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听说这一次,浙江余姚的孙清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他才极有可能是这一次的状元。”
有来自江南的才子却是微微摇头说道。
这大明的科举考试一直以来都分成南北两榜,南方的才子一直以来都是有些看不起北方的才子,存在着南方鄙视北方的想象。
比较都分南北榜了,要是合在一起考试的话,估计着南方的才子们要吊打北方的才子了。
“这也说不定了,这一次不是还有一个东榜嘛,说不定是东榜的才子们夺走了冠军呢,听说朝鲜国和倭国这边也是派遣了一些颇有文采的才子过来。”
“这南洋四省,再加上辽东、草原、西域三省,算下来这东榜的才子数量可是有不少,说不定就有人能够夺魁呢。”
有人看了看望月楼这里聚集的朝鲜才子、倭国才子以及来自南洋等地区的才子说道。
“你这是要笑掉我的大牙吗?”
“就他们也能够夺魁,我王字倒着写。”
“王兄,这王字倒着写也还是王字……”
“那我就横着写,反正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夺魁的,你也不看看他们都是一些什么人,我可是听说了,去年在南洋这边的时候,因为没有什么读书人,只要是能够认识字,写几个字都去参加考试了。”
“很多人以前都是一些账房先生、船员之类的,还有一些是在我们大明本土这边无论怎么考都考不上举人的老秀才,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异族人,四书五经都背不熟,也都考上举人了。”
“还有那些朝鲜、倭国的才子,虽然听说有几人确实是才华横溢,但终究怎么可能比得过我大明本土两京十三省的才子。”
“所以,他们要是有人能够夺魁,我王字就倒着写。”
“王兄,王字倒着写还是王字~”
“我就横着写~”
“你看吧,眼前这里聚集了几百才子,到时候大部分的人恐怖都只能够在一二三楼比比谁认识的字多了。”
“能够上四楼以上的,肯定是我们大明本土两京十三省的才子!”





大明镇海王 第839章,四方云聚
“吉时已到,请才子登楼!”
望月楼,店小二站在二楼通往三楼的门口大声的喊道,说完也是恭敬的让开身。
听到店小二的话,众才子顿时就安静下来,接着彼此互相看了看之后,来自江南地区的才子当仁不让的率先登上三楼。
田慕明、秦岩、柳叶、杜明礼、王思贤五人因为一起从天津这边过来京城赶考,也是住在一个客栈,所以这一次也是一起前来。
“秦兄,请!”
柳叶、杜明礼、王思贤几人先是对着秦岩说道。
没有办法,大明人的地位就是怎么高,而且这秦岩还是大明的读书人,身份地位自然高,尽管柳叶、杜明礼、王思贤三人都是倭国大名、贵族家族的子弟。
但是大明人就是大明人,身份高贵,至于旁边的田慕明,他虽然也是大明人,不过却并不是汉人,论身份地位的话,还不如他们这些藩属国的人。
这就是大明的现状。
伴随着大明的版图越来越大,统治的区域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族群置于大明天子的统治之下。
自然而然的,大家也是会对大明内的人进行区分,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讲究什么人人平等的年代。
这是一个讲究尊卑有序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要将尊卑,将规矩,将礼仪,君臣之道、父子师徒、长幼等等,无论在哪里都是如此。
所以自然而然,在如此广袤的疆域之中,如此多的部族、如此多的族群,肯定是要区分下先后迅速的。
汉人自然是第一等,同时传统的两京十三省也是大明最为重要的区域,在两京十三省甚至于不允许奴隶的存在,因为奴隶的存在会玷污了华夏神州。
接下来就是生活在大明非汉人,非汉人又要进行一番区分,会讲大明话、会写汉字,取汉名改汉姓的是其中的一等,接下来根据接受华夏文明的程度以及和大明人长相的差异,逐一进行区分,划分层次。
如果要是算是大明的藩属国的话,这藩属国之间也是存在着鄙视链的。
朝鲜人觉得自己才是大明最忠实的小弟,处处都向大明学习,所以在大明的藩属国当中,朝鲜人应该是处于第一的。
但是倭国人又不服气了,因为倭国实力比朝鲜强,同时倭国这两年在学习大明的过程当中是最卖力的。
单单是在倭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弘文馆都有上百家,倭国的大名、贵族子弟等等都在全面学习大明官话、学习汉字,改汉名、取汉姓,他们才是大明最忠实的小弟和藩属国。
虽然这朝鲜和倭国争来争去,彼此互相看不上对方,但却又同时鄙视着吕宋,因为吕宋人的长相上和大明人相差太远,其次就是吕宋这边学的最慢,人也最少。
总之现在的大明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京津地区,这种汇聚四方来客的地方,能够见到的异族人、外国人实在是太多了。
朝鲜人、倭国人、吕宋人,这些都是近的,而且因为藩属国协议,所以来大明的人非常多,在京津地区这边定居学习经商的也很多,几乎到处都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
暹罗人、缅甸人、苏禄人、渤泥人、金洲人这些南洋地区国家的人也是比较常见,特别是在天津,前往天津这边经商的人很多,奇装异服。
大明内部这边人员流动也是非常的频繁,汇聚到京津地区的有来自南洋地区的南洋人、来自北方草原的草原人、来自西域的胡人,来自南方西南的苗人等等。
除此之外,因为大明打通了东西之间的贸易往来,有来自中东、波斯、天竺的商人前来大明这边经商。
甚至于还有来自欧洲的商人,通过黄金洲这边中转抵达大明,前来大明的这边经商、旅游、学习,同样也还有一些来自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的人来大明这边学习、参观。
这个时期的大明京津地区,可以算是整个地球上最国际化的都市了,汇聚到这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请~”
秦岩对着客气一番。
“秦兄请~”
柳叶、杜明礼几人自然是知道尊卑有序的,在倭国这边也是非常看重这一点,身为贵族子弟的他们更是如此。
“那一起~”
秦岩笑着先上楼。
众才子来到三楼,很多人都在愁眉苦脸,因为想要上去四楼的话,必须要对上一个对子才行,而对子就摆在三楼前往四楼的楼梯口这里。
少水沙即现!
对子并不长,仅仅五个字,看起来简单,但其实还是比较考验一个人的文学功底。
“秦兄,这对子很难啊!”
柳叶看了看对子,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是很有难度~”
“少和三点水是沙字,同时这水少了沙字现,又是一个难点,想要对上来却是并不容易。”
秦岩点点头说道。
对对子什么的,这几乎都是文人们最喜欢玩的了,大家平时聚在一起就没少玩这种游戏。
“是土提方成!”
这时,有人大声的喊出了自己的下联。
众人一下子就看了过去,赫然是来自山西的才子康海。
“好~”
“对的好~”
其他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纷纷拍案交好,这一上来,他很快就想出了下联,这有才。
“公子请!”
旁边的店小二对着康海拱手致敬,让出了通往四楼的楼道。
“哈哈,诸位兄台,我就先上去了。”
康海对着众人笑了笑说道,接着也是在众人的羡慕之下走上四楼。
“尤心忧则生!”
这时来自浙江余姚的才子孙清也是立即开口说道。
“好,对的好!”
顿时引起了南方才子们的一篇叫好,孙清也是在众才子的瞩目下登上了四楼。
“黑土墨常隐~”
有人开了头,很快陆陆续续就有才子不断的喊出下联来。
尽管有些人对的并不是很工整,有些纯粹就是拆字来对,但望月楼这边还是让他们上了四楼。
这个对子其实非常难,想要完美的对出来,其实很难、很难,能够对的工整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秦兄,你可有了下联?”
柳叶、杜明礼、王思贤等人一个个苦皱着眉头,说实话这种大明文人玩烂的游戏,他们才刚刚开始学,根本就玩不过。
“我想是想了一个下联,不过却是对的不工整,只能勉强拆字来对,却是无法有第二层的深意,拿出来也不过是贻笑大方罢了。”
“不能上去就不能上去,你我就在这三楼喝喝酒、聊聊天也是不错的。”
秦岩想了想有些无奈的摇摇头说道。
拆字容易,但是要对上第二层的意思却是极难,这文人都讲究一个面子,如果对都不好,那是念都不念出来,因为那样自会让自己丢人现眼。
三楼这里,很多人都和秦岩差不多,苦思冥想对不上来,那就干脆呆三楼算了。
“也好,也好~”
柳叶几人顿时就笑了笑,接着看过去,发现三楼这里留下来的人,基本上都是来自朝鲜、倭国、南洋四省、草原、辽东地区的前来参加考试的学子。
大家见面了,顿时彼此都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很快也是互相认识一番。
“诸位兄台~在下马上飞,来自北方草原,家里有些牛羊和马匹,大家来草原的时候一定要找我,我请大家吃正宗的草原羊肉。”
来自草原的马上飞有着草原人的憨厚和热情,尽管穿着大明读书人的长袍、戴着四方平定巾,但是这一股草原的彪悍气息根本就遮不住。
“诸位兄台,在下王蒙,来自辽东,如果诸位兄台有做药材生意,需要人参、鹿茸或者是貂皮皮草之类的,可以来找我。”
来自辽东的王蒙,家里是做生意的,带着一股商人的精明,竟然在这里打起了广告。
“臭不可闻的商贾之辈~”
有读书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鄙视道。
但是却很快有一大群纷纷上前和王蒙交谈起来,来自南洋地区的很多考生,本身就是商人、海员等等之类的,对这些根本就不在意。
“在下金不换,来自朝鲜国~”
三楼这里,没有上四楼的考生互相介绍一番,接着很快彼此就三五成群的打了一片,消息传到四楼、五楼、六楼这里的时候,顿时又让楼上的这些读书人一番鄙视。
这科举考试的盛会竟然变味了,实在是让人忍不住要痛心疾首的哀叹一番。
然而他们哀叹归哀叹,却是丝毫不会妨碍三楼的这些人聚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着,有或者是干脆就商讨着一起做生意的事情。
这个时代,能够读书的都是家底殷实之辈,不是一般的家庭。
这一次,更是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大家在一起,自然少不了要好好的聊一聊。
什么南洋这边到底安全不安全?
是不是瘴气横生,蛮夷会不会吃人之类的?
还有这朝鲜、倭国、草原、辽东、西域等地的情况怎么样等等,大家聊一聊,互相分享下,增长见识,结交朋友,也是乐此不彼。




大明镇海王 第840章,不一样的教育
就在京城这边热热闹闹的举办着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之时,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这里同样也是在进行着一场与这个时代完全不相同的考试。
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一个直属于京城机械厂的附属小学,主要招生的对象是京城机械厂员工的子弟,以及京城机械厂附近几个小区内的孩子。
因为是直属于京城机械厂的小学,所以里面的教学内容等等自然也是和传统大明私塾、书院之类的不同。
从一开始,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培养的学生就不是为了靠科举,这一点,从每个孩子入学的哪一天起就已经被告知他们的父母。
想要孩子靠科举,想要孩子将来飞黄腾达,做大官什么之类的,那就不要送到这里来,因为这里教授的知识和内容非常的多,四书五经仅仅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是国语课当中很小的一部分。
而科举考试全部都是考的四书五经,所以孩子送到这里读书是根本没有办法参加科举考试的,想要做大官根本就不可能。
类似于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像密云铁厂附属小学、天津水泥厂附属小学、西山小学、京城小学、天津小学、天津造船厂附属小学等等。
这些学校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刘晋投资兴建的学校,很多都是麾下各个产业附属的小学。
同时这些学校还都是采用刘晋这边制定的教学课本和内容,不学四书五经,采用类似于后世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
其目的自然是很简单,那就是培养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才,特别是科技方面的人才,因为刘晋清楚的知道,未来历史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就是如此。
想要一下子改变大明的科举考试制度是不可能的,别说刘晋自己人微言轻,就是弘治皇帝想要废除科举考试都是不可能的。
科举考试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维系了千年的时间,根深蒂固的扎根于这片土壤上面,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建立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
想要废除科举考试,需要的时间很长,也是需要一个满长的过程。
但刘晋却是等不了那么久,麾下有很多的产业,这大明也是越来越大,自然需要更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这样才能够让大明真正强大起来。
所以思来想去,刘晋就想到了这样的一个办法,先建立一些附属小学来,招收普通家庭的孩子,免费给他们读书。
在这些学校的当中,不教四书五经,而是采用后世的教育模式和制度,教授基础性的知识和内容,以此来慢慢的改变现有的儒家垄断教育的局面。
为自己麾下的产业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同时也是为大明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大明各个领域的发展。
当然在这个时代,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而且读书耗费很大,你这不能考科举是很难吸引人将孩子送来读书的。
所以刘晋这边也是进行了免费教育,孩子送过来读书,所有的一切费用刘晋买单,并且还有一顿中午饭可吃。
另外就是在附属小学读书学业有成,可以进入到刘晋麾下的产业当中做工,优先录用,此外如果成绩优异,还可以进入到更高级的中学读书,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和内容,一旦能够从中学毕业的话,进入刘晋麾下产业就可以直接享受高级的待遇。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措施,刘晋开班的这些小学也是人满为患,愿意送孩子来读书的家庭还是很多的。
不要钱,免费读书,还有饭吃,读好书了,还可以进刘晋麾下的产业做工,这样的好事情,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所以不仅仅是麾下各个产业的员工子弟进来,很多知道消息的人也托关系送人进来,做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太远了。
能够进刘晋麾下产业做事,这也是一份美差。
要知道在弘治十四年的时候,刘晋麾下的这些产业,所有的员工平均月响都已经超过了六两银子,如果算上年终奖之类的,这待遇就非常的优厚了。
这其中,懂技术,会识字的技术工,师傅之类的,收入就更高了。
以天津造船厂为例,天津造船厂的师傅分了很多级,即便是最低级的造船师傅,月响也是超过十两银子,算上绩效、奖励之类的,年收入超过两百两银子。
如此高的收入,在这个时代来说妥妥绝对的高薪,至于管理和高级师傅,那收入就更加的可观了。
造船厂的员工都知道,也都清楚,他们的亲朋好友等自然也知道,所以想要进天津造船厂附属小学的人很多。
原本仅仅只是计划招生五百人的天津造船厂附属小学硬是招收了一千多名学生,为此也是不得不扩建学校,申请更多的经费。
不过好在刘晋对此非常的大方,基本上愿意来读书的孩子,刘晋都说了,尽量都收下来,预算不够可以追加,教师不够可以再建,老师不够可以再请。
总之只要愿意来读书,都要收下来,这个时代的人,想要读书实在是太难了,刘晋有的是银子,没地方花,用在教育上面比用在什么地方都强。
为此不单单是麾下产业有附属小学,刘晋也在京城、天津、淞沪、琉球等各个地方建立了很多的免费学校,每年光是花在这上面的银子都要上百万两银子。
如此大笔的开支,全部都是刘晋在承担,并且还乐此不彼,还在大明各地新建更多的小学、中学。
这一点上面,让很多原本要指着刘晋鼻子骂人的腐儒也是不得不闭上自己的嘴巴,不管怎么说,刘晋这也是在教书育人,尽管这四书五经的内容实在是太少了,让他们非常的不爽。
但不爽归不爽,有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们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向刘晋这边建议,应该加强传统的四书五经教育,不要教授太多的旁门左道之类的。
但刘晋鸟都不鸟他们,我自己花钱建的学校,想要教什么就教什么,没看到弘治皇帝对此都是大加赞赏吗?
我办出来的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又不参加科举考试,不会抢你们儒家子弟的饭碗,还哔哔个锤子。
儒家、儒家,都已经腐朽到根子里面去了,严重束缚思想和创新的东西,自己都想要打破它,你竟然还说要我的学校当中加强四书五经的教育。
这念四书五经有个锤子用,是能够炼出更好的钢出来呢,还是能够造更好的船出来,或者是对治国安邦有什么大用?
几本书而已,一代又一代人念了又念,钻了又钻,也没见钻研出什么经天纬地的人才或者成果出来,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所以刘晋懒得鸟他们。
要是以往,这些腐儒肯定要把刘晋给喷死,不过刘晋在对外方面又大力推广儒家的一切,比如让藩属国、新纳入大明版图的省份这些地方强制性的推广儒家的一切。
这又让儒家的人非常的满意,觉得刘晋还是可以的,这是让儒家思想传播的更广,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去。
所以大明的这些腐儒们对刘晋也是很矛盾,说他好吧,他自己建的小学又不重视儒家的教育,说他不好吧,对外方面,他又极力的推行儒家思想和教育。
总之很矛盾,对于刘晋在大明半小学,进行另类教育的事情也只能够睁一眼闭一眼,反正又不会成主流,只要科举考试还是考四书五经,就没有人能够撼动他们儒家的地位。
至于刘晋办的这些小学、中学之类的,用刘晋的话来说,都是用来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比如这造船厂,如果将船造的更好、更快、造出更多的船、更多种类的船,这些用四书五经肯定是不行的。
这需要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等相关的领域,没有这些的储备,这造船肯定是不行的。
再比如这修桥铺路,靠四书五经还是不行,还是要他们口中所谓的旁门左道。
只要不撼动儒家的地位,其它的都好说,只要朝廷的官员还是通过传统科举考试取士就可以了,别的就不用管太多。
大明能够越来越强,这些旁门左道还是很有用的。
占地面积极广的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这里,小升初的考试正在进行,小学升中学,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点。
和后世不同,刘晋压缩了这个时代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只有小学和中学,小学基础性的东西,中学更深入一些东西,但相比起后世的教育来,都是基础性的东西。
可是刘晋觉得,这基础性的东西只要能够学好、运用好,也足够大明在这个时代不断变强了,反正很多东西也是还没有研究出来,拿出来也不太好,让这个时代人自己去慢慢的研究反而更好一些。




大明镇海王 第841章,旁门左道?
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这里,整个校园一片安静,一个个教室内正在进行考试,小升中的升学考试,考试合格者可以进入刘晋所举办的中学继续深造。
考试不合格则是可以开始进入到刘晋麾下的产业当中从学徒开始进行学习和打磨,等到了一定的年龄和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之后才可以逐渐的从学徒升为师傅。
这样的一条路线规划,也是刘晋参考后世的教育制度来进行实行的。
搞研究类的人不需要太多,只需要真正的天才就可以,大部分的人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一门技术,专门专研一个领域,反而更好。
所以小学毕业的走技术路线,进入中学的则是慢慢的要走研究路线。
或许很多人就会想笑了,小学、中学,在后世那都还是孩子,但这是大明,一个科技都还没有启蒙的时代,后世小学、中学的知识拿到这个时代来说都是非常、非常的先进了。
所以中学毕业之后搞搞研究并没有什么毛病,基础性的东西有了,等于是有了一个树干,后面就看能不能开枝散叶了。
1...382383384385386...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