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绝版马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东风暗刻
苏亶与高审行说过一件事,褚遂良祖籍丁忧,可一点儿没闲着,筹备了给黔州抗旱的捐款之后,褚大人再忙着召集家乡父老,筑堤拦海,挖塘屯田,据说成效显著,在余杭一带声名远播。
高审行听了,便生出一种紧迫感。
黔州、余杭都在长江以南,如今一处开荒抗旱、一处屯田,两处的业绩不可能不被人放在心中比较。
不过再一细想,黔州这边水利已毕、今后再无大事,只等秋后颗料归仓。而余杭现在才开始,那么今年褚大人是比不过自己了。
虽有如此想法,但高审行再也坐不住,他知道李引已不大可能给自己卖真力气了,因而,苏亶夫妇一走,他便说要到黔州各县看看,也起身离了府。
台州夫人与女儿恋恋不舍,走前私下与女儿道,“娘从你气色上就看出,眼下你累则累些,但处境还是从未有过的好,只是对这样一个好女婿,你可一定好好拴住了他的心,再不可像在家里一样任性。”
苏殷道,“我的事用你操心!”
她母亲道,“你年纪已经不小,有些事不要让为娘挂念,总之娘得抱孙子吧有些不可启齿之事全凭你自己用心,英雄难过美人关,总之得让他离不开你,比如为娘年轻时对你爹……”
苏殷脸红道,“我的事用你管!”
爹娘走后,苏殷以为自己的黔州之行任务也该结束了。黔州的旱情还是一如既往,从她来到这里至今滴雨未下,但黔州的那些抗旱引水的工程都已竣工,她再滞留在这里已经没什么事情可干了。
另外,母亲临走时的体已话、自己在黔州旧居时所做的噩梦,对苏殷都有极大的触动。她真正的家在西州,终身倚靠之人也在西州,她得回去,而且只有她在西州过得好,才可省去爹娘的惦念。
只是崔嫣刚刚到达,与婆婆在一起时也显得很高兴,看起来多半想多住些日子,于是苏殷决定再等几天,之后与崔嫣一起回黔州。
&nb
第930章 怎不烧香
回到了黔州、接待了台州来的亲家,崔夫人便控制不住地要去都濡县看一看,她不知道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在丈夫和李引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关系出现了这么大的逆转。
她与丫环和两位女儿说,要去都濡县看一看那两棵小桕树。
她们先进城,到县衙去看了一眼,李引不在。她们再到李引的家中去找,院门虚掩着,小白犬狂奔出来见女主人,一副久别重逢的亲热样子,但院子的主人却没有露面。
崔嫣知道都濡的县令是母亲的救命恩人,因而母亲才与他熟悉、可以不经通报就走进去。但她随着几人进去后看到,这个斜躺在床上刚刚从沉睡中苏醒的人,在面目上是那么的眼熟,崔嫣心里有些吃惊。
直到他跳起来连连说着“失礼”,向崔夫人行礼的时候,崔嫣还在盯着他看。如果去除了他脸上的那道刀疤,那这个人就是在剑南道被高峻生擒的李弥。
崔嫣不露声色,但内心惊诧莫名。因为她发现这位李引县令在猛地看到自己的时候,眼神里也闪过一丝惊讶。她不等李引说话,先对他万福着道,“李叔叔一向可好么”
不论是李引、还是崔夫人、苏殷都对崔嫣的表现感到意外。
苏殷以为,崔嫣是从母亲的救命恩人的角度上、才这样称呼李引。而李引却瞬间想到,这个女子曾经是自己一直以来认为的女儿!他一下子愣住,不知说什么好。
而崔夫人知道女儿一定认出对方来了,此时崔氏也不担心这二人暴露李引身份。她嗔怪地问李引道,“大白天的,你不去县衙中处置公务,却躺在家中睡大觉,当真以为是我的救命恩人,便可为所欲为么再说,你是不是认为黔州的抗旱已经大功告成了”
李引道,“夫人,县里那点儿事,小人早上便处置完了,抗旱……恐怕刺史大人已经用不到小人了。我猜刺史的奏章很快也可从长安批复回来,那么小人也就不再是什么六县都水使了!”
崔氏道,“你呀,原来在江夏王府做长史的时候,头脑不是挺活泛的么怎么这回就与他倔将起来,连拐个弯子都不晓得!”
崔氏当着崔嫣和苏殷揭破了李引过去的身份,两个女子虽然惊讶,但没人有表示。
李引道,“夫人,刺史大人好像已经得知了陈赡带他妻子去西州的事情。”
崔氏恍然,思索再三,轻轻叹了口气。但让她在女儿和儿媳的面前说起此事,却比说破李引的身份更难。
夫人只是问,“那么李大人,你一定把什么都承担下来了。”
李引道,“小人虽然未说出夫人,但我猜刺史大人已经什么都知道了。因而,夫人对小人的提携之意,小人恐怕要让夫人失望,只是小人以为,夫人你以后还是不要与小人见面的好……”
崔夫人却道,“只要长安无信到黔州,李大人就还是‘六县都水使’,你该行使你的职责,而不是睡大觉。”
“但小人在都濡县对引水石渠所做的排洪修改方案,刺史大人不以为然,别说我还因此废了一大片山地了。”
“真有必要这样大动干戈地改动么”崔夫人问。
“当然了,看一看上次被水冲毁的那面山坡,还有被大水淹掉的谷地,夫人便可知道了,可那只是一座蓄水池中的水造成的,并非大雨。”
他们一起来到山上,远远地看了看那片沟壑累累的山坡,庄稼都毁了,而底下的山谷中仍是一片泥泞,稼苗倒伏其中,大部分业已腐烂。
“那你还睡大觉!还不快些行动起来!”崔夫人对李引道。
李引无可奈何地说,“不行啊,刺史大人已经当众宣布,由澎水县令张佶总揽抗旱之事,高大人已不打算再用我了,眼下黔州抗旱的重中之重是巡水!再说,就算我们这就开干,也已来不及了。”
他说,“刺史大人也许是正确的,今年就是个干旱的年
第931章 忘了给他
李引低头不语,高审行的话满是揶揄讥讽之意,他不想替自己解释,更不想崔颖为此替他多说半句话。
但苏殷道,“父亲大人,山水冲地这件事已有定论,是那个马洇所为,与李大人是无关的!”
高审行再道,“马洇是谁极力地推举他上来的哼!这就是你们女子的眼光!”
苏殷闻听,竟然也不好再说什么,高审行道,“本官把话放在这儿,只要在黔州地面能下上两滴雨,李大人的‘六县都水使’之职,就接着干!”
说罢,刺史不再等夫人,带着他的卫队飞驰走了。这是他直接向夫人表明,不论送长安的奏章有没有回音,李引的“六县都水使”,都没戏了。
崔夫人望着高审行的马队隐入山道后边,紧咬着嘴唇半天未吱声。“你们女子的眼光!”高审行也是在嘲笑她。
高审行和李引这两个人。她当初为了女儿有个倚靠都欺骗过他们,说崔嫣是他们的女儿。现在他们一明一暗再度纠缠到她的生活中来。
一个步步顺畅、身居高位、主政一方,一个好事多磨、屡行屡挫、步履维艰;
一个威严庄重、富有官声,另一个遍体鳞伤、面目全非;
一个为了自己而蹬开了发妻,让她寄身庵堂不为人知,另一个因情致魔、射杀了自己的丈夫还对自己念念不忘;
一个像是报负她当初的欺骗、一次一次地寻花问柳不在乎她的感受,另一个像是仍然生活在过去,这么多年孑然一身,两次舍命相救。
而他们二人的矛盾竟然与自己有关,这样看来,高审行种种的不端似乎也可原谅。李引的仕途终于有些起色,那么他再次落魄的征兆更让她不能忍受了。
崔嫣再次轻声道,“母亲,我们去哪里”
崔氏不知哪里来的火气,冲女儿撒出来道,“我哪知道何去何从,只知道姓柳的没有一个好东西!”
苏殷又不知婆婆口中这个姓柳的何许人也,但她见崔嫣受了婆婆的抢白,不但不生气反而笑嘻嘻地圈住崔夫人的胳膊道,“总之母亲一定是个好母亲,女儿也一定都是好女儿们!但你不该骂我柳姐姐,还有待诏大哥家的嫂子也姓柳!”
崔氏的气忽然消了,对崔嫣道,“这也不能骂、那也不能骂,我也回府烧香,祈求天上掉两滴滴雨水!”
临走她又对李引道,“你且干你的,只要没有过分的小辫子抓到他手里便是。哼,我告诉你吧,奏章在我马车的坐垫下边!”
李引、苏殷同时目瞪口呆,但崔夫人已经起身下山了。
回府后,崔夫人再不过问李引之事,她听说高审行很快再把都濡县的司户佐、一个叫钱发的提拔上来做了县主薄,理由是钱发忠于职守,半夜在盈隆岭上、不闭眼地紧盯着灌溉。
崔氏知道,这是高审行又一个给李引施加压力的小小的把戏,她也不过问。一个县主薄要有什么样子的政绩才会短时间对李引构成威胁!她想,既然有显示高审行和李引的矛盾是因自己介入过多引起的,那她就淡出。
崔夫人也不再提出到都濡县去看她的两株小桕树,她并未烧什么香,反倒是丫环时而偷偷地双手合什,嘴中念念有辞。
偶尔丫环找借口引诱着刺史夫人去都濡县,她好有机会跟着同去,崔夫人就让她自己去,等丫环回来后,夫人什么都不问。
但,黔州的旱情依然严峻。好在各县有引水石渠,有大河,有高大的水车,那么只要再坚持八月一个月,等一入了九月,收成也就可保。
就在苏殷打算返回西州、崔嫣陪过了母亲又想起了儿子、也想起要回西州的时候,黔州刺史府再起波澜。
这是高审行和夫人崔氏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不论是苏殷还是崔嫣,似乎都使不上劲。但她们
第932章 只做不说
此时只有刺史和夫人在一起,高审行终于坐下来,把手扶在膝头敲打着,不说话。
夫人见他不接话,于是再笑着道,“老爷,黔州的抗旱大计总算有了些眉目,想一想当初,地里旱到连苗都不出,眼看着去冬的开荒前功尽弃,我们是怎样心焦!但李大人一上任,便力挽狂澜丰收在望!他就算有些耿直、不晓得变通,你也该谅解他。”
高审行道,“话是这样说,但我提携他,总是看了夫人的面子!”
夫人道,“我岂会不知老爷的心意,因而在半路上才截下了奏章。老爷试想,起用李引的是你,短短时候眼看大功告成了,再要罢去他官职的又是你,这奏章让皇帝看了,不知怎样看待老爷。”
高审行不语,夫人的话点明了这件事的连带影响,这会让人认为黔州的刺史卸磨杀驴,如果再加上对马洇上上下下像耍猴似的任用,那么,有人要说出黔州刺史用人草率的话,也是有可能的。
夫人又道,“假使陛下看到奏章,稍加寻思,万一生出一点点于老爷不利的看法,那就得不偿失了。”
高审行终于吁了口气,说道,“夫人你考虑得倒是全面,但总该早些与我说知,若不是那个车夫,我至今还蒙在鼓里!你和那个李引,在这方面倒是挺像,只做不说,也难怪你们两个人会搅合到一块去了。”
他威吓道,“夫人你可知私截送给陛下的奏章是个什么罪过么也就比矫诏稍稍轻些。而矫诏,是比照谋反的!!!”
夫人故做被吓到了,“老爷你可别吓我,谋反这种事如何能与我牵连上呢。再说,什么叫我们两个搅合到一块!”
“可你在谋我的反!”刺史说,“以为我不知陈赡一个刚刚流放西州的刑徒,潜回黔州拐带人口,不是夫人你和那个李引同谋的么我说你们只做不说,难道冤枉了你们!不知你们背着我还做过些什么我不知道的。”
一说到了陈赡和他的妻子吕氏,崔夫人就有些不快,再听他最后一句,她不由得从座上站了起来,脸上的笑意立时就没有了,面似冰霜。
高审行以为她终于害怕了,于是换上一副笑嘻的模样凑上前去,揽了夫人的腰说道,“此事可大可小,再说,我岂能追究夫人的罪过!”一边说着,一边把脸也凑上去。
夫人抬手,轻轻地、而又不容违抗地拨开高审行放在她腰间的手,“老爷,这些日子我陪两个女儿奔走六县,忙那些保水保墒之事,又跑了一趟长安,身子一直不适……再说,女儿们就在外边……”
高审行被夫人拒绝,脸上有些讪讪地。
他坐回去,再道,“只是那个李引,私开过所、毁去过所底根,只凭这一点他就不称个县令,我断不会轻饶了他!”
夫人冷冷地道,那么,老爷不但想罢去他六县都水使一职,连他这个县令也不想放手吗
高审行不接她话,反而再问,“夫人与他天天往盈隆岭上跑不嫌身子不适,十杯八杯地替他挡酒不嫌身子不适,此时我们夫妻私处,你先还好好的,此时倒就不适了!”
崔氏问,“老爷,你若有什么事只管直说,不必先打我一耙。你不打我这一耙,合情合理的事为妻何时拗着你过。”
“那个吕氏……有了身孕。”高审行终于低声说道。
崔氏惊愕,看着高审行非窘非惧的样子,原来他借了奏章的事大发雷霆、骂走了信差、支走了两位女儿,拿着李引的官职说事、恐吓和猜
第933章 平起平坐
高审行没有想到,夫人在这件事情上会如此地坚决,好像与吕氏有多大的仇一般。
他不甘心,因为吕氏曾说,如果刺史大人不给她个名份,她要把此事嚷嚷到人尽皆知,让所有人看一看,黔州的刺史大人是怎样让一个寡妇有了身孕的!
“哼!他伏在夫人的大腿上吸来吮去,夫人在盛夏之季、衣衫单薄之时伏在他背上翻山越岭,也是捕风捉影”
夫人颤声道,“这就是我不检点了,我不该让他替我救治、不该让他背我,我应该死在外边不回黔州,那就没有今天让老爷为难之事了!”
高审行换了口气再央求道,“夫人,我们再各退一步,你知道,若那个吕氏把我扬风洒雪地抖落出来,我这刺史就不必有脸做了……”
“不!”
夫人斩钉截铁地说,“为妻自入高府、自问所作所为并非十全十美,心中常怀愧疚。因而老爷在外边风流、在西州辱了管家之妻、到黔州先一个吕氏、后一个吕氏,我都假装看不到。但你若让我接纳那个寡妇万万不能!”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就忍心看我当众出丑、在黔州官场上落个笑柄”
“老爷,当年你从岭南返回长安、路过丹凤镇时只是个落魄公子,可曾是什么高官我可曾嫌弃过老爷但老爷官越做越大、口味却越来越低,这官即便不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她毕竟怀了我的儿子!”
夫人又冷笑道,“若非马洇和李引喝多住在澎水县的那晚,马大人酒后吐真言,我还不知就是这个寡妇,居然同时侍候了老爷和马洇两个人!你怎知儿子就一定是你的!你怎好意思让这样一个寡廉鲜耻的人和我同时再侍候你!”
高审行有些恼怒,抬高了声音对夫人道,“总之事急从权,有道是夫贵妻荣,这样的紧要关头,我不会听你一个妇道人家胡言乱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