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抢夺过冬的草原,抢夺夏季的牧场等等,每一次都是需要流血才能够抢到,或者是包住自己的牧场。
“嗯~”
田慕明和欧阳云两人微微点头。
“你们部落里面女多男少,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田慕明看了看眼前的乌孙人,和大明人的长相差异很大,一个个金发碧眼的,用大明人的审美来说,这叫类猕猴。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其实不单单是我们乌孙人,整个西域这里大大小小的部族都差不多,特别是去年冬天的时候。”
“大明天军横扫西域,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都被察合台汗国的可汗逼着一起和明军作战,结果死伤惨重,十不存一,部落里面自然也就是女多男少了。”
月靡无奈的回道。
他们乌孙人在去年冬天的时候也派兵出战了,还是他亲自领兵出去的,见识了明军的强大侥幸回到自己的部族之后,他就变的无比老实了。
“这马上要入冬了,你们部落有没有什么困难?”
田慕明微微点头,走过了十几个部族了,情况都差不多,有些甚至于比这乌孙部落还要更惨,只剩下一个老弱病残在家里面,成年的男丁都看不到几个,以至于他们去了之后,差点都要累断腰了。
想了想田慕明又问起过冬的事情来。
这一次亲自出来走一走,一来是为了人口普查,二来也是为了了解清楚整个金山县的情况,各部族过冬的事情,上面也是已经再三强调过,一定要保证各部族能够安稳过冬。
“没有什么困难~”
“感谢大明天子,今年没有战乱,我们的牛羊长的膘肥体壮,卖了好价钱,换了很多的粮食、盐巴、茶叶,足够我们过冬所需了。”
说到这,月靡就笑着摇摇头说道。
以前的时候,在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下,各部族之间不断的征战,日子非常的难过,关键是物资极度稀缺,过冬的粮食、盐巴、茶叶等等都很少,有时候过个冬,族内的很多老人都要死去。
现在就不一样了,大明统治西域,维护了整个西域的秩序与和平,同时大明商人也是不断的往来西域大大小小的各部族,带来了他们需要的粮食、茶叶、盐和布匹、铁器等等。
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牛羊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日子比起以前来要好过很多,而且也不用再提心吊胆。
“那就好~”
田慕明听完,微微点点头。
…….
北庭府金山县的县衙内,欧阳云和田慕明正拿着一本本黄册仔细的看起来,随着普查工作的开展,金山县内的人口普查工作也是即将进入尾声,大部分的部族都已经统计完毕,只有少数偏远地区的部族还没有普查完。
“从现在统计的数据来看,我们金山县内生活的部族大大小小足足有一百多个部族,总人口数为七万人左右,其中从关内迁移过来的汉人有两万,组成了两个移民镇。”
“其各部族的人口加起来差不多有五万左右,这其中突厥人、畏兀尔人、回回人、蒙古人最多。”
看着统计出来的数据,欧阳云也是第一次对金山县的人口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金山县管辖的范围非常大,但是人口却非常的稀少,仅仅只有七万左右的人口。
上百个部族,大的部族有几千人,小的部族甚至于仅仅只有几百人,真正的地广人稀。
“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以前的时候还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现在统计一看,还真是吓人一跳。”
欧阳云拿着一个统计数据说道。
“什么问题?”
田慕明连忙问题。
“那就是男女比例的问题,我们金山县的人口当中,除了汉人移民之外,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当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很多部族的男女比例基本上都是在一比五,一比六的程度,而且成年人当中,男女比例更是严重失衡,很多部族甚至于已经到了一比十几的程度。”
欧阳云将手中的统计数据拿给田慕明看。
“我这下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朝廷要求我们进行人口普查的原因了,同时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了。”
“如果是以前,我们进行人口统计的时候,仅仅只会统计数量,至于其它的信息并不统计在其中。”
“也就是能够大概的知道有多少人,却是无法了解到这人口当中所蕴含的信息。”
“现在不仅仅统计数量,更是统计了性别、年龄等等,人口当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只要稍微的计算一下,立即就可以看出来。”
欧阳云一下子就明白了上面要求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了。
人口普查并不是人口统计,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却是相差很远、很远。
“以前的时候只是觉得这西域男人少、女人多,却是没想到竟然已经严重到了这样的地步,这比例也相差的太悬殊了。”
田慕明仔细的看着,顿时也是意识到了人口普查的好处了。
“可不是嘛,不仅仅是性别比例失衡,还有你看看,各个年龄段的人,这西域各部族当中,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非常的少,而且几乎都是女人,男人超过四十岁的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另外超过六十岁的人就更少了,我们金山县,整个县,好几万人当中超过六十岁的人加起来竟然还不到一百个,超过八十岁的老人竟然一个都没有。”
欧阳云也是微微点头,指了指上面的一些数据说道。
这人口普查的时候虽然觉得很麻烦,事情很多,有些不理解朝廷的深意,可是这普查结束之后,数据一出来,很多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
“还有朝廷一再强调和要求,要我们西域各州府推行全面大明化的政策,但是至今,这些部族当中改汉姓、取汉名的人依然非常少,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懂大明话,更别说识字了,只有少数的部落首领和贵族改汉姓,取汉名。”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推行大明化政策,这可是朝廷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我们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可不是嘛,到时候不仅仅影响我们的考核,连州府这边的考核肯定也要受影响,当今吏部尚书可是刘晋刘公,他做事的风格可是说一不二,这要是考核不合格的话就惨了。”
“看来我们还是要多想想办法才行。”
说到这里,田慕明和欧阳云都皱起了眉头,以前的时候可以无为而治的过日子,现在多了考成制度,压力就大多了。
“或许我们可以想办法吸引关内的汉人移民过来,反正这里女人多的是,只要愿意移民过来,就免费给他们配婆娘,只要嫁给了汉人移民,这推行全面大明化政策就简单过了!”
大明镇海王 第950章,五等级政策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大明各地的官员因为人口普查的事情忙的团团转,而身在京城中枢的刘晋这段时间以来那也是忙的晕头转向。
涉及人口的事情本来呢是归属户部管的,刘晋是吏部尚书,按理说不管刘晋的事情,但是这户部是刘晋的老东家了,前不久刘晋还是户部侍郎呢。
再加上刘晋提出来的进行人口普查,故而户部尚书佀钟也是向弘治皇帝这边请命,让刘晋协助帮忙完成人口普查。
嗯,人口普查其实也不需要刘晋去忙太多的事情,制定下需要普查的内容,自然有下面的官员去做就可以了。
真正的难题还是身份牌和等级划分的事情。
首先就是身份牌的事情,根据刘晋提出的建议,在进行人口普查之后,要对大明的每一个公民进行身份登基的同时发放统一制定的身份牌。
其实就是和后世的身份证差不多,有了这个东西才算是真正合法的大明人,可以享有大明人的权利,同时履行大明人该履行的义务。
但我们都知道身份证别看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里面蕴含的技术含量却是不小,在大明这个时代要制造出身份牌这个东西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在古代,没有照相技术的前提下,身份牌其实意义也不是很大。
可是刘晋认为身份牌还是要做的,也是要发的,因为以后这人口普查将会成为一个定期开展的工作,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大明以前不再是以前的大明,伴随着资本主义时代和殖民时代的到来,人口的流动将会更加的频繁,各地之间的往来会更加的密集。
大明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进行严格户籍管理制度,以限制人口的流动,工厂、作坊、商行、海船、出海殖民等等都需要人,官方的组织终究是有限的,最终还是要依靠民间自发性的去完成。
所以放开人口流动的限制也是成了必然,这身份牌的制度也是后世世界各国都普遍盛行的一个制度。
可能现在条件不成熟,科技不发达,但这是趋势,既然是趋势,那就要顺应趋势发展去做。
有了身份牌不仅仅可以方便人口的流动,同时也方便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区分不同的等级。
“现在来看只能够采用钢材了,利用蒸汽冲压来制造这个身份牌。”
刘晋的办公室内,刘晋看着工部这边提出来的制造身份牌的方案,在仔细的沉吟。
“身份牌不仅仅要有姓名、籍贯、年龄、身份编号、民族,还应该要有特殊的防伪手段,不能让人轻易的就仿制出来。”
“嗯,最主要的还是要体现出公民等级出来,上面应该显示出等级。”
想到这里,刘晋又忍不住沉思起来。
身份牌的事情都还是小事,蒸汽机弄出来了,很多以前做不到的加工现在也是可以轻松的做到,用蒸汽冲压制造身份牌就不算什么难事了。
现在让刘晋最烦恼的事情就是公民等级的事情了,这事是刘晋自己提出来的,自然而然弘治皇帝又让刘晋去办。
“就没有做过什么正经事情。”
刘晋无奈的叹口气,好像自己自从当官就没有做过什么正经的本职工作。
一开始在翰林院的时候,弘治皇帝让刘晋一个文官去打仗,打完仗之后又将自己一个文官调进了五军都督府负责军制改革,之后到了户部又是去打仗,接着干了税制改革的事情,才算是做了点本职工作。
这到了吏部,竟然又干起了户部的事情,自己年底的官员考成都马上要开始了呢。
拿起笔刘晋开始在纸上慢慢的写起来。
一等公民自然是汉人,大明境内所有汉人都是一等公民。
二等公民则是已经改汉姓、取汉名,精通大明话、尊儒重道,能写超过五百个汉字的非汉人公民。
三等公民则是已经改汉姓,取汉名,只能够说一些大明官话,但并不精通,又不认识汉字的非汉人公民。
四等公民则是没有改汉姓,又没有取汉名,既不会说大明官话又不会写汉字的非汉人公民。
五等则是奴隶……
写到这里,刘晋想了想又将五等给划掉,奴隶并不能算是大明的公民,奴隶是属于大明公民的私人财产,故而不能算是公民。
“奴隶也算是人,也是应该要进行管理,奴隶的数量要进行统计,同时也要发放奴隶身份牌,算是四等之外最低等的奴隶。”
想了想刘晋也是又拿出笔将这一点给记下来,在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尊卑有序,贵贱高低,所以刘晋觉得出台这样的政策并没有问题。
这并不是后世,讲究人人平等,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又或者是其它的地方,都是十分讲究尊卑贵贱的。
当然这并不是刘晋提出来要实行功名等级划分的原因,来自后世的刘晋很清楚,进行这样的划分极有可能会引起大明境内其它部族的不满,甚至于还可能会导致很多部族起兵反抗大明的统治。
但是刘晋觉得依然十分有必要出台这样的政策,这个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大明内部这些部族逐渐的融入到大明主体的汉人之中。
因为划分一个人是几等公民,主要的依据还是看这个公民有没有改汉姓、取汉名,有没有学习大明官话和汉字。
比如一个南洋土著,他如果不愿意改汉姓、取汉名,那他就是四等公民,如果愿意改汉姓、取汉名,还会说一些大明话,立即就可以成为三等公民。
如果再稍微勤奋一些,能够说很多大明话,同时还能够识汉字的话就可以成为二等公民,至于想要成为一等公民。
“嗯,不同等级之间应该要可以变动和流通的。”
“这二等公民想要成为一等公民,除了父母需要是二等公民之外,自身还应该要具备二等公民所掌握的一切条件,同时还应该要有纳税记录,纳税超过五十两银子,或者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科举考试取得秀才及以上的功名。”
想了想,刘晋也是在二等公民晋升一等公民这里写道。
肯定是要给人希望的,不可能说一等就永远是一等,二等就永远是二等,任何文明和种族当中都有精英,大明想要强大,自然是要吸取这些精英。
当然更重要是还是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有一条上升的渠道,或许并不是血缘上的汉人,但只要有文化和思想的认同,同样也是可以给予一等公民的身份和待遇。
公民等级制度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这些部族学习汉家文化,只要学习了汉家文化,有了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然是以后大明不断的变动、动荡,最终也是依然可以维持住现在的版图和疆域。
而不是像历史上的汉唐一样,强大之时,四方威服,疆域广袤,实力衰弱之后,很多地方立即就再次失去了统治。
这才是刘晋制定这个制度的根本原因。
大明的版图实在是太大了,这统治的部族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不采用这样的办法和制度,只是像以往的朝代一样进行管理的话,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分崩离析,分裂成无数大大小小的国家。
这绝对不是刘晋想要看到的,也是刘晋一直以来都在防备出现的现象。
“嗯,等级、等级,自然还是要跟各种权利相匹配才能有吸引。”
“想要参加科举考试,首先要取得二等公民的身份才具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低等级的嫁入高等级的,可以直接晋升一级,所生子女直接获得高等级公民的身份。”
“高等级嫁入低等级,必须要降低一级,所生子女为低等级公民。”
刘晋又拿起笔继续写了起来。
“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个还是必须要确立的!”
“至于说完全限制婚姻自由,这显然是很不人道的。”
“四等级公民只能够自由在所在县活动,不允许出县的管辖范围,三等公民只能够在所在州府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走出州府的活动范围,二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则是没有限制。”
“至于奴隶,所有奴隶的出行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必须有奴隶主人陪同或者是奴隶主人所开具的书面说明。”
“奴隶~嗯,奴隶也是要制定一个晋升的渠道的。”
“奴隶只要认真为主人干活超过二十年或者是有重大功劳者,并且没有任何不良记录,经过主人的申请,当地官府的审核之后,可以脱离奴隶身份,获得四等公民身份。”
想到奴隶,刘晋又是默默的写下了这样的一段内容。
奴隶虽然是奴隶主的财产,但说到底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能当牲畜去对待,还是要给予一些希望的,有了希望,奴隶爆发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大明镇海王 第951章,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乾清宫尚书房,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佀钟等人一个个手里面拿着一张铁片,同时还一份刘晋所制定出来的公民等级在仔细的看着。
“这就是以后我大明的公民身份牌?”
弘治皇帝饶有兴趣的看了看手中的身份牌,这刘晋让密云铁厂这边制出来的样品,送过来先看看。
身份牌分为正反两面,正面写着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以及年龄(因为还没有实行公元纪年,出生年月日都是弘治几年几月几日,如果是弘治皇帝他爹的时候那就成化某年某月某日,不太好计算年龄,所以也是著名年龄。)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还有部族/民族,籍贯、身份编号以及最为重要的几等公民这些信息,像弘治皇帝手中的那张身份牌上面就清楚的写道。
姓名张三,性别男,出生年月日是弘治元年正月初一,年龄十五岁,部族/民族,汉族,籍贯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安定镇张家村,身份编号100103000101012345,公民等级,一等公民。
看完正面,弘治皇帝又翻过来看了看北面,北面则是刻印了大明天子印玺的图案,同时上面还写道。
大明帝国公民身份牌,弘治十五年人口普查制,同时还有一行非常霸气的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嗯,最后这句话也是刘晋让加上去的,意思是这天下都是大明天子的天下,这天下的人都是天子的臣民。
一方面也是彰显大明的强大与霸气,同时也算是一视同仁的意思,也就说不管你是一等公民还是四等公民,你们都是天子的臣民,受大明天子之庇佑。
“不错,不错,很不错嘛~”
弘治皇帝仔细的看完,顿时就笑着连连点头。
这个身份牌可以,做工精细,关键是详细的写清楚了很多的信息,这废除户籍制度之后,人口流动,以后官府就可以专门去查这个身份牌就可以,有利于对人口的管理和流动。
当然了最让弘治皇帝满意的其实还是反面的那句话,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话就让弘治皇帝很喜欢了。
“确实是挺不错的,就是这个成本不知道要多少,要知道这个可是铁,尽管只是这样薄薄的一片,但是从现在普查的人口数量来看,我大明的人口数量可能超过一万万,这需要的铁片就非常多了。”
户部尚书佀钟想了想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他这个帝国管家婆虽然比周经当户部尚书的时候日子要好过了不知道多少,但是这该省下的还是要省,要铁片来制造这个身份牌,是不是太奢侈了?
“成本很低,这个铁片很薄、很薄,就跟纸一样,是利用蒸汽冲压机制造出来的,这样的一个铁片,它的成本仅仅只需要不到五文钱,算下来只需要不到一百万两银子就可以给我大明所有人制造出身份牌子。”
刘晋想了想说道。
现在大明的钢铁产量也是提上来了,北京这边有密云铁厂,南边这边有淞沪铁厂,再往南还有琼州铁厂,全部都是刘晋麾下的产业,利用的都是高炉炼铁技术,产量高,价格也是在不断的下降。
“一百万两银子就为了这样一个身份牌,是不是太奢侈了?”
刘健想了想摇摇头说道,也就是现在大明有钱了,要是在以前,别说一百万两银子了,就是十万两银子,国库也是很难拿出来,别更说用来这样折腾了。
“确实是有些奢侈,但是这个身份牌也是为了方便朝廷管理人口,该花的银子还是要花的。”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说道,他是比较支持的,至于银子,朝廷现在有的是银子,去年都还节约了几千万两银子没有花出去呢。
“这身份牌还是挺不错的,就按照这个制式去办吧。”
弘治皇帝看了看,也是大气的说道,嗯有钱了,说话就是不一样了。
以前的时候,弘治皇帝其实也是相当抠门的。
“是~”
众人也是连忙点头道。
接着众人又再次看向手中的公民等级划分的制度。
“刘晋,你这个等级划分的是不是太粗略了一些,这一等公民,臣以为应该是我们汉人当中的读书人,没有读书,又目不识丁的应该化为二等公民。”
谢迁看了看,想了想问道。
“嗯~有道理。”
其他人一听,顿时也是纷纷点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读书人的身份和地位自然是和一般的老百姓不一样,岂能都是一等公民。
“臣也是支持谢公的观点。”
“应该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应该划分为六等,一等是读书人,二等是普通汉人,再依次往下推。”
刘健想了想也是说道。
读书人的身份和地位那可是必须要保证的,处处要彰显出来,可不能和普通老百姓混合。
弘治皇帝听完之后也是微微点头,尊卑有序、贵贱高低还是很重要的,这可是皇权维持的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这些东西,如果能够维持皇权?
“陛下,臣制定这个公民等级制度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区分我们汉人内部的贵贱高低,而身为了促使我大明疆域内的那些异族和部族的人融入我们。”
“这每一个等级,想要晋升到更高的等级,都有相应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基本上都是要求他们改汉姓、取汉名,学习大明官话、学习汉字、尊儒重道等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