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真正最有钱的是大明的士绅、地主、商人等等,而不是大明朝廷,这几年还好,要是以前,大明朝廷那是穷的叮当响,国库里面都能够饿死老鼠。





大明镇海王 第1190章,线路规划
“讲的好啊!”
听刘晋讲完,弘治皇帝也是笑着直点头。
关于铁路的方方面面也总算是有了一个统筹性的规划了,有了刘晋提出的这个方针,这关于铁路的方方面面以后是不用再废太多的心思了。
再看看外面的景色,此时火车已经完全离开了京城的范围行驶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面,大地一片金黄色,一处处村落散落在各处,天空之中,大雁南飞,晴空万里,远处的山峦起伏、渐渐在视野之中变的模糊。
再听一听近处火车所发出来的阵阵汽笛声,随手喝一口参茶,这出远门竟然也可以如此的享受。
“真是让人期待啊,如果有一天,我大明的每一个省都能够通火车的话,朕一定要坐火车亲自去每一个省走一走、看一看,看看我大明的壮丽河山。”
弘治皇帝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声。
身为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身为天子,虽然手掌乾坤,但也同样被死死的束缚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上面。
弘治皇帝这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天津了,除此之外,它连北直隶都没有出过,他很想有一天能够去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但他是天子,自然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但是有了这个铁路就不一样了,以后只要铁路延伸的地方,往来都会变的极其的轻松,出远门也不再会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可以悠闲自在的在火车上欣赏窗外的风景。
故而弘治皇帝也是萌生了这样的一个念头,想要到大明各地去看看这大明的大好河山。
“陛下,您的心愿肯定是可以实现的。”
刘晋一听,连忙笑着说道:“我们大明国力鼎盛,百姓富足,铁路又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热衷于投资修建铁路。”
“相信不需要多少年的时间,我大明的铁路就可以遍布每一个省,据时,天下万民都将受到陛下您的福泽,从此以后出远门就轻松了。”
“哈哈,朕也是非常期待那一天的。”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
“刘晋,你对我们大明的铁路修建的路线有什么好的意见?”
接着弘治皇帝想了想又问道。
“陛下,诸公~”
“我大明南北、东西都非常的大,地域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东部多平原,中西部多山区和高原。”
“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上,差异也是非常明显,东部和南方明显要比西部、西南、西北这些地区更好。”
“所以在规划铁路路线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同时还要将巩固国家疆土等诸多因素考虑其中。”
“我大明最合适的铁路路线规划最起码应该是六纵五横~”
刘晋想了想后世的铁路路线,再结合现在大明的疆域版图,也是在庞大的大明疆域版图上面划出了是一条线路。
“六纵五横?”
众人一听,齐刷刷的看向地图。
“这最北面为什么要弄一条铁路线?”
张懋看了看最北面的一条东西线说道,这一条东西线,基本上是沿着后世北极熊最重要的东西铁路干线,也就是横穿广袤西伯利亚地区的铁路线。
“这最北面,地域寒冷,天寒地冻,而且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汉人,都是一些茹毛饮血的通古斯野人在生活。”
“但是我大明的子孙在不断的繁衍,未来的人口肯定会越来越多,必定会逐渐的向着这片广袤的区域发展,而一条贯穿东西的铁路,必定能够带动这片广袤区域的发展。”
“在这一片广袤的区域之中,拥有着数不尽的资源,单单是林木资源都足以让子孙后代砍伐不知道多少年。”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我们这一辈肯定是不需要修建这条铁路线的,后辈子孙发展到了这里,修不修,他们说了算。”
刘晋笑了笑回答道。
后世的北极熊可是靠着这片广袤土地的资源支撑下去的,现在这片土地归属了大明,以后大明人的子孙也是可以躺在上面吃老本。
这里的资源实在是太多了,石油、天然气、铁矿、煤炭、林木等等,单单是卖资源都可以过的很不错的。
更何况,这片广袤的土地,其实土地是非常肥沃的,只是因为维度太高,天寒地冻,故而不适合耕种。
但如果地球气候变暖,这些地区气温变高的话,这片广袤的土地还不知道能够开垦出多少耕地来,养活不知道多少人。
说的简单点,那就是不要嫌弃土地多,不要觉得现在看似没用的荒漠地区而丢弃,说不定以后就有大用处呢。
“嗯~”
众人微微点头。
“东线这条大家都很好理解,它是从辽东到京津地区,再从京津地区走北直隶到山东,山东到南直隶,再到浙江,过了浙江之后修到福建、广东、广西、交趾、象林。”
“这一条贯穿南北的东西线路,同时也是一条沿着沿海地区修建的线路,现在我大明发展最好的地区就是这些沿海地区,这一条线路的修建也必将带动我大明这些区域的发展。”
“当然,如果这条线路修通的话,从最北的辽东到最南的象林,经过了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非常的长了。”
刘晋笑着解释起上面的一条条线路来,说到最东边的这条南北线路的时候,刘晋自己都非常的期待了。
脑海中也都在想着,如果这样的线路真的能够修通的话,那以后一定要亲自坐一趟火车去看看沿途的风景。
从热带到寒带,这一路上可以看,可以玩的地方就太多了。
但想要修通这样的一条线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平原地区还好一些,这山区的话,没有足够的技术,恐怕是很难修通的。
“这第二条南北线,还是从京津地区出发,北直隶南下到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同样也是贯通南北,往北还可以延伸至草原上。”
“第三条南北线则是从山西、河南、湖广、广西,往南可以连接上通往交趾、象林的铁路线,往北也可以修往北方草原,利用北方草原的牛羊运输至南方地区。”
“第四条南北线是从陕西修往四川、贵州和云南,如果以后我们大明得到了缅甸这片土地的话,还可以往缅甸这边修建过去,一直修到印度洋边上,如此一来的话,以后我大明的西南地区出海就不必绕一大圈,而可以直接选择走这一条线路。”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晋也是忍不住将目光看向了缅甸这里。
这样看起来的话,云南四川似乎好像离海也并不是很远的样子,主要是被横断山脉给阻挡住了,要是能够拿下缅甸,修一条铁路贯通的话,那就真的不得了了。
后世的被人死死的掐住了麻六甲海峡,日子憋屈的紧,但要是能够得到缅甸的话,情况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以后世基建狂魔的性格,横断山脉的山再多,恐怕也是无法组织兔子在这里修建铁路、高速公路什么的。
“也不知道张氏兄弟能不能拿下缅甸,实在是不行的话,就只能够出动大明的军队了,缅甸对大明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拿下了缅甸,这西南地区出海就近了。”
刘晋想到了张氏兄弟,这对活宝在商行这里上市了一个缅甸翡翠商行,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准备一举拿下缅甸,想要占下这里的翡翠玉石资源。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的眼睛微微一亮,以前没想到缅甸这一块,现在一提,顿时觉得缅甸这一块似乎好像真的很关系啊。
要是铁路能够修到缅甸去,这对于大明来说,意义就太大了。
联通印度洋,这以后往西可以加强对天竺的掌控,往东还可以威慑暹罗,保护大明的麻六甲海峡。
“这最后的一条南北,则是放在西域、河中地区,贯通西域、河中的南北,往北还可以继续往广袤的这片区域修过去。”
“南北线路非常的重要,不过东西线路同样如此,这最北面的已经说过了,它可以贯通最北面的东西地区,往东一直可以修到海参崴这里去,往西甚至于可以修到欧洲去,未来我大明如果能够夺取东欧平原的话,这条铁路都可以一直修到欧洲人的波罗的海去。”
“再往南一些则是第二条东西线,也是目前看来最为重要的,从京津地区出发,过山西、陕西、甘薯到西域,在贯通西域到河中地区去,绕过里海修到南云省去。”
“这条线路如果能够修通的话,我大明对于西域、河中、南云省的掌控将会变的空前强大起来,同时也能够带动东西之间的往来,这西域、河中、南云省地区的牛羊和马匹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中原地区,为我华夏子民强壮体魄提供足够的肉食。”
说完了南北线,刘晋又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东西线路的规划来,基本上和后世的差不多,但现在大明的版图实在是太大了,都有往西边延伸和扩张。




大明镇海王 第1191章,又争起来了
“陛下,我觉得应该先修通最东边这天南北线路,一来这条线路所经过的地区都是我大明最为重要的地区,税赋重地、粮食产地,二来这条线路所经过地方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区,修建的成本可以最低。”
火车上,弘治皇帝和众多的大臣看着地图在讨论着该先修那条干线。
“陛下,我觉得应该先修东西的干线,修一条从京城到南云省的铁路,加强我们大明对西域、河中、南云等地区的控制,同时还可以继续往西扩张。”
张懋看了看谢迁一眼,想了想也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铁路修建起来可是非常耗资的,公路和它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先修那一条干线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所以很自然的这些大臣们也是争吵起来,铁路如此重要,关系重大,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谢迁,他是浙江人,老家在浙江,在修铁路这件事情上,他自然而然是要替自己江南说话了。
这铁路如果能够修到浙江区,这对于带动浙江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所以他就主张先修到浙江的东部干线。
而张懋,他就不一样了,他算是勋贵集团的代表了,西域、河中、南云等地都是大明军队依靠武力夺取的。
在这些地方有大量的土地、牧场等等都是奖励给了军方的这些人,张懋这个英国公在这些地方也是有大量的投资。
他拥有大量的牧场、棉花种植园、葡萄种植园、酒庄等等,如果能够修通东西的干线,这对于他的这些投资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牧场养殖出来的牛羊和马匹可以快速的运输到中原地区来,种植园的棉花、葡萄、酒等等也是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运回来出售。
这条干线对于在西域拥有大量投资的勋贵集团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当然也是要站出来表态的,而且理由也很站得住脚。
加强帝国对西域、河中、南云等地的控制,这是设计到帝国长久稳定,边疆安全的大事,铁路一通,皇帝这边调兵遣将就非常的轻松快速了,轻轻松松就可以将几十万大军来回调动,而粮草之类的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了。
“陛下,臣以为应当先修中路的干线,这东部干线所涉及的地方都是沿海地区,这沿海地区有船运、河运,本就已经非常的便捷了,这铁路干线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但中路线路就不一样了,它所经过的地方,正是我大明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区域,特别是传统的中原地区。”
“这些区域人口众多,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明外迁人口最多的地方,如果可以修铁路的话,这以后人口迁移都可以更加的方便。”
“同时,这些区域也是我大明最贫穷的区域之一,修建铁路可以带动这些区域的发展。”
“其三,它位于中间区域,先修中间干线,也有利于铁路网的形成,无论是沟通南北还是联通东西都会更方便。”
刘健又站了出来,没什么说的,身为河南人的他自然是要为大河南说话。
这以前修公路也是,最先没有照顾河南,现在修铁路也是,竟然又想要先绕过河南,这坚决不行。
我大河南这些年可是承受了诸多的重担,大量的人口迁移到了大明的新土,这些可基本上都是靠走路外迁的。
虽然一路上朝廷也还算照顾的不错,但是刘健依然还是收到了无数的血泪书信,如果能够修铁路的话,外出就方便多了。
他也是一连说出了三个理由,涉及移民、中部发展、贯通东西南北什么的。
其实归根结底的来说,还是因为河南是他的老家,在这种事情上,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家乡说话。
“臣觉得应该先修南方的干线~”
“北方地区多平原,有水泥马路就可以了,可是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交通闭塞,如果能够修通铁路的话,必定可以带动南方的发展。”
“比如先修湖广到两广的铁路,或者是修湖广到江浙的铁路,到时候,湖广地区的粮食就可以供应天下所需了。”
李东阳看了看几人,这一个个都为自己的家乡代言,自己这个湖南人如果不说上几句话,这以后肯定都无言见江东父老了。
“哈哈,诸位爱卿说的都很有道理,这些线路都很重要,都要修。”
弘治皇帝一看,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种事情是,弘治皇帝当然也是清楚他们的意思了,但他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高兴,这为自己家乡说话,是人之常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没有什么可说的。
给自己家乡人说话,不仅仅不会被人骂,反而还会被大家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会受夸赞。
这一点在后世可是有点不一样,后世的牧羊犬出了国就总是攻击自己的国家,说这不好,那不好的,简直就是数典忘祖的垃圾。
总想着靠舔来获得西方人的认可,其不知在他们的眼中,连跳梁小丑都算不上。
刘晋也是满脸笑容的看着他们在哪里争,一个个争的面红耳赤的,就跟当初京津公路修通之后,朝廷决定大修水泥马路时,他们也一样在争吵。
不仅仅是他们在争吵,这事情要是放到朝堂之上来商议的话,朝堂都要乱成一锅粥,因为各个地区出身的官员必定会争,争着给自己的家乡谋福利。
修水泥公路尚且如此,这耗资更大的铁路,那更要争了。
刘晋都可以想象到,等今天一过,大家体验过这火车之后,这后面的早朝肯定是会争吵不休的,为了先修那条线路而争吵。
“是啊,是啊,迟早都是要修的,大家就不要争了,一条条线路来慢慢修,迟早也是都会有的。”
刘健一听,顿时就笑了笑说道:“这中部干线,如果重要,还是先修中部干线比较好。”
“刘公此言差矣~”
“东部干线才是最重要的,连接的都是我大明最为重要的地区,而且这中部干线到时候还可以从凤阳、南京经过,以后陛下去祖地也是更加的方便。”
谢迁一听,也是跟着点点头说道,然后又打出了一张牌,那就是东部干线可以从凤阳和南京经过。
这凤阳可是老朱家的祖地,南京更是了不得,朱元璋同志的陵墓可都在南京呢,有了铁路以后,天子想要去自己的老家看看,或者是去南京祭祖那就方便多了。
听到谢迁的话,弘治皇帝微微动容。
这祭祀先祖可是大事,特别是对于皇家而言更是如此,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那更是每年大祭三次,小祭五次,每次皇帝都要派遣重要的勋贵、大臣前来祭祀。
以前张懋就是专门干这个事情的,经常去南京这边祭祀孝陵,孝陵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方。
这如果铁路修通的话,前往南京并不是很麻烦的情况下,弘治皇帝其实倒也是很想去凤阳看看老朱家的老家,再去南京这里亲自给自己的老祖宗祭祀一番,顺带向朱元璋同志汇报下自己的工作情况什么的。
“修东路干线的话一定要从凤阳和南京经过~”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郑重的说道。
“陛下,这是肯定的!”
谢迁一听,顿时就挂满了笑容,连忙说道。
“陛下,诸公~”
“大可不必争来争去,这铁路都是要修的,以我大明之国力,同时修建几条干线也是没有问题的。”
刘晋看着大家争的面红耳赤的,笑了笑也是发言道。
“对,对,同时修几条干线都没有问题。”
张懋一听,也是笑着说道,同时不忘给刘晋一个你懂的眼神。
你小子可不要忘了,在西域、河中、南云省,你也是有大量牧场、种植园的,这条贯穿东西的大动脉可是一定要先修的。
刘晋给了张懋一个放心的眼神,这条线路如此重要,肯定是要修的,大不了我们自己出钱修嘛,反正又不是没有银子。
“好了,好了,都不用争了~”
“这样吧,今年先安排东部干线和最重要的东西干线上市募集资金修建铁路,明年再安排修建中部干线和南部干线。”
“也就是迟上一年、两年的事情,我大明迟早所有的地方都会通铁路、火车的。”
弘治皇帝看了看大家,笑了笑拍板道。
东部干线肯定是要修的,这关系到最重要的税赋、粮食、人口、经济的地区,而且也关系到自己以后去老家凤阳、去南京祭祖的事情。
至于东西大动脉,这也是很重要,关系大明对西域、河中等地区的统治,同时也是关系到大明对欧洲、西亚、波斯等地区的贸易。
如果修通了铁路,通了火车,以后大明的商品通过火车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这比起海运来要快不知道多少,关键是还更加的安全。
当然弘治皇帝其实也很想去西域、河中等地区看看,想要成为第一个去这些地方的帝王。




大明镇海王 第1192章,国之重器
天津北站。
“呜呜~”
伴随着阵阵的汽笛声,弘治皇帝等人乘坐的火车开始慢慢的减速,经过一个半时辰的行程,它终于抵达了天津。
“这就到天津了?”
张懋微微有些傻眼的看了看窗外,能够清楚的看到外面的高楼大厦,也能够看到远处大地之上伫立的一根根朝天烟囱,还有滚滚的浓烟往天上不断的排放。
可以确定,这就是天津。
现如今,整个北方地区,只有京城和天津才拥有这样的景象。
可是再算算时间,这连两个时辰都不到就到天津了?
“两个时辰不到就到天津了?”
不仅仅是张懋傻眼了,刘健看了看窗外的一切,也是忍不住问道。
“这也太快了吧。”
李东阳跟着感叹一声。
“哈哈,那是当然~”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得意的说道:“火车修建的时候都尽可能的走直线,这大大的缩短了距离,其次火车走的是铁轨,不需要和其它马车之类的抢道,再者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机械的力量。”
“依靠强大的蒸汽动力,这点速度不算什么,说不定以后还可以制造出速度更快的蒸汽机车,到时候可能连一个时辰都不需要。”
在这方面朱厚照还是很自信的,因为他亲自参与过蒸汽机车的研究,很清楚这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过程,从最初的时候,力气小、速度慢,慢慢的研究出了现在的强大蒸汽机车。
一旁的刘晋听完,也是笑着直点头。
后世的高铁速度超过300公里每小时,京津地区的城际高铁,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从京城抵达天津。
现在这个速度,只能算是刚刚开始。
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它依然是最快的速度了。
当然如果用八百里加急的话,速度肯定是要比它更快的。
可是那是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并且只能够用来运输体积小、重量小的物品,但火车就不一样了,它这是正常速度,而且还可以大量的运载人和货物。
这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好啊,国之重器!”
“所有参与铁路建设和火车制造的工匠朕都要见一见,有功劳的都报上来,朕重重有赏!”
弘治皇帝同样非常的开心。
看看外面的太阳,依然高挂天空。
原本的时候,他还以为这火车即便是速度快,这到了天津至少也是要傍晚了,但现在还是大中午就已经抵达了天津。
这速度,确实是不可思议,关键是还载着一大车的人。
“谢陛下~”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高兴的赶紧一本正经的行礼致谢。
“哈哈,你这顽皮的小猴子。”
弘治皇帝看了看朱厚照的样子,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摸了摸朱厚照的脑袋。
自己这个儿子,他要是喜欢学习治国之道、为君之道就更好了,只是他对这方面完全没有任何的兴趣。
好在自己现在身体好了,春秋鼎盛,有的是时间,等他长大一些了,想必会更好一些,而且还有刘晋、王守仁、杨云等这些年轻的忠诚、有位大臣,他们也同样年轻,只要有他们在,倒也不需要担心多少。
他喜欢研究这些东西就随他自己去研究这些东西。
1...534535536537538...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