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曲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昭之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
古代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及奉行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都与饮茶的时风分不开。
华夏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道“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
在一些人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从而奠定茶文化的基础。茶叶,为华夏茶坛大放异彩。
华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凤凰单丛茶、有熏豆茶、香味茶、姜盐茶、盖碗茶、冻顶茶、龙井茶、乌龙茶等,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人们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
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华夏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
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华夏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
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华夏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茶文化之所以与异域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华夏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华夏也是天下茶道的宗主国,任何国家受华夏茶文化的影响都不能否认华夏是茶道宗主国的地位,否则违背了茶道的基本文明。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
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
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缕微弱的信息却值
第三百三十一回 茶道
茶在先前都是药用,后是民众普遍饮茶,也多是认为对身体有益。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道观崇尚饮茶,在苔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饮茶始于华夏,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华夏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华夏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华夏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镇,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华夏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茶文化是华夏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各种名优茶、茶栈、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由于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必然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茶文化的发展使茶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归纳其重要方面有很多,如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代酒、以茶倡廉、以茶表德、以茶养性、以茶为媒、以茶祭祀、以茶做菜、以茶为食、以茶设宴、以茶健身、以茶制药……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通过品茶,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故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美德和要求。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名流人士愿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民众,影响到整个天下。
茶文化对天下的作用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茶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对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对人生的挑战。
 
第三百三十二回 天元
两人正在交谈不欢,身后又来了两叟,一个是弈仙天元,另一位是琴仙正音。
弈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又称围棋。
围棋起源于华夏,传为帝尧所作。
围棋蕴含着华夏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华夏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十九条线段将棋盘分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
因为黑方先走占了便宜,所以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
古代围棋是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处各摆放两子,为座子制,由白方先行。
围棋也被认为是天下最复杂的棋盘游戏。
华夏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有“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之说。
据说围棋高手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围棋之盘式、着法等了然于胸,能将观过的“局坏”之棋,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棋具中的棋子分黑白两色,多为扁圆形,棋子的数量以黑白子各一百八十个为宜。
华夏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rb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材料有玛瑙、贝壳等。
盘面上标有九个小圆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天元”。
下让子棋时所让之子要放在星上,让先除外。
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
棋谱:它为记录棋局的工具,通常以笔记本的形式出现。
对弈规则是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棋子下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棋子落子后,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动。
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棋子的气: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
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提子。
提子: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有二种:一为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二是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就是禁着点(也叫禁入点)。
棋盘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被提方下子。
对弈的胜负判别华夏采用数子规则,因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优势,所以所有规则都采用了贴目制度。
先后手的确定是由抽签编排或对局前猜先决定。
古代采用的是座子制,即对局时先在棋盘角上四颗星的位置分别摆上四个子,黑白各两个,类似的对角星布局。
古代围棋的下法分为敌手棋、饶子棋、先两棋。
位尊的,敌手棋,一般执白先下;水平高的与水平低的下(饶子棋),高手执白,水平低者执黑先下。
古人计算胜负的规则是“子目皆空”,即棋盘上的活子,目就是围住的空点。
“空”在这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总指围的地盘,不单单表示围住的空点。
弈有术语,目:指棋盘上,被一方棋子所围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打劫:双方可以轮流提取对方棋子的情况。
围棋规则规定,打劫时,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须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对方应一手之后方可提回。
尖: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处行棋称为“尖”。
由于尖的步调较小,人们也习惯地称它为“小尖”。
长:“长”是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已有棋子继续向前延伸行棋。
“长”一般用于与对方接触交战的时候,便于将己方的子连成一片,更好地攻击对方。
立:“立”与“长”有着微妙的差别,“立”主要指向紧靠着自己原有的棋盘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边线方向的行棋。
挡:“挡”的意思也就是直接阻挡对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对方棋子冲出包围时,用己方棋子紧靠住对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
挡的作用也就是含义中所说的两点,一是阻止对方破自己的空,二是防止己方包围住的对方棋子冲出。
初学者掌握之后,可在护空、吃棋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并:“并”就是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旁边的一线路上紧挨着下子。
顶:“顶”就是顶撞对方的棋子的着法,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对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头上下子。
顶的特点是结实、厚重、具有先手意义。
顶的形式很多,有尖顶、鼻顶等。
爬:“爬”是指一方的棋子在对方的压迫下,沿着边上低位,也就是一线或二线的位置上长。
爬可以用于做活、连络、占地、搜根等。
关:“关”是指与自己在棋盘上的原有棋子隔一路行棋。
冲:“冲”是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向对方的“关”形中间的空交叉点处行棋,这就叫“冲”。
“冲”经常是运用自己强的一面去阻击对方,将对方的棋分成两块,以利于寻找机会消灭对方。
跳:跳的形状与“关”形是相同的,都是在与原有棋子隔一路的位置上行棋。
但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关是含有向宽阔地带或中腹扩展的意味,而“跳”则一般用于双方对局彼此接触交战的时候,为逃出己方的棋子或者追杀对方薄弱的棋最常用到它。
飞:“小飞”,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对角交叉点处行棋。
“大飞”,它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目”字形的对角交叉点处行棋。
“象步飞”是在原有棋子的呈“田“字形状的对角空交叉点处行棋。
&nbs
第三百三十三回 古音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是华夏的乐器。
古简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十三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琴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古简记载琴的创制与华夏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伏羲作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
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
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
“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这里的“静”还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