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联军出战两人连胜了四场,紧接着上午又斗十一场,联军毫无悬念大获全胜,未有阵亡。唯独第七场徐国死士出战甚是狼狈,险些丢了性命。
倒非是遇上劲敌,而是前番几战联军赢得颇为轻松,徐国死士心生麻痹,结果也被金雪狄搞死了战马,仓惶逃回了阵前,颇是拆徐国的台面。
十五阵斗将谢幕,时间方才午时四刻,曹驰正下令鸣金收兵关闭城门,金雪狄连输十五阵已是急红了眼,派出使者来到护城壕外,操着宋国口音骂骂咧咧要求继续斗将。
“嘿嘿,大人果真料事如神,这厮还真是说的宋国话。”蒋杰乐道。
“走吧,没什么好看的。杀了半天就是死伤十几人,除了消磨时间做些小动作,实在令人乏味。”
“但是我军士气大振,军心可用。”
“什么什么军心可用!”
百里燕刹住脚步,目光看去蒋杰,蒋杰以为是说错了话,忙是说道:
“属下胡言乱语,还望大人恕罪。”
“不,你说的没错,军心确实可用。”
“大人的意思是”
百里燕小声说道:
“御帅下午要用兵了。”
“大人何以见得”
“你方才不也说了吗,军心可用。”
“属下愚钝,还请大人指教。”
“呵呵,走,路上再于你说。”
金雪狄此来立足未稳,大型攻城战具尚未组装完成,城外寻衅列阵的蛮军只有十多万,也无战象、兽兵,极为利于突然袭击。况且上午连吃了十五阵败仗,联军士气大涨,金雪狄怒火中烧颜面丧尽,下午势必要找回面子。
曹驰正只答应今日斗将三十阵,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此番出战者都是精兵强将,各个身手都不一般,目的便是激怒金雪狄,令其急于求胜,等到下午斗将至一半,或是蛮军再输十五阵求战,联军骑兵突然从关内正面杀出,金雪狄还不吃个大败仗,屁滚尿流的逃走。
天南关南北两
第435章 调兵遣将
说话之际,诸侯将领陆续抵达军政治所,曹驰正开门见山,和盘托出准备今日下午出关攻打金雪狄正面计划。正如所料一般,曹驰正事先说服了公良文、陶氏,志国未有反对,剩下只需要摆平卫国和晋国。
晋国以王彦飞为首,大都督刘晃、林祁二人为副将军。王彦飞此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心狠手辣残酷有余,见风使舵也丝毫不落人后。
卫国此番所遣乃名将征北大将军沈毕,镇南大将军杜振,大都督鲍炎三人。这三人在西海能说是名将,却从未在中原战场有过战绩,难知道深浅。但他三人都是卫国权贵背景,态度多半与卫国一贯的无赖作风一样。
“王将军,本帅下午欲攻蛮军,王将军意下如何呀”
“城下奇袭兵不贵多,多则不利。御帅当以精兵攻之,本将此来兵少将寡,恐怕难当重任,还请御帅明鉴。”
王彦飞婉言拒绝了晋军攻打头阵,曹驰正不动声色又问卫国将军沈毕:
“沈将军,贵国呢”
“御帅明鉴,我卫国杂兵甚多,骑兵羸弱,而主力尚未抵达,若是担任攻打头阵重任,恐怕无法重挫蛮军,反倒可能挫伤自家士气。但若御帅下令,我卫国责无旁贷。”
沈毕的态度压根没把十万杂兵的性命放在眼里,继承了卫国人命如草芥的一贯作风。要他打头阵也可以,最多拿人去填,好歹我也卖力吧,怎奈实力不济,所以要是输了,跟他卫国没关系。
沈毕话音落下不久,此时众人目光无一例外投向百里燕,王彦飞语带讥讽说道:
“魏将军名震天下,当为先锋,为何此来未带一兵一卒啊。”
百里燕一声冷笑,大言不惭道:
“呵呵,魏某大军若是到此,只怕各位将军脸上无光,还是慢些好”
“狂妄!”王彦飞嗤之以鼻:“打了几个小埋伏,焉敢在此骄狂,依本将看,魏将军是怯战畏敌不敢讨战,故意怠慢行军拖拖拉拉。”
王彦飞话音未落,百里燕接过话茬,反呛说:
“哦,本大夫倒是给忘了,王将军当年是专打小埋伏,半道打了人家岐王郭夫人的埋伏,很是名震天下呀,竟连卫王也黯然失色甘拜下风。沈毕将军,魏某所言不差吧。”
矛头挑向沈毕,沈毕面红耳赤竟无言以对。王彦飞当年强暴郭氏,劫走歧国二世子一事,也就是现在的百里燕,震动整个天下,卫王为此颜面扫地暴跳如雷,愣是派人去追了一个月没能追回,让王彦飞一骑绝尘跑了个没影儿。
百里燕此言语带讥讽嘲笑,更多的却是这些年来的憎恨与厌恶。
此时王彦飞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牙齿咬的嘎嘣作响,目中的戾气跃然脸上:
“哼哼,本将倒是忘了,魏将军也是歧国种!”
百里燕针锋相对:
“对了,魏某正是歧国种,还纯的很呢。怎么,王将军没向韩合老将军讨教讨教,歧国种的厉害”
王彦飞睚眦欲裂,左手摁着剑,若非曹驰正镇着,他能一剑将百里燕人头砍下。
“哼,本将不与你这庶子一般见识。”
“不敢……”百里燕阴阳怪气道。
此时诸将议论纷纷,一段小插曲再次勾起当年歧国二世子在卫国被王彦飞掳走的往事。曹驰正此刻是保持沉默的,他没有指望联军能“联”起来,但在摸清了各国态度之后,如何规划日后的部署,曹驰正已有心计。
“诸位,既然卫国、晋国不愿攻打头阵,那便由我御客与志国率先攻打头阵,待本帅先发大军攻入阵中,蛮军两翼合围之际,宋国、徐国攻其左翼,晋国、卫国攻其右翼,诸位可还有异议”
“本将有异!”王彦飞率先反对。
“王将军有何见教。”
“宋国乃骑兵主战,当与我晋国合力,为何与徐国合兵,却令我军与卫国合兵。”
“势有强弱,兵有长短,宋国、徐国精于骑战,强强联合战力愈坚。故而本帅先发大军攻入阵中之后,蛮军从两翼合围,宋国、徐国骑兵强力出击,攻击其左,可收出其不意之效。
待蛮军左翼溃败,晋军、卫军最后出击攻其右翼,可免巨大伤亡。倘若宋国与晋国合力,徐国与卫国合力,强而不强,弱而不强,岂能收效。”
御客、志军打头阵乃是用强,宋国、徐国精于骑战,合兵强力出击,可迅速攻破蛮军左翼,而不至于拖泥带水,让攻入阵中的御客、志军背后遭袭。
同时宋国、徐国两国领土接壤,同是千岳山相邻的大国,在南境有共同的地缘利益诉求,没有根本的政治利益冲突,让宋、徐两军合兵战力只会更强,有利于降低伤亡,达成战术目标。
而且徐国眼下在千岳山兵力只有五万人,在天南关的兵力稀少,宋、徐联兵出击,实则是宋军为主。
若让晋国与宋国联兵出击,宋国势必沦为晋军附庸,战力非但不能发挥,还可能削弱,而徐国就只能与卫国十万弱兵合力,如此既不能增强战力,同时很可能无法完成战术部署。
晋国与卫国一个在东海,一个位于西海,算是未来的两强,因歧国驻兵一事两国多有摩擦,但还没上升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让他两国联兵,几乎不用指望物尽其用,但也不会拖沓联军后退,王彦飞与沈毕势必各有保留。
尤其是沈毕麾下十万杂兵战力羸弱,
第436章 再斗
百里燕(既魏贤)毫不犹豫,回营后令蒋杰取来另外十九支望远镜去曹驰正处,并附带了保养维护指南。
蒋杰送完货后返回驻地,颇为不解问道:
“大人,望远镜此等绝好物件,若是被外军得去,日后若与我军交战,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
“此话是没错,短时内确实帮了各诸侯国,但日后我军会有看的更远的望远镜,眼下不过是小试身手打开些销路,先让我军找个立足之地,也让大王能够多一块金银的收入。待日后有了更远的望远镜,这可就由不得他们了。”
蒋杰的担心不无道理,望远镜【注1】的出现,对当下而言无疑将提升战场视野,增加感知判断能力的前瞻性装备,各国相安无事一致对外之际尚且没有问题,日后南境战事平息,各国战火复起,望远镜反会带来很多麻烦,百里燕当然清楚这个道理。
此番制造出售的望远镜,都是四倍左右的单筒望远镜,日后技术工艺日趋成熟完善,还可以制造八倍、十二倍甚至更高倍数的天文望远镜。届时各国即便有了四倍望远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想买,就得花钱。
此时蛮将在城外叫骂半天,接连换了三人前来叫阵,曹驰正皆未予以理会,直到未时一刻,联军吃饱喝足,蛮军十多万人城外站了半天,开始吃饭之际,曹驰正下令擂响战鼓,准备斗将。
两军阵前相持半日不动,阵前吃饭的情况经常发生,兵士都自带有干粮袋和水囊,取食极为方便。
百里燕南征军三万将士都配有武装袋,直接贴服于胸前,腹部是手弩箭匣,六个长方形口袋,塞满六块烤熟的风干肉和糖膏,腹部是箭匣袋,既能充饥,亦能缓冲箭矢刀剑伤害,充分发挥因陋就简的实用至上的作风。
城内战鼓擂响,城外蛮军争锋相对吹响号角。数十员死士骑马阵前待战。联军节奏依旧,一千御客精骑鱼贯而出,在护城壕外列队两侧,十五名死士紧随其后。
此时城头旌旗招展,不同的确是多了几分杀机。
金雪狄求战心切,临车、巢车尚未就位,无法观察到城内动向,更是看不到城内暗藏的杀机。联军各型战械用具隐而待发,只等城内伏兵杀出城关一刻,发泄疾风骤雨的风暴。
蛮军上午吃了巨亏,下午准备异常充分。由于联军陆续装备有咸国、砡工派够买的钢制兵器,甚至是缴获于金雪狄的精铁兵器,杀伤力大不同以往,已经可以刺穿金雪狄引以为豪的鱼鳞甲,此番出阵之蛮将尽数披挂重骑兵板甲。
在百里燕眼里,金雪狄板甲极为怪异,不同于古欧洲西方骑士的板甲套装,从头到位全身打造。金雪狄的板甲只有上半身,且上肢手臂也不配甲,其上肢和下肢,采用更为灵活的牛皮甲保护。如此大大减轻了铠甲重量,同时又能加强上体板甲的厚度。
由于骑兵冲杀,致命创伤大都集中于上体身体正面,因此加强过的上身板甲,上体防御力极强。
若以古欧洲板甲两三毫米厚度作为评判标准,百里燕甚至怀疑,金雪狄半体板甲的厚度能有五毫米,甚至更多。真要是这样,就算是钢枪也很难刺穿,更别说是弓箭,强弩都够呛。
细想起来,中原各诸侯国步军对付骑兵的战术,多半是拜南蛮军数百年交战史总结的经验所赐。
板甲固然防御效果极好,中原各诸侯国因为生产力匮乏却鲜有装备。
首先倒不是人种问题,中原人的身高还是有些海拔的,中国人因历代王朝更迭和外族入侵,人种衰退和混血。
当下中原人人种较为独立和纯种,成年男性的身高普遍在一米七之上,一米八都很常见。
中原无法大规模装备板甲的根本原因是铁器未能普及,若以青铜加工,要达到铁制品相同的防御效果,只能增加厚度,且不说份量惊人,价格便过于昂贵。
其二,中原装备有加强版铁片扎甲,专门用以装备重骑兵、重步兵,生产周期短,工艺简单,穿戴比板甲更为人性化,舒适性高,效费比要比板甲更为经济实惠,份量适中,冶金技术若有进一步提升,防御力并不比南蛮既有的板甲逊色。
最后,中原马种更适合发展远距离奔袭的轻骑兵,板甲太重,严重增加马匹的负担,降低耐力、速度和马匹寿命。而中原陆军更多以马匹作为载具转运步兵,超重型的步兵无疑让这种机动力量大大缩水。
下午斗将的第一场蛮军使用了狼牙槊,此前上午多次发生刃器未能将联军死士刺死马上的异常情况,显然蛮军已经意识到联军投入了新式铠甲。
在之前,御客自己生产装备的四万余件锁子甲,一直秘密装备精锐军团,从未投入实战,其他诸侯国在咸国出现有锁子甲后,争相仿制,不过质量势必要比御客钢制锁子甲差了许多。
狼牙槊是一种前端为槊,槊尾是狼牙棒的兵器,可以用于钝器杀伤。除此之外,蛮军还有长杆铜瓜、铁锤、破甲斧等,都是钝器为主,可见其前期情报搜集工作相当细致,连锁子甲的弱点都了如指掌。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锁子甲一经出世,其弊端各诸侯国都了如指掌,陆续研制配发了带有护心镜、靠山背的金属外甲。用铜丝线铆接于轻皮甲之外,如此胸、腹、背要害部位都可承受钝器伤害。
上午一战联军留了一手,下午一出战,人人皆配靠山背、护心镜。第一阵交手三个汇合未分胜负。狼牙槊狼牙在后,用之极为不便,三次猛锤皆未得手。
此时御客钢枪亦未能刺透蛮将板甲,双方僵持了六个回合,御客最先破局,一枪刺在蛮将腿上,转瞬将其挑落马下,随即掉头反扑,乱蹄将其踩成重伤。
百里燕看在眼里,不禁摇头:
“此人也真够蠢的,非得正面见个高低。”
一旁蒋杰问道:
“大人是说那蛮将”
“嗯,那蛮将定是受到蛮军主将授意,用狼牙棒试试我军锁子甲能否以钝器攻破,于是乎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御客上体,结果腿上被这么扎了一枪,丢了性命,岂能不蠢。本将琢磨着,那出阵御客定也是刺客出身,否则不会灵机一枪如此精准。”
话音刚落,身后传来沙哑苍老之声:
“看来魏将军对御客很是熟稔呐
第437章 怼阵(1)
此时王彦飞脸色是乌黑发亮。要说是其他各国战绩平平也就算了,当此势不可挡之际,败的如此狼狈,还给逃了回来,实在有辱军威:
“来人,传本将军令,将那出战之人斩首!”
“诺!”护兵道。
王彦飞恼羞成怒要杀死士人头,随行刘晃、林祁二将心知王彦飞秉性,未敢劝谏,其他各国都是抱着冷嘲热讽的心态等着看戏,更是不会去劝。这时倒是曹驰正开口说道:
“王将军,此败情有可原非战之罪,还请王将军刀下留人。”
“此等败兵不知死斗而望活苟逃,留之何用,不杀难平军心。”
王彦飞非杀不可,曹驰正继续说:
“若败便要杀之,天下名将谁人没有败绩,败一次便要杀一次,岂还有将帅可用,王将军以为本帅所言可有道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