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筹辎使只要完成额定任务,并将筹到的辎重运往南境,筹辎使本人可以单独继续活动。尉迟光是西线筹辎使,两年前突然空降咸国,本就是不正常现象,此番又要去咸国,虽然不至于再索要丝绸、白糖、粮草交换辎重,但是免不了要去讨要兵器装备。

    昨日曹驰正话里话外已经透了口风,尉迟光今天就上门,显然不会是什么巧合。但明着拒绝显然不可取,委婉拒绝害他白跑一趟也不可行。

    拿




第432章 斗将(1)
    离开月城不久,各诸侯国随行骑兵相继出城,由于千岳山幅员辽阔纵横绵长,开战后御客也装备有十万简陋骑兵,用于步兵和专业骑兵的机动转场,不过当然不可能是自己掏钱子养的,半数都是向徐国、卫国征借的,待战事平息之后再还。

    这也是为什么战利品分配权是被御、宋、徐、卫四国所垄断,究其原因,是御客借钱在前,还账在后。至于最后能还上多少,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随行前往天南关的御客骑兵有四万之多,其他诸侯名将随骑兵五万余人,似乎很多,但比起动则三四十万的金雪狄骑兵而言,联军眼下在南境的骑兵甚是可怜。

    其实中原各诸侯国杂七杂八的轻骑兵、杂骑,总保有量不下四五十万,往年历次南境之战,联军多少能拼凑出三十万骑兵。

    此外宋、徐、卫、志、晋五国养有大量各等马匹不下一百五万匹,但多数用于延绵的后勤转运,战时、累死、病死旅途的马匹不下七八十万,损失极大。加之国内用马和运输,马匹依然相当吃紧。

    大军抵达天南关时已是酉时,九月的太阳已经越过赤道,徘徊在北半球,酉时的草原已经是漆黑一片,但依然挡不住天南关雄伟壮阔的城池,孤傲的耸立在茫茫夜色中。

    天南关是横亘在天南山两侧半月形山脉间的一座城关,围长近四十里,城墙高达五丈,近十五米,城墙底宽近九丈,顶宽五丈半,南城墙底部厚度更是达到十一丈,以防御金雪狄极具破坏性的巨型投石机破坏。

    此种城关即便是放在地球,也是天下第一城,绝无仅有。难以想象数百年来,这座城池究竟是如何一步步修葺的如此雄伟。

    守备天南关守将是御客大将桑实,一个黑粗健壮,满脸大卷胡略显墩矮的四十三岁男人,双臂鼓胀的肌肉极具力量,上下一身闪亮细鳞甲颇是威风。

    “桑实参见御帅!”

    “桑将军免礼。”

    “谢御帅。”

    桑实行礼也颇具杀气,感觉不是人,是一头猛兽。

    诸将随桑实走马道登上南门城头,边走,曹驰正边问:

    “南蛮今日可有前来挑战”

    “回御帅,南蛮已下战书,约我军明日在关外斗将,不知大帅有何打算”

    “军资器械准备可否充分”

    “都已妥当,不过马上大雪将至,对我军极为不利,末将建议应趁大雪之前,与金雪狄军打一仗,以消耗其实力,以免入冬之后,大雪封路,我军陷入被动。”

    “桑将军所言正是本帅此来目的,走,先上城头看看南蛮大营情况。”

    “诺!”

    九月底十月初,草原第一场降雪过后气温迅速下降,厚达一两米的大雪冰封千里草原,中原联军兵员运输极为困难,各处城池只能依靠提前囤积的粮草储备过冬,或是利用马拉雪橇的方式长途运输给养。

    等熬到来年的三月初,冰雪开始消融,中原联军由守专攻,而在此期间,金雪狄的高头大马、独角马、战獠、飞鹰兽等动物资源,极大的便利了金雪狄的军事行动。

    其较为轻便保暖的毛皮,更适合在冬季作战,反观联军都是大棉袄和羊皮袄皮裤,机动作战极为不便,唯有坚守城池,等到春夏季反攻。

    自去下半年开始,曹驰正步步后退积攒实力,等的便是不断助长南蛮的骄纵,令其在入冬之前误判联军战略,好给以迎头痛击。

    一众人等徒步来到南门城头,乍到城墙百里燕颇为不适,比之中原两丈、三丈高的城墙,五六丈高,九丈厚,全城包砖的的巨型城墙所带来的视觉震撼和冲击力,是完全两种感受,甚至给人以摇摇欲坠的感觉。

    城头战械林立,床弩一字排开不计其数,几乎是三五步便是架设有一台,长达十里的南城墙上,此种射程两三百步的床弩数以百计,更有一种小型半固定式投石机,射程也得有两百多步,使用人工绞盘上力,发射散弹、火球弹,亦或是大颗石丸。

    诸将三五成群各自寻找战位,远眺南方金雪狄大营,百里燕则带着蒋杰来到一处女墙,取出望远镜向南看去。

    金雪狄大营距离南门少说有六里地,肉眼只能看个大概轮廓,但借助望远镜,却能看的较为清楚。

    昏暗中隐隐能看到,南蛮营中数根高高竖起的长杆,高度少说三十来米,尽管难以难以分辨估算其直径,但怎么也得超过一米五。

    “我的老天爷呀……”

    百里燕一阵惊叹,煞人寒意此刻正从脚底直窜天灵,几乎可以肯定,那是某种用于投射巨型石块的杠杆抛射杆,还仅仅是看到的局部尺寸,若是算上其底座和车体,至少也要三十三米开外。

    照此计算,此种投石机至少可以在三里地外,向目标发射六七百斤的大石,距离若是放近之一里地,发射一吨半以上的巨型石块都不是问题。

    投石机的抛射杆,通常情况下是采用一根完整的原木作为抛竿,以防止发射途中折断,必要时也可用两根大型木料,采用榫卯拼接,而后加固以铁箍铆紧措施,制造更为大型的抛竿。

    但怎么也不可能发展出杠杆长度三十米开外的巨型抛射杆,除非能有直径超过三米,高度四十米的参天大树的树干加工而成。

    有鉴于当下生



第433章 斗将(2)
    御客轻骑越过护城壕一分为二,左右各五百人一字排开,斗将的死士位于轻骑之间。

    而与此同时,金雪狄大军以压城之势列阵城南外,少说十三四万人马踩着鼓号发出的节奏步步紧逼,行至两五十百步外突然停止。

    在百里燕看来,金雪狄布阵之法颇有些章法,不同于中原千变万化的结阵阵法,金雪狄列阵极为简单实用,不论何种战斗,都采取回字形里外双层方形大阵。类似于方圆阵法,但调度极为方便。

    各兵种列为五千人或三千人方阵,调动时相互纵向或横向移动,由于采取回字阵形,当外围调度发生障碍,外部运动的兵种随时可向军阵内部调动。同时由于采取回字整形,其阵内空间较大,可在阵内重新组成其他阵形,通过开合外围阵形放出内部小阵,以冲乱敌方攻势。

    此种阵形虽然弊端与方圆阵相似,机动力严重不足,不能有效追击敌军,但金雪狄骑兵、战象极多,倘若由骑兵构筑此阵,并在阵内重新组织阵形,此种回字形阵形无疑具有极大的战役优势。

    观望之际,敌阵阵前开出一道通路,一白发金肤,白瞳铁披甲的金雪狄蛮将,跨着白色高头大马,手持一杆三尖叉,迅驰脱阵而出,来到两军中央。

    曹驰正此时下令旗手摇动一杆写有“军前”二字的黄色大旗,左右摇曳。城下御将见状态,随即催马脱离阵前,纵马而去。

    少时二人相会于两阵之间,那南蛮战将操着甚为流利的宋国口音嘲讽说道:

    “你辈一败再败,如今却像个缩头乌龟,躲在城内不敢应战,就是条丧家之犬,也比尔等有骨头。”

    御将哪吃他这套,心里不禁再想,马上有你哭的日子。冷哼一声道:

    “哼哼,多说无益,战场上见胜负吧。”

    “这可是你辈自找的。说,如何斗法。”蛮将三尖叉指向御将,颇有些现在就想动手,将其挑落马下的气势。

    “上午斗十五阵,下午十五阵,多一阵也不斗。”

    “缩头乌龟就是缩头乌龟,区区三十阵岂能见分晓。要斗就斗个你死我活,一百阵如何。”

    “只怕是你等吃不了兜着走!”御将激将道。

    “少说废话,斗是不斗。”

    “不斗又如何!三十阵就三十阵,多一阵也不斗。”

    “本将就先挑了你!”

    蛮将眼疾手快,说是动手,一叉已经刺去,御将也非等闲,手挑长刃枪,一击将其挡住化去力量,反手又是一枪反刺,蛮将虎躯转身一侧让过枪尖,手中三尖叉却是逆时针横扫挥向御将,御将耳后生风顿是向前趴去,顺势收枪竖挡背后,蛮将见状一叉猛砸,嗡的一声振鸣却是击中御将竖挑的枪杆上,顿觉一阵手麻僵硬。

    二人交手五个回合,未分胜负,蛮将立时收回三尖叉,将马往自家阵前跑了两步拉开距离喝道:

    “要斗便斗,三十阵若是你等输了,便要再斗三十阵,倘若你等食言,破城之后,休怪我军屠你鸡犬不留。”

    御将也是将马拉回向城关,走了两步停住脚步:

    “哼,修说是三十阵,一百阵你等蛮夷匹夫仍是我军枪下蝼蚁,有种过来再战十回!”

    二人阵前一番较劲,迅速回退至各自阵前。

    御将骑马回城,将消息报知了曹驰正:

    “启禀御帅,蛮将果然中计了。”

    “很好,鲁奇将军辛苦了,暂且一旁观战。”

    “诺!”

    百里燕此时依然淡定的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金雪狄军阵,方才一阵交手,全然尽收眼底。

    二人交手至第三回合,御将已经占了主动权,毫无悬念的迫使蛮将先行退去,倘若再杀五个回合,蛮将即便不被挑落马下,多半也得吃个下面。当然,也可能是蛮将的诈敌之计,故意在手头示弱,也未曾可知。

    “大人,方才御将与那蛮贼似有说话,将军你说是蛮人说咱中原话,还是御将说蛮言”蒋杰问道。

    “多半是蛮人说中原话。”百里燕口气很是肯定。

    “大人怎的知道”

    “看口型,人说话与口型和舌头相关,那蛮贼多半是说的晋国或是宋国口音。”

    鲁奇与蛮将激斗,百里燕看的一清二楚,蛮将说话极为流利,多半是从中原俘虏的中学来的,或是有中原人沦为了中原贼。

    “中原贼”类似于汉奸的说法,是对那些被俘后甘心为金雪狄卖命的中原人的蔑称。而比之被联军俘虏的金雪狄战俘,愿意甘心为联军效力的寥寥无几。

    此时城外斗将已经开始,御客首战,用的是一杆短枪,这让百里燕想起的恩师塞骞。塞骞中原数一数二的枪术大师,如此大战,势必要南下助战,却不知师傅他此时身在何处,百里燕更不知道日后若是照面,会如何面对。

    御客骑马持枪来到两军之间,金雪狄此时派出一骑黄马者,甚是高大魁梧,披银色鱼鳞甲,手持一杆马槊,远观至少要比御客高出一个头来。

    马槊是金雪狄精锐骑兵标准配置,由于其冶炼技术较为发达,其铁基材质中可能添加了锰化合物,致使原本材质极为普通的精铁,能转变为韧性硬度都较为适中的锰质精铁,大大提高了材料性能,马槊此种兵器才能得以普及。

    反观中原兵器,由于冶炼技术和铁器较为落后,只能生产介于长枪和马槊之间的长刃枪,以弥补骑兵兵器的短板

    两军斗将,第一阵至关重要,此时南风强劲,联军擂着战鼓,蛮军吹号,鼓号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御客、蛮将二



第434章 斗将(3)
    见此惊险一幕,百里燕(既魏贤)忍不住啧啧称奇:

    “方才倘若蛮将一枪刺来,稍有不慎,便会被其刺倒,此人也是胆大心细,定是要在蛮将刺来之前,弯腰侧身,向后倒去,否则绝是避不开一枪。”

    “大人,此种斗法未免太险了吧,若是方才蛮将又是伸长一尺,避之不及可是必死无疑。”

    “呵呵,斗战实则招招是险,没有绝对的险招,只有绝对的生死,每次出击都是一次生死,与其避险,不如行险一战。方才那招撩刺便是极危,即便不使出撩刺,寻常情况下多半是要毙命,但若成功,便是胜了一筹。”

    两军斗将斗的是险,斗的是个人的胆魄和智慧,如三国演义那般,大战两百回合不分胜负那多半是假的。能战二三十回合,那已经是了不得的战绩,而且非得累成狗一般,活着回来的下马就瘫地上。

    斗将期间,双方死士身披几十斤铠甲兵器,承受空前心理、生理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力量瞬间爆发,人体释放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以扩张心血管,增加人的反应速度,而这种生理上这种爆发力是不可持续的力量。

    每次力量的释放都是体力、心力、生理的巨大消耗,绝无交战两百回合,没有累瘫的战例,绝大多数斗将能厮杀上十五回合那算是厉害的,十五回合之内没有让招放水,都凭实力说话,能打成平手还活着的,双方死士都得刮目相看,打到最后各自罢战,谁也杀不下去。

    正如战场肉搏厮杀,都是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气力,最简单凶狠的手段解决对手,只有节省更多的体力和时间,才能活的更久,解决更多的敌人,积累更多的战功。

    如是电影演绎一般,张飞战马超,打了半天一夜不分胜负,那肯定是要把人累趴的。更何况战场之上身披甲胄手持利刃,份量可都不轻。

    因此老卒与新兵除了格斗技巧是否娴熟,有无见过血腥,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和体能分配,智力和机能因素当然也很重要。

    此时被伤了战马的蛮将血肉模糊,地面拖出一条血印,最终是被金雪狄骑兵所拦下,救下不省人事的蛮将。御客再胜一阵,联军爆发空前欢呼,鼓声擂的愈发震耳,御帅曹驰正示意写有“御”字的旌旗左右挥动,以示褒奖。

    出战御客手执短枪骑马折返己方阵前,正欲退回城中,金雪狄阵中又是杀出一人,追着正在退回城内的御客追杀而来。此时列阵待战御客纵马前去接应,拦住蛮将与之缠斗,以掩护胜者退入城中。

    但凡联军死士斗战,历来都有不成文的规则,既连胜两战者,即便没有军令可强行退场,除非强令继续出战。如此一可保战绩,二可振军心,第三,毕竟是连胜了两场,即便不是帅才,日后也是个将才,继续斗下去,难免体力不支,被斩落马下。

    待敌方替补上场,趁你虚脱要你命,来个胜之不武,既挫伤己方士气,同时也被敌方激将。

    联军连胜两战,士气大涨,随后不出意料的又胜两阵,金雪狄一死一重伤,士气大挫。

    不过百里燕对此毫无兴趣,斗将作为变相的角斗,无疑是一种纯粹为了厮杀而厮杀的野蛮做派,他此时更为关心的是金雪狄的猛犸战象,以及飞鹰兽。

    此两种动物对攻城破坏极大,而至今他也没从敌阵中发现猛犸和飞鹰兽踪迹,或许是金雪狄准备不足,攻城器械尚未组装完成,猛犸象被隐藏在了敌军大营之内并未出动。斗将既是为了提振士气,同时也能转移联军视野和注意力。
1...172173174175176...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