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绝版马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东风暗刻
半夜时,刺史府中有了动静,好像苏刺史派出去的人有消息回来了。樊莺推了推高峻,他果然未睡,也不说话,从床上一跃而起。
两人一起来到了前厅,苏刺史也是刚刚被手下人叫起来——他们连夜锁定并带回了王海蛟。
褚遂良和樊大人闻讯,不等叫也都起来,嘴上不停地恭维台州府惊人的办事效率,心里却暗暗佩服高峻断事的准确和迅捷。
如果不是高峻,那么樊伯江十数年前的死亡事件,很可能会当作一件陈年的无头冗案、年复一年地挂起来、拖下去。
但他仅从收据上的一个日期,便准确地给余杭县、于潜县划定了查阅县志的具体时间,从而找出了樊伯江购珠后的大致行程。
然后再从樊伯江生前的生意、对方卖珠时的心态猜测他的职业,将目光轻描淡写地锁定在了台州。
尽管樊大人和褚大人当时还有些将信将疑,私下里以为他的推测中总有些不着边际的部分。但王海蛟明明白白地被快速找到了。在令人称奇的同时,他们已经没有谁再怀疑高峻推断的正确。
只凭一张收据!
苏刺史对手下极为满意,吩咐厨房为他们开小灶儿、好酒管够。然后苏刺史等人正襟危坐,三更半夜的,一本正经地要听这个王海蛟的来路。
樊莺有许多的话要问面前的这位老者,但她发现不论是苏刺史、褚大人还是叔父樊伯山,三人谁都不抢话。
看来苏大人的任务是把人带到,而此时只剩下
第962章 回程余杭
王海蛟身躯一震,不知眼前这位年轻而威严的西州大都督,因何聊着聊着家常、一下子就问到黄莲珠上。
这件事情几乎早已渐渐地被他遗忘了,此时听一个外人猛然间问起,王海蛟立刻猜到了这些大人们的来意。
他惶恐地跪倒,不住地磕着头说道,“各位大人一定弄错了,小人一家只是再平常不过的杀鳄人,哪会有那样的宝贝!小人不知几位大人是如何找到小人的,也许……也许,重名重姓也是有的,是大人们搞错了!”
高峻笑道,我说过什么吗老伯怎知我说的“黄莲”就是什么宝贝
王海蛟颓然道,“小人该死!只是……苏莲珠已经不在小人的手中了!但此宝奇异、世间罕有,总有不该得的人心存窥见、甚者为之害理伤人也是有的。小人实在不敢透露出买珠人的下落,以免,以免……”
高峻道,“老伯难道认为我们是不该问的人么你还知道替买家遮掩,果然行事、为人有些章法!不过老伯大可不必,只管说来。”
王海蛟有些失控地叫道,“各位大人,小人不能!买家与小人多年相交,情如手足,他当时说的明白,无论何时都不能与任何人说起黄莲珠的下落!再说这珠子已然不属于小人,小人哪里能讲!”
高峻和在座的三位大人无不暗暗点头,他手指着樊莺问王海蛟,“你可知她是何人她便是余杭县樊伯江的独女——樊莺!也是再下的夫人!”
王海蛟将信将疑,“这怎么可能!樊伯江,已经十数年音讯皆无,小人以为他是得了宝贝之后怕招惹了祸患,举家迁离原地、隐居避世去了。现在凭空冒出来一位做着高官的女婿,让谁敢信!”
樊伯山喝道,“你这人怎么如此执拗!本官宗正少卿樊伯山,樊伯江乃是本官的胞兄,你只说我兄长隐居避世,想没想过他与夫人在购得黄莲珠后便遇难而亡再啰嗦不停,你便有借珠害人之嫌!还不讲来!”
王海蛟喃喃着,“我说呢!我说呢!这么多年都没有樊兄的消息!”
……
黄莲珠是他的祖上在一次杀鳄取皮时无意中得到的。
王海蛟讲,他的家中一直以来只是养鳄、取生鳄皮。鳄皮的熟制一节,自有像樊伯江这样半官半商的作坊在做。
与王海蛟的父亲有生意往来的商家,最多时达到过十几户。
而且他家兼顾着卖鳄肉生意。官府对鳄皮的征收是以一年为期,一年内集齐贡数便可,因而,在时限上并不紧张。
王海蛟家每每等上次的鳄肉卖完了,才会杀新鳄。不然,海州地带气候潮湿闷热,鳄肉是放不住的。
隋炀帝二征高丽时,吸取了头一次的教训,为抵御高丽山地冰天冻地的寒冷气候,炀帝钦赐随征的王公大臣、亲卫将佐每人一双鳄皮履。
各地负责土贡蛟皮的州府纷纷传下令来,要在短时内集齐鳄皮,各地制皮商作纷纷求货。因而,王海胶的父亲不得不打破了杀鳄的惯例,鳄场中的生鳄肉堆积起来。
虽然到最后,鳄肉几乎都要降到了白送的价钱,仍然有了大批的积压。那些鳄肉就用来喂食活鳄,但仍然有一些鳄肉烂掉了。
在清理这些腐肉时,王海蛟的父亲意外地发现,有一具鳄鱼的肉身被压在最底下,而且是最初被屠宰掉的。
但别的肉都烂了,只有它肉色新鲜如初。
这些人大为惊异,悄悄剖视验看,只见在鳄鱼的腹中有被它咬碎、但未被化掉的厚厚贝壳,还有一颗光彩绚烂的明珠混杂其中。
这可是个大发现,鳄肉多日不腐,很明显一定与这颗珠子有关了。它夜明如炬、不须舌尝而闻之味苦,便取名黄莲。
他们偷偷地验证,不论将它塞进哪一具宰杀后的鳄肉,肉皆不腐。
“这样的异宝,于你的生意正是大有益处,而你却将它出让出去了,难道是家中有什么大的变故或者这颗珠子
第963章 腿瘸之人
王海蛟的妻子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有个三十来岁的儿子,嘴角淌着涎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樊莺。
王海蛟曾指着儿子,叹着气对高峻道,“他少心眼儿,三十多了没娶到老婆。”他说老父、妻子的变故以及儿子和中落的家道,都是得了黄莲珠之后。
因而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要把这颗给他家中带来恶运的珠子出手。
一切都是在不声张的情况下进行的,他第一个先给樊伯江去信商量,樊伯江马上携夫人赶来了。王海蛟不想欺瞒朋友,如实陈述自己卖珠的原因,并且黄莲珠的价钱并不高,只属象征意义。
但樊伯江不大相信恶珠之说,这样的绝世之宝,能以这样低廉的价钱入手,将来总可以算一份独女莺儿的妆资……
此次的台州之行,只是确认了樊伯江夫妇购珠的来处,但对于破解他们的遇难原因并没有多大的助益。
在苏亶看来,樊伯江夫妇的遇难,也只能与那场山崩联系在一起了。
褚遂良和樊伯山已从台州起程赶赴雷州、崖州赈灾。苏刺史认为,无论如何他都得尽一尽地主之谊,到余杭去尽一尽本份、携助女婿将樊伯江夫妇妥善安葬才行,因而才携着夫人跟来,以示庄重。
苏刺史放下一州的政务,与夫人赶到余杭郡出席樊莺父母的丧葬之事,事情的本身就有亲近之意。
高峻回行时就没有一来时那样急迫了,苏刺史一路上也不能走得太急,因为有夫人的马车在后边。他想尽可能多地,与西州的这位高官女婿聊聊政务。
樊莺弃马,与刺史夫人乘车而行,看得出她对此行有些失望,一路上不大爱说话,有时猛然想起以前的事,樊莺会扑在刺史夫人的肩上抹一阵子眼泪,然后夫人安慰。
她猜到樊莺是怎么样的心情,因为只要赶回了于潜县,那么也就真正面临着与父母的分别,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她在车内安慰樊莺说,一个人的痛苦与普天下人的痛苦比较起来,犹如一朵残瓣的花与一场凌厉的冰雹下所有的花朵,一只损翅的蝴蝶与一夜萧瑟的秋风中所有的蝴蝶。
“殷儿你们能嫁到西州大都督这样的夫婿,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女儿们过得好,做父母的无论生与死,也都能安心了!”
行程就是这样的矛盾——有刺史夫人同行,行得不能太快,但也不能过慢,那就显着有人对此事不大重视。因而许多人就将就了刺史夫人的马车。
苏刺史、高峻并辔在前,随从的护卫们在后,而马车内,苏殷的母亲便偶尔与樊莺说自己的女儿。
先说她在出嫁前的任性,动不动便不吃饭、而给他们夫妇吃闭门羹。再说在她随李承乾遭难期间家族对她的冷落,不久便无意地问到高峻家中的高雄、高壮两个孩子。
不单是这两个孩子,临行前谢金莲和思晴也快产了。樊莺知道,夫人是在有意地暗示她对女儿的担忧——苏殷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樊莺对于柳姐姐内心的想法岂会不知,也知道师兄与苏殷直到现在都没什么身体上的接触。
樊莺不能给夫人什么像样子的安慰,只是说家中的姐妹们和和睦睦,苏姐姐在政务上也得心应手,“苏姐姐的性格哪里有伯母所说的半点儿,她可是家中最知礼的人了。”
看着樊莺忘却忧伤、反过来安慰自己,苏夫人稍稍安心,听车外说天已近午夜,刺史大人吩咐投店住宿。
这样的赶路速度就比较合适了,既昼夜兼程、又让台州苏刺史和他的夫人有充足的时间,与他们的聊天对象多聊几句。
对于苏亶来说,自己这位女婿在西州的成功,绝不能用通行于官场上的、那些普通的道理来解释,与他自己所熟悉的那些理论也绝然不同。
这个年轻人外表沉稳冷静、但任何对手都不敢轻
第964章 命在旦夕
老汉的眼睛一亮,说道,“不瞒高大人,你所问的腿瘸之人,我这店中二、三十年来总也住过不少。但我这里却一直记得一个……不,是两个人,于我家是有恩的!”
苏亶刺史此时也恍然有所悟,原来,高峻仍然没有忘记紫溪塘中挖出的无头瘸腿人的骸骨。
苏刺史本来以为,高峻的台州之行无功而返,回余杭也只剩下了却樊伯江夫妇的后事一宗。没想到他半路住店,心里还想的这事。
这就是高峻的与众不同之处了。
他有些急切地问老者道,“大概是什么时间是不是贞观九年的六月某天如何又是两个瘸腿之人”
这回轮到老者奇怪,“苏大人所猜的时间正是那年!六月十一日半夜亥时末!若问小人因何记得那样清楚,我叫一个人来才能说得清!”
他回身吩咐伙计,“去把公子叫来。”
不一会儿,一个十一、二岁大的男孩子睡眼朦胧地被人带过来。老者道,“他是小人的独生子,恰是贞观九年六月十二日子时生人。”
众人不再多话,听老者娓娓道出一件往事。
贞观九年六月中旬,老者的夫人终于临产。这是他盼望了多年、年近五旬才有的喜事,从此便可有后了。
但夫人在产房里呼苦连天,从白至夜愣是生不下来。折腾了多半夜,乡下的产婆才无可奈何了摊着手出来,对男主人道,“老爷,小的无能为力,夫人这是横生倒养,到这会儿才露出孩子的一条腿……恐怕大人、孩子都不得保全了!”
老者当时急得在地下团团乱转,产婆的话便是悲惨的结局。他双手抱头,感觉人生的所有希望都不复见了。
恰逢此时,客栈外相扶着进来两个人,一男一女,各四十来岁的年纪。男的是个右腿有残疾的,女的扶着他。
他们衣衫褴褛,仿佛长途跋涉、已经饿坏了。家中有头等大事,上至主人下至伙计早都乱了方寸,于是就有伙计往外推他们,“去去去,看不出这里正有闹心事,你们还来添乱!”
男主人蹲在地下,头也不抬,对着客栈外边道,“多行些善事罢,让他们进来……再给他们准备些蒸饼……给一壶酒……钱就不须收了!”
两人千恩万谢,就在大厅里狼吞虎咽,而此时,后宅中女主人嘶声裂肺的痛呼再一次传过来。
中年女人吃着饭,便放下,对男主人道,“多谢老爷的施舍,让我们夫妇活命,小妇人是个稳婆,可以进去看看。”
有道是病急乱投医,店主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女的让进去。客栈主人与那个瘸子一起在外边等候。一个时辰后,里面传出孩子的哭声。
后来才得知,孩子生出后浑身憋得一片青紫,呼吸也没有了。就是这个稳婆,倒提着孩子的双脚,由上至下不停地拍打,孩子终于哭出声来,身上的青紫也慢慢褪去了。
客栈的主人千恩万谢,给他们准备了最好的客房,再将酒菜给他们摆上。正陪着喝酒,后宅的仆妇跑来,语无伦次\脸色苍白地对他说,:女主人血崩了,止都止不住了,命在旦夕!
店主再次求救似地看向稳婆,可她再进去看过后,出来时就歉意地摇了摇头,“老爷,小妇人也无能为力了!准备后事吧。”
樊莺问,“老伯,那么你的夫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台州刺史夫人也感同身受,极是关切。
谁知老者说,“夫人仍然健在呢。”
樊莺有些奇怪,“可是老伯,你方才不是还说,稳婆让你准备后事么难道是她哄骗你们,原来还有后续的活命手段”
老者道,“非也,非也!夫人你不说,其实老汉早已再想起两个人,可不就是高都督所问之人!他们果然是在同一天半夜随在稳婆夫妻后边进店的……果然俱是三十左右岁,有一架马车,男的驾
第965章 欣欣向荣
于潜县令郑早,很快就迎来了由台赶回来的西州大都督和他的三夫人。
一同南下的褚大人和宗正少卿樊大人,虽然已经动身去了雷州和崖州赈灾,但这次居然又跟来了台州的苏刺史夫妇。
这让郑县令的内心大为惊讶,心说也难怪,这位西州都督年纪轻轻便有这样的高位。只看看与他有联系的这些高官,也就不须再说什么了。
余杭县县令李浚时闻讯也赶过来,高峻临离开时吩咐的事情,他也进行了仔细的察访。
察访的结果是:樊家过去的作坊、故居,在樊莺幼年离家北上寻找叔父樊伯山时,便已变卖一空。
而在可以找寻到的、当时已被遣散的、樊伯江过去的伙计、家丁之中,根本没有一个右腿腿瘸之人。
但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高峻的心幕中,从未指望过腿瘸之人会在余杭县出现。两位县令纷纷关切地问询西州都督、此次南下台州有什么查访结果。高峻无意与他们详谈,只说没什么所得。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从速将樊莺的双亲入土安葬。西州地处边陲,不可长时间无主,高峻和樊莺宜速回西州去。
樊莺的内心之中极为矛盾,父母虽然故去,但面目如生,见之如同睡熟一般。而身边这些人所要做的,便是将他们掩埋在地下,从此见都不能再见上一面了。
于潜县是樊莺双亲的遇难之地,也无所谓落叶归根了,苏大人和高峻商量就将他们安葬在过去的紫溪涧边。樊莺此时没有主意,一切都听师兄的。
但她坚持,就将黄莲珠随同父母一同入土,她想让他们永远保持这个样子。苏刺史听罢连声制止。他摇着手说,这可不好,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