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绝版马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东风暗刻
己巳这天,西州和庭州巧夺白袍城、控制了天山上庭州水源的消息传到了长安,龙心大悦。
阿史那欲谷意欲占据的白袍城地带,正是乙吡咄陆部境内两大河流的生发之地。其中一条河正是东面的伊犁河,此河上溯一千二百里之后、在天山东部的山顶湖地带发源。
另一条河是碎叶河,在伊犁河西边四百八十里,此河出自于热海,而热海里的水九成也是来自于天山,其中最大的源流,就在白袍城南三十里处,也是出自于山顶湖。
这么一看,白袍城的地理位置到底有多重要也就不言自明了。此城虽然只能容兵五百,却直接控制了在葱岭以西的乙吡咄陆部两条最大河流的源头。
白袍城,堪比一座折冲军府!再说,即使把一座折冲上府安置在乙毗咄陆部的王城——碎叶城的边上,都不一定能让阿史那欲谷这么痛痒难耐。
对于一个以游牧为业的部落,水、草之重要不须多说。阿史那欲谷内心中的不悦,大约与大唐皇帝心中的喜悦一般的厚重。
西州大都督高峻,只带了天山牧六名护卫队、庭州及谷东守捉杂凑起来的七八十人,便铲除了乙吡咄陆部偷偷楔入进天山来、筑城立足的一颗钉子,投入之小、收获之大,再一次让大唐皇帝吃惊非小。
皇帝得知高峻的这次行动,只是他巡视庭州田地城牧草场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与乙吡咄陆部发生的军事行动也是临机起意。但是不得不说,意义太大了。
后续,阿史那欲谷没有任何的反应,暗气暗憋了。
一则说明他先前跑到天山顶部的筑城行为就不怎么正大光明,二则说明乙吡咄陆部的旱情也真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三则……那是他一定知道:与西州高峻比划,以前在乙吡咄陆部的腹地他都占不到便宜,跑到西州、庭州夹空的天山山顶湖来,他更不行。还真不如落个好态度,以求白袍城在水源的控制和分配上不要太苛刻,多少的分给乙吡咄陆部一杯羹。
至此,最先报出旱情的西州,又最先让皇帝陛下把心放在了肚子里了。
自古以来,马,一直与华夏这片土地的安危和兴盛息息相关,来自西方、北方、东方的游牧夷狄,自春秋时代便是各朝各代的肘腋之患。没有马,何以御边!
看来长孙无忌所说,“群牧事重,重在长官。”真是一点不假,有郭孝恪和高峻二人在,西州无忧也!
皇帝在接报后,曾经再一次动过重赏西州的念头,但再赏能赏到哪里去呢高峻太年轻了,而且没有合适的接替人选。
最后他只做了一个决定:庭州刺史阿史那薄布,授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开国侯,以从三品入居长安,赐以宅第。以彰其主动上请将浮图城并入大唐、又协同西州袭定白袍城的功绩。
原庭州别驾、现长史王达,以并白袍城之功,授庭州刺史,正四品下阶。
相比于西州的抗旱,黔州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但陛下并没有苛责高审行半句,西州长史苏殷上报的黔州抗旱奏章,其中也没有提什么高审行罚俸之事,也就不罚了。毕竟那些开出来的荒地,明年后年还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
而且他还超拔了黔州的一位县令级的官员到了黔州长史之位。凡择人之法有四条:一为身,须体貌丰伟。二为言,须言辞辩正。三为书,须楷法遒美。四为判,须文理优长。以上四事皆有可取,才可授六品以上官职。
那个李引的相貌,有司早就报与皇帝知晓,此人面贯长疤、眉目凶恶,“体貌丰伟”头一条根本就不够格,但皇帝没有犹豫,还是擢升了他。
自从亲征高丽之后,皇帝的身体总有不适,有时睡梦中就置身于深沟固垒、飞矢如蝗
第950章 瓦亭观牧
长孙大人建议道,“陛下此次虽然不能去西州观牧,那么就到凉州巡视一番当地的武威牧场也不错。”
凉州刺史李袭誉接到消息说,大唐皇帝圣驾已到凉州城外,慌忙带齐合州官员出城,将皇帝一行迎至刺史府。
见长孙大人也来了,李袭誉对赵国公说道,“贵公子润,已携夫人要回西州,恰好已到凉州了,此时正该在黔州驿馆歇息。”
长孙无忌陪同皇帝出京时,长孙润假期将毕,与妻子高尧正在长安府中做着西行的准备。因皇帝一行先往泾州走了一趟,想不到双方又在凉州碰头了。
长孙润大婚,皇帝只是赐以金、帛、匾额,并令太子李治亲至长孙府致贺,而他并没有出面。
此时,听说自己的内侄竟然也抵达了凉州,便吩咐道,“不能去西州天山牧,正说有些遗憾!朕听说长孙润已是护牧队副队长了,正好见他一见。”
于是,李袭誉连忙派人去凉州驿馆,请这对新婚的小夫妻前来见驾。
长孙润和妻子高尧,知道李袭誉正是高峻六夫人李婉清之父,因而到凉州后已先至刺史府拜见过李大人。两人回驿馆后正准备着起程往西州去呢,接信后慌忙赶来参见圣驾。
两人见驾,跪倒施礼。皇帝看到长孙润英武的年少有为模样,内心中十分欢喜。再看高阁老的孙女高尧,婚后更添稳重、面若朝花,又是暗自点头,并将二人勉励一番。
长孙润又带来一个消息,说他八嫂苏长史已从黔州回来,与五嫂崔嫣、四十八名天山牧护牧队、二十名女子卫队刚刚到达驿馆之中,因无圣上传见,所以没敢过来。
皇帝大喜,连声说,正遗憾着没见到天山牧的护牧队呢,这不赶了个巧!于是再命人去驿馆,将黔州回来的所有人全部召到刺史府见驾。
很快,在大唐皇帝的期待中,苏殷、崔嫣,并天山牧六十八名男女护卫一齐赶到。苏殷与崔嫣一同进见。
苏殷曾经是皇帝册封的故太子李承乾之妃,又被皇帝塞到西州去。此时见驾,崔嫣倒好说,但苏殷未曾开口,却有些语吃。
因为上一次面圣时,她还口称“父皇”,而此次……
以往不见苏殷时,皇帝也多次猜测:她遭逢这么大的变故,绝不可能再像当初册封时那般端庄娴雅。一个女子经历人世苍桑,便如临秋之卉,艳则艳矣,但多少总会染上些尘风消磨的痕迹。
没想到,眼前此人不但容颜宛如当年,就连神色之中也丝毫看不出经历的挫折,往那一站,工整娟秀仍如同她写上来的奏章一般。
恍惚间仿佛回到当年,她正站在承乾的身边……皇帝百感交集,不禁脱口说道,“你仍叫父皇!”
苏殷重又跪倒叩头,“父皇……”
所有在场之人,无不唏嘘、眼圈儿泛红,听皇帝问,“高峻可曾欺负于你”苏殷连连摇头,皇帝再问,“那个柳夫人呢如何”
苏殷再连连摇头,意思是柳玉如也没有欺负自己。但她意识到陛下所问含糊,但自己这样就可能令他产生误解,遂说道,“柳妹妹对儿臣,就比峻还要好。”
皇帝的脸上闪过一丝笑意,再问崔嫣,“可是实情”
崔嫣回道,“陛下,正是实情。柳姐姐年纪还要小过苏姐姐,她对我们其他人还时而托大,但在苏姐姐面前却从没有过,偶尔还放个赖什么的。”
众人都笑起来。
皇帝又看了一眼苏殷,终于哈哈大笑。他想起来一直念念不忘的天山牧护牧队就在外边,于是起身离座。西州人多,不可能叫这么多的人都进到大厅中来。
那些男女护卫们此时刚刚下了马,正在仨一群、俩一伙私议有什么事。圣驾一出来,这六十八人本来男女混杂,但仓促中各找各马、飞身上去
第952章 不算丢人
武威牧护牧队中有人在马上一缩脑袋,但箭已“叮”地一声在靶心上颤着了。有人偷偷咂舌。他们的头儿也眨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只是咬着下嘴唇、挑着眉毛、先前脸上的笑模样也不褪,他也感到了吃惊。
临来时考虑到瓦亭山附近风大,因而才把箭靶靠着山根下摆放。而天山牧施射人所处的位置,距离上足足超出他们训练时的两倍。
箭先飞过山前的风口、再飞过武威护牧队这群人的头顶,既有迎风的弧度又有向上的弧度,拿捏之准、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人家这一箭几乎就是在皇帝话音刚落便射出来了,好像连瞄都未瞄。
皇帝的金卫马队纹丝未动,天山牧四十八名护卫队和二十名女护卫也如司空见惯,但武威护牧队的马队中有马匹在原地换步,出现了片刻的骚动。
射箭的正是长孙润。射过箭之后,他将弓收起,在自己的马队中什么都没有说。但长孙无忌却也吃惊不小。
么子这一手露得漂亮!想不到原来一个整天架鹰猎兔的小子,此时焉然就是一位胜券在握的少年将军。赵国公去看皇帝,见皇帝也缓慢而郑重地点头。
在护牧队的马队后边,正是西州长史苏殷、五夫人崔嫣和长孙润的新婚夫人高尧,她们倒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叫好。
崔嫣原本出自高府,与高尧早就相熟,见状低声对高尧道,“妹妹,恭喜你嫁个好夫君……”
开始见这些人训练中耍闹,皇帝真有些生气,但听了长孙无忌的劝阻、长孙润有关高总牧监对日常训练的见解之后,他的气早消了大半。
此时便微微笑着问道,“武威牧,你们的‘李广’呢站出来让朕也见识一下弓箭上的手段!”
头儿这次便挠着头回道,“陛下……天山牧谁比得过!但马上对砍,我们武威牧却是有些威武哩!”
皇帝再马上侧身看向长孙润,问道,“人家‘李广’说了,不比箭了,要比马上刀法,不知天山牧护牧队行也不行”
四十八名天山牧的护牧队员在马上纷纷去看他们的副队长长孙润,就等他下命令,好在皇帝面前表现一下。但长孙润却有些迟疑。
这又不是对敌,要怎么个砍法儿不出力不好分个上下,但是万一伤到对方,毕竟也算兄弟牧场中的同行,要是惹了祸那该怎么办因而他才有迟疑。
武威护牧队中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们刚刚在箭术上落了下风,总有不服气的。一见天山牧射箭这人迟疑不决,便猜测他业无全精,箭法好、未必刀法也好。
此时便有人挑战道,“我们知道天山牧的弓弩从西射到东少有对手,我们输得不冤枉。但敢不敢与我们队长比划刀法”
皇帝乐见手下牧卒如此好斗,见长孙润不吱声儿,便鼓动道,“天山牧的刀法果真拿不出手么那你们高总牧监是怎么搞的”
长孙润回道,“陛下……我是怕万一……”
武威牧场中立刻有人喊道,“莫怕莫怕!临阵时我们自会给天山牧留些面子!”
长孙润急道,“我们岂会怕谁,只是怕误伤了你们,到时高总牧监怪罪下来……不好说啊。”
但热伊汗古丽在队伍中应声对他道,“长孙队长,你们不屑动手,那就让我们来比划!”
皇帝看着这个二十几岁的女子,问,“她是何人难道也是天山牧护牧队的”
长孙润道,“陛下,我们刚刚说过、被总牧监挑到厩房顶上那个苏托儿——也就是我前任的副队长,正是热伊汗古丽一家,她便是西州苏长史的女子护卫队队长!”
皇帝兴致盎然,“好!不错!这就更有看头……热伊汗古丽……嗯,不知都有过什么战绩”
&nbs
第953章 大事小情
路上,皇帝对长孙无忌嘀咕道,“朕有心把长孙润留在武威牧做个大牧监,但又担心西州高峻说朕——说朕趁他出远门儿挖他护牧队墙角!你等他从余杭回来之后,找个机会与他讲讲……”
皇帝此次的凉州之行,心中已然有了个不大成熟的想法。
长安帝都,东有潼关、南有终南崇岭,北方更有河套环卫,只有西面,河西走廊的最后屏障全在武凉。
尤其是西州未得、吐谷浑未破之时,武凉之地便是西拒高昌、焉耆、龟兹等西域胡国的最后一道屏障。
因而,大唐立国之初,仅仅在凉州武威一带,便安置着明威、洪池、番禾、武安、丽水、姑臧六座折冲军府。
此外在赤乌还有赤水军,此军乃是大唐各军之中最大的一支。凉州的东、北、西三面还有赤水、乌城、交城、白亭共四处守捉,有通化军镇……
假使西州那片地方仍在外族之手,那么凉州武威郡的前面便只有玉门、嘉峪两关,防势显得单薄很多,那么长安之“安”又从何说起
但眼下就不再是这种局面了!
如今,西州在郭孝恪和高峻和经略之下日渐稳固繁荣,庭州也成为大唐的正式州府。焉耆归入、龟兹半入,白扬河、铁勒诸部、轮台也圈了进来!
再加上北方颉利部思摩的归顺,无形中,凉州的压力也就顿时小了很多。
甚至可以说,凉州目前只起个东、西联络之责。长安敢把李袭誉一个文官安放在凉州做刺史,其实正是因为放心了!
大唐占住了西州,防线便直接由玉门关往西推进了三千里,直接到达葱岭一带。而西州,则由之前外族侵扰大唐的大后方、一变而成为大唐西拒胡族的牢靠基地。
而东、西攻防形势取得这样天翻地覆的逆转,皇帝自认为大政方向是自己所定,人却是用对了两个:一个郭孝恪、一个就是高峻。
他在想,此时是该考虑着精减武威一带大部分军力的时候了,既可减轻大唐养军的负担,又可与民休息。
贞观初年,皇帝曾召集左右诸卫将卒于显德殿演武,并且对诸将说过:
“朕不想一味垒池筑城、造物淫费。凡农、民除了务好田桑,尽管令其逸乐好了。但兵士们就要熟习弓马,假使朕令你等出战,希望所向披靡、没有敢于当面列阵之敌。”
正是今天,皇帝亲眼见到天山牧护牧队与武威护牧队的比划,才让他的这个想法更加清晰了起来。
经过高峻点拨过的一位女牧子,砍掉胡人两个俟斤、还自认为不值一提!还能逼平武威牧场一座中牧的、彪悍的护牧队队长!
也难怪,高峻敢在与白扬河隔着一道崇山峻岭、沟联与支援都极为不便的地面上划出个西州静海县,而阿史那欲谷就默认了!
他还把阿史那欲谷偷偷摸摸、花钱费力建了一半的白袍城客客气气地占过来,阿史那欲谷也默认了!
看来,以牧御边是个不错的法子,但必须要有过硬的护牧力量。只有增强了武威牧,他的大计划才好实施起来。
只是皇帝也知道,关陇一带正是自己这位舅子——赵国公长孙大人的后园子。此处军力的消减也是长孙大人最在意和敏感的。
因而皇帝才忽然想到把自己这位从八品上阶的外甥放到凉州来,让他做个武威牧正六品下阶的大牧监。将来,武威牧哪怕只要有六分、似天山牧那样挺得起来,他也就达到目的了。
儿子射了一箭,便一步飞升上去九阶,料想长孙大人也会极感快慰了。
裁撤关陇军力的后续手段,山东一派的江夏王李道宗,应该更没意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