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所以臣以为,朝廷如果想要一直统治如此广袤的疆域,那就必须大力的鼓励生育,鼓励我们汉民生育孩子。”
刘晋想了想也是开口说道。
关于这一点,也是后世诸多学者研究之后的出来的结论,有人才有一切,唯有自己人才是最可靠的,因为和自己有着共同的血缘、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价值观。
“臣以为这样是否不妥,既然都是天子的子民,这唯独鼓励汉民生育,对于生活在我们大明的其它部族来说是否不公平?”
佀钟想了想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这鼓励生育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历朝历代都鼓励生育,甚至于奖励生育,每一代帝王和朝代对此事都非常的重视。
也正是因为这种重视,所以华夏才能够绵延几千年,纵然是遭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劫难,却始终能够迅速的恢复过来,因为自古以来大家都懂一个道理,有人才有一切,而没有人的话,什么都没有。
“不公平吗?”
“臣觉得这很公平。”
“他们这些部族现在愿意臣服于我大明,向天子效忠,并不是因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条心的,而是因为他们被我们大明强大的武力所征服,他们惧怕我们,所以才不得不臣服于我们。”
“但是一旦给他们机会,他们立即又会和我们兵戎相见,甚至于还会图谋我神州沃土,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还少吗?”
“臣以为,我大明应当进行一次彻底的人口普查,弄清楚我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这其中有多少男女,有多少老幼,有多少汉民,又有多少异族。”
“在彻底弄清楚我大明的人口之后,朝廷应该制定一个政策,详细的将我大明的子民进行划分,汉民应该处于最高的一层,接着就是那些已经受过了教化,一心向着大明,和我们汉民虽然不同血脉,但是有着文化和思想观念上共同的异族人。”
“再接着就是那些已经该汉姓、取汉名,能够说大明话的人;再然后就是那些既不愿意改汉姓又不去汉名,依然冥顽不化的人。”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制定这样的政策,也是为了区分嫡庶,进行区别的对待,不同的层次之间也是可以互相晋升的,这样就可以促进我大明境内的那些部族之人努力的学习我汉家文化。”
“只要他们学习汉家文化,受过礼教教化,自然而然也就会和我们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只有那样才可以算是我们自己人。”
“如果不进行区别的对待,用所谓的公平来对待这些部族,就会和历史上一次次上演的事情一样。”
“等待着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实力壮大起来,我中原王朝实力弱小的时候,他们又会立即对我们再次举起屠刀。”
“这不仅仅是利益上的冲突,更重要还是因为我们和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共同的习俗和思想,就好像是泾渭之水一样,彼此即便是合在一起,那也是泾渭分明,终究不是一家人。”
刘晋顿时就笑了,臣服于你仅仅只是臣服于你,并不代表着他们以后就不反叛,你将他们当成自己人,他们可是从来都没有将你当成一家人。
刘晋坚信后世诸多学者所提出来的观点,唯有思想、文化上的认同才是最牢固的,大明的版图越来越大,加入来的部族越来越多,如果确立这样的理念,以后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古今中外用无数人的鲜血所验证的一个铁律。
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等人听完也是纷纷点点头表示了认同。
大明镇海王 第945章,酿酒和养殖业
“听了你的一番话,朕心里面就有底气了,这纵然是我大明的版图、疆域再大,管辖的部族再多,只要按照这几点核心来做,我们也无需担忧什么。”
弘治皇帝看着刘晋,有这样的一个臣子,真是自己的福气和运气,也是大明的运气。
如果不是刘晋,恐怕自己现在还在天天为了鞑靼小王子南下的事情烦恼,还在为了几万两银子的小事情愁眉苦脸,又或者是被户部尚书给怼的半死。
纵然是累死累活了,大明依然还是那个老样子,民生艰难、国库空虚、军备废弛、强敌环绕、外强中干。
哪里会有现在的盛世之景象,老百姓衣食无忧、横扫四方、开疆拓土、国库充盈,国富民强,大明威震天下,四方臣服,远超越历史上的汉唐。
甚至于连弘治皇帝自己,要不是因为刘晋建立的大明医学院,或许弘治皇帝都还不知道自己得了肠痈,过上几年的时间就死的不明不白,被那些庸医给玩死。
现在治好了肠痈,弘治皇帝的身体经过调养,也是越来越好,头上的白发逐渐转黑,脸上红光满面,体重也开始增加,精气神十足。
“是啊,仿佛一下子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又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看清楚了我大明未来前进的道路。”
刘健也是跟着郑重的点点头,他这一次也是很有体会,深感自己的不足。
弘治皇帝让他发言,谈谈看法,他却是拿不出任何的好办法出来,思维始终局限于历史上的一切,无法有开创新的创新决策。
“刘公过奖了,我也只会纸上谈兵罢了。”
刘晋老脸一红的说道,嗯,确实是只会纸上谈兵,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要不是自己从后世穿越过来,看过很多历史类的小说,刘晋觉得自己恐怕也是说不出什么东西出来。
“你这要是纸上谈兵的话,那我们可就连谈兵都不会了。”
李东阳也是笑了笑说道。
“李公过奖了、过奖了。”
刘晋赶紧谦虚的说道。
“你小子也知道谦虚啊~”
弘治皇帝看到这一幕,顿时就笑了笑说道。
“哈哈~”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其他人一听,顿时也是笑了起来,刘晋最年轻,刘健、李东阳、张懋他们的孙子都不会比刘晋小多少,所以有时候,大家也喜欢叫刘晋臭小子。
众人聊的很开心,弘治皇帝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君臣之间也是很聊得来,和弘治皇帝这样的人相处,并不需要担心什么,也无需战战兢兢。
所以聊到开心处,大家也是可以随意的大笑,弘治皇帝自己也是如此,一副君臣同乐的画面也是被旁边的史官给记录下来。
“陛下,今年我大明各地粮食大丰收,粮食的价格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如果朝廷不进行干预的话,这谷贱伤农,到时候恐怕很多地方都会和北直隶一样,种粮的积极性不高,会影响我大明明年的粮食种植。”
开心过后,李东阳想了想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粮食问题无论任何时候都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即便是粮食充足的情况下也依然要为未来的粮食考虑。
出去了一趟,看到了北直隶这里的良田都种了棉花,这仅仅只是北直隶的话,问题不大,大明疆域广袤,产粮的地方很多,北直隶不种粮食出不了什么事情。
可是一旦因为粮食的价格太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地方和北直隶一样不种粮食,反而种棉花什么的。
这样下去可是不行的!
“嗯,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谷贱伤农的问题。”
“仅仅只是北直隶一地自然是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其它地方也变成和北直隶一样的话,问题就严重了。”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郑重的点点头,想了想问道:“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陛下,可以像刘晋所说的,在我大明各地建立大型粮仓,粮价低的时候,朝廷就大量的购买粮食,以稳定粮价。”
“臣以为,现在正是时候,朝廷可以由户部出面,专门成立一个直属于户部的粮食商行,这个户部粮食商行的职责就是专门用来稳定粮价,粮价低时大量收购粮食,粮价高时则是低价出售粮食。”
“不需要有什么盈利,只要保证不亏本就可以,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稳定我大明的粮食供应和粮食价格。”
刘健想了想也是立即站出来说道。
经过刘晋一说,脑袋开窍,自然而然就能够想到办法了。
“嗯,确实是有必要建立这样的一个商行。”
弘治皇帝也是微微点点头,粮食问题涉及到国家的安全问题,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自然是需要高度重视,而且刘晋也说了,这粮食还是关系到集权的问题。
因为只有朝廷手中握有足够的粮食,才能够依靠粮食来对国家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始终稳定粮价。
“不过以我们大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我大明的粮食产粮应该还会持续不断的增加。”
“辽东地区、西域、河中以及南洋四地,未来开垦出来的田地只会越来越多,这产出的粮食也会越来越多。”
“单单是我们大明今年产出的粮食就足够我们整个大明吃五年了,这粮食越来越多,可是粮食顶多也就是只能够存储两到三年,时间一长也会烂掉。”
“这朝廷每年花大笔银子去购买粮食的话,短时间内周转和存储是没有问题,可是时间一久,终究还是要将这些粮食给想办法消化掉的。”
李东阳想了想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粮食存储制度肯定是有必要建立起来,现在大明的情况是地广人稀,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多,所以这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
产出来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一年产出的粮食足够大明上下吃五年,可想而知这粮食有多少。
“这…”
众人一听,顿时就又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粮食多了也犯愁了,因为吃不完,到了明年的时候还会有更多的粮食出来,到时候堆积如山,吃不完就只能够烂掉了,那就太可惜了。
“陛下,也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
这时刘晋想了想又站出来说道。
“说说看。”
弘治皇帝看到刘晋站出来,顿时就连忙问题。
“我们南庄村的时候也是了解到了,现在我大明的老百姓,粮食是足够吃的,大家都有粮食吃,这丰衣足食之下,大家也是开始慢慢的追求更好的生活。”
“老百姓要吃肉,所以肉的价格在不断的上涨,我们朝廷在制定国家政策的时候就要顺应这样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我们可以将一年产出的粮食大致的分成几份,这最重要的一份自然是保证我大明的粮食供应和安全。”
“在满足了这一部分的前提之下,剩下的粮食我们不妨可以用来做其它的用途,比如用来酿酒和发展养殖业。”
刘晋想了想也是开口说道。
后世全球性粮食过剩,真正用来吃掉的粮食其实占比并不高,大部分的粮食都是用来发展畜牧业、养殖业和酿酒了。
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
“酿酒?”
“发展养殖业?”
众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微微瞪大了眼睛。
在他们一贯的观念和思维当中,这粮食是最重要的,自然是用来吃的,历朝历代都禁止酿酒,私人酿酒是犯法的事情。
这主要是因为古代的粮食产量少,而酿酒是非常需要粮食的,所以必须要优先满足老百姓的口粮需求,私人酿酒就被禁止。
以宋朝来说,从始至终都实行榷酒制度,酒的生产都是由朝廷所垄断,榷的意思就是独木桥的意思,意思是独门买卖的意思。
禁止私人酿酒,只能够由官府进行酿酒。
明朝也是沿袭了这样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严厉禁止酿酒,不过到了明太祖后期的时候,伴随着国家安定,粮食产量提高,禁止酿酒也是慢慢的松动,酒文化也是盛行起来。
不过在大明官府这边,依然没有正式撤销酿酒的禁令,也就是说自己家里面酿造一些喝一喝没有关系,但是说要大规模的酿酒出售的话,依然是不允许的,粮食依然还是非常精贵的东西,不能如此糟蹋。
至于发展养殖业就比较好理解了,老百姓要吃肉,自然是要靠养殖业来支撑,粮食多了可以用来养猪、牛羊马、鸡鸭鹅等等,以此来丰富老百姓的餐桌,增加肉食的供应。
养殖业说到底还是为了老百姓吃的更好,终究来说这粮食还是用来吃掉的,唯独这个酿酒,让大家也是很犹豫,一旦朝廷不再禁止酿酒的话,会不会形成奢靡饮酒之风,到时候消耗的粮食可能就会非常的庞大。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一直都没有解开禁止酿酒的禁令的原因,怕的就是形成奢靡的饮酒之风,让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坏。
大明镇海王 第946章,人口普查
“这酿酒虽然也是一个办法,可是朝廷一旦解除酿酒的禁令,会不会形成饮酒的奢靡之风?”
谢迁想了想也是开口说道。
“是啊,现在我大明的饮酒之风本就已经非常的盛行了,如果朝廷再解除禁令的话,恐怕到时候喝酒的人就更多了,饮酒的奢靡之风一起,可就很难改掉了。”
刘健想了想也是担忧的说道。
“嗯~”
弘治皇帝也是微微点点头,搞养殖业、畜牧业都没有问题,都是为了让老百姓吃的好、过得好,大家都会支持。
但是这酿酒的话就需要谨慎了,一来酿酒消耗的粮食很多,古话说半斤酒一斤粮,一斤粮足够成年人饱饱的吃上一顿,可是半斤酒的话就跟喝水一样,一下子就喝掉了。
“陛下,诸公~”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禁止酿酒主要是因为粮食太过珍贵,这粮食的产量太少,老百姓吃饭都吃不饱,故而禁止酿酒,而饮酒也被称之为奢靡。”
“但是现在,我大明的粮食产量越来越大,现在辽东地区所开垦出来的田地还不及辽东土地的十分之一,西域和河中地区依然还有非常广袤的田野没有耕种。”
“另外在南洋,大部分的地区依然还是茂密的原始雨林,土地众多,更重要的是在澳洲和黄金洲,我们还有无比广袤的肥沃土地。”
“可以预见,在未来,我大明的粮食产量只会越来越高,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多,粮食将会无比的充足。”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在储备了足够的粮食之后,用剩下的粮食来酿酒、发展养殖业、畜牧业的话,这就不能再说是奢靡了,这叫合理的利用资源。”
“而且老百姓衣食富足,追求更好的生活,对饮酒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纵然是我们朝廷不解开禁令,民间自发性酿酒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正所谓堵不如疏,既然这是趋势,那就应该顺应趋势,解除酿酒的禁令,一来可以消化多余的粮食,让物尽其用,二来也是可以稳定粮价,不至于让粮食的价格过低打击农人种粮的积极性,三来嘛也是可以增加朝廷的税收收入,酿酒我们可以将它列入高利润的暴利行业,自然而然需要征收重税。”
刘晋想了想也是对着弘治皇帝众大臣说道。
禁止酿酒的意义已经不大,还不如解开,这样朝廷还能够获得好处。
“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众人一听,仔细的想一想,似乎好像还真是这样。
“那就下令解除禁令,允许酿酒。”
弘治皇帝沉吟一番,仔细的想了想也是说道。
粮食太多了,今年一年产出的粮食足够大明吃五年,这粮食不找个用途的话,肯定是会烂掉,浪费掉的。
所以还不如酿酒,让老百姓也可以饮酒,反正现在老百姓有钱了,生活好了,喝酒的也多了,朝廷还能够顺带着收税。
“是~”
众大臣纷纷齐声的回道。
粮食多了自然是要想办法将它消耗掉,用来酿酒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至于张懋小眼睛则是滴溜溜的转动起来,时不时看向刘晋,想要从刘晋这边看出什么东西了。
嗯,酿酒可是暴利行业啊,自己必须要插一脚啊。
谈完了粮食的事情,弘治皇帝这边想了想又说道:“我大明此时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想要更好的将我们大明带向更加辉煌、更加强盛的时代,我们就需要对大明上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还是人,所以朕想要在整个大明范围之内进行一次人口统计,彻底的弄清楚我们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
“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人口普查这事,弘治皇帝早就想要做了,特别是在进行移民的时候,他就非常迫切的想要掌握大明的人口分布情况,弄清楚大明各省到底有多少人。
“陛下,臣也以为,我大明应该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统计,只有精准的掌握了各地的人口数量,朝廷在进行诸多政策的时候才能够更精准。”
刘健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同意,他这个内阁首辅也是深感人口统计的重要性。
每次从河南这边迁移人口出去的时候,河南地方的官员士绅都在叫苦连天,说什么河南的人迁移出去的太多了,以至于土地都没有人耕种了。
然而事实上是河南这里隐瞒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这样一个大省,还是以平原为主的省份,在朝廷的黄册记录当中,人口数量竟然比山多地少的福建、江西的人口还要更少,这怎么可能嘛!
“陛下,臣也以为应该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人口统计。”
李东阳、谢迁、张懋、刘晋等人也是纷纷站起来表示了支持。
“嗯,既然诸位爱卿都支持,那此事就这样定下来。”
“只是这人口统计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不知道诸位爱卿有什么好的办法?”
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接着想了想又问道。
其实为了这事,弘治皇帝也是提前有所准备,这手术成功之后,弘治皇帝就借着普天同庆的机会下令免除人丁税和徭役,这很显然就是为人头统计做准备。
“陛下,历朝历代进行人口统计的时候,因为涉及到人丁税和徭役的事情,故而老百姓能够隐瞒的就会尽量隐瞒,所以人口统计的数量可能还不到真正人口数量的一半。”
“故此在人口统计的时候,各地方衙门的工作任务就非常重,难以统计完整。”
“现在陛下圣明,免除人丁税和徭役,这人口统计就变的更加轻松,统计出来的人口自然会远超以往历史上的记录。”
刘健想了想也是站出来说道。
人口统计嘛,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要下令个州府衙门进行详细的统计就可以了,以前是难,但是现在免除人丁税和徭役之后,这人口统计就会简单多了。
“嗯~”
其他大臣也是纷纷点头,无非就是让下面的官员、官吏去忙的事情,没什么难度。
“陛下,臣以为这人口统计是一件大事。”
这事刘晋又站了出来说道。
“嗯,继续说下去。”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其他人则是看向刘晋,想要听听刘晋在这方面有什么高见。
“以往历朝历代统计的人口黄册,上面只是非常简单的记录下人丁的数量,以方便来征收人丁税和徭役,这会导致老百姓尽可能的隐瞒人口,同时朝廷也无法准确的掌握人口的情况。”
“臣以为,这人口统计,应该改为人口普查,所以人口普查,不仅仅只是统计人口的总数,而是应该要进行详细的调查。”
“比如,男女比例,有多少男的,有多少女的,还有这老幼的情况,有多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多少未成年的孩童,以及有多少成年人。”
“还有就是工作的情况,以京津地区来说,大量的人口在工厂、作坊之中工作,他们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从事专业性的工作。”
“另外现在我大明不仅仅有汉民,在边疆地区还有大量的部族,所以也应该要注意区分部族的问题,同时在西域、乌斯藏、南洋这些地方,还涉及到宗教信仰的问题,有多少人是信佛教的,有多少人是道教,还有多少人是不信教或者是信外来教的,这些都要统计在内。”
“还有就是家庭财产的情况,比如家里面有几亩地,有没有耕牛、马匹、房屋之类的,这些信息也是极为重要的信息,能够看出大明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朝廷鼓励生育,还应该统计是否结婚,是否有小妾,这样就可以精准的制定相关的政策,比如某个地方的光棍汉太多了,那就可以重点从这个地方迁移人口到西域和河中地区去,因为西域、河中地区经过了战乱,男丁稀少,女人多,嫁人难。”
“同时在进行人口普查的时候,还应该相应的制定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比如对我大明的人口普查进行定期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对大明的每一个老百姓进行编号,发放身份证明,身份证明上面要记录清楚相关的情况来。”
“我们只有在弄清楚了这些情况之后,朝廷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才可以做到更加的精准,比如陕西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我们就从这里大量移民出去。”
“再比如征兵的事情,掌握了各州府的人口情况,就可以根据人口数量分配征兵的名额;再比如我们朝廷要制定人口等级制度,那就更应该要准确的掌握我大明的人口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