外,左右清道率之外,其他四率是不辖兵马,直属太子亲卫。左右监门率只有一千五百余名亲兵。陈应让李建成委任尉迟恭为左监门率,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李建成的安全。

    在历史上,尉迟恭可是玄武门之变的急先锋之一,李元吉的马槊就是被尉迟恭夺下来的,如果有尉迟恭在李建成左右,既使李世民准备暗杀李建成,那么有尉迟恭这个杀神在场,至少他可以缠住秦琼与程知节。

    尉迟恭倒也没有意见,毕竟右司御率归建以后,也休想再捞到仗打。如果不是大唐兵力吃紧的情况下,李渊也不会命李建成的东宫六率上战场打仗。
1...173174175176177...3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