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这里犹如传闻之中的一样,确实是非常的富饶。
这是一片神奇的国度,这里的人旁边穿着不错,衣食富足,更重要的是有着和他们西班牙人一样的傲骨,眼神之中流露着骄傲与自信,一度让阿瓦罗觉得非常不适应。
因为在大明人的眼中,他就好像是来自蛮荒之地,未开化的蛮夷人,但阿瓦罗一直以来都已经自己是伟大西班牙帝国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大明的富裕给阿瓦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明人最新出台的五年铁路规划,他们轻轻松松就可以募集到五亿两白银用来修建一条铁路,五亿两白银啊!”
“这何等庞大的财富,大概或许可以用来铺满整个莱索托吧。”
阿瓦罗忍不住拿出自己的本子,在上面如此写道。
大明人是真的非常富有。
他曾经去过天津港的码头,专门看那些从海外回来的船只,一艘艘船只从世界各地满载着金银珠宝,一箱箱的金银、珠宝打开的时候,整个世界仿佛都只剩下那些迷人的色彩和光芒了。
“这里遍地都是黄金,这并没有丝毫夸张的意思。”
“在大明帝国的京津地区,这里随便一套房子竟然要上千两白银,如此庞大的财富,足以在西班牙买下一个不错的庄园了。”
“这里的有钱人,在酒楼里面随随便便吃一顿饭竟然要吃掉几千两银子,比我们的国王都要奢华。”
“但这一切都不是最让我震惊的。”
“真正让我震惊的是大明人的智慧!”
“他们竟然可以制造出如此庞大且不可思议的火车出来,这种依靠蒸汽来提供动力的机器,它一次性可以运输两千人或者是超过二十万斤的货物,并且以每个时辰八十里的速度前进。”
“上帝啊!”
“我发誓,这样的机器绝对是神才能够制造出来的。”
阿瓦罗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在自己的日记本上面不断写道。
“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消息如果传到欧洲,肯定没有人会相信我的话。”
“没有人可以想象在此时此刻的心情,能够想象我竟然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面写下了这样的话。”
“火车非常的平稳,即便是一杯水都不会翻出来,坐着它前往一百多里之外的天津,只需要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
“上帝啊,如果不是亲自坐过一趟,我恐怕也是无法相信这一点的。”
“但这就是事实,正如眼前所看到的大明村庄,一个个都非常整齐、干净、漂亮,点缀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之上。”
“能够清楚的看到,生活在这里的大明人,他们非常的富足,无忧无虑,衣着干净,面色红润。”
“相比之下,我依然还清楚的记得我去过的我们西班牙的乡村,脏、乱、差,贫穷、落后,还有愚昧无知。”
“在大明帝国这边,到处都有学校,根据他们的报纸所说,他们要在未来争取让每一个大明的孩子都上学,都读书识字。”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们竟然富裕到要让每一个人都读书,都去识字,而我们西班牙人的孩子却是在地里面干活,在放牧牛羊。”
“事实上,大明人的识字率非常高,在京津地区这里,报纸的销量非常好,几乎人人都爱看报纸。”
阿瓦罗放下手中的笔,再看看车厢内的大明人,又继续写道。
“当我们西方世界出门基本靠走的时候,大明人已经发明了火车,并且火车一出现,他们的政府就非常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起来,很快就提出了五年铁路规划。”
“我们要用五年的时间,在大明广袤的国土上面修建出几条主要的铁路干线,以此来快速的连接这个庞大帝国的每一处疆域。”
“他们极其的富裕,轻轻松松就能够募集到数亿两白银用来修建铁路。”
“其中明年将要开工的一条铁路叫京河铁路,是从大明帝国的京城一直往西修往河中地区的的铁路,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他们原本是计划修建到黑海东边的高加索地区。”
“但是因为里海南岸这边的土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容易受到波斯帝国的影响,故而才暂时修到河中地区。”
“不过我想大明帝国肯定不会停止它扩张的步伐,接下来不是往北进攻哈萨克汗国就是往南攻打波斯帝国,它是不会允许一个小小的里海阻挡自己的前进的步伐。”
“要知道现在整个广袤的太平洋都成了大明帝国内海。”
阿瓦罗翻出了一张世界地图,这是大明帝国这边随便都可以购买到的地图,看着大明帝国巨大的版图,阿瓦罗陷入了沉思。
它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连太平洋都是成为大明帝国的内海,这简直不可思议。
接着拿出笔在地图上面划出一条线,京河铁路的线路,然后他眼睛很快就微微瞪大起来,拿起笔在自己的本子上写道。
“上帝啊!”
“这京河铁路一旦修通的话,我敢断言,它一定会成为敲打西方时间的长鞭,就如同当年的蒙古人一样,依托这条铁路,大明帝国将会狠狠的敲打四方世界!”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
“那是因为你们无法想象铁路的强大运输能力。”
“从大明的京城到河中地区,足足有上万里之遥,如果是以前,即便是骑马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如果修通了铁路,乘坐火车从北京到河中地区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就足够了。”
“并且一趟火车一次可以运输两千人!”
“河中地区距离欧洲依然还有很远的路程,但是这是大明帝国继续往西扩张的桥头堡,根据大明帝国报纸上面最新公布的情况来看。”
“大明帝国在河中地区大量的开垦出良田,单单是今年丰收的粮食足以满足上千万人吃上几年的时间。”
“河中地区放牧的马匹超过百万匹,足以让大明帝国士兵人手一匹战马,放牧的牛羊超过千万头。”
“有了这样的基础,如果大明帝国想要继续往西扩张的话,以大明帝国强大的国力,可以轻轻松松调动几十万大军往西扫荡过去。”
“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哈萨克汗国,还是克里米亚鞑靼人,又或者是斯拉夫人,没有人可以阻挡大明帝国的前进的脚步。”
“他们的铁路还可以一直往西修过去,铁路所到之处,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大明人的!”
想到这里,阿瓦罗放下了手中的笔。
这几年在大明,他并不是闲着没事做的。
他努力的学习大明的语言、文字、历史,他可以肯定的说,大明帝国还会持续的对外扩张,尽管这几年,大明帝国一直都没有对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和战争。
但是这头庞大的巨龙,它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
西域、河中地区的苦心经营,那都是为了大牢基础,为后面的扩张做准备的。
“这比蒙古人更加可怕的帝国!”
“当年的蒙古人虽然可怕,但是人口毕竟非常的稀少,更加重要的是蒙古人缺乏文化底蕴,是野蛮人,只会烧杀抢掠,根本不懂经营和管理。”
“但大明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人口众多,上亿的庞大人口,全世界都充斥着他们的身影。”
“他们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文明是如此的璀璨而耀眼,他们可以将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他们一旦继续往西扩张,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没有人能够阻挡住他们的脚步。”
“以前的时候,限于地域和交通的限制,即便是统治西域、河中地区,大明帝国都不得不花费大力气去大规模的移民。”
“但是只要这条铁路修通了,所有的一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天堑变通途,再远的地区,只要有铁路,大明帝国就可以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我们伟大的西班牙终将成为欧洲的领导者,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向大明帝国学习的地方非常多。”
“不仅仅是学习大明帝国的制度,同时还应该要学习大明帝国先进的技术,他们的皇帝对工匠都极其的重视,有杰出贡献的工匠甚至于还可以获得贵族爵位。”
“或许我们也应该要修建铁路,大规模的修建铁路,这样才可以将帝国的每一处地方给牢牢的连接在一起,变的更加强大!”





大明镇海王 第1199章,大明故事
京城,刘晋的府上,刘晋正在自己的书房当中非常悠闲的翘着二郎腿,看着报纸,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
“没想到竟然有人开始和后世的杂志一样,专门出这种小说类的报刊了。”
“这连载的小说、故事,一旦看上了,这一期、一期的跟下去,这销量肯定也是相当不错的。”
刘晋放下手中的报纸,心里面痒痒的,很想看到接下来的内容,然而报纸上面刊登的内容已经看完,看到最高处就戛然而止,真是比后世某点的网络小说作者都还厉害。
这伴随着报纸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报纸也是运营而生,大明早报、大明商报、大明儒报等等,各种各样的报纸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
这其中最近就涌现出了一种专门连载各种各样小说、故事的报纸,上面连载的内容都是各种各样的小说、故事之类的。
用笔也都是白话文,简单通俗、易懂,所见的故事、小说虽然在刘晋这个穿越者看来是挺一般的,远比不上后世某点属于百万计的庞大小说所具有的想象力。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依然是相当不错了。
特别是对于缺乏娱乐项目的大明人来说,这种连载小说、故事的报纸一出,迅速的开始风靡起来。
据说仅仅只是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大明故事》的销售量就已经超过二十万份了,这是很恐怖的数据。
每次发行销售二十万份,这已经比大多数的报纸销量都要更大了,也就是大明早报、大明商报等少数报纸的销量要比这更高。
“这一个礼拜发行一期,还真是够慢的~”
“还是后世好,后世的网文小说,天天都有更新,每天看不过瘾还可以骂骂作者,这个大明故事,一个礼拜发行一次,真是操蛋了。”
刘晋有些无奈的叹口气,看到精彩的地方就断掉了,真是不爽,关键是还要等一个礼拜。
这让习惯了后世网文更新的刘晋忍不住就想要将这个报纸给直接收购了算了,这更新速度,放在后世,早就已经被唾沫给淹死了。
“历史上的四大名著好像有三本都是明朝时候写出来的吧,这样说来,这明朝的时候,这小说、故事类的也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了。”
“有人专门弄出这个报纸来,倒也不奇怪,刚好是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脑海中回想起后世的几大名著来,明清的时候,小说这种东西似乎开始流行起来,也是出现了几大名著,此外还有一些备受争议的书籍,名气都很大,比如兰陵笑笑生的作品。
总的来说,明朝的时候,和前面的唐宋都不太一样了。
诗词歌赋已经没有大家出现,既无法像唐朝、宋朝一样涌现出杰出的诗人和词人,也没有什么经典的传世名作出现。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按理来说,这一脉相承下来,应该会有大量的优秀诗人、词人涌现出来,也应该会有大量的优秀诗词出现。
可是却很少、很少,即便是有,也远不如唐宋时期的诗人和诗词。
后世的学者也是对此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唐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太牛叉了,以至于后人很难在诗词领域超越他们,故而即便是有优秀的诗人、词人,有优秀的作品出现,但和唐宋时期的相比,依然显得黯淡无光。
既然诗词不行,这故事、小说之类的东西反倒是有了发展的机会,一些不得志的书生转而收集民间的故事,然后加以整理和完善,也是慢慢的弄出了一些重要的著作。
但在儒家思想独大的情况下,这些东西,其实也并未大肆的传播和流传,后世大名鼎鼎的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在明朝的时候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名气。
也就是到了后世的时候,他们的名字才广为所知,他们写出来的书才大肆的传播开来,几乎人人知晓。
报纸的出现,倒是让这些写故事、小说的人有了新的出路。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金庸,他的小说起初就是在报纸《明报》刊登,靠着这个才支撑下去,并且最终慢慢的发展起来。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有些不同,在缺乏娱乐休闲的年代里面,报纸的出现都已经让大明的知识阶层欣喜若狂,几乎天天必读了。
这专门写故事和小说的专业性报纸一出,这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迅速风靡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销售二十万份,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叹,大明这个池子大了,随随便便都能够养出一条不小的鱼来。
想清楚了这些,刘晋也是笑了起来。
这故事、小说类的专业性报纸出现,这对于推动白话文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有利于打破八股文、文言文对思想和文学上面的思想束缚。
“就是更新太慢了!”
看了看这个报纸,里面写的几个故事和小说都很吸引人,水准也是相当不错,毕竟这个时期的文人,水平都还是可以的,唯一的就是稍微缺乏想象力,不能和后世成熟的小说相比。
故事内容很多都还是围绕着才子、佳人来转,就和戏剧里面的内容差不多,无非就是某个落魄的书生,在落魄的时候如何、如何惨,被人亲戚欺负、看不起。
但是唯独有个富家小姐对书生非常的欣赏,不仅仅背着自己的老父亲暗地里支持书生,而且还芳心暗许。
最终的结果又多半是这个书生苦心读书,一朝状元及第啪啪的打脸以前那些欺负他的亲戚、邻居等等,然后再明媒正娶、八抬大轿的将富家小姐给娶回家的故事。
这是非常老套的故事,也是早已经烂掉的故事。
但依然还非常有市场,大家就最爱看这种。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网文里面的情节,猪脚被人欺负,然后潜心苦修,实力大增,最后啪啪打脸的这种爽快感。
只是猪脚不一样,这个时期的猪脚是书生,后世网文的猪脚是某点写手笔下的穿越者、幸运儿。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后世金大侠写的那种武侠小说。”
看多了这种才子、佳人的故事,刘晋都有些想吐了。
其中的内容看到了开头就能够知道结尾,而且才子、佳人对于刘晋来说没有一丝的吸引力,还不如看看鬼故事来的精彩。
微微摇头,没有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脑海中又开始响起现在的朝廷大事来。
最近早朝都已经吵成了一锅粥,几乎每天上早朝,朝着的大臣们都要争吵一番。
不为别的,为了铁路争吵。
随着坐火车的人越来越多,这体验过火车之后,大家都会火车的强大所深深的震撼,自然而然也是清楚这个火车对于一个地方的交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紧随其后的五年规划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这有铁路经过的省份和地区自然是高兴不已,纷纷奔走相告,期待着朝廷这边能够早日动工修建铁路。
而没有铁路规划的省份和地区,那自然是不甘心、不开心了,事情也是由民间逐渐的闹到了朝廷之上。
各省、各地去的官员也是纷纷向弘治皇帝这边上书,要求修建铁路什么之类的。
最终也是变成了朝堂之上的争吵,来自各个地方的官员都想要朝廷将这个铁路干线改到自己的家乡去,或者是早一点先修经过自己家乡的铁路干线。
当然了,这些都是小事,吵来吵去,也不过是争下谁先修,谁后修,但迟早都会修的。
刘晋现在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去降低铁路的修建成本。
从京津铁铁路的修建来看,修建铁路,一里的成本需要五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显然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京津铁路经过地区大部分都还是平原地区,这成本都已经如此之高了,这要是经历山区、丘陵地带,到处都要架桥、钻洞的话,这个建造成本还会更高。
这对于大明的铁路计划是非常不利的。
大明的国土实在是太大了,随便规划一条铁路,随随便便都是几千里,也就是随便修建一条铁路都需要上亿两的白银。
大明尽管非常的富裕,但银子也不是这样花的,该省还是要省的,这造价太高的话也会大大的影响铁路的发展。
“难道真的要学白头鹰,使用大量的奴隶来修建铁路?”
刘晋陷入沉思,修建铁路最大的一个成本、开支就是人工的开支,如果大量使用奴隶来修建铁路的话,成本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
后世的白头鹰修建贯通东西的大铁路,每一段铁路的下面都埋着华人的尸骨,从这里就知道修建铁路在没有大量工程机械的情况下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
对于大明帝国来说,奴隶并不缺,世界各地都有大明人的奴隶来源,轻轻松松弄个几十万奴隶出来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咚咚~”
“老爷,京津铁路商行经理何云求见~”




大明镇海王 第1200章,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公子~”
刘晋的书房内,何云来到刘晋的面前,非常恭敬的说道。
“坐吧~”
刘晋笑着点点头,示意他不必多礼。
何云来自己府上,刘晋当然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而来。
一个是向自己汇报京津铁路的运营情况,铁路通车了,到底赚不赚钱,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关系到自己的投资有没有回报的事情。
另外一个就是在接下来的大明铁路规划发展上面,京津铁路该如何去走,作为大明的第一条铁路,京津铁路拥有很大的优势。
铁路的建设、维护、运营、管理、维护等等诸多方面,京津铁路都摸索出了经验,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而铁路关系重大,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京津铁路没道理在这方面不跟进,这是一块超级蛋糕,随随便便扯下一块都够吃了。
要知道铁路相关的利益极其的庞大,后世的西方列强为什么要争着、抢着给我们修铁路,还不是因为铁路关系着方方面面的利益。
铁路沿线的周围地区的资源、铁路火车站周边的土地等等,只要掌握了铁路,那就掌握了铁路所能够带来诸多方面的利益。
“公子,这是京津铁路运营满一个月的财物数据,请您过目。”
何云将一份报告恭敬的递到刘晋的手上。
刘晋麾下的产业非常多,在管理这些产业方面,刘晋是采用了后世的一些规章制度,主要抓人事、财物和重大决策这三个方面,采用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模式,重视财务数据。
故而刘晋麾下的产业虽然多,但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发展的也相当不错,为刘晋带来了滚滚的财富。
“嗯~”
刘晋拿过数据报表也是仔细的看了起来。
京津铁路从十月开始通车一直到前两天,刚刚好满一个月。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京津铁路总共发车三千两百列火车,其中有一千列火车是用来运输旅客,两千二百列火车用来运输货物。
总共运载旅客超过两百万人次,运输货物超过三亿斤,营业收入超过五十万两白银。
看到最后的数字,刘晋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京津铁路算是整个大明最有价值的铁路,连接的是大明现在最大的两个城市,别看仅仅只有一百多里,但这一个月能够干到五十万两银子的营业。
算下来这一年差不多能够做到六百万两银子的营业收入,除开各种各样的成本,再算是折旧、维护等等之类的,二三十个点的净利润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一年下来也能够赚将近两百万两银子。
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等到大家慢慢的习惯了使用火车来出行,运输货物之后,这发出的列车还会更多,运输的货物也会更多,到了那个时候,它的营业额还可以提高,利润还会更多。
要知道这条铁路的投资也不过千万两白银而已,算下来,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可以回本,以后都是差不多躺着收银子就可以了。
这买卖绝对是非常赚钱的买卖,暴利行业。
如果再算上铁路、火车站周围的铁路,火车站内的商铺出租,随便在火车上卖点东西、投放广告等等之类的收入,这利润就相当的可观了。
仔细的分析下这个数据就可以知道京津铁路的价值了,连接大明最大、经济最强、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赚钱都是很轻松的事情。
也就是刘晋这边最先弄出火车来,要是放在现在,大家都看到了火车的价值,想要占下京津铁路来,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整个大明都在关注京杭铁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大明各地都有大量的人携带大量的银子来到京城、天津这边,想要参股京杭铁路。
京杭铁路,它同样非常具有价值。
从京城、天津、北直隶、山东、南直隶、南京、苏州、淞沪、杭州,这一条线路所经过的地方是大明最繁荣、最发达、人口最多、经济最强的地方,同时又是贯通南北的线路。
想要投资这条铁路的人太多了。
1...537538539540541...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