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大王,魏贤请求向广信、鼎炀两成各增兵四万人,合计八万。兹事体大,臣不得不向大王面呈此事。”

    “这么多啊!”咸王也是吃了一惊:“永兴河抽走了八万人,岂不只剩二十万人”

    “回大王,不是二十万,是十六万。公孙岳作乱期间,黑巾军连续强攻永兴河数日,致使我军伤亡达三万,后又抽走四万骑兵,永兴河现在兵马实际不足二十五万,而西岸叛军少说还有三十万,若抽走八万精锐,留守永兴河的尽是不堪一战的疲弱之兵,西岸的黑巾叛军倘若来攻,我军势必伤亡惨重。”

    “那赵卿的意思是”

    “魏贤此前来信言,北海郡甲械奇缺但兵源充沛,臣以为,若能补以甲械,增兵若干,应可弥补北海郡战力,而无需增兵八万人。”

    “那魏贤策略可否继续实施会否影响魏将军方略。”

    “这……”

    “赵卿有何难处”

    “禀大王,魏贤方略极为凶险,是以鼎炀、广信、蒲城三地为饵,吸引叛军主力,同时派出精干骑兵向西攻击袭扰叛军后方。因此叛军极可能报复广信和鼎炀,两城势必要面临残酷激战。

    若是增兵八万,北海郡虽是固若金汤,可如此巨大调动,焉能瞒得过西岸叛军,叛军必然倾全力攻打永兴河,臣即便守住了永兴河,我军也可能遭到重创。故而臣只能抽调三万人北上,另补以甲械军资以急用。

    如此一来,魏贤若要继续西进,北海郡形势恐将万分险恶,难保北海郡不会有失。”

    “那魏将军为何就一定要西进,三万骑兵不能留守北海郡吗”咸王道。

    “臣以为,三万骑兵继续留守北海郡,仅够镇守蒲城、广信、鼎炀中一处,再增三万大致可保北海郡不失,也仅仅是保北海郡不失,但长此以往,必成长久僵持局面。

    且明年北海郡半数沦为战场,耕作势必受到沉重打击,广信、鼎炀两地乃北海郡财税重要来源,人口又占了七成,北海郡明年若再不能恢复春耕夏种,明年年底咸国元气恐怕就被彻底掏空。

    故而魏贤才要举兵西进,骚扰叛军后方的同时,激怒叛军,迫使其强攻广信、鼎炀,死死将叛军钉死在城下,唯有在消耗对峙中重创叛军,叛军才会在今年退兵。叛军兵退,广信、鼎炀两地明年才能恢复耕作。

    因而魏贤若不能西进激怒叛军攻城,明年情势将更加险恶。若是给其充足兵马,我军在永兴河恐遭重创,实乃两难之选择。”

    “那……那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咸王心急如焚,连两全其美四个字都问出口,这天下间哪里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好事,更何况这是你死我活的军事斗争。

    赵逊这个时候铁青着脸色说道:

    “有是有,问题是形同没有。”

    “既然有,为何又没有,赵卿何意啊”

    “雷城尚有十五万晋军,晋军若能出战,北海郡形势将一夜间乾坤都转。”

    “唉……”咸王哀叹道:“雷城距北海尽在咫尺,晋军倘若有意出兵,岂能盘踞于雷城。赵卿别说了,寡人对晋国早已失望透顶,无需再提。”

    &




第354章 巨款
    沉默良久,百里燕(既魏贤)提笔给咸王回信,装入铁函中密封后交给送信的侍卫郎:

    “务必将信转交大王。”

    “请魏将军放心,在下定当交到大王手中。”

    侍卫郎接过铁函随即离去,百里燕找到正在遛马的司空南:

    “司空兄,好兴致啊。”

    “哦,叛军全无动静,弟兄们有些无所事事,我带着几人在附近遛遛马,顺便查岗。”

    “嗯,本将有件要事吩咐司空兄,不知兄可愿往。”

    “但凭将军吩咐。”

    “随我来。”

    二人来到无人处,百里燕远眺北海郡一望无际的荒原,沉默了很久,又很是犹豫:

    “司空兄,你我相识有两年多了吧。”

    “是,有两年了。当年误入歧途,幸得将军大恩,司空才有今日,将军为何突然说起此事”

    “有件事关乎国运生计,其他人魏某都放心不下,唯有司空兄一人能信任,不知司空兄可愿去走一遭。”

    “将军对司空有再造之恩,司空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赴汤蹈火自当不必,但是人心难测,不得不防。”

    “只要将军下令,末将绝不负使命。”

    “好,有司空兄此言,魏某就放心了。眼下军需锱铢糜费巨大,国库已经入不敷出。我军西进之策划已无可能,为今之计只能死守广信、鼎炀。

    但如此一来,广信、鼎炀势必沦为战场,明年春耕夏种必遭沉重打击,后果不堪设想。故而本将有一笔巨款,需遣人去取,但此款甚巨,非绝密亲信去办不可。”

    闻信是巨款,司空南吃了一惊:

    “莫非是秦翰的贼赃”

    “非也,乃是珍珠。”

    “珍珠!珍珠能有多少,七八粒已是极多,将军莫非有成百颗不成即便有一百颗,那也不过只有七八万寸银,也解不了燃眉之急呀。”

    “呵呵……”百里燕笑的很平静。

    想当初养殖珍珠,是为自己谋一条财路,而且要是顺势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助纣为虐,如今却不想拱手送人做了嫁衣。(珍珠详见第121章)

    “司空兄,你可知珍珠也可像庄稼一样种出来。”

    “什么啊!”司空南闻讯大惊失色,下刻忙说:“这怎可能!在下虽见识浅薄,却也知道这珍珠生于蚌中,乃偶然所得,极为罕见,岂能种出来!”

    “这就对了,魏某其实两年多前在荒村种了珍珠,到如今应该已经养成,此时去取,正当时。”

    “嘶……难道说,有数以万计”

    百里燕点了点头:

    “具体多少本将也不清楚,不过数量应不少于万颗,你此去从麾下挑选百名亲信,先去广信接萧儿姑娘,此事只有她一人知道,随后即刻前往荒村。

    在荒村益草堂附近的荷花池内,有河蚌两千余,河蚌之内种着珍珠,你只需全部取出,而后全数带往广信百货堂,本将会亲自处里。”

    “可即便如此,也只有两千多颗珍珠呀”

    “本将也不瞒你,一个河蚌少说可种二十颗珍珠,本将当年中了十六颗,其他的,司空兄自己算吧。”

    “嘶……”司空南顿觉大惊,不禁头皮发麻难以置信。

    “荒村此时应该已经无人,你们此去定要机密行事,关乎生死存亡,决不可泄露半点。”

    “末将定不负将军重托。”

    “嗯,去吧,早去早回。”

    当年养殖珍珠,本意是谋条财路,起初也没多想,只以为珍珠应该会很值钱,倒也没留心去打听,但却从没想过一枚会如此昂贵。

    时下由于技术和认知的缺乏,珍珠不是金银矿场能够通过人工挖掘冶炼得到,几乎来自于偶然发现,在珍珠人工养殖技术出现之前,珍珠的价格是堪比钻石的价值。

    时下一粒黄豆大小的小珍珠,便要四五十根寸银,再大一些,就要上百。上一钱、一钱半份量的珍珠能值七八百,品相极好的能值两千寸银,价格高的令人咋舌。

    这就意味着两千多个河蚌,至少能出产三万颗以上的珍珠,排除不成形的残次品,至少可以收获两万颗以上的球形、橄榄型珍珠,对于当下的国库而言,无疑将是一笔巨款。

    当然,意外的巨款并非没有经济恶果,大量珍珠突然流入市场,将直接导致价格的贬值,一旦被外界获悉珍珠也可以大规模的养殖,势必将在短时间内打破市场价格,并一路跳水下跌。

    但并非没有好处,如何种植珍珠,也只有萧儿知道,即便司空南知道珍珠也能种,却也只知其意不知其理。

    日后一旦珍珠成为咸国垄断的特产,并垄断市场,咸国无疑将获得唯一定价权,没有人能够与百里燕竞争,这就意味着即便价格下跌,只要价格合适,依然可以用数量获得足够的丰厚的回报。

    战局的急转直下,几乎令人感到绝望,叶信无疑是其中之一,赵逊发出的军令晚于咸王一天抵达,信中默许了百里燕放弃蒲城,引诱晋军卷入战事的提议,但严令叶信所部不得向西出击,务必于援军抵达后,死守广信、鼎炀,否则军法从事。

    这是百里燕第二次看到赵逊“军法从事”的严令,上一次已经是六年前,尹秧城危在旦夕,赵逊下令战至一兵一卒,临阵退缩者军法从事。

    当天夜里,叶信召集诸将商议军机,如何战成了核心问题。

    此番援兵只有三万,合计叶信所部,共计六万人。鼎炀城守军两万,广信守军三万多人,北海郡其余各城兵力不会超过一万。

    守军除广信军外,几乎清一



第355章 提款
    散会后的第二天,司空南从广信接了萧儿,抵达麟城与广信交界处的荒村。村里空无一人,全都逃往广信避战去了。

    “司空将军,就是那个河塘了!”萧儿指着益草堂不远出的河塘说道。

    司空南定睛看了眼河塘,立时回想起当年荒村住过的几月,却怎么也没想到百万财富竟然就埋在水里。他问道:

    “萧儿姑娘,可知此河塘有多深”

    “好像有三丈吧。”

    “三丈,这么深!”司空南吃了一惊,这又不是捕鱼,用网捞上来也就是了,河蚌都躺在水底下,这怎么捞。

    这时萧儿说道:

    “司空将军是担心水吧,魏大哥其实早在挖荷塘之初,在河塘下埋了石槽,石槽一直通往东面的水田里,只要打开石槽,便能将水泄出。”

    “哦,还有这等巧妙之法。快,快带我去。”

    荒村有大大小小的水池、鱼塘二十多处,或是就地挖掘,或是因地制宜围堰成湖,而后引来水源蓄水,益草堂身下的这个池塘是因地制宜,挖下一丈后,在用土填入周围,如此落差就达到了三丈。

    池塘以东五十步就是落差达到三丈的水田,百里燕(既魏贤)挖掘池塘之初,就考虑到捞取河蚌的问题,毕竟现在没有抽水机,水是不能往高出走的。

    于是挖掘之初布设了一条方管石槽,石槽深入池塘内三丈,高于池塘底部三十公分,一直通往五十步外的水田中,出口处用石锥堵死,压以巨石,而后用土封住。

    萧儿指点之下,司空南很快找到那处土堆,土堆此时与周围地貌融为一体,长满了野草,根本看不出土堆之下另有玄机。

    “来人,给本将挖开!”

    “诺!”

    兵士上前掘土,挖下去两尺,果然发现一块大石,大石长宽半丈左右,正下方还还压着一块石锥。

    让人掀翻大石,石锥堵死在石槽之内拔不出来。司空南又令人用锤凿,终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石锥连同石槽出水口全部凿碎,汹涌的水流瞬间倾泻而下。

    “出水了!”

    兵士喊道,司空南这时说:

    “去两个人,看看池塘水情。”

    “诺!”

    池塘水位以肉眼可见的缓慢速度下降,约莫过去五刻钟,池水泄去两丈,深入池塘内的水槽,隐可见水石槽顶部的青黑色的青苔。

    待水位下降至齐腰深度,兵士放下绳索,司空南攀绳而下,第一脚就踩中两个硕大蚌壳。他掏出匕首,捡起一个刺入河蚌缝隙撬开定睛一看,顿是愣怔在那,心头的震撼如惊涛骇浪汹涌澎湃。

    “一、二、三……”心中默数,共计发现了十六颗珍珠,有的浑圆,有的略扁,也有卵形和歪瓜裂枣,但无论怎样,可以肯定,就是珍珠无疑。

    少时,水位降至石槽以下,众人纷纷攀绳而下,目之所及都是硕大的河蚌,有的干脆大张着蚌嘴吐着泥沙,内中都是华光闪烁的珍珠,颜色也是缤纷奇异,白的粉的黄的,还有黑的。

    “萧儿姑娘,这些都是魏将军所种”司空南不由吃惊问道。

    “嗯,是的。”

    看到眼前情形,萧儿茫然点着头,却也没多说。司空南还想多问一句,但转念一想,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想问这珍珠倒底是怎么种出来的,但显然这等秘密关乎国本,要是泄露半点,一旦被他国或是其他人得到,后果不堪设想。

    挖掘收集工作迅速展开,司空南一百人一分为三,六十人分从池塘的东西两侧向池塘中央展开地毯式搜索,将河蚌挖出之后装入木桶,另外四十人围城一圈,就地分拣剥离珍珠。

    六十人挖两千多个河蚌还是相当之快,一个时辰不到,河蚌被挖掘一空,一桶一桶的珍珠简单冲洗之后,最后装入一只只木箱。

    时至黄昏,采珠工作进入尾声,司空南再次撒出人手,最后一次地毯式搜索,陆续又发现数个河蚌。

    回到地面,司空南依然沉浸在震惊之中,他私下问道萧儿:

    “萧儿姑娘,可知共有多少粒珍珠”

    “一共是挖到了两千一百二十七个河蚌,比当初魏大哥扔下去的好像还多,不过有的里面是空的,有的只有十三四五颗,有的有十六颗,实在很难知道有多少珍珠,不过三万颗总有的吧。”

    “嘶……这么多!”司空南头皮一麻,就现在这个情况,最保守也要值两三百万寸银,咸国过去几十年年底结余的库存的白银总合都没这么多,一百人守着如此一笔巨大财富,这荒郊野外的,万一被人劫了怎么办!

    “萧儿姑娘,咱们连夜回城!”

    “不过夜吗!”

    “不,不能过夜!天黑后连夜出发,明日天亮之前就能抵达广信,而后连夜进城修整。”

    司空南倒是不担心有人劫杀他们,而是担心自己带出来的一百人当中,只要跑了一个人,后果就不堪设想。

    司空南在广信当土匪混了这么多年,当地有多少劫道的山匪他很清楚,万一自己这一百号人当中,跑了一两个去找山贼前来分赃,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1...140141142143144...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