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如果在蒲城附近划小船抢滩登陆,那更危险。七八万人轮番划小船上岸,即便在没有叛军阻击情况之下,七八万人要上岸,没有天时间根本办不到。有天的功夫,叛军早就杀奔海滩迎面痛击。
所以蒲城被围,雷城的晋军要想增援,最快捷的办法,只能就近从广信登陆上岸。
但缺德就缺德在这个地方,广信能让七八万晋军打城里过吗万一进了城不走了怎么办!
于是,晋军进不了广信城,就只能在广信以东抢滩登陆。
但这里有个致命问题,攻打蒲城的晋军必然是轻装攻城,所带粮草不多。从蒲城被围消息传到雷城,需要两天时间,等到驻雷城的晋军得知消息,从决策,集结大军,调动战船,最快也要一天,而后再坐船从海上抵达蒲城,又是两天。
然后蒲城抢滩登陆未果,又是浪费两天,这个时候晋军再沿海岸线前往广信,又是一天多。结果广信不让进,扯皮一天时间,晋军只能从广信外围抢滩登陆,结果又是七八天。
也就是说,从蒲城被围的消息传出,到晋军在广信以东抢滩登陆,中间即便没有任何环节出问题,至少需要二十天,倘若再算上晋军从广信以东,赶赴蒲城的这段路程,即便没有叛军阻击,最快也要三天。
也就是说,晋军抵达蒲城,需要二十三四天左右时间,而此时的蒲城的晋军早就给饿死了。
因此雷霆放弃蒲城让给晋军,最直接的问题是,咸军不会出兵,实际上也没有兵力解围,更不会让晋军入城,蒲城的晋军最终围困致死,最后导致晋军和咸军的矛盾公开化。
“待他两军不和之际,我军再遣一支奇兵去打雷城,咸军必亡。”
“攻打雷城难道是……”秦翰恍然大悟。
“哼哼,晋军在雷城屯有十五万大军一年军需用度,我军占了雷城,剩下的晋军吃什么喝什么,到时候再把晋军俘人给他们放回去,十数万晋军吃喝拉撒都得咸国兜着,晋军即便从晋国运粮,从北海郡将消息传到晋国北地大仓,最快即便用六百里飞报,也得十日。
再等到晋军组织民夫抢运粮草,等待船只,用船从海上运来,少说四五十日过去。秦财东以为,这两个月间,晋军十几万人吃什么喝什么,咸国若不给粮,晋军十数万人难道还能自己等着饿死
咸国若是给粮,十数万晋军两月的人吃马喂,至少耗费十数万石粮草,到时候咸国还能坚持几月!”
“天王此计果然是高呀,咸军以为我军此来为速战,现在我军剑走偏锋,活活拖死他们!”
“非但如此,晋军在雷城的根基被拔,我军便可毫无顾忌的将咸西郡、桑南郡、桑北郡,用于长孙国的兵力抽往北海郡,此种局面,岂不更为有利。”
长孙国桑南、桑北两郡与与咸西郡接壤,黑巾军去年占了两郡之后,尚有有十多杂兵西进攻打蜀田郡,雷城的晋军如同一根钉子楔在两国之间。
只有拔掉雷城的晋军,咸国、长孙国战场长才能彻底连为一片,据守与咸西、桑南、桑北三郡的杂兵才能重新整编调往前线,攻打蒲城无疑提供了拔除雷城的机会。
半时辰后,雷霆放弃攻打鼎炀计划,率军改道西进。
而与此同时,叶信于寅时与百里燕会师。
“魏将军,黑巾贼情况如何”
“尚未有消息。”百里燕道。
“本都督已经命人将马迁往永兴河,就是不知赵帅意下如何。”
“此计若成,可将雷霆十五万人马钉死与蒲城、鼎炀、广信之间,让他动弹不得,与永兴河百利而无一害,赵帅应会同意此计。”
正值二人说话之际,一匹快马疾驰而来:
“报,报将军,敌军突然向西进发。”斥候飞快说道。
“向西!嘶……”百里燕吃了一惊。
叶信忙说:
“怎会向西去,叛军难道要退往咸西郡”
“拿地形图来。”百里燕道
护兵取来地图,摊开在地上打着火把,找到目前所在,一直向西寻找,丝毫不见有任何城郭。
“此地向西沿途没有城郭与险地,黑巾军突然向西做什么”百里燕自言道,又问斥候:“贼军是全军向西,还是部分兵马西进,亦或者先是
第351章 斗法(2)
大军行进极快,巳时六刻突然遭遇侦骑斥候前来报信,得知叛军居然已经下寨,百里燕(既魏贤)又吃一惊。
“怪了,这午时还没到,叛军只走了半天多的路,居然就扎营了,这葫芦里卖的哪门子的药”
“魏将军,叛军会否从其他处调兵。”司空南提醒道。
“从他处调兵何处”
“再往西骑马三天路程可就是咸西郡,谷柏、池田一线可还有五六万的杂兵,步行急行军到此也就五六天路程,黑巾军会否再像邵平一样,将兵马调来,届时可就是二十万人呐。”
“嘶……这可能吗陔陵、广信相继出事,秦翰的阴谋已经败露,晋军还敢作壁上观”百里燕不禁觉得头皮发麻。
第一次打邵平,黑巾军从晋军眼皮子底下调兵,晋军装作没看见,当时咸军离着尚远,尚且只能吃哑巴亏。现在咸军距离雷城近在咫尺,晋军还坐壁上观,他晋国还要不要脸皮了。
于情于理,咸国也是晋国的下邦、盟军,晋军几次三番见死不救,这等国际笑话传扬出去,天下间将来谁人还敢跟晋国结盟。
当然,国与国的关系无非利益,政治就是肮脏的交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至少人要脸树要皮,最基本的廉耻和诚信要有吧。
你不能光打着盟军的名义,尽干些占领盟国地盘的事情吧。占了地盘也就占了,还见死不救落井下石,这还有一点大国的样儿吗
这时司空南又说道:
“魏将军,这晋国人毫无信义可言,难保他们再次坐看我军与黑巾贼杀个两败俱伤,此事不得不防啊。”
“倘若是如此,日后定要晋人血债血偿。走,继续上路,且看看黑巾军倒底作何打算。”
百里燕催马继续上路,跑了不到半个时辰,果然发现黑巾军已在前方五里处布下大阵,就地展开防御,大阵之后数里地外,正在抢修营垒搭建军棚,倘若只是扎营,完全没有必要大兴土木,显然是长期对峙的打算。
再次放出斥候侦查,叛军营地逐水而居,其北侧就有一条不深,宽约两丈的小河,淌水便可度过,根本无需架桥或是摆渡。周围地势平坦,方圆十里之内连一片林子都没有,无处隐蔽设伏。完全将十五万人暴露于旷野之上。
但问题是,叛军原地修筑营垒,一旦被叛军修成了,那就等于是在蒲城、广信、鼎炀三地之间楔入了一个钉子,而此时叛军摆出防御态势,骑兵就是想攻也很困难。
百里燕这个时候恍然发现,黑巾军趁着昨夜他谨慎之际,向西行军便是要争取两到三个时辰,好在这里摆开架势防御,同时挖掘营垒长期驻扎。
百里燕见情况不妙,随即去见叶信:
“大都督,黑巾军这是要有长期驻扎在此的打算呐。”
“这岂不更好,只要不去攻打鼎炀、广信,他爱驻多久就驻多久。”叶信此时挺乐观,叛军只要不去打鼎炀和广信,情况就不会那么糟。
“大都督,此地可是位于鼎炀、广信、蒲城三地之间呐,由此出发急行军,一日之内便能抵达三地任何一处,这要是叛军随便攻击其中一处,我军可就得疲于奔命。”
百里燕此时也瞧出来了,黑巾军将大军驻扎与此,正是利用三地之间品字形互为犄角的有利形势。
一般而言,互为犄角单独攻打一点情况之下,必遭另外两处兵马的钳制,因为攻城不可能一两天之内攻下,一旦拖到敌方援兵赶到,己方粮草告罄,就不得不退兵。
现在情况比较特殊,咸军是骑兵三万,有绝对机动优势,叛军纵然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却是步军,即便分兵而战,叛军攻打蒲城的同时,攻打鼎炀或广信都绰绰有余,但却很容易遭遇咸军骑兵的尾随骚扰和侧面集中打击,故而叛军想以分兵法将咸军主力调走。
叛军将大军屯驻与三地之间,急行军状态下一天之内可以抵达任何一处,假设叛军此时分出五万人马佯攻蒲城,咸军若要尾随攻击,至少需要派出两万骑兵吧,如果兵力少了,叛军来个假戏真做,甚至半路设伏。如果三万主力全部扑向这五万人,叛军主力怎么办!
而且在双方都知己知彼情况之下,叛军派出五万人马,必然是步步为营提防骑兵突袭,照此下去,倘若不能抓住战机给予重创,叛军便可能用五万人,将咸军两万骑兵引到蒲城之下。
这个时候叛军十万主力如果突然去打鼎炀或者广信,咸军仅剩下骑兵一万多,对十万叛军而言,丝毫构不成威胁,若要将蒲城的两万骑兵调回,从传令到撤军救援,中间至少需要两天以上的时间,而叛军这个时候早避开骑兵主力,抵达城下开始围攻。
“大都督,我军无论增援何处,都将被其调虎离山声东击西疲于奔命,这不得不防呀。”
“那依魏将军之意,我军该如何”
“收缩兵力,将蒲城人丁与守军撤往广信或是麟城,只留千余人守城,倘若叛军攻城,便坐船逃往麟城,彻底将蒲城让给叛军。”
“放弃蒲城!放弃蒲城岂不是自断一臂,蒲城乃广信西面之门户,蒲城
第352章 斗法(3)
百里燕(既魏贤)盘算的计划似乎与雷霆神合,百里燕意在用蒲城引来晋军,雷霆用蒲城是一石三鸟。
倘若咸军出兵去救,他就分兵攻打鼎炀,让咸军首尾不顾。倘若咸军不救蒲城,雷霆围攻广信,引晋军渡海打蒲城,进而围困之,再袭雷城,迫使晋军与咸军发生冲突。
但是不同的是,百里燕引诱晋军的目的,是收缩兵力固守广信、鼎炀,蒲城让给晋军,让晋军重兵驻守,形成三地牵制叛军目的,而后好向西突击,迫使十五万叛军叛军不得不西撤追歼稳定后方。
雷霆从永兴河西岸抽走了十五万兵马,如此一来永兴河西岸的黑巾军就剩下三十多万人,与永兴河东岸咸军兵力应旗鼓相当。加之永兴城筑成,咸军实际上可抽调的兵马要比西岸的叛军多。
此时即便从永兴河东岸抽调七八万人北上广信,西岸边的叛军对东岸的威胁,也绝不会比五十万对阵三十万更大。
而且咸军身后尚有晋军、梁军,永兴河真要出事,他们势必要前去增援,因此永兴河的兵力联军实际上占有绝对优势,若非晋国、梁国各怀鬼胎,此时联手一击,西岸的叛军必受重创。
既然梁军、晋军无动于衷,还不如此时从永兴河抽调兵马北上,加强广信与鼎炀的城防。这样一来,便无需担心雷霆的十五万叛军对鼎炀、广信构成威胁,叶信的三万兵马此时抽身西进,黑巾军将毫无招架之力。
叶信终究下不定决心,打算即刻派人请示赵逊。随后三万人马在叛军以东,相隔十里扎营。
当天下午,两军继续相安无事,双方各自都派出侦骑,私下侦查对方情况。
而叛军方面,继续加强营垒建造,天黑之前局部地区夯出了一道一人多高的土墙,并日夜施工,到第二天土墙已经超过半丈,并且在周围另选地址,抗住第二座营垒,长期屯驻的迹象已越发明显。
到了第三天,第一座营垒初见雏形,第二座营垒于当天夜间完成,并开始了第三座营垒建造,百里燕估摸着,叛军至少要建造十万人以上规模的营垒才会停工。
此外,还有件事令人费解,十五万叛军是轻装简从,随行粮草不会超过半个月,进入北海郡之前,尚能从都郡西郡和咸西郡沿途接济,如今进入北海郡五六天,始终不见粮草补给。
若是要长期驻扎,肯定是要从后方运粮,但从斥候陆续反馈的信息来看,方圆两百里内,并未发现叛军有运输给养辎重的迹象。若无粮草接应,雷霆哪来底气去攻打城池。
而与此同时,叶信派出骑兵五千人,前去蒲城接应撤离。
蒲城有民七八万,老弱病残居多,郡兵三千多人,临时征召的役兵和民军有近五千,但都是未成年和四十奔上的中老年人,壮丁屈指可数,今年黑巾军曾以三万人攻打蒲城,若非广信救援,蒲城早已失守。
蒲城撤离的消息也很快传到雷霆天王的耳中,闻讯咸军正从蒲城撤出,雷霆第一反应是咸军要放弃蒲城。
“咸军这是要弃城!”
这时秦翰忙说:
“弃城不是说蒲城咸军必救吗,现在弃城,我等计策岂不落空”
“按说……蒲城乃广信门户,咸军必救才是,他们就不怕本天王以蒲城为根基,攻打广信”
“天王,广信有民七十余万,我军虽众,贸然攻打恐怕得不偿失。”
“你怎就知道得不偿失。广信人丁虽有七十余万,粮草却只够支撑不到半年,我军若是围而不攻,他能奈我何。”
第353章 甩手
四月份百里燕(既魏贤)打邵平那会儿,黑巾军佯攻蒲城,并放出消息说,蒲城即将失守广信危在旦夕,当时姒光便是等着蒲城失守,好去占了蒲城,全然没有理会池田、谷柏一线黑巾军主力南下的情况。
现在雷霆故意放出破绽,仅以少量兵马驻守蒲城,主力去佯攻广信,如此一来,晋军就可能拿下蒲城,进而从背后令围困广信的十万黑巾军陷入腹背受敌的情况。
按理说,此时晋军只要倾力一战,突袭围困广信的十万叛军的背后,定然遭到重创。
但问题是,雷霆现在赌就赌姒光不会从背后下手,而是坐等广信失守之后,黑巾军与咸军拼个你死我活之际,姒光再从背后杀出占了广信。
最具迷惑性的还在于,等到谷柏、池田的黑巾守军赶到时,雷霆手中便有二十万人马,只需分出十二万去打蒲城再围广信,剩下八万据守在此,晋军一旦占了蒲城,面对蒲城以南的八万黑巾军,晋军从背后攻打围困广信的十万黑巾军的决心将大打折扣,只要晋军敢动,雷霆即刻将其分割包围吃掉。如果晋军窝在蒲城不动,则即刻反扑蒲城。
于是当天雷霆大军继续加固营垒,而当天黄昏时,位于永兴城的赵逊最先接到百里燕发出的密函,后半夜,又接到叶信送来的紧急军情。
百里燕第一封信是调旸霆驻防的姜闵所部广信军骑马北上鼎炀,叶信的第二封信继承了百里燕的第一封信的内容,详细道出了北海郡形势剧烈变化,并转达百里燕要求再增兵五万分驻广信、鼎炀,好抽出三万骑兵西进,袭扰叛军后方的情况。
一口气要抽走八万人,不禁令赵逊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百里燕不当家,是不知柴米贵,还做梦想着永兴河防线还有三十万人。实则公孙岳叛乱期间,黑巾军在长达八十里的防线上,全线发起攻击,致使咸军伤亡惨重,赵逊手头兵马不计伤员和移防陔陵的戍兵,压在永兴河能投入作战的实际不足二十五万,抽走八万精锐战卒,永兴河就剩下十六七万的杂兵。
百里燕第一封信到时,赵逊连夜调兵前去旸霆接防广信军,调姜闵北上,紧接着叶信的第二封信让人始料未及,赵逊连忙派人前去追回广信军原地待命。同时亲自赶回陔陵,面见咸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