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以前的时候还觉得太子不务正业,只喜欢玩这些奇巧yin技,但是现在看来,这些东西的重要同样非常巨大。
这火车一出,此后只要火车铁路延伸的地方,大明的统治就会变的无比稳固,如此强大的运载能力,速度又如此之快,而且还可以继续提高。
以后大明国土虽然广袤无边,但只要有火车,再远的地方也可以朝发夕至,以后天下之物皆可以汇聚大明,我炎黄子孙再也无需被山川河岳所阻隔、限制。
“父皇,我这可不是给我自己说话的。”
“我这是给所有参与火车研究、铁路研究、建设的人说话,他们一直以来都被人称之为工匠,很多人的祖籍还是匠籍,身份卑微、低下,生活穷困而潦倒。”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最让他们觉得绝望的是,他们明明为大明的繁荣富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身份和地位却一直得不到认可,他们的作用也是被人忽视。”
“工匠的力量被人称之为旁门左道,工匠研究出来的技术被称之为奇巧yin技,很多前人辛辛苦苦研究出来成果,很多时候都被人轻轻的一张嘴就给毁掉、否定。”
“这才是最他们最大的伤害,也是身为工匠最无奈的地方。”
“现在父皇说要接见他们,奖励他们,这对于他们来说,这无异于是天大的恩典,让他们多年来的努力,无数代人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朱厚照一听,立即一本正经的向弘治皇帝说道。
这一点,朱厚照是深有体会到。
大明的工匠地位都是极低的,特别是那些被划入匠籍的工匠,身份、地位非常低,日子也是极其的不好过。
很多人都后悔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对于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不仅仅不想学,而且还嗤之以鼻,觉得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所以他们才会过的如此低贱而卑微。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刘晋的出现,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对于工匠都是极其的重视,不仅仅给予他们高薪、高待遇,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很多工匠都成了学校的教授、老师,地位很高,收入又高。
故而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总是不断有新的技术和发明涌现出来,从造船厂到纺织厂,再到钢铁厂以及机械厂,这制造出来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精密,作用越来越大,工匠的力量开始向世人展现出来。
也只有这些年,大家才逐渐的意识到了这些工匠的重要性,大明大大小小的造船厂都学习天津造船厂,重视木匠、培养木匠,所以才有了大明强大的造船业。
大明大大小小的钢铁厂也同样在学习密云铁厂,对铁匠重视,这才有了大明强大的炼钢企业。
但这些显然都是只看到了表面,工匠晋级只是最初、最表面的东西。
真正高段位的应该是科学家、是工程师,弓箭只是研究如何使用、打造东西,而科学家和工程师却是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
当然了,现在大明还普遍都是用工匠一词来说,唯有刘晋所创办的诸多学校,已经逐渐的脱离原先工匠束缚向着后世科学家、工程师去转变。
“说得好啊~”
“工匠的力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力量。”
“他们所研究出来的东西对于我们大明的繁荣富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蒸汽耕地机可以帮忙耕地,这纺纱机和织布机可以提高纺纱、织布的速度、效率,这蒸汽机可以提供强大的动力,带动诸多的东西。”
“还有这火车,那更是国之重器。”
“这些都说明工匠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是什么奇巧yin技,而是同样可以造福万民的东西,也是真正值得肯定的大道!”
弘治皇帝看了看眼前的火车,再看看远处的高楼,密集的烟囱,也是郑重的点点头表示了肯定。
以前总是被那些读书人、文人们忽悠,觉得治国之道就是孔孟之道,所有和孔孟之道不相符的都是旁门左道,都是微末之道,不足为道,也不值得重视。
然而这些年来所见所闻,也是让弘治皇帝在思索,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孔孟之道真的就是万能的?
靠着所谓的礼义廉耻就真的能够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靠着仁义道德就真的能够威服四海?
大明能够有现在的这一切,所依靠的还不是强大的武力?
而之所以有强大的武力,一方面是进行了军事改革,另外一个方面是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密云铁厂能够制造出最强大的铠甲和火器出来,没有这两样东西,大明就很难征服四方。
以前是靠着孔孟之道,可是却是内忧外患,对比差距太大了。
这也是弘治皇帝为什么对朱厚照如此宽松的原因。
朝堂之上对于太子也是颇有微词,觉得太子专研微末之道,不尊孔孟,不学帝王之道、治国之道,这是不行的,经常有大臣上书要求弘治皇帝严厉要求太子,给太子择名师以教导之。
但这些都被弘治皇帝给驳回,这都是弘治皇帝经历了诸多事情之后,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决定。
毕竟身为皇帝,他对于自己的接班人,那同样是非常重视的,也是有着诸多严格要求的,不可能说真的放任不管。
之所以不管,那是因为弘治皇帝觉得太子现在所学、所做的事情也是有意义的,对大明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火车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了火车,还愁无法巩固大明的疆土?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刘健、李东阳、谢迁等文臣一个个也是惊讶万分,同时也是忍不住微微皱眉起来。
一直以来都是儒家独大,排斥百家,但现在的情况来看,弘治皇帝似乎有支持其它的意思。
大明镇海王 第1193章,繁华大明
天津,因为早早的就抵达了天津,所以弘治皇帝一行人也是准备在天津这边随意走走、看看。
天津的值得去逛一逛的地方很多,天津港口这里可以看千帆竞发,欣赏繁忙的港口;天津工业区,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工厂、作坊,每到上下工的时候,宽敞的水泥马路都要被庞大的人流所淹没。
天津的十里洋行,这里高楼林立,每一栋大楼就是一家商行,一条街道绵延十里,汇聚了整个大明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商行。
在这里,你可以购买到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产品,也可以跟来自大江南北,关内关外,甚至于来自欧洲、波斯、中东的商人商谈买卖,至于朝鲜人和倭国人,早就已经屡见不鲜了。
天津皇家体育场,这也是必须要去的,来了天津,不去看一场足球赛,那就算是白来了天津,几万人的巨大体育场,等到足球比赛的时候,人山人海的欢呼声,排山倒海一般的气浪波动过来的时候,即便是再文静的人也会跟着呐喊起来。
天津帝国商业街,整个大明目前最大的商业街,同样非常的长,汇聚了成千上万的商店,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繁华无比,最适合晚上的时候去逛。
因为一到晚上的时候,这条街道都会点起鯨油灯,在特质的玻璃灯具辉映下,整条街道灯火通明,明亮犹如白昼,是天津老少爷们晚上最爱去的地方了。
天津这个新兴的大都市,没有什么历史人文景观,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建起来的,但是却也是最吸引这个时代的东西。
无论是庞大的港口,还是繁华的十里洋行,又或者是规模浩大的工业区、帝国商业街等等,都是走在了这个时代的最前沿,自然而然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每年单单是慕名前来天津这边游玩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很多朝鲜、倭国人都会不远千里前来天津游玩,感受时代最前沿的气息,感受大明帝国的强大与繁华。
天津帝国商业街这里,弘治皇帝、刘建、李东阳、谢迁、刘晋、张懋等人穿着便衣,非常悠闲的在一个个商店里面逛来逛去。
帝国商业街这里的商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几乎所有的商店面积都很大,占地极广,而且这些商店大多数都是隶属于一个个大商行、大工厂之类的,都是有钱的主,在这里办一个形象店的意思。
当然,买卖也是要做的,而且往往这里出售的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公道,生意都是相当不错的,这也是它能够发展繁荣起来的原因。
“还真是热闹啊!”
弘治皇帝看着繁华的帝国商业街区,这里的人流量非常大,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有穿着长袍的读书人,三五成群,都快入冬了,却是依然还是风骚的摇着扇子,故作清高,目中无人,走路的时候还一摇一摆的。
有普普通通,身穿一个个工厂、作坊统一服饰的工人,同样也是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在一个个商店里面逛来逛去,兴奋的讨论不停。
也有一些一看就知道是从乡下新来城里的,用自卑的目光有些害怕的看着眼前的繁华世界,看着一个个装饰奢华的商店,都有些不敢进去。
还能够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说着大家听不懂的鸟语,兴奋的在叽叽喳喳讨论不停,以至于周围的大明人纷纷投来鄙视的目光。
也能够看到来自大明各地的少数部族人,他们穿着各自部族的服饰,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在一个个商店里面看的两眼放光。
眼前的这一幕也是让弘治皇帝笑容满面,看到这里的一切,差不多也能够看到大明的繁荣和富强。
可以看的出来,这来来往往的大明人,一个个面色红润,衣着不错,关键是大明人神态高傲,充满了自信。
这才是一个强大帝国应有的样子!
“陛下,今天还不算最热闹的时候呢。”
“要是等到节假日的时候,这些商店会举行一些促销活动,而大家又休沐的时候,这里才叫人多呢,几乎是人山人海,一天都有超过十万人次涌入到这里。”
对于天津,刘晋自然是最熟悉的了,这条帝国商业街区的所有商店可都是属于刘晋和朱厚照的,当然都是出租给了这些商户,但对这里的情况依然是了如指掌。
“是嘛~”
“看来以后休沐的时候要多出来走走。”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了笑和身边的大臣说道。
“是要多出来走走~”
“京城南区新城这边的商业街也是如此,每到节假日的时候,那些商家都会给搞促销,吸引的人就非常多了。”
“还有帝国广场、足球场、剧院、动物园这些地方,每到节假日,人就特别多,特别的热闹。”
刘健也是笑着点点头说道。
“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乃是千古圣君,我大明蒸蒸日上,繁荣富强,故而才有了今日的繁华与热闹。”
李东阳也是赶紧给弘治皇帝拍拍马屁。
嗯,读书人的事情嘛,这拍皇帝的马屁自然是不算拍马屁了,更何况以现在大明的繁华、富强来说,弘治皇帝也确实是能够算千古一帝了。
“哈哈,都是你我君臣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天下万民用自己的双手所创造出来的,朕可不敢居功。”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谁都喜欢听人吹嘘,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
更何况是被人称为千古一帝,这弘治皇帝的心情自然是大好。
带着众人非常随意的在商业街区这里逛了起来。
因为天津的特殊地理位置,故而天下万物几乎都汇聚到了天津这里,在这条商业街区这里聚集了几乎整个世界的所有货物。
在这里你可以买到来自朝鲜的高丽参、朝鲜泡菜、大城宝石,也可以买到来自倭国的倭刀、江户的切子、四国的鱼干。
你可以买到来自南洋白花花的蔗糖,香料、宝石、珊瑚、珍珠、玛瑙、象牙等等,这里面有大明南洋几省出产的,也有来自南洋诸国出产的货物。
你还可以买到来自西洋地区的货物,缅甸的玉石、翡翠、锡兰的各种宝石,来自天竺的蔗糖、宝刀、丁香、豆蔻、肉桂。
你还可以买到来自中东、非洲地区的没药、乳香、椰枣、干果、宝石、宝刀,波斯的地毯、宝贵的燃料青金石,阿富汗的藏红花,东非地区的金刚石、象牙。
你还可以买到来自黄金洲的百年人参,千河城的大马哈鱼干、黄金城的黄金、白银首饰,来自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王国的黑曜石短剑、南黄金洲热带雨林出产的美丽鹦鹉。
你也可以买到来自澳洲地区据说可以用来壮阳的袋鼠肉干以及牛肉干、羊肉干,据说这些东西在澳洲这边吃都吃不完。
你还可以买到来自欧洲的葡萄酒、来自法兰西的香水、伊比利亚半岛上面的火腿、意大利的奶酪、橄榄油等等。
可以说在这里,只要你有钱,你几乎可以买到所有的东西,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汇聚于此,琳琅满目,看的人眼花缭乱。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部分,在这里买卖的商品大多数都可以长久保存又便于运输的商品。
在天津这边,还有诸多专门的市场进行一些专业性的买卖。
比如天津这边的奴隶市场,几乎是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奴隶,专门买卖女奴,只要有钱,世界各地的美女任你挑选。
还有天津的马市,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马,汗血宝马、阿拉伯马、欧洲温血马,只要说得出名字的名马,在这里都有。
天津十里洋行其实就是这样的性质,专门针对大买卖而建立起来,大型的买卖几乎都是在十里洋行这里就搞定了,剩下的零售市场就分成了诸多专业性的来进行。
奴隶市场、马市、布市、粮市、铁市、茶市等等,天津这边都有专业性的市场,进行专业性的买卖。
帝国商业街区这里面向的是大众消费者,售卖的商品都是可以长时间保存的,但种类依然非常的多,多到让人眼睛都看不完。
人多、货物多成了整条商业街区最大的特点。
弘治皇帝在家家商店里面看的津津有味,时不时遇到不认识的东西,还要仔细的问一问,详细的了解一番。
刘晋也是一直在身边陪同,足足逛了一下午的时间,对于各种各样的商品、价格之类的也总算是有了一个了解。
大明现在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后世白头鹰最辉煌的时代,大致是二战后的二三十年的样子,自身的生产能力极其的强大,出产的商品非常多,销往世界各地。
同时世界各地的产品也汇聚到大明这边来,物美价廉,对于现在大明人的收入来说,这些商品的价格都不贵,老百姓都能够消费起。
可以说,现在的大明,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收入高、消费低,机会多。
大明镇海王 第1194章,鲁班奖
清晨的京城带着丝丝的寒气,马上就要入冬了,天气变的寒冷起来。
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挡京城老少爷们起早床去茶楼喝早茶,聊天吹牛的热情,听雨阁才刚刚开门,很快就被茶客给坐的满满的。
众多的茶客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彼此谈天论地,针砭时弊,恨不能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火车你们去坐了没有?”
“没呢,没买上票,本来是准备坐火车去天津这般看球赛的,结果谁知道票都没有买上。”
“我刚好买到了火车票,亲自去体验了一下这个火车。”
“怎么样?怎么样?”
“赶紧跟大家伙说说这火车是不是和传说之中的那样神奇。”
“咳咳,这火车嘛比传说之中的还要神奇。”
“它前面是一个车头,也就是蒸汽机,主要就是靠蒸汽动力来推动的,后面则是拖着长长的很多车厢,这车厢可以用来载人还可以用来运货。”
“这火车的力气啊非常大,我看的清清楚楚,就我坐的那一趟火车啊,足足有二十二节车厢,每一个车厢有一百个座位,一次性就拉了两千人。”
茶楼内,有个茶客正手舞足蹈的向周围人吹嘘自己乘坐火车的体验。
“吹吧你~”
“一次性拉两千人,你知道两千人有多少吗?”
“就是啊,站在一起的时候,以你这个个头,估计着你都看到不到边呢。”
“两千人吹的过分了,我觉得两百人还差不多,这最强的四轮马车一次性也能够给拉几十人,不过需要好几匹好马才行。”
然而旁边的人并不买账,都觉得他在吹牛,连连反驳道。
“哎呦,这事情我还需要吹牛啊,你们去问问那些坐过火车的。”
“这乘坐火车的时候都需要排队,每一节车厢这里都排着长龙,两千人一次,只多不少,你们是没看到火车站内的情况,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
“而且你们还可以去看看火车站内发放的关于火车的资料,这火车啊,一次性可以两千人或者是一次性可以拉20万斤的货物,力气大的很。”
被人怀疑,说话者自然是气的不行,再次开口说道。
“这事我可以作证,因为我也坐过这个火车了,确实是一次性可以拉两千人。”
这时,旁边有人也是跟着开口说道。
“还真能够一次性拉两千人?”
“也难说呢。”
“我还用骗你们?”
“等过几天没有那么热闹的时候,你们去买张车票亲自坐一次就知道了。”
“我跟你们说啊,这坐火车啊,它非常的舒服,特别是如果身边有个三五好友,大家坐在一起,一边聊聊天,一边看看外面的风景,那感觉是绝对是一种享受。”
“吹吧你~”
“火车我没有坐过,但是这马车我是坐过的,即便是最平稳的四轮马车,它有时候也是非常颠簸的,你坐火车还能够是一种享受?”
听到他吹嘘说坐火车是一种享受的时候,旁边的人顿时就再次表示了怀疑。
“就是啊,这自古以来最苦的就是出远门了,这天津虽然离京城比较近,但也是有两百多里路呢,要不是修通了水泥公路,走以前的官道的话,那也是极其辛苦的事情。”
“你倒好,坐一次火车就来吹,说什么坐火车是一种享受,鬼信你。”
“就是,就是,我又不是没去过天津,这坐四轮马车去天津一趟,都要腰酸背痛,你这坐火车还能够享受起来?”
“你们不信就算了~”
“这火车和马车是完全不同的,这火车它非常的平原,在火车上,你就是放一杯水,它都不会翻出来,你就知道这火车有多稳了。”
“而且你坐马车要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才能够抵达天津,但是坐这个火车,早上出发,中午就到天津了,速度非常快。”
“没做坐过火车就觉得我在吹牛,你们还是亲自去坐一次火车试一试就知道了,我根本就没有吹牛。”
“我才不信呢,会有那么稳的车?”
“而且这速度还如此之快,这两个时辰不到就可以到天津?”
“这速度越快,出现颠簸的时候就会越大,这水会翻不出来?”
“对,对,坐四轮马车一样,一旦速度快起来,突然转弯或者是减速什么的,里面的人都可能要翻出来。”
周围的人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些,因为关于火车的这些东西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他并没有吹牛,我也坐过这个火车,确实是如此~”
“等过几天的时候,这火车没有那么热闹的时候,你们可以坐车去看一看,有些东西,自己亲自体验一番就知道了。”
旁边同样坐过火车的人也是跟着开口说道。
“报纸来了~报纸来了~”
就在这时,酒楼里面有小二兴奋的喊了出来,只见他的背上扛着一大袋的报纸,都是今天最新的报纸。
“快,快,拿过来~”
看到小二,众人顿时就来精神了。
大家之所以起得早来喝早茶,除了这里的气氛之外,最主要的当然是为了能够最先看到今天的报纸,了解下最新的新闻。
店小二手中的报纸以极快的速度发到了茶客的手中,原本热闹的茶楼顿时就安静下来,大家都在看报纸,只有等到大家将报纸都给看完了,茶楼才会再次热闹起来。
“天子接见并表彰了蒸汽机车研究团队,并且给京城机械研究院院长任思恒颁发了鲁班奖,赐予任思恒伯爵爵位,赏赐黄金洲良田千亩,赏黄金千两!”
“天啊~”
大明早报的头条新闻上面,赫然报道着昨天弘治皇帝在早朝接见蒸汽机车研究团队的事情。
整个蒸汽机车研究团队因为研究出了火车立下了大功劳,得到了天子的接见,并且还获得了鲁班奖。
几个做出重大突出贡献的人都获得了鲁班奖,并且还赏赐了爵位,尽管不是世袭的爵位,但是这依然是了不起的事情。
自古以来想要获得爵位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靠开疆拓土,浴血杀敌,一种就是将女儿嫁给皇帝,成为外戚,除此之外,想要获得爵位是比登天还能。
而工匠一直以来地位都非常低,特别是明朝这边的户籍制度,匠户的身份估计着也就比军户、灶户好一点点,但地位依然是非常低下。
可是现在,大明天子不仅仅亲自接见了这些匠人,并且还给予了奖励,还赏赐了爵位,这绝对是亘古未有之事。
算是破天荒的大事,足以让整个大明发生巨震的大事。
竟然靠着做工匠,研究出蒸汽机车就能够获得爵位,获得天子接见这样的殊荣,这足以让天下的工匠为之振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