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此物名曰热气球,奥妙一时难以言明,不过确实可以飞天,用于破敌魏某尚未考虑,不过却可用以了望,若能辅以远目镜,将大增我军视野。若要用于破敌,此物随风飘荡,难以自定方位,故而很难用以破敌。”
百里燕并不担心热气球会被风给吹走,因为热气球被绳索拴在地面,但毕竟是危险兵种,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因此操纵热气球的兵士,都是船上操帆的水手。
百里燕真正担心的是气压和恶劣天气对热气球的影响,以及飞鹰兽会否攻击热气球。
曹驰正听了半天,最终听到不能用于破敌,心中的疑窦立马跃然脸上,百里燕莫名的感觉头顶压了块巨石。
“魏将军,此等战具若是不能用于破敌,实在未免可惜了,不如本帅令数名死士手持箭弩升上天去,而后将此物悬在南门之内,用来射杀飞鹰兽,岂不更好。”
“这……倘若操作不当,可是要误人性命的。若是遭飞鹰兽利爪袭扰,此物恐怕难招架,还请御帅三思。”
“呵呵,本帅观此物升天时久,至今也未坠下,魏将军不会是吝惜此物吧。”
“御帅误会,魏某所言句句实话,此物一旦出现破损,将迅速坠落置人死命,绝非虚言。”
“那本帅便派死士上去试它一试,魏将军总不会拒绝吧。”
曹驰正软中带硬,丝毫没有退让的余地,百里燕考虑再三,终究顶不住御客霸道:
“也罢,御客进入此物,务必遵循我军操典,万不可随心所欲,以免误了自己性命。”
“那好,魏将军即刻将此物迁往城内,本帅这便安排死士上天射杀飞鹰兽。”
与曹驰正说定,百里燕随即吹响铜哨,给操控热气球兵士打旗语,命令熄火,降低高度。
不同于时下中原各诸侯国所采用的粗狂式的挥动旌旗,吹号擂鼓,咸军所采用的旗语是真正意义上的标准旗语,可传递较为丰富的信号内容,不同军种多数指令互通性强。
&n
第443章 小试牛刀
众人议论纷纷,吊篮底部打开一扇小门,一块重物裹着布条飘落而下。曹驰正捡来布条细看,顿时喜上眉梢。
“呵哈哈……好啊。天上一览无遗,蛮军大营尽收我军眼底,此物果然神妙。”
此时百里燕(既魏贤)说:
“御帅,我等暂且躲避,以免被伤。”
“嗯,魏将军所言极是。”
热气球的出现,迅速引起飞鹰兽注意,围绕热气球盘旋许久,御客神箭手突然开始发威,正愁飞鹰兽离着太远射不中,发现凑近跟前,怼着就是迎头一箭。
随着一声凄厉惨叫,这一箭不偏不倚扎在飞鹰兽脑袋上,一个对穿,噗嗤两声过后一头栽下天空落在地面,挣扎了几下,直挺挺的不动了。
初战告捷,曹驰正大喜过望,得寸进尺说道:
“哈哈,好啊,此物果然神妙。魏将军,咸军可是还有。”
“回御帅,除此之外,仅剩一具。不过猛鹰类报复秉性极强,倘若招致攻击,热气球空难保全。眼下情势尚不明朗,仍旧有待观察。”
鹰类、秃鹫类猛禽都有认死理,不死不休的极端报复心理,你若是伤害到了它,只要在它地盘上,它能这辈子跟你杠上。
百里燕担心此时射杀一只飞鹰兽,不用多久将招致其他飞鹰兽的报复。不过这种担心似乎有些多余,直到天黑,御客先后又射下三只飞鹰兽,射伤两只。
为防止流矢伤及无辜,御客只能待飞鹰兽由北向南返回途中,越过南门城头再行追杀,即便如此,第二日一天又是射下五只,射伤七只,战果远超过去两月间被黑烟熏死的还多。
至十一月廿六,数日内射杀飞鹰兽三十余只,射伤四十余,期间非但未遭飞鹰兽攻击,相反平安无事。
十一月廿六夜,飞鹰兽大量减少,渐引起蛮军注意,更是发现天南关城头高空悬着某种不明物体。
“德茨克,今天又有六只飞鹰没有归巢,另外还伤了八只,身上发现了北人的箭矢,一定是和天南关上漂浮的东西有关。”副军团长特米尔十分肯定的说道。
“那就把那见鬼的东西搞下来。”
“这会很困难,那东西飘在天上,石块无法击中那高。飞鹰兽是不能攻击天上更大东西的,这你知道的。”
“那你说怎么办!”德茨克大声叫嚷着。
“据我观察,北人城中飘着的东西定然不会太多,没有情报显示北人有更大的动作,极可能是只是他们在试探,或是首次使用,数量定不会太多。
我们应该立即向穆尼的莫森格尔军团、尼勒森的阿德斯军团了解情况,如果他们的飞鹰也遭受了攻击,应该立即停止鹰袭,如果只是在天南关,那就集中飞鹰兽袭击徐途、笃晖。”
“你怎就知道徐途、笃晖的北人会没有那该死的东西。”
“如果此物好用,北人岂能只放出一个,定是北人初次使用,且受到某种限制,否则不会只放出一个。”
“那就让鹰师想方设法把那见鬼的东西给我撕碎。”
“这不可能,你是知道的。”
飞鹰兽与鹰类同科,除了体形、种类、习性之外,就生理结构而言没有本质区别,视力上没有障碍,但飞鹰兽对海拔和含氧量反应敏感,在超过三千米的海拔和氧气稀薄地带,飞鹰兽会出现红视,高原剧烈的减速和高空追逐大型物体时,血液迅速挤压入脑部与眼球,造成红视加重,最后形成黑视、头昏,造成短暂致盲,心率失常危及性命。
因此飞鹰兽天性不会在高海拔缺氧地区,对空中大型固体目标发动激烈袭击。尤其是体型越大的动物,其血压越高,剧烈运动与被动停滞,都会造成血压的时常,反应到现实中,就是对某些习性的不良外在反应。
正值二人争执之际,帐外亲兵来报:
“二位将军,陛下特使到。”
“德茨克,是陛下到了。”
“带来见我”德茨克道。
“遵命!”
亲兵退走,特米尔忙说:
“终于是要大干一场了。”
“这可未必。北人此番装备精良,他们的刀剑比往年更为锋利。”德茨克抽出缴获的横刀继续说道:“特米尔你自己看看,这种兵器此前极为罕见,而且此前都是青铜兵器居多,现在却是用比我们的精铁更为坚硬铁所打造,剑身只有一面刃口,双手或是单手持握,比我们的长剑更为利害。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九月强攻北人的原因,装备此种精良兵器的北人不会很多,而天南关在北人眼里是阻碍我们北上的必经之路,这里集中了他们最精锐的力量。当日若能尽数歼灭,北人的军队将不足为虑。
而今因为半途而废,我军伤亡三万余人,这才是最愚蠢的行为。”
“但也不能违背陛下的命令,月亮神的意志。”
七月底八月初,德茨克率军北上遭遇御客精锐突袭,损失人马数千,却从战场缴获了新式钢刃,由此坚定了德茨克强攻天南城,歼灭联军精锐的想法。
事实上也正如其所料,联军装备钢刃的精锐十多万人半数以上都在天南城,若能全歼,联军战力无疑将大打折扣。
当兵力、谋略、单兵素质、操典不相上下之际,兵器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更何况联军尚有半数军队使用的仍是青铜兵器。
少时特使入账,带来蛮王的手书。
“真快,陛下已经到天泉!”特米尔吃惊道。
“月亮神保佑,我们援兵很快就到。”德茨克祈祷着,遂即又说:“特米尔,传令全军,加紧备战,援军一到,即刻攻城。”
“明白!”
天泉,卫国是位于徐途城西偏南,约五百五十里的前沿城池,也是联军在千
第444章 曹驰正的手腕
赶到军政治所之际气氛紧张,百里燕(既魏贤)径自落座,曹驰正抬头看了一眼,继续手持四尺长的细竹棒,指向沙盘上徐途以西的方位继续说道:
“刚得来报,十二日前,在徐途以西两百里,发现蛮军踪迹。综合过去一月消息,本帅判断,蛮军有绕过徐途,直袭霄池意图,诸位将军可有高见。”
公良文这时立身而起,来到沙盘前道:
“绕过徐途直袭霄池,是一步妙棋。但徐途以西山谷险地众多,蛮军由此而过,去易,返回何其之难。若是徐途守军出城攻破城外蛮军,蛮军西进之兵,将受前后夹击之危。”
“若蛮军不从徐途城外抽兵,而是另有援兵呢。”
曹驰正反问,公良文略显吃惊,他说:
“另有援兵!徐途城外可是有二十五万蛮军呐,莫非是从笃晖抽兵南下这也不可能啊。”
“不是不可能,而是一定有援兵,而且怕是不少啊。”曹驰正沉重说道,两手撑着沙盘台,目光落在霄池城。
这时百里燕说道:
“御帅,徐途以西山地峡谷众多,如今白雪皑皑,蛮军如何从徐途以南迂回前往霄池。”
“魏将军有送不知,独角马体形健硕高大,雪中疾驰如履平地,其身后纤拉有雪铁犁,可将大雪铲除,数头独角马平行前行,可开数丈乃至十数丈宽道路。蛮军冬季行军,所到之处无不是以独角马开道,故而行军极为迅速。”
独角马身高介于一丈至一丈半间,可以像麋鹿一样,在严寒天气用嘴将雪刨开,啃食深埋雪下的植物根茎,体形纵然庞大,但所需草料却很少。
甚至入冬之后,联军后勤补给只能依靠雪橇运输,而蛮军却能让数以数十万计的独角马,长途马上运输,极大便利了蛮军的在冬季的后勤运输。
由于体形高大,冬季可在深达两米以上的积雪中飞驰,身后用套索拖有铁打的除雪器”雪铁犁“,用以将积雪扫到一侧,为金雪狄大军开道,不仅骑兵可以通行,步军行动也较为方便。
再不济,还有大量备用的战马、猛犸战象、独角马,供蛮军充当坐骑,他们总能在冬天找到更为合适的行军措施。
“徐途城”因其当道下寨,修建与天南西山山脚下,向西八百里尽是蜿蜒盘曲之山川峡谷,故而有”山道漫漫走徐途“之说,徐途城之名就是这么来的。
从徐途前往卫国在霄池主城的捷径,只有打下徐途城才能快速通过。如若绕路,少说要多走四百多里路。对于联军而言,皑皑大雪中多走四百里路,眼下几乎是一人一马,单兵随行所能携带口粮的极限,若无辎重跟随,骑兵冬季根本走不了六百里路,步军连三百里都走不出。
“御帅,不知霄池城守军几何”百里燕问。
“霄池位于徐途以北,有宋、卫联兵六万,御客四万,皆步军。民约二十万。”曹驰正说的干脆了当。
公良文这时又道:
“那御帅是想从天南关抽骑兵西去。”
“正是,非但本帅要从天南关抽兵,明州城也会出兵,两地调集骑兵二十万,前去会会蛮军。”
“我联军在笃晖、天南、徐途三地正面牵制蛮军八十万人马,敌军即便是偷袭,兵力也绝不会太多,霄池城高池深,守军十万,我军此去二十万人马,未免兴师动众。万一我军一走,天南城外蛮军强攻,天南关恐怕有失。”公良文不无担心说道。
“此事,还是老夫来说吧。”军事牧莜终于站了起来,来到悬挂有地图的木架一侧:“金雪狄自去年起,兵力短时内从五十万猛增至八十万,在长达数千里战线上同时推进,其势之大,乃数百年之罕有,而此正是蛮军狡诈之处。
其想以雷霆之威,给以我军强势之压,意图重创我军,撕开缺口,同时给我军制造其势甚大之错觉,误以为其兵力穷极,而疏于防范。实则其早在筹划迂回北上之策,但因御帅迟迟无法探明金雪狄动向,故而在今年给诸位发去御速令之时,并未点燃红云烽火台,也是这个道理。”
牧莜话音落下,公良文又问:
“若安牧军师所言,此番迂回偷袭霄池之蛮军,其势头多大。”
“尚未可知,但绝不会少。老夫甚至可以料定,天南城外当面之敌,恐怕将不止于二十五万,诸位当作最坏之打算。”
牧莜话到此处,百里燕此前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是发生了。
过去数百年间,金雪狄北犯兵力少则三十万人,最高峰逼近九十万,但也从来不是一口气增加到九十万,而是战争进行的五六年间,逐步增加至九十万,而且是战争结束撤兵时,还活着的人有九十万,实际的人次达到一百三十万以上,其中差额部分是阵亡人员,阵亡率超过三成。
按此计算,蛮军此番人次至少在一百二十万以上,且在一年间将兵力剧增至八十万,后劲之强,其最终能够投入前线作战的兵员将无法估算。
更为可怕的还在于,金雪狄几乎不受后勤运输规模的制约,用数以几十万计数的独角马,上百万马匹,代替多数人力,不受季节天气影响,往前线运输粮草补给,远非中原联军后勤所能相比。
因此中原联军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消耗在后勤转运,而蛮军却可以从后勤,腾出数以百万计的青壮劳力投入战争,这才是金雪狄最为可怕之处。
动物资源如同现代战争的运输载具,在冷兵器时代,决定了后勤转运效率,当这种动物资源具有极大战略差距量级时,战争的天平必将向其倾斜。
蛮军此番敢于越过徐途长途奔袭霄池,是数百年来按部就班战略的巨大尝试,其准备之充分,战役决心之坚定,兵力规模之庞大,从曹驰正、牧莜决定集中全部骑兵的战略部署,就可见一斑,定是做好了最坏打算。
百里燕甚至相信,这将是自开战以来最为险恶一仗。
现场沉寂许久,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现场在坐的都不是外行,牧莜、曹驰正说道这个份上,谁都清楚,一场恶战将在所难免。百里燕此时想到更多
第445章 上路
赵、陈、燕虽是卫国下邦,但早因卤野之战接下死仇,与卫国合兵,无疑是去替卫国送死,更何况霄池、徐途都是卫国城池,三国得不到半点好处。
相反,晋国在歧国驻兵,虽说是盘剥了歧国经济,但好晋国在东海,远隔万里重洋,一旦国力不振,撤兵是早晚的事。正好可以借以打击卫国气焰。如此赵、陈、燕三国与晋国合兵,王彦飞多少得照顾三国的心态,不敢怎么样。
如此一来,曹驰正通过先发打头阵,先是摆平了咸军、岐军,拒止了晋、卫野心,而后令赵、陈、燕、晋合兵,孤立了卫国,又得四国配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