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吕恒当然不会客气,想了想之后有了答案。
“首先,朕的第一种方案,割让汉州可以,但是东南的两县不行,剩余的四县是没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东南两县紧靠奉天府,是进入奉天府最重要的两座城池,把持着最重要的道路,一旦割让出去,奉天府就失去了安全,这是不可能的;同理,利州东部的两县也是如此,可以让出利州以及另外四县。”
“至于永州,朕以为仅仅可以割让永州城,至于另外四县都是不可能割让的,这四县是紧靠江东府的,同时也是进入江东府的重要道路,此为其一,其二,江东府是靠着我东汉朝都城的,让出这四县等同于将都城的安全彻底暴露出去,也就是说梁奕你所说的三州十六县,朕只能够让出三州八县,你可清楚”
吕恒刚才所说的都是东汉朝真实的情况,并且也不是什么秘密,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过他这样说出来就表明是真心的接受了南齐的相助,那么梁奕也不会对他拐弯抹角的。
当然,在利益面前,梁奕不会因为他这样的举动就会直接作出让步,要是轻松的让步的话反而会让吕恒有所怀疑,毕竟他梁奕能够轻松做出的决定又有多重要。
不过梁奕同样明白,想要让吕恒爽快又无条件的答应之前的条件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涉及到的几座城池关乎着东汉朝都城的安全,任谁都不会轻易的交出去。
最主要的一点还是此刻董高逸并不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所以暂时还不能出现问题。
“陛下的担心肯定是有所道理的,这一点我是十分理解的,不过陛下也应该知道吾皇的命令不敢轻易做决定,否则就是违抗圣明,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实在是承受不起,还请陛下能够谅解。”
“梁奕,这一点朕很清楚,只是你应该如何。”
吕恒何常没有听出话中的意思,那就是不行,原先的十九座城池突然只有十一座,这肯定是梁奕不能够做决定的。
他心里现在是有底线的,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想给自己留一点后路,总不可能一上来就把自己的底线交代清楚,到时候的结果只能是吃大亏的。
当然,他现在最想知道的董高逸的底线是什么,既然让梁奕来商议这件事,事前肯定是有所吩咐的,但是他知道梁奕不是那么轻易好糊弄的,否则不可能会被派来的,不然就是礼部的官员前来,而且从之前所做的一切就可以看出来,这样做还是想要试探一番,毕竟两国接下来会有合作,不试试怎么知道。
实际上的情况却是梁奕根本没有想清楚底线在哪里,此事只是汇报给了董高逸,直到今日都没有拿到结果,意味着接下来的谈判只能根据对董高逸和吕恒的了解来进行,毕竟涉及到的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也超出了他应该做的。
如果是狮子大开口的话,吕恒是不会答应的,弄到最后反而会弄巧成拙,但是要求太少的话,董高逸知道了同样会不满意,所以目前得到的结果必须要让两人都能够接受。
至少这样一来,到时候董高逸在明知道自己越线的情况下,说不定因为得到的好处而功过相抵,不至于弄的个被冷落的下场,也不至于被一直想要抓住自己把柄的人‘骚扰’。
这就意味着,条件最好让吕恒自己来提,然而根据他提出的意见来进行更改。
“不知道陛下的意思。”
吕恒见此也没有再客气,说道:“虽说只有十一座城池,但是这几座城池中在东汉朝也是比较繁华的,特别是汉州,利州和和永州这三座城池,都是极其繁华的,每一个可以称的上是以一敌三,不是一般的县可以比拟的,此为其一。”
“第二,靠近奉天府和江东府的八县,看上去数量比较多,又仅靠府城,按理说也是比较繁华的存在,实则不然,东汉和你南齐在这方面是有一些差距的,而且十分的明显,想必之前从永江县,石门县和墨林县这些就可以看出,所以这一点是完全不必担心的。”
这如果从东汉朝的官员口中说出来还行,但是从吕恒这个皇帝口中说出来就有些别扭,一座县在皇帝眼里重要程度远远不及府城和州城。
现在的东汉朝有五府,二十一州,能够让吕恒记住的也就三分之二左右,像是偏远一点儿的雄州,甘州,昌州,或许几年都一定会提及到,加上都城以及皇宫的事情,像是五品的官员能
第三百三十章 同意谈判的结果
离开皇宫之中,梁奕就将谈判的结果一五一十让人传信回去,至于董高逸会不会答应他目前也不知道。
接下来的时间内,西凉和北魏的皇帝先后到来,至此,为了不引起怀疑和麻烦,梁奕和南齐官员都减少了出门的次数,当然在这期间,想要造反的消息依旧很隐蔽,而这群人也在忽悠之中延长了造反的时间,这给了两人很好的缓冲机会。
西凉和北魏这边就如同猜测的一样,两人白日还笑嘻嘻的,晚上回到住的地方大发雷霆,无非就是咒骂吕恒不受信任,让他们白白的跑一趟,然而没有任何人发现这其中的问题,至少一切还在掌握之中。
因为关系的突然恶化,原本结盟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这让大部分东汉官员很是不解。
按照皇上的意思,和这两国的结盟是板上钉的事情,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谁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以至于一些前期的准备现在不得不推翻重新来过,虽然有怨言,但是都不敢说出来。
十二月一日至三日期间,西凉和北魏的使臣先后离开了东汉朝,闹得火热的结盟就此终结。
南齐的使臣依然没有离开,这让一些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再结合之前梁奕进攻面见过皇上,他们有些人猜测可能要和南齐重归于好。
这样的想法一出很多人都吓了一跳,谁都知道这两国的合作已经不会再有,现在突然出现这种趋势,至今都没有人清楚其中的原因,不过已经有一些胆大的官员开始慢慢的接触。
还有一部分官员平日里遭到了严重的打压,认为这是一次不会的机会,决定赌一赌,成功了或许能够就此翻身,哪怕失败了影响也不大,反正如今已经失去了上升的机会。
东汉这边有争议,南齐这边同样有争议。
最先传回来的消息是东汉可能和西凉以及北魏结盟,也谈到了东汉要结盟的原因,就是可能要发生大规模的动乱,当时南齐朝廷商议的是如何才能阻止其结盟。
一部分官员的意见是暗中出手相助这群要造反的,事后可以从东汉分得地盘,也可以选择提前拿一些好处。
还有一些的意见则是先阻止其结盟,让东汉朝内部自行处理,无论是谁取得了成功,都立刻出兵攻打,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两种办法各有好处,同样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弊端,短时间没有一个好的意见拿出来,但是董高逸明白拖延不得。
就在准备决定一个方案的时候,梁奕又传回来消息,一举打破了之前的冲突,因为这一次传回来的是实质性的方案,然而这个方案又和之前商议的都不符合,再次掀起了轩然大波。
现在摆在面前的就两种,第一就是无视梁奕的意见,按照之前的布置进行下去,最简单的肯定是直接同意梁奕的做法和商议的结果,但是大臣们不同的意见让董高逸没有立刻做出决定。
朝堂之上,董高逸简单的说了两句之后,就让下面的大臣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不宜和东汉朝和解,众所周知,这几年来和东汉朝之间是矛盾不断,前些年打了两次过后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先不说从东汉得到的这几座城池,就是其他的因素也不可能回到之前的地步,如果真要按照这个方案进行的话,一旦东汉朝临时反悔,会让我们陷入被动,到时候问题会更加的严重。”
“其二,近几年东汉朝是实力在不断的倒退,而我国的实力俨然已经将其超越,是完全可以趁着这次机会夺下更多的城池,到时候的东汉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是无暇于反抗的,据梁奕所言,东汉和西凉,北魏之间的结盟已经瓦解,这两国现在肯定不舒服,如果能够将其联合在一起,瓜分掉东汉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天下人都知道我们与东汉素来不合,虽然有趁人之危,但总的来说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说这话的是朱辰,放在之前的话,他是赞同梁奕这样的做法的,不花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得到十余座的城池,何乐而不为,然而现在的他是坚决反对的。
原因很简单,近年来董高逸对他是越来越不满意,如果不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恐怕早就回家养老去了,这还是好的结局,若是运气不好,可能还会落得个和陈于一样的下场。
其实他根本不会落得今日这个地步,最主要的原因是前段时间,刑部在调查一个官员的贪墨时发现了巨大的问题,虽说在董高逸的命令下联合监察院深入调查,最后查出官员二十多人,其中一大半都来自兵部,并且这些人和朱辰的关系不错,走的也比较近,这样一来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虽然董高逸没有让继续深入的查下去,但是朱辰明白,一旦较真的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断的收复
梁奕这边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二十日,能把造反的拖延到现在实属不易,这个消息也让吕恒放心不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一度怀疑是不是被戏耍了,要不是梁奕还留在都城,还在他的监视范围之内,恐怕早就撕毁了协议。
这段时间因为拖延着,东汉朝的军队已经暗中将这群人所在的位置被包围起来,就算是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要不是为了安全和保险起见,早就动手了,现在收到了消息,意味着可以动手了。
根据传回来的消息,元于将军已经率领着三万大军朝着东汉朝赶过来,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西凉和北魏在得到消息之后从背手下手,只要这两国不出手,这些想要造反的吕恒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五日后,造反的察觉到了不对劲的情况。
先是一直商量的南齐官员悄无声息的离开了,然后就是周围的情况。
对于南齐官员的离开,这些人意味是可能暴露了,所以离开了暂避锋芒,但是周围埋伏的人却是让他们紧张起来,决定不等南齐直接动手。
一月一日的当天,侗州同知在侗州起义,目的是为了推翻现有朝廷的暴政,谁都看的出来这是找的借口而已,吕恒不是明君,但是也不是暴君,起义的三日内,附近的好汉纷纷响应起义,短短十日时间内,光是侗州的起义人数就达到五万人之多,还源源不断的有人开始加入,至于原先东汉朝的将士则伪装成农民加入了起义。
随着侗州知州被杀,起义军正式拉起了大旗,随后的时间内,仁定府,卫州,岚州,永和府,全州,盘州,绥州纷纷有响应起义所谓的好汉,二月初,经过一个月的发展,起义军的人数对外宣称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之多,实际的人数只有那么几个人知道。
东汉朝起义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正当所有人都在疑惑为何朝廷不派兵镇压的时候,吕恒诏告天下,直接给这些人打起了造反的罪名,战争一触即发。
早就埋伏在这些城池周围和内部的将士在卢不叙的率领下开始对所谓的起义军进行围剿,一时间无论是实力还是其他的方面都是朝廷占据了上风,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宣布起义的府州八城中的全州就被收复了回去,这几战朝廷损失的将士人数不过一万人,而起义军的伤亡至少在三万人,已经是三倍之多。
四月,观望了许久的西凉朝和北魏朝都表明了想要趁着这次机会出兵东汉朝,这让节节败退的起义军看到了反击的希望,接下来的时间内奋力的进行反击,争取拖延到两国的援军。
就在这时候,又有传言说南齐的大军早就到了东汉朝的国境,不出意外的五日内就会进入,这让起义军再次燃起了胜利的希望,毕竟之前南齐的官员就说过想要联合起来,在起义军将领看来这就是来帮助他们的。
东汉皇宫内,皇上吕恒面带笑意的坐在龙椅上,似乎对起义军的事情丝毫不在意。
在下面站着的不仅仅有东汉的官员,还有南齐朝的官员,正是梁奕和元于二人,以及保护安全的随从。
“梁奕,不知道贵国的援军现在已经到了何处。”
元于没有驻守在军营中,按照董高逸的吩咐,此次由梁奕负责并且指挥。
“回陛下的话,一个月前我国的援军就到了国境附近,现在驻扎在西凉和北魏到这里来的必经之路上,只要这两国出兵可以进行有效的阻击,还请放心。”
“如此甚好,接下来你认为应该如何做。”
“陛下,现在天下都传言我国要出兵协助所谓的起义军,恐怕现在的起义军正在等待着我国的军队,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在起义军最抱有希望的时候给予沉重的打击,想必作用是最好的,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至于西凉和北魏两国同样是这么想的,到时候将结盟的消息传出去,他们肯定会有所忌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十日之后将消息传出去是最佳的。”
吕恒在问出刚才那句话的时候心中一惊,他承认梁奕的能力不错,但现在自己才是这次的主宰,现在居然要询问梁奕的意见,莫非在心中已经认为梁奕有平起平坐的可能
想到这里他摇了摇头,就算梁奕的能力再强,自己终究是东汉朝的皇帝,不是一个臣子能够比拟的,这么想只是先入为主的原因,询问梁奕也不过是想要看看他的想法是如何的。
“梁奕,既然你认为十日之后就合适,在朕看来也是相当不错的,希望到时候能够给所有人一个出其不意。”
“陛下,听说西凉朝和北魏朝都暗中派了官员去和造反的人商议,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nbs
第三百三十二章 改变计划
五月初,正当所有人以为南齐驻扎在边境的军队要进攻的时候,突然传出来的一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南齐和东汉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国家选择了结盟,南齐出兵十万大军负责维护东汉朝国境的安全,而东汉朝则将大部分的将士投入到反击造反队伍上面,这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
直到这时候东汉朝一些不知情的官员才知道这段时间为何如此的反常,原来真正的原因是在这里,这也就可以解释之前发生的奇怪迹象。
此消息一出,最不能接受的当属起义军,先前南齐朝流露出来的根本不是这样的,就算当初突然间的离去,他们也只是认为出现了一些小的状况,不曾想到的是会出现今日这种局面。
除了起义军外,西凉和北魏朝也十分吃惊。
在侗州这边扛起大旗起义的时候,两国都明白了东汉朝之前要结盟的举动。
这个消息说实话封锁的很紧,他们之前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后面对于东汉为何会拒绝他们也是很迷惑的,不过在这事发生之后,两国暗地里不约而同的派人准备和起义军接触,都想要趁着这次机会从中获利。
特别是北魏朝,还派了人去南齐朝商议结盟一事,在周钊看来,寻求南齐朝的结盟无疑于要比和起义军结盟更好。
两国的国土之前因为没有接壤的原因,之前很少有摩擦发生,相处的一直也比较融洽,至少在这几十年以来没有翻脸过,而且南齐和东汉直接的矛盾他十分的清楚,想必只要提及结盟一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就在各自都在行动的时候,突然从东汉传出来的这个消息打破了所有人的计划,也让人乱了阵脚,这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半个月后,一些微妙的变化让一部分注意到了。
“梁奕,看来现在的局势和我们猜测的差不多啊。”
“元于将军你说的没错,自从消息传出去之后,西凉和北魏这边突然没有动静,听说之前的北魏不仅在和起义军进行接触,甚至还派了大臣想要和我国商议结盟的事情,现在这些北魏的大臣据说已经暗地里离开了我国,只是派去和起义军接触的据说还没有离开,不过看样子已经终止了接触,毕竟现在的局势十分的明朗,周钊肯定能够看的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