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关卓凡说道:启禀两宫皇太后,这件事情,臣也是想过的。国家大乱方平。百废待兴,在在都要用钱。西征军费浩繁,总要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既不耽误国家兴作,又能够支应大军的开销。
有这样的好事情?
两宫皇太后面露喜色。慈禧说道:好啊,那我们姐俩就把左宗棠交给你了。他不久就要来京陛见,到时候你和他好好商量一番。
她抿嘴一笑:反正也没别人愿意和‘左骡子’搭伙计。
这一笑异常妩媚,而且君臣对唔的时候,比出左骡子这种俏皮话来,犹如家人夫妻之间玩笑虐浪。关卓凡不由有点晕乎乎的,眼前的这位御姐瞅着就实在可爱,下身的某个部位居然就有所动静。
突然之间,养心殿东暖阁里的自鸣钟响了起来,当当当当,连敲了十二下。君臣这才惊觉,已是午时四刻了。
关卓凡吓了一跳,赶忙收摄心神。
这种场合,想什么呢!
慈禧略略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好了,你也该回家了,白氏明氏两个。肯定在家里等着你呢。
呃,这话说的
慈安笑道:关卓凡,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姐俩去你们家坐坐啊?
关卓凡说道:太后临幸,是臣全家的荣幸。请太后赏下日子来,臣具折奉请。
慈禧微笑道:好,定下了日子,我们告诉你。
今天这次陛见,多少打乱了关卓凡和左宗棠交往的计划,逼得他提前在两宫面前举荐左宗棠,本来的打算是和左骡子好好做一笔交易的。
但关系不大。原来的计划,是在封贝子前做的,偏于保守;现在自己手上的牌比那个时候要多,适当加快进度也是可以的。提前举荐左宗棠就当是给他的预付款了,回报迟一点一定是有的。
对左宗棠的偌大人情已经做了。而且接下来自己还会再帮他一个大忙:筹集军饷。
确实不需要国库掏银子,也不需要各省协饷。那么,钱从哪里来?
借呀,原时空左宗棠就是通过胡雪岩向洋人借款做军费的。本时空吗,还是借,不过是向我关卓凡借,哎哎,俺在美国银行里放着好几千万两银子呢。
嘿嘿,俺披个洋人的马甲,这也算借洋款了吧。
这两个大忙帮下来,左宗棠必会对自己死心塌地。除了上面说的那个回报之外,今后自己推动的改革和建设,相信也能得到左季高的大力支持。
曾国藩的政治影响力已不如前,而且通过曾纪泽这座桥梁,关曾已经建立了比较良性的关系。
李鸿章被关卓凡一力推上协办大学士宝座,顺手还赚了一根双眼花翎和一个太子太保,关李之间不但和解,李于关还很感激。
现在,左宗棠也即将被搞定。
原时空晚清的三大巨头,成为了自己的盟友或者准盟友,战线基本稳定,那么,有一件大事就必须着手进行了。
关卓凡要开始对付恭王了。
关卓凡和恭王算是一个战壕里出来的战友,说的严重一点,恭王算是他的恩主,但关卓凡要想取得最高权力,施展他的抱负,尽一个时空穿越者对本时空的责任,尽一个中国人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他必须跨过恭王这道坎。
原本没有想这么早动手的,但情势所迫,必须提前发动了。
因为他和恭王之间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裂痕。
绝大多数人对此应该都一无所感,关卓凡自己,也是直到今天早晨才真正确认的。
证据就是进午门正门的那场风波。
慈禧的这个安排很不合适,但她是无心之失。然而,恭王没有做任何劝阻的工作。其实,他只要稍有表示,以慈禧的聪明,马上就会明白这道恩旨哪里不妥当了。
关卓凡可以肯定,如果自己真的领旨,代表皇帝出迎的恭王绝对不会和自己一块儿,从午门正门入宫的。
如果自己没有读史,又或者头脑稍有发热,就会踏进那位美丽的御姐无意中挖出来的陷阱。
对景的时候,会有人跳出来攻击自己无人臣礼,甚至大不敬,甚至,祸心包藏,反志早蓄。接下来,哼哼,自己就真成年大将军了。
而且,需要的话,这个陷阱,可以把慈禧包括慈安一起装进去。
恭王站在陷阱边热情地说:逸轩,你当得起!
这很不好呀,奕先生。
恭王终于感觉到关卓凡对他的地位的威胁了。
慈禧对慈安说恭王怕被关卓凡盖过了风头,本来只是挑拨离间之语,但歪打正着,还真是这么回事。
恭王的心态的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不知道,但应该没多久,关卓凡刚刚回国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刚刚打平东捻的时候也不是这个样子。
或许是朝廷决定封关卓凡贝子的时候,或许就在昨天晚上接到宫里面颁出来的谕旨的时候。
政治最高层之间,裂痕一旦产生,只会愈来愈大,绝不可能重新弥合。
恭王此人,时人以及历史上都被视作贤王,他也算当得起。
但关卓凡的眼中,恭王还有另外一面。
外和内方,外柔内刚,轻易不发动,但一旦发动,比谁都狠。
肃顺端华载垣三人的下场,是最好的证明。
肃顺虽然跋扈,但他只想压制恭王,并没有加害于恭王的意思;恭王反击得手,却毫不犹豫要了肃顺的性命。
单杀肃顺一人也就罢了,还饶上端华载垣两条命。那可是两个亲王啊,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而且,端华载垣是两个笨蛋,根本没有能力威胁恭王,革去王爵贬为庶民就足够了,最多永远高墙圈禁,其实真没有杀掉的必要。
而且,顾命八大臣虽然无礼,但毕竟是在执行文宗的遗嘱,不是谋反。理屈的其实是恭王和两宫这边。
不过,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胜利者必须加重罪于失败者,才能够示天下以理直气壮。
第二十八章 明主
阴鸷狠辣如世宗者,对付政敌:隆科多高墙圈禁,年羹尧被迫自尽——连赐死都算不上。
一心一意要谋世宗屁股底下的那张宝座,一心一意想要世宗的命的允禩允禟,也不过被改了个脏名字塞思黑阿其那,关了起来而已。虽然老八老九都是死于圈禁,但毕竟没有确证是雍正直接下的手。
即便真是雍正杀的,也不是明正典刑,性质和肃顺的弃市,端华载垣的赐死,完全不同。
因此,关卓凡认为,恭王此人,斩草务必除根,立威唯恐不著,其对付或者说报复政敌手段之狠,远过于名声远不如他贤的世宗。
自己不好成为这种人的目标,只好这种人成为自己的目标。
所以,说不得,只好先下手为强了。
关卓凡先到兵部,缴销了督办五省军务钦差大臣的关防。兵部自满汉堂官以下,都在等着他,关卓凡一到,呼啦啦一大片请下安去。给贝子请安,给贝子道喜,乱了好一阵子,关卓凡自是连声逊谢。
关卓凡回到柳条胡同,发现毅勇公府的匾额已经换成了毅勇忠诚固山贝子府,心里嘀咕,这么长的名字有点像衙门了。还有,顺天府的办事效率好高呀。
白氏明氏两个,果真如慈禧所言,和全家老少一起,都在等着他,谁也没有吃饭。
叙不尽的温寒,流不断的泪珠。讲不完的笑语。这些也不必细表了。
关卓凡吃了饭。好好地睡了一觉。
起床后,外面天色已暗,看表时还未到酉时,原来彤云密布,是要下雪的意思了。
屋子里放了两个熏笼,暖洋洋的。
白氏明氏和小福进来服侍他穿衣,屋外边冷,屋里边暖和。热气托着,三个美人的脸儿都是红红的。养心殿东暖阁御姐的抿嘴一笑莫名浮现眼前,两相叠加,关卓凡下边竟不受控,腾身而起,连小福都留意到了,三个女人不由一起大红了脸。
白氏低声对小福说道:你出去吧,我和明太太两个就可以了。
小福晓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慌慌张张地退了出去,带好了房门。
小福刚一出门。关卓凡就一把一个,将两个嫂子揽进怀里。左右做嘴儿。
三个人相互解着衣服,很快便寸缕不着。一张厚厚的大被盖住了的酮体,大被下波翻浪滚,呻吟喘息声忽高忽低,忽紧忽慢。
鱼水欢好后,白氏明氏两个一路红着脸儿,先穿好自己的衣服,再服侍关卓凡穿衣。待两个嫂子出了西厢房,关卓凡自觉神清气爽,于是坐在桌前,摊开纸笔,开始筹划今后大事。
赴美之前,轩军还是一支地方部队;现在,轩军已经是未来的国防军的底子了,不能够再只驻江苏一地。
轩军至少得分成两部分,大部分的轩军,得驻扎在北边。现在轩军暂驻的沧州青县马厂天津塘沽新城,是比较合适的地点,要不要搬到涝水套,步原时空袁大头的后尘,实地勘察了再说。
积存在上海的许多物资,得北运。
短时间内不打仗了,就得和打仗一样下力气抓训练。这可不能变成一句空话,生死存亡之道,不可不慎!
年还是得在北京过,但年前要去一趟上海,那边的轩军洋务,还有那边的家,都要认真打点。
还有,要把婉儿娶了。
自己在上海的时候,倒恭发动,自己不在京中,既避嫌疑,也留下周旋余地。
倒恭的第一步成功后,自己从上海回来,收拾局面。
年关一过,即大展拳脚,关式新政开始上路,中国从此迈入新时代。
倒恭正式发动之前,要和慈禧达成默契,这个关卓凡很有把握,此亦御姐之所欲也。
恭王独柄大政,各衙门都看恭王脸色办事,在行政上,恭王的话,其实比圣母皇太后的更管用,慈禧对此不满,非止一日,这个前文已经说过了。
不仅如此,恭王从小就被当做皇位的继承人选来养育,心气高傲,加上确实才华出众,其实看不起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年轻嫂子。
独揽大权之后,有时候对慈禧就不如何尊重。抢在太后前面说话,甚至生出不同意见的时候,高声抗辩,都是常有的事情。
君臣奏对的时候,恭王是特旨免跪的。不仅如此,如果只接见他一人的话,两宫必定赐坐。太监上茶,两宫也必定赐议政王用同样的茶水。
有一次,讲得兴起,恭王居然拿起了御案上的茶。虽然他马上意识到不妥,放了下来,但两宫看在眼里,不免心中大生异样。而恭王也未谢罪,没事人似的。
这些毛病,在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训之前,恭王是改不了的。
过两天两宫皇太后就会临幸毅勇忠诚固山贝子府,这是一个沟兑的绝好机会。不过慈安在旁边似乎不大方便,怎么办比较好呢?
这个大行动,从今天晚上要见的这位客人发端。
蔡寿祺接到关卓凡的帖子的时候,几乎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胜保被赐死后,蔡寿祺把仇恨的目光投在了恭王身上。他蛰伏待机,以期给恭王重重一击。
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妄图扳倒权倾朝野的议政王,如果说出去,别人肯定以为他发了疯。但蔡寿祺做事,确实有一股狠劲,他用胜保给的那笔银子,疏通关系,补上了起居注官。这是一个翰林詹事才能坐的位子,主要工作是记录人君的言行动止。
蔡寿祺钻营这个位子,目的是想以此接近两宫皇太后,看是否有可能在两宫和恭王之间打上什么楔子。慈禧和恭王有隙的流言,朝野上下宫内宫外传得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个思路相当高明,但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两宫太后哪里是他一个日讲起居注官想见就能见的?
正在苦恼,关卓凡派人送来了帖子。和帖子一起的,是毅勇忠诚固山贝子的名刺。
以关卓凡和蔡寿祺的身份的差距,下帖子请人已经是非常尊重的意思了;加上名刺,简直是拿蔡寿祺当国士看待了。
蔡寿祺激动地浑身发抖,嘿,明主终于出现了!
蔡寿祺确实是以国士自居的,自以为习得屠龙之术,要做一番大的事业。可惜除了一个胜保,始终遇不到肯用他的明主。就是胜保,也不是真肯听他的话,不然何至于一根索子吊死了自己?
蔡寿祺并非没有原则的人。他从来不做那种收甲的钱为甲攻讦乙的事情——如果他不认为乙有错的话。因此外官致送穷翰林们的炭敬冰敬,分到他手里的就非常有限。
他确实是想做事的。
但蔡寿祺又爱名士做派,就是携酒狎妓。可这个是要花银子的,蔡寿祺手头拮据,日子便过得非常痛苦。
以关卓凡和胜保的渊源,蔡寿祺不是没有想到投靠关卓凡的,但毅勇忠诚固山贝子府的门槛太高,容易进不去;而且,谁知道关卓凡要不要避嫌?
这下子,天从人愿啊!
帖子上特别注明了会面的时间:戌时四刻。选择晚上会面,当然是要避人耳目,那么,就是要与闻机密了!
蔡寿祺全身充满了天将降大任的兴奋和激动。他将名刺双手郑重奉还,表示一定准时过府拜见贝子。
当天晚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但蔡寿祺却心中火热。
(未完待续索,!
第二十九章 向东还是向西
蔡寿祺准时到了毅勇忠诚贝子府,被从角门接了进去。蔡寿祺愈加惊喜:如此机密,果然是要办大事了!
一直被延入书房。一见关卓凡,蔡寿祺便行大礼,关卓凡伸手相扶,连声说道:蔡先生,我敬你国士,可不好行这样的礼。
蔡寿祺脑子晕乎乎的:称先生而不名,贝子是真待我以国士了!
他坚持礼不可废,到底磕了头。
这一谈就是一个时辰,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第二天上朝,出来这么一个消息:惇王病了,明天告祭太庙,他的告祭后殿的差使空了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