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文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幸福来敲门

    至于左堂的堂吏则是站在一旁,各个无精打采地打呵欠。

    一名官吏见此一幕不由讥讽地道:“咱们吏部各衙门向来是官员们出入频繁,车水马龙的地方,怎么到了左少宰坐堂后,门庭冷落到如此呢”

    “诶,还不是看咱们部堂大人年纪大了好欺负,他在太宰面前事事唯唯诺诺,半点主张也没有,如此怎么会被太宰看在眼底。”

    “咱们吏部的正堂是个没事也要找事,有事都要插手




1246.第1230章 梅家来访
    第1230章 梅家来访

    转眼已是入秋,林延潮书房外一片竹林,竹叶已黄且掉落了不少。

    院外鹅卵石小道上,不时有下人用竹扫把扫着树叶。

    今日正值休沐,林延潮在书房处理了几份公文后,这才有了闲暇。他离开书案,躺在藤椅上随手从旁拿起一本书,听着依旧悦耳的竹林沙沙声小寐一会。

    有些精神后,林延潮又拿起书看几眼,待眼睛疲倦时,再将书盖在肚子上。

    如此功夫,没有人打扰自己,也没有公事的催促,林延潮才感觉光阴有那么点是属于自己的。

    林延潮想起以往读书时,那等拼命三郎求学,以为考取功名为官后可以清闲些,但没料到为官的日子比读书还更加忙碌。

    若非心底有些抱负,林延潮真要怀疑自己这三十多年来忙忙碌碌求得是什么了。

    就在林延潮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外头陈济川来禀告道:“老爷,有客拜访!”

    似林延潮这样的二品大员,时间都是很宝贵的。

    好容易休沐半日,他宁可坐着看会书,也不想接见什么官员。故而陈济川身为管家当然是能挡则挡。

    不要紧的事他即可做主了,不够级别的官员也由他来打发。

    这事很不好做,容易得罪人,但身为高管的管家哪个不是八面玲珑之人。

    如张居正的游七,申时行的申九都是人精。

    林延潮为知府时是孙承宗,陶望龄替自己打理,而陈济川则是从不会到会慢慢熟练,为了能与官员打交道,平日里书也没少读,也可以慢慢替林延潮处理一些不太重要的关系。

    “何人”林延潮自是没什么好心情。

    但能劳动陈济川来见自己的,必定是朝中大僚来拜访,或者是什么要紧事。

    “老爷,”陈济川奉了两张烫金的帖子然后道,“扬州梅家大公子梅堂,二公子梅侃恳请求见老爷。”

    林延潮看了一眼帖子,梅家确有资格见自己一面,但天子刚知道他与盐商有所往来的事情。

    于是林延潮点点头。

    不久梅家大公子梅堂,二公子梅侃来到了林延潮的书房。

    梅堂到了书房一见窗外竹林,不由将折扇往掌心一拍称赞道:“真是好景致,不意在京师之地居然能见此江南水乡景色。”

    “特别是这竹林令我想起一首诗来,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林延潮闻言微笑,这是借物誉人的马屁手法。表面上夸得是竹子,其实称赞是林延潮。

    普通的商人家都专门教子弟读书进学,就算不能考取功名,将来与官员们也能说得上话,能够打交道。至于这梅堂的才学,林延潮心想若不是他去经商,考个秀才,甚至举人应是不在话下。

    林延潮笑着道:“比起江南诗书人家,实不值一提,让两位梅兄见笑了。请坐,来人看茶。”

    梅堂坐下后道:“部堂大人实不相瞒,梅某这一次是为许次辅罢相而来的。”

    林延潮笑道:“你们梅家在扬州的消息很灵通嘛。”

    有兄长在前,梅侃就不说话了。

    梅堂道:“我们盐商最要紧的就是和朝廷打交道,京师这边有什么风吹草动,只要给的钱足够,不用数日即会到我们耳里。”

    “天子下旨斥责许次辅时,我们已知道许次辅相位不保,故而家父让我星夜兼程到京打探消息,结果还在半路上,我即已知许次辅回乡之事。”

    “现在我们两淮盐商最担心的就是两淮纲运的事会不会有反复”

    林延潮道:“许次辅虽去,但当今户部尚书杨蒲州对此事还是支持的,你不用太担心。”

    梅堂道:“话是如此说,但是杨蒲州到底是山西人,晋陕盐商哪一块他不会动,但我们徽浙盐商他就不一定能靠得住了。”

    “那么话当如何说”林延潮问道。

    梅堂当即道:“朝堂上的局势最重要是平衡,晋陕盐商背后是张,杨,马等晋商,在朝堂上则有杨司农撑腰,而我们徽浙盐商财力物力不在于晋陕盐商之下,但是现在许次辅走了,我们缺一个能在朝堂上能替我们说话的重臣。”

    林延潮笑了笑,当初许国一走,他即知徽杨盐商会转而支持自己,但没料到这么快。商人的嗅觉灵敏果真是不一般。

    “部堂大人不出三十岁即拜尚书,将来入阁也是指日可待,我们打算……”

    林延潮伸手一止道:“这话现在不好提了。”

    梅堂一愕与其弟对视一眼,随即问道:“大宗伯的意思是”

    林延潮道:“我毕竟是朝廷重臣与你们太过亲密,必遭来天子见疑,之前你们梅家所赠,我都早已变卖将钱都捐赠予书院,以免被政敌抓住把柄。”

    梅堂微微惊讶,但随即笑着道:“部堂大人行事真是小心谨慎。”

    林延潮笑了笑道:“梅兄,我有一肺腑之言与你道之。”

    ”部堂大人之言,小生必洗耳恭听。“

    林延潮道:“本朝官商不相联络,在官者莫顾商情,在商者莫筹国计,此国家之弊。吾以为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

    林延潮之言,令梅堂十分受用,但面上却道:“部堂大人的意思,小生不明白。”

    林延潮当即道:“数年前京师遭震,南北多旱涝之灾,许次辅让他的同乡,也是你



1247.第1231章 相托
    第1231章 相托

    明末首辅都有离阁时常向天子推荐替补阁臣。

    申时行陛辞时必然也是如此,他临行前一定向天子推荐了阁臣。

    之前林延潮已是早早与张位结好,二人如何结好,说来话长。

    要从现任詹事府左庶子刘楚先说起。

    刘楚先乃隆庆五年以庶常入翰林院,张位虽先他一科,但二人十分相善。

    刘楚先与林延潮虽私交平平,但后来刘楚先有一事求林延潮,原来他是隆庆五年进士,正是张居正门生,又是江陵人。

    刘楚先虽才具不显,但对张居正极为佩服。这些年来他在翰林院虽为官没有建树,但他却做了一件事。

    刘楚先与几位同乡全力编纂并校毕《张太岳先生诗文集》。书成之后,刘楚先请林延潮来为书作序。

    林延潮觉得此事有些风险,他一个人不愿意办,于是请教了居乡的礼部尚书沈鲤的意思,最后二人一起为书作序署名。有了林延潮与沈鲤二人作序,如此这《张太岳先生诗文集》不仅才得以在书肆里出售,而且也是因此名声大噪,天下的读书人也通过这本诗集了解到张居正的为人。

    林延潮与刘楚先通过这件事也成了不错的朋友。而刘楚先多次在林延潮面前推荐张位,林延潮与张位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然后福建右布政使费尧年与张位走动频繁,张位通过费尧年也有一事求到林延潮。

    原来张位的同乡好友刘应秋,是万历十一年的探花,与朱国祚同为三鼎甲入了翰林院。

    在去年年末时,他在西北火落赤部犯边的事情上指责申时行主和的态度,认为他将边情瞒报,以事欺瞒。

    因此刘应秋本要被重责,但张位请林延潮替自己保下对方。于是林延潮在申时行面前陈述利害,用拉拢张位之言,让申时行网开一面替刘应秋保住了他的官位。

    不久刘应秋还升任中允,进了新民报任为编辑。

    通过这几件事,若是这一次申时行在天子面前推荐了张位,张位并得以入阁,那么林延潮这烧冷灶就算成功了。

    至于自己是否为申时行推荐,林延潮倒是没有把握,因为前两日林延潮得到消息,袁可立在苏州为知府石昆玉鸣冤叫屈,而公然批评应天巡抚李涞。李涞甚至因此被迫自劾辞官。

    这件事林延潮知道后,也是良久无语,袁可立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给自己搞了这么大的事,申时行若知道后会怎么看自己。偏偏又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候,袁可立的作为很可能让林延潮之前一切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所以林延潮知道此事后,一时不知如何向申时行解释,但这时候申时行却已是辞官了。若为不知内情的人得知这消息后,倒是有林延潮落井下石,忘恩负义的嫌疑。

    申时行才去位,你的学生就在申时行老家搞了这事,以后官场上的人会如何看林延潮。

    思来想去之间,林延潮的脸色阴晴不定。

    这时候陈济川出声道:“老爷,要不要去申府一趟见见申相爷”

    这倒是一个办法,林延潮不说去申府相送,就是申时行要离京了总不能让他心底落下这芥蒂走吧。

    林延潮闻言沉吟片刻,然后又坐回藤椅上道:“不忙,你立即派人去通政司那打听。看看有何消息”

    等了半个时辰后,陈济川即来向林延潮禀告道:“老爷,今日圣命已下,吏部左侍郎赵志皋晋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前礼部右侍郎张位拜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入阁参预机务,启于唐。

    唐与明二朝都是一样,采用群相之制。在唐朝之初,只有同中书门下三品,方可视为宰相。

    然后改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再然后改为参知政事,也可以叫参预机务。

    总之除了内阁大学士的官衔外,一定要加一句入阁参预机务,方可视为宰相。

    林延潮听了这二人的名字,点了点头,这个结果对他而言不是最好的,当然也不是最坏的。

    他当即对陈济川道:“立即备轿,我们去申府。”

    在坐轿前往申时行的府上,林延潮心底又盘算起内阁的局势来。

    申时行,许国去位,王锡爵又是居乡不归,那么当初几位内阁大学士里只有王家屏一人在阁主持大局。

    若是自己推举的赵志皋,张位能补位上。张位若能支持,再加上王家屏,如此自己对内阁的影响力将大增,不会再出现在廷议上处处碰壁的情况了。

    至于赵志皋,林延潮倒是将他忽略了,不过不仅是林延潮,官场上也恐怕也早是把这位存在感极低的大臣给忽略了吧。

    当初林延潮与赵志皋在翰林院共事时,他一直不太理事,权柄能放则放。

    到了吏部以后听闻也是一样,旁人有事来找他都是说好,议事时都在打瞌睡,大家议完了叫他一声即是。

    所以听闻他在翰林院,吏部人缘都是极好,与佐贰官,正堂相处极睦,从没有人与他为难,甚至还因此入了阁,这份本事实在令人佩服不已。

    赵志皋官位虽高,但看来是个不管事的主,至于张位虽然入阁,但是却是吏部右侍郎的三品衔。

    一日他不转正为二品衔,一日只能称得上是‘副宰相’。

    如果将来有人以二品尚书入阁,张位就算入阁早,但也只能屈居其下。

    &n



1248.第1232章 申时行的谋划
    第1232章 申时行的谋划

    申时行的书房里,但申时行说出这话时,林延潮心底一凛。

    这阁臣二字,不知为何物,但此刻却一下子戳中了林延潮的心底深处,释放出一等**来。

    林延潮将此念头压下,见申时行若无其事地笑着。林延潮已知自己方才面上的失神已被对方看在眼底。

    林延潮正要开口,申时行却伸手一止当即道:“你不必着急回答,老夫即将归里,你们师生一场,今日我就将此为题目,最后考你一考,你要当作当年在会试般,仔细思索来答之。”

    林延潮闻此倒是回想起了十多年前,自己在贡院会试答卷时的自己。当时自己的文章被申时行,余有丁所赏识取中,点了会元,最后才有了自己今日。

    林延潮郑重地思考了一会,才道:“辅臣之位,乃官员之率表,使各卿各安其职,学生何德何能能居此位,也不敢有此野心……”

    申时行闻言一晒,然后道:“老夫已是致仕,你就不要拿官场那一套的话来说。你不要顾忌,尽管直言。”

    听申时行之言,林延潮想了想当即道:“学生仔细一想,是不是学生年不过而立,仕官资不过十二年,无论年纪和资历都是不够,所以让学生再熬一熬资历,等到水到渠成的时候,就自然而然负天下之望入阁了。”

    “负天下之望……”申时行拿林延潮这句话里这二字于嘴边咀嚼,然后摇了摇头道:“老夫虽也有这念头,但因资历年纪而不荐你入阁都不是老夫心底真正的想法。”

    林延潮闻言心道,难道不是资历年纪,那又是为什么呢

    他想起当年张居正荐潘晟,张四维荐许国入阁的时,当即问道:“恩师可是为了避嫌学生是你的得意门生,学生能有今日都是恩师一手提拔。若是恩师荐学生入阁,虽说举贤不避亲,但圣上心底总有不舒服之处,甚至有的官员士子也会因此对学生有所看法。”

    有的官员,当然是邹元标,赵用贤那一派持清议的官员,还有就是在野山人,士子生员等等。

    申时行微微点头,却没有再说。

    林延潮心想这也不是,他想着申时行之言并非无的放矢,再把他方才说的负天下之望几个字拿来反复咀嚼一二,他突然想到这就犹如科举考试的题眼一样,破题就在这里。

    没错,正是如此。
1...707708709710711...7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