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是啊,藩王出海建立藩国,对我大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单单就今年来说,有宁王、蜀王、楚王、郑王等十二藩王出海,单单是这十二藩王所接下来的开支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而且藩王出海建立藩国,他们需要购买船只、需要购买武器装备,同时还要携带大量的人口去海外。”
“这些都极大的缓解了我大明的压力,朝廷户部的开支得以节省了一大笔的开支,这笔钱足以用来再修建一条南北公路。”
“同时藩王们积攒数代的财富也是全部用了出来,极大的拉动了我大明的生产和需求,促进了我大明的发展。”
“以前藩王们所侵占的土地,现在也是已经收归朝廷所有,朝廷将这些土地发给无地之民耕种,也是缓解了土地紧张的局面。”
“至于说藩国会对我大明形成威胁,这恐怕是很难的,藩国的兵力和人口、土地等等都远不能和我大明相比,纵然是一百年、一千年,也都难以和我大明相提并论。”
户部尚书佀钟也是站立出来表态了。
他是坚决支持藩王出海的,无它,藩王出海,朝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的开支,藩王的开支可不是小数目,大明朝廷每年的国库收入,有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用来供养这些藩王的。
现在藩王出海了,不仅仅省下了这笔开支,而且藩王出海需要大量的物资,这又极大的促进了生产,今年的税收比起去年来要高很多,各个方面全面繁荣,他预计今年大明国库会出现大的节约。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藩王出海之事无需再争论。”
“今天将大家着急过来主要还是为了讨论下科举取士之事。”
“这是我大明开疆拓土,南洋四省、北方辽东、草原省,如果再算上新设置的西域省,这是我大明有史以来,疆域版图最为辽阔,参加科举考试人员数量最多,同时也有大量来自海外省份的人员参加的科举考试。”
“也是我大明第一次进行三榜取士,所以不容许出现任何的差错。”
弘治皇帝看了看众人说道,声音不大,但却是带着不容任何人置喙的霸道。
现在弘治皇帝已经不是以前的弘治皇帝了,接连的大胜,再加上大明越来越繁荣昌盛,也是让弘治皇帝的威望达到了极点。
“是~”
众人一听,顿时纷纷点头称是。
弘治十五年的科举考试,这确实是大明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一场科举考试。
以往科举考试一般都是安排在一月,但是这一次,却是安排在三月,主要是因为大明的疆域版图实在是太大了,很多士子前来参加考试的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延后时间,也是为了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过来。
同时朝廷这边也是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因为这一次不再是以往的非常南北两榜,而是再加上了一个东榜。
传统的南北两榜包含了两京十三省的士子,而新增设的东榜却是包括南洋地区的南洋省、交趾省、象林省、郑和省,北方地区的辽东省、草原省、西北地区的西域省。
同时这一次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大明的藩属国,朝鲜、倭国、吕宋三个藩属国,他们为了表示自己尊儒重道,竟然也是派遣士子前来大明这边参加科举考试。
根据朝鲜国国君燕山君的说词,这些藩属国士子前来大明参加科举考试,并不是为了来大明做官,也不是为了大明的功名。
主要是为了通过参加大明的科举考试来检验他们学习华夏文明的成果,为了表示他们心向大明,表示他们尊师重道之心。
对于朝鲜、倭国、吕宋如此上道,大明朝廷上下也是一片赞赏,所以弘治皇帝这边也是大手一挥,将朝鲜国、倭国、吕宋的士子也是划入到东榜之中。
如此广袤的区域,不仅仅有新的省份的士子,还有来自藩国的士子,不仅仅有传统大明的士子,还有很多来自其它各族的士子。
可想而知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是何等的热闹,这也是为什么弘治皇帝会如此高度重视的原因了。
本身来说这三年一次的伦才大典就是大明朝廷最为重要的大事,是天子汇聚四方贤才,聚拢四方人心的重要大事。
更何况,这南洋省、象林省、交趾省、辽东省、草原上、西域省等新如大明之地,朝廷需要通过科举考试的手段来笼络这些地方的人心,同时也是需要稳固朝廷在这些地方的统治。
再加上又涉及到藩属国的士子,关系到华夏文明传播的大事,关系到孔孟之道在藩属国的传播大事。
这就更需要高度重视。
这科举考试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顾忌到方方面面,弘治皇帝为此也是伤透了脑筋。
“刘健、李东阳,这一次科举考试,你们为主考官~”
弘治皇帝看了看在场的大臣,直接点名了刘健和李东阳为主考官,足见他对这次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了。
要知道以往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一般也就是选几个六部尚书或者是六部侍郎来到主考官就够了,这一次弘治皇帝却是两个内阁大臣来当主考官,规格高到极点了。
“臣遵旨!”
两人一听,连忙站起来恭敬的回道。
“这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上应该有所增加,我大明版图疆域越来越广袤,所需官员和人才也越来越多,这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增加至五百人。”





大明镇海王 第837章,文化的入侵
天津港,繁华而忙碌,时时刻刻都有船只抵达,为京津地区运送来五湖四海的商品和人人员,也每时每刻都有船只离开,通往天南海北。
伴随着大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伴随着大明的持续扩张,天津港作为通往京津地区的门户,它的地位越加重要,同样也是越加的繁荣。
一艘来自南洋地区的船正在缓缓的靠岸停泊,船上面,一群身穿长袍,温文儒雅的读书人正在好奇的看着眼前繁华热闹的天津港。
这些人都是南洋省这一次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其中有头发斑白的老者,如秦岩,在大明已经考了一辈子的科举,却始终考不上举人。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没想到移民去了南洋,去年秋闱,一考就中,成功考上了举人,这一次更是有机会来京城参加春闱考试。
还有人以前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参加过什么科举考试,仅仅只是多少读了一些书,能写能读,要么是航行海上的船长,要么是账房先生之类的。
因为南洋行省第一次科举考试的窘迫,能读能写都已经极为不容易了,所以竟然也是考上了举人,拥有了举人的功名。
这让很多人都忍不住感叹自己祖上这是冒青烟了,不知道多少代都是农民,竟然一下子冒出个读书人。
尽管会被传统的大明读书人所鄙视,但是这功名是实实在在的。
这其中还有一些长相和大明人差异比较大,皮肤黝黑的人,比如田慕明,他原本是吕宋岛上面的土著,吕宋被大明征服,成为了南洋行省。
他算是最早一批接受大明正统教育的人,尽管时间比较短,水平其实非常的有限,但在去年的秋闱考试之中,还是被刘晋点为了举人,所以这一次也是前来参加科举考试。
身穿儒袍,头戴四方平定巾,手里面拿着一把扇子,如果不是看到他的长相的话,谁都会说赞叹一句。
只是看到他的长相之后,大家又会忍不住心里面暗暗的说道,这是猴子穿上衣服,总觉得奇奇怪怪的。
无他,田慕明有着典型的南洋人长相,皮肤黝黑、鹳骨突出、鼻子塌、眼眶深、头发弯曲、嘴唇厚、嘴型凸出,总的来说就是尖嘴猴腮,和大明人的长相差别太大,关键是既不符合大明人的审美。
“繁华天津,千帆竞发,百万人流,浩浩荡荡~”
秦岩看着眼前的天津港,整个人也是忍不住意气风发,尽管已经一大把年纪了,但却是考上了举人。
即便是这一次的春闱不第也是有机会做官的,因为现在大明急速官员,新纳入版图的西域省,地域广袤,需要很多的官员去西域为官。
再加上南洋几省,至今还有很多地方都还有空缺,同样也是需要官员前去,据说朝廷今年又准备往黄金洲和澳洲这边派遣官员,在黄金洲和澳洲这边设立省、州府以便加强对黄金洲和澳洲的管理。
所以这几年,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确实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只要考中举人,只要愿意去做官,朝廷这边基本上马上就可以派遣你去做官。
而且以往举人做官,基本上都是从教谕、县丞之类的做起,但现在,只要愿意去西域、南洋等地区,基本上都能够混个知县做做。
可以说,这绝对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了。
“秦兄~”
听到秦岩的声音,田慕明笑着拱手道。
“田兄!”
秦岩也是笑着回礼,读书人嘛,不管如何,这礼仪不能忘,尽管眼前的田慕明长的奇形怪状,既不符合大明人的审美。
但是对方和自己同期中举,现在又一起来京城考试,这是同窗、同期,这对于读书人来说,也是一层不浅的关系了。
“早就听说了天津的繁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南洋省的月牙城和它相比,还是差的太远了。”
田慕明看着眼前的天津港,感叹的说道。
“是啊,差的很远,不过月牙城有着月牙城的美,至少在我看来,月牙城也是很美的。”
秦岩点点头感叹一声。
船只缓缓的靠岸,众人陆陆续续的下了船,登上了天津的土地。
“哟西~”
“天津繁华果然名不虚传!”
才刚刚下船,旁边的码头这里立即有一艘来自倭国的船只抵达,船上面一群倭人看着眼前的天津港也是赞不绝口。
其中有人身穿儒袍,头戴四方平定巾,说的话却是还夹杂着一些倭人常用的口头语。
“杜君~”
“亏你还是读书人,这大明话怎么学的,竟然还哟西,这要是让其他人听到了,一定会笑死我们倭人的,你以后离我们远一点,千万不要说自己是倭人,我们可丢不起这个人。”
“柳兄,你也错了。”
“在大明,读书人之间一般都称呼对方为兄或者是先生,你称君,别人一听就知道是我们是倭人,这样称呼也是极不正确的。”
旁边又有人纠正道。
“对,对,对,多谢王兄的提醒。”
三个倭人说着大明话,当看到秦岩、田慕明他们的时候,也是笑着微微拱手致敬,田慕明和秦岩他们也是同样回礼。
读书人之间,礼节是最为重要的。
很快,这艘船停泊下来,从船上下来了几十个倭人书生,一个个都和大明读书人的装扮一模一样,有人带着书童,连书童的装扮也是和大明人一模一样。
“几位兄台想必也是来参加春闱考试的吧?”
柳叶带着杜明礼、王思贤笑着来到秦岩、田慕明的身边,拱手致敬道,他的大明话说的相当不错,非常的标准。
三人都是来自倭国三个大贵族的子弟,柳叶出生于倭国柳生家族,柳生家族在倭国是一个显赫的大家族。
杜明礼则是来自上杉家族,上杉家在倭国更是实力强大的大名家族,至于王思贤,同样也是来自倭国的大名家族。
自从倭国签署协议正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之后,按照协议,倭国上下都要全面学习大明,这改汉姓取汉名也是最先要做的事情。
所以倭国的大名们都纷纷改姓,有些是自己改姓,有些则是得到了大明官员赐姓,倭国的倭王都被大明天子赐姓东方,倭国上下也是纷纷效仿,一时之间,纷纷改名更姓。
同时这些倭国的贵族、大名之类的也是重金从大明这边聘请老师过去教授他们的家族子弟学习四书五经,尊儒重道,学习儒家文化和思想。
“是的~”
“在下秦岩,南洋省人,在南洋有个种植园。”
“这位是田慕明田兄。”
秦岩笑着点点头说道,也是给三人介绍了下自己和田慕明。
“秦兄、田兄!”
柳叶、杜明礼、王思贤三人一听,再次拱手行礼,其中杜明礼则是习惯性的要弯腰低头,不过很快却是反应过来,微微尴尬的笑了笑。
“我叫柳叶,来自倭国九州柳家,这位是杜明礼,来自倭国东京都地区的杜家,这位是王思贤,来自中国地区的王家。”
柳叶笑着也是介绍自己三人。
“柳兄、杜兄、王兄~”
秦岩和田慕明两人也是一一拱手致敬。
“大明真是繁华强盛,让人心生向往!”
柳叶看着眼前繁华的大明港口,忍不住感叹的一声。
“柳兄,倭国是我大明的藩属国,倭国的臣们也都是我大明天子之臣民,可以自由在我大明初入,也可以自由在我大明定居,想要我来我大明定居的话,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嘛。”
秦岩笑了笑说道。
“哈哈,那是,那是,我们家在南洋这边也是有个种植园,有时间的话我去南洋的话,一定会找秦兄和田兄喝喝茶、聊聊天的。”
柳叶高兴的点点头说道。
这一点上面,还真是很不错。
大明藩属国的人可以自由的往来大明,在大明定居,在大明经商,很多的朝鲜人和倭人也是来到大明这边。
以前忙着在倭国争权夺利,争夺地盘的倭国大名们这几年也是终于消停下来,以幕府将军带头,各地大名、贵族为主力,也是大量的投资大明的各个商业领域。
在天津这边就有很多的朝鲜人、倭人生活,有他们的商行,也是和很多大明的商行有往来,和很多大明的商人、权贵等等交往密切。
当然,同样的,也是有大量的大明人前往朝鲜和倭国,在朝鲜和倭国经商、定居之类的,而且因为宗主国的身份,大明人前往朝鲜和倭国,身份和地位都是极高,享受诸多的特权。
总的来说,因为大明藩属国协议的存在,大明和藩属国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不错的,藩属国跟随着大明享受到了资本主义发展、大航海发展的好处和果实,而大明也是从藩属国这边获得了原料、市场和劳动力,更重要的还是传播了大明的文化,逐渐的将华夏文明深入到藩属国的骨子和灵魂里面去。
现在在朝鲜、倭国和吕宋国,有身份和地位的人都讲大明官话,都写汉字、读汉书,强大的华夏文明迅速的扎根生长起来。




大明镇海王 第838章,鄙视链
京城。
伴随着弘治十五年壬戌年科考的日子越来越近,整个京城也是开始再次热闹非凡起来,来自大明天南海北的读书人齐聚在一起,彼此之间自然少不了一番比文斗墨。
于此同时,和往年一样,京城这里的青楼楚馆、酒楼、茶楼、客栈、酒店等等也是顺时举办各种各样的文人盛会。
要知道京城现在最有名的酒楼望月楼就是靠着举办这样的诗会而迅速的闻名大明,成为了京城这里最有名气的酒楼。
京城的繁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也是带动了整个京城商业的繁荣,自然而然也是有越来越多的商家举办各种各样的诗会,吸引这些读书人前来比文斗墨,如果能够出现一两篇名传千古的佳作,也是可以让自己的产业因此名声大噪。
京城的望月楼自然是其中的扛把子,老板舍得花钱,望月楼的名声又摆在这里,前来望月楼的读书人也是非常多,几乎天天都有人在这里把酒言欢,高谈阔论,写文弄词等等之类的。
至于京城那些知名的青楼楚馆,像京城最有名的销金窟花满楼,同样也是花重金每天晚上都举办各种各样的诗会。
一边办着诗会,一边也是在这个时候举行花魁大赛,选出来的花魁专门用来吊着这些前来京城参加考试的读书人,有一种有钱不好使,只有有文采才能够一亲芳泽的意思在里面,也是让很多囊中羞涩的读书人激动万分,几乎天天爆满,吸引了大量的人气、
至于京城其它大大小小的商户们,有钱、有实力又想要提升自己名气,自然少不了要花大价钱去吸引读书人来自己这里喝喝茶、喝喝酒,写诗弄词,对对子什么的。
没有什么实力的商户,也是不敢寂寞,很多客栈、酒店之类的也是少不了要花钱求一个上联,然后让人来对下联,这对上下联的,科举考试期间,食宿全免之类的优惠。
还有一些商户则是推出了一些字谜之类的,只要猜中了字谜就有奖励、购买商品打折等等。
整个京城都沉浸在科举考试的喜庆和热闹其中,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读书人也是抬头挺胸的出入于京城的繁华热闹场所。
在大明,读书人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如果说秀才还有穷秀才的话,这能够考上举人的,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那都是真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举人老爷了。
这些举人老爷,纵然是这一次考不上,他们也同样有官做,再不济也都能够享受读书人的优惠政策,日子远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
要是能够高中,这日后指不定就飞黄腾达了。
所以京城的老少爷们对于这些读书人鼻孔朝天的样子也是已经习以为常了,读书人的身份地位也确实不是平头老百姓能够比的。
因为这些读书人的到来,竟然变的更加热闹、喧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传了出来。
什么今天某某举人老爷在哪里留下了一篇佳作,大家仔细的读完之后,顿时就纷纷拍案叫绝,大赞一番。
什么明天某某府上的小姐和某个穷书生相遇,彼此一见定终生,穷书生许诺这一次高中之后就立即去提亲。
什么后天又有人对上了某某商户重金求购的下联,一下子就获得了几千两银子的赏金,让人忍不住羡慕嫉妒。
什么大后天又富家翁在自己家门口这里摆下了擂台,只要没有娶亲、年纪不超过三十的读书人,都可以去打擂台,只要能够胜过自己的女儿,他就将女儿嫁给对方,并且还将万贯家财一同相赠送。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总之,各种各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大明早报一时之间都不香了,销量都有所下滑的趋势,因为大家实在是太忙了,忙着在各个地方看热闹、忙着和人聊着昨天发生的逸闻趣事。
这一天,京城的望月楼这里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诗会,只要是参加本次壬戌年科举考试的士子都可以前去望月楼这边参加诗会。
嗯,为了吸引大家前去参加诗会,望月楼这边免费提供美酒佳肴,随便吃,随便造,只要你去就可以了。
这样自然是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读书人前来参加诗会,有免费美酒佳肴,还是京城最好的望月楼,傻子才不去呢。
整个望月楼也是推掉了所有的生意,专门筹办这个诗会。
六层楼高的望月楼,底层的一楼和二楼,大家都可以观看诗会,上面的比斗随时都小儿将消息传递下来,为此也是吸引了大量客人。
至于三楼以上则是专属于读书人的区域,三楼只要是今科参加考试的士子都可以上去,但是四楼的话,需要对上一个极难的对子才能够四楼,这也算是望月楼这边的一个小小测试。
越是往上越是需要有文采、有才华,没本事,连对子都对不上,那就老老实实在三楼这边吃吃喝喝吧。
五楼这里也是如此,不仅仅要对上一个对子,而且还要临场发挥作一首诗词,只有如此才能够上五楼,参加五楼这里的诗会。
至于逼格满满的六楼,那就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够上去的,不仅仅有一个非常难的对子要对上,而且还要当场写出一首还算可以的诗词来。
望月楼的这一番操作,自然而然也是吸引了大量的士子前来,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都不会认为自己比人差,都想要来这望月楼这里试试看,同时也是看看同期有多少的文人才子。
康海和李廷相两人也是相约而至望月楼,两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才子,一个出身陕西,一个来自河南,在来京城赶考的路上相识,又都是二十多岁,一下子就合在了一起。
“李兄,这望月楼搞的还挺笼罩的嘛,看来想要去六楼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两人来到望月楼这里,此时,整个望月楼都已经被读书人给包围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读书人齐聚一堂,彼此是三五成群,遇到熟人,互相又要聊一下,再互相介绍自己的朋友,所以尽管诗会已经开始了,但是大家基本上都还是在一楼、二楼这里,还没有开始登楼。
因为大家彼此之间认识一番都是需要花上一番时间的,整个望月楼里面,李兄、刘兄、王兄、张兄等等,彼此互相称呼不停。
“陕西的康海和河南的李廷相来了,他们两个可是这一次状元的热门人选。”
有人看到两人到来,也是笑着说道。
康海和李廷相都是有名的才子,在各自所在的州府都极有名气,而且在去年的秋闱考试上也都是大方光彩。
“要说这状元嘛,今年肯定是要轮到我们南方的才子了吧,弘治十二年的状元是北直隶的刘晋,弘治九年的状元是扬州府的朱希周,一南一北,也该轮到我们南方了吧。”
1...381382383384385...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