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之前对梁奕有期盼,是希望他能够拿出比卢谷很好的策略,能够让其明白真正的差距有多大,日后肯定可以省去许多的时间;对他的自信是因为,你梁奕要是拿不出更好的策略没事,跟着我们一样赞同他就行,反正以现在的能力大不了就是时间长一点而已,这点时间还是拖延的起,要得就是做到万无一失,可是现在话已经说了出来,断然没有收回去的道理。
四人中,元于两人对此很担心,卢谷反而是更加的轻松,最出乎意料的是对其不熟悉的汪同有种莫名的信任感,认为梁奕能够安稳度过。
汪同对梁奕的过往分析来看,一直都是处在出乎预料的举动中,比如说从正七品统兵到正四品贴身护卫是谁能够想到的,毕竟在南齐朝还没有这个先例,而梁奕则是第一个,一切源于董高逸的欣赏,能够一国之君如此欣赏的又有几人。
又比如用计打败卢不叙,居然是放弃城池的防守,大开城门直接将敌军放进来,然后利用对城中的熟悉和自身的优势将其击败,一开始谁能够想到这么危险的行动居然真的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要是当初元于不给予支持的话,梁奕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机会这样做。
后来就是派梁奕去查案,那时候的梁奕还不到二十岁,谁又能够想到一个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事情的贴身护卫,不仅将整个大梁府的贪墨官员查处,还趁此整顿了大梁府的官场,据说现在的大梁府随随便便去查案,很难找到贪墨的官员,和之前有着鲜明的对比。
还不算其他的事情,可以说每一次的大事都是出其不意的,然而这一次,都以为梁奕要么选择拿出更好的策略,要么就赞同卢谷所说的策略,除了这两种选择已经没有其他的,这是能够猜到的自然不能够算作出其不意。
不过壮着胆子提出这样要求,就真的是出其不意,所以在汪同看来或许还真有可能成功。
至于卢谷的自信则来源于他认为梁奕太过于狂妄,如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两个选择
“好,既然你已经答应,朕就给你两个选择,至于如何选择是你的事情,但是无论是选择哪一种,最好是能经过仔细的思考,然后做出慎重的决定。”
“微臣明白。”
看着站在下面不卑不亢,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貌似心中已经有了答案的梁奕,董高逸还是忍不住点了点头,他之所以会欣赏,这方面就占据了较大的原因,若是其他的人在这个时候恐怕早就在胡思乱想,毕竟不知道接下来的选择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利弊,他则是完全不同,根本不在乎选择,反正都是在能够解决的范围内的。
其实刚才那番话听着的确是已经生气的样子,实际上董高逸知道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以他对梁奕的了解程度,以及看似很狂妄的请求,真正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真的有比卢谷更好的策略,至于为何在说之前还要先评价两人的策略,估计其中肯定有他的道理,而这在董高逸看来正好是一次不错的机会。
在梁奕回来的前一个月,董高逸就有简拔他的想法,奈何刚从兵部侍郎升任兵部右侍郎才一年时间,最主要的是这一年的时间内梁奕根本没有任何的理由可以再次简拔,除非能够再次立下大功劳,但这是何常容易的事情,直到收到这个消息之后。
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说过的豪言壮志,而眼下正是一个时机。
首先是四足鼎立之时南齐朝的实力一直处在弱势,可以说是四国之中最弱小的一个,不仅要面对来自东汉朝的威胁,还要警惕西凉朝这个虎视眈眈的国家,如果不是四国之间一直存在比较默契的配合,恐怕早就成了今日的东汉朝。
自从接连两次从东汉朝获得十余座城池,加上军队的实力越来越强,将领们不再像之前那样不堪,董高逸逐渐看到了希望,特别是不久前和东吴国的一次合作,让董高逸觉得不能够再坐以待毙,必须要主动出手才行,正好西凉和北魏结盟的消息传来,让董高逸明白,不仅仅是自己这样想的,这两个国家已经付出了实际的行动,想要在这场混乱中获利不是容易事,一定要提前有所准备才行,而军队自然成为了关键。
而这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梁奕,可以说南齐朝能够有今日,和他是分不开的,要是当初没有梁奕的计策,想要围困卢不叙简直是天方夜谭,甚至还会伤亡惨重,就因为这一次过后南齐朝就有崛起的趋势,随着后面的一战,更是在正面战场上打败东汉朝,而曾经最强国就有衰败的迹象。
以现在东汉朝的情况,想要再回到当初那样的实力估计已经是不可能的,加上新建立的东吴国,曾经持续了足足两百多年之久的四足鼎立局面可以说已经不复存在,从而取代的是西凉,北魏和南齐三个大国,东吴,东汉两个实力较次的大国,至于剩下的像是南疆,北疆国一类的不再是首先争夺的对象,局势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董高逸清楚和西凉以及北魏两国早晚都有一战,与其让他们进攻东汉和东吴两国,还不如主动出兵相助,不至于到最后没有盟友。
但是总不可能直接出兵几十万去迎战,首先就是主帅,按照正常的做法,超过三十万大军能够做主帅的目前只有卢谷,公孙岩,元于三人,其他人能力再强都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这三人其实单独拿出来说,董高逸觉得都是能够独挡一面的,比如说元于,在还是上将军的时候就能够做三十万大军的主帅,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做到的,要根据战场随时变化的局势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反正元于做主帅这么久还没有出现过大错误。
再说卢谷,从小就习武长大,父亲,爷爷一辈都是南齐朝历代有名的将领,而他十五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入军,是一步一步从一名普通将士做到大将军的,打过仗是不计其数的,虽然他的父亲以及爷爷提供了不少便利,但是正二品以上的将领已经不是任何人可以干涉的,唯一能够做决定的就是当今圣上,而他能够成为大将军能力肯定是有的。
公孙岩是最低调的一个,既没有元于那样是靠着打胜仗,也不像是卢谷这样有显赫的身份背景,他家中虽然不是普通百姓,但家族中担任过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兵部左侍郎而已,像是他的父亲不过是个正四品的将领而已,能够提供的帮助是少之又少,不过最后还是凭借着自己做到了左将军这个位置,能力肯定是有的。
意味着南齐朝的将领中这三位都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具体派谁去肯定是卢谷最合适
第三百五十六章 梁奕的看法
董高逸还是承认卢谷所说的策略是挺不错的,但是因为这次就是要帮助梁奕造势,所以这套方案只能先作为备用放着,说是要大臣们讨论也只是留一个面子。
接下来梁奕所说的策略更好,那么这套方案只能放弃,如果梁奕的策略不如这个,那就真的会交给大臣们商议。
“首先,第一个选择,朕可以对你刚才提出来的请求谅解并且不追究任何问题,这样做朕可以当做你今日并没有来过,放出的话同样视作没有听见。”
“第二个选择,既然你信誓旦旦的说出了请求,朕已经答应了你,接下来只要你认为自己的策略比卢谷的更好就说出来,让汪同,元于,公孙岩听一听是否更好,如果你的策略的确是南齐朝当下最合适的,并且最终取得了很好的结果,那么朕就让你升官发财,如果你的策略并不是当下南齐朝最合适的,那么你就重新回到真的身边做贴身侍卫,五年不能离开。”
说完之后董高逸就看着梁奕,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留给他做选择的。
这两个方案在元于看来,第一个肯定是最合适的,虽然会原地踏步,但这是最安全的,董高逸都说了当做从来没有发生过,而且不会进行追究,但是他明白,梁奕是肯定不会选择第一种的。
第二种方案可以说是利益与风险共存的,失败了,梁奕就不再是兵部右侍郎,必须要重新回到董高逸身边并且待上至少五年时间,这些年以来努力的一切都将白费,五年之后的情况谁又知道和现在有多大的区别,所以风险还是很大的。
然而利益同样让人眼红,从董高逸口中说出来的升官发财必定不一般,现在的梁奕已经是从二品的兵部右侍郎,再升官就是正二品的官员,整个南齐朝正二品以上的官员就那么十来位,各个都是极其不容易的,梁奕如果能凭借这次成功的话,以后的时间肯定会节约很多,在朝廷的地位也会急剧上升,这是很难让人拒绝的诱惑。
但是他们还从董高逸的话中听出了另外的意思,既要升官还要发财,前者在南齐朝还能够理解,只是后者怎么想都不明白,毕竟这是从一国之君口中说出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不过要是从侧面或者是其他方面来看,这个发财很有可能是去户部当差,而户部唯一正二品的官员那就是户部尚书,现在的户部尚书和梁奕关系不错,还是董高逸一手促成的,所以同样被否定,想要知道真正的原因只有到时候才清楚。
果不其然,在两个选择说出来不到三分钟时间,梁奕就抬头很坚定的开口道:“回陛下话,微臣愿意选择第二种。”
董高逸点了点头,这个选择是意料之中的,回道:“既然你选择了第二种,那么就说一说刚才两个策略,并且你认为此事应该如何解决。”
梁奕心中猜测这很有可能是给他的一个机会,那么就没有必要浪费,要知道这样的好处一生可能只有这么一次。
“启禀皇上,首先是汪同大人的策略,微臣以为里面有可取之处,比如说可以趁机从东汉朝再次得到一些好处,在事后的解决中同样要占据更多的利益,上一次东汉发生内乱,东吴这个新的政权建立了起来,而我国同样从东汉得到了五十万两银子以及十余座城池,可以说是极其不容易的,再有这样的机会肯定要把握住,而微臣则认为这一次其实是能够做到这样的,甚至得到的利益要比之前两次加在一起都要多,而且这是比较重要的。”
“至于这个策略所带来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凡事不是绝对,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只是要另辟蹊径才行。”
“再说卢谷将军这个方案,微臣以为可取之处在于威胁东汉朝,以我国现在和东吴,南疆两国的关系来说,实际上迎战西凉以及北魏两军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面对所谓的结盟军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这样的话在利益分配这方面,就要根据出兵的人数和实力进行决定,意味着我南齐朝在其中占据不到任何便宜,毫不客气的说像是东汉,东吴,南疆这样的国家是不能与我国抗衡的,完全不需要这样做。”
说到这里的时候,董高逸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表示很赞同这句话,实际上在卢谷提出来要这样分配的时候,他就很是不满意,照这样说岂不是意味着像东汉,东吴这样的还可以和当下的南齐相比较至于会出现的问题只不过没有想到解决办法而已。
梁奕继续说道:“卢谷将军所说的之中还有一个微臣同样很赞同,那就是要主动出击,与其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有些心动
董高逸心动了。
真有这样的策略并且可以取得成功的话,就算付出再大也要这样做,毕竟日后对南齐朝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但是他心中同样有不少的担心,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要靠大臣们去做,所以想过解决的办法,其实有很多种,不一定仅限于卢谷刚才所说的,要完美的兼顾这两种,说实话他都没有想到。
董高逸起身从高处盯着下面的梁奕,后者对此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样的局面是符合他的,只能说明对这事梁奕心中真的有解决的办法。
想到这里董高逸不由得自嘲的笑了笑,这只不过是梁奕目前提出来的而已,至于具体的策略还没有听见,至于是否可行还是有个未知数,自己作为南齐朝的国君又为何如此的激动。
最后很平静的开口道:“梁奕,你要知道朕最讨厌的就是说大话的,既然你有解决的办法那就详细的说一说。”
终于到了正题,这时候的梁奕才真正的认真起来,之前说了那么多都只是铺垫而已,至于策略他早就有数,来被召见的时候就明白是为了这事,脑子里面的这个策略,至少在他看来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只是要看看在场的这几人能不能接受,毕竟接下来所说的肯定会颠覆之前的一些想法和看法,那么就是对自己无比支持的元于都不一定会答应,毕竟在这之前两人没有就此问题接触过,所以现在仅仅只有梁奕自己知道,下面就要看看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陛下,微臣先来说说一些基本的情况,这些不是秘密,但会和微臣接下来所说的有关。”
“首先,根据探子准确的情报,西凉朝共有将士人数六十五万人,其中五十万是正规军,十万将士是后备军,剩下的五万将士则是散兵将士,主要是驻扎在各府,州,县,不到紧急情况一般是不会调动的,毕竟各地的治安还需要靠这些将士才行,这一次和北魏结盟派出的四十万大军都是正规军将士先不说,剩下的将士驻扎城池最多的分别是顺天府合州,这里与我国泾阳府的鄂州相接,有三万将士驻扎;兴元府的鲁州与我国大梁府钦州相接,有两万将士在这里驻扎,最后一个是顺安府的赵州与我国苏松府的商州相接壤,有五万将士驻扎,意味着西凉朝驻扎在我国边境的就有十万大军,很显然是监视我国和防止进攻的。”
“再说北魏朝,将士总人数在六十万左右,其中四十五万是正规军,剩余的后备军,散兵将士人数和西凉朝大致相当,也同样派了四十万大军组成联军,剩下的将士驻扎在曲西府南州的有五万将士,这里原本并没有与我国相接壤,后来接受汉州之后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而这南州和西凉的越州相接壤,两国各自派了五万将士驻扎意思是很明显的。”
“两国结盟共有八十万大军,各自境内都有四十万,据探子消息在西凉的大军现在很快就能够到达山南府的盐州,这个时间应该在十五日左右,至于北魏朝的大军已经到了桂北府的曹州,距离目的地应该还有二十日的路程,根据结盟的约定,应该会在一个月之后正式开战,一是联军要进行休整,第二个就是给要被进攻政权一个投降和缓冲的机会,同样是给南齐朝一个机会。”
“这是目前西凉和北魏结盟的具体情况,不知道说的有没有错,还请卢谷将军和汪同大人进行纠正。”
卢谷不知道梁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有点点头道:“梁大人说的没错,目前传回来的消息就是这些。”
汪同正想知道梁奕的策略究竟如何,加上本来这些消息就不是秘密,数据这些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得到两人的认可,梁奕似乎更加的坚定,就继续说下去。
“现在知道了敌军的情况,那么微臣还是要说说我国的情况,我国现在军队的实际人数在八十五万人,其中六十万是正规军,十万将士是散兵将士,负责各府,州,县的安全,还有十万将士是后备军,以及剩下的五万将士是禁卫军,只要的作用是保护都城的安全,除去不能够随意调动以及要驻守的将士,意味着我国能够调动的军队人数实际在五十万,和敌军的八十万将军有着三十万的差距。”
“按照之前卢谷将军所说的,东汉实际可以调动的将士人数在二十五万,东吴可以调动的在十五万左右,南疆能够调动的在十万几个国家后,四者相加之后理应可以达到一百万人,完全能够主动攻打敌军,然而实际上的情况并非如此,可能是卢谷将军对这方面并不是很理解,首先能够调动的五十万大军之中,分别是驻扎在汉州,利州,永州,潭州和都城各十万大军,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梁奕最后摇摇头道。
闻言,卢谷紧皱眉头,他是大将军,对军队驻扎的情况可谓是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让人紧张的消息
公孙岩倒是很快就回过神来,说起来他是否知道这事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受影响最大的当属卢谷,堂堂大将军,正一品的武将,南齐朝唯一的一位,毫不夸张的说整个南齐朝二十岁以上的人都听过这个名字,稍微上了年纪的百姓对他还是比较熟悉的,早些年连续打了几次的胜仗,赏赐和通告是一波接着一波,只是近些年有所减少,但毕竟还是大将军。
作为大将军,首先对军队的情况要有大致的了解,除了一些只有董高逸才知道的外,其余的对他来说都不应该是秘密,然而这么巨大的一个消息,看样子已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这个大将军居然没有得到一丁点儿消息。
如果是董高逸的旨意,有意隐瞒这个情况,知道的人肯定不多,他不知道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现在的江陵城内有一支极其神秘的队伍,只掌握在董高逸的手中。
这支队伍选拔是极其的严格,据说进入里面的人都是孤儿,没有太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需要惦记着亲人之类的,才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还有就是只要进了这支队伍就再也没有离开的机会,上了年纪之后会被安排到专门的地方去休养,直到老死为止,就连埋葬的地方都有人在看管,并且这些人不会留下任何的踪迹,能够接触的就只有董高逸一人,因为这支队伍所有的一切外人都不能接触,都是他们自行处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