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现命令倭国武士团、朝鲜武士团在丹河城集结,于弘治十四年四月初五乘船前往广西,准备对安南作战!”
“去征讨安南?”
众多的朝鲜、倭国武士一听,一个个顿时就忍不住喜出望外,原本还担心着这吕宋岛上面的矮黑人剿灭完毕之后,他们的好日子就没有了。
现在好了,又有事情做了,大明天子没有忘记他们,竟然再次征调他们前往安南这边作战,顿时一个个脸上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事情做就可以了。
替大明天子打仗,各个方面都非常的舒服,有田地奖励,有银子奖励,每个月还有月响,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他们在倭国和朝鲜的时候哪有这样的待遇。
更何况,大明这边又没有让他们去送死,武器装备什么都给你准备的好好的,都是最精良的,他们在这里作战一个多月,死伤都很小。
这一次,不再是让他们去清剿什么土著部落了,而是直接跟随大明大军去征讨安南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会有数不清的银子,会有数不清的战功,到时候他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田地奖励,只要作战勇猛,说不定还可以获得大明天子的册封,获得大明的贵族地位。
想到这里,这些朝鲜武士、倭国武士顿时就立即齐声的喊道:“大明万岁,大明天子万岁!”
“嗯~”
李茂林满意的点点头,接着说道:“都好好准备吧,去联系那些还在丛林里面的人,尽快回来集合,过几天船就要来了。”
“你们都要好好的表现,你们当中很多人都已经获得了大明籍,已经是大明人,你们基本上也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土地,也有已经发家致富。”
“是~”
众人一听,又都兴奋的齐声喊道。





大明镇海王 第690章,抵达淞沪
长江的入海口这里,十多艘大型的船只从北方缓缓的驶来,朝着淞沪黄浦江港口这边开去。
刘晋站在船头,思绪万千。
他好好的一个户部侍郎这一次又被弘治皇帝抓壮丁了,竟然又再次披挂上阵,伴随着大军出征南洋。
安南夜郎自大,肆意挑衅大明,兵犯龙州,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大明朝野上下震怒,天子发兵十万征讨安南。
这一次,还是英国公张懋当主帅,刘晋、王守仁两人当狗头军师,破虏候杨云当先锋大将,摔了九万新军、一万海军从陆地和海洋两个方向同时进攻安南。
张懋、杨云两人很早就率领大军从陆地向广西这边集结,至于刘晋和王守仁则是统领一万海军从天津这边出发准备到琼州这边集结,然后再会和到一起进攻安南。
这一次和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次攻打安南都是不同的,因为刘晋和张懋他们商议过之后,不再是传统的打法。
以往攻打安南,基本上都集结大军从云南、广西两地,越过十万大山之后进攻安南,但这个方案有个很大弊端。
那就是十万大山的存在。
十万大山,单单是从名字就可以,有十万座大山。
在交通条件极其落后的年代,大军要通过瘴气横生、茂密原始的十万大山是极其艰难的,纵然是有千军万马,在这样的地方也很难施展开来,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通过。
而且安南在十万大山的关隘之处修建了城关,在城关上一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你大军再多,再强,想要打下来都很难、很难。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疆域版图扩张到云南、广西之后就很难在继续往南扩张的原因了,因为从云南、四川这边往缅甸,遇到的是横断山脉,横断山脉比起十万大山来还要更加的险峻。
纵然是到了后世科技和交通如此发达的年代,横断山脉这里依然人烟罕至,交通闭塞,你就可以想象下在古代,你纵然是有再强的大军,你也很难、很难继续扩张下去。
往南,云南、广西的南边就被十万大山做阻隔,这里基本上都是原始的森林,人烟稀少,瘴气横生,以至于有了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祖训。
自然而然的华夏的影响力到了这里也就是极限了,历朝历代的版图都没有办继续扩张下去,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地理的缘故。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仔细的研究了这种情况,所以张懋和刘晋这边就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进攻方法,那就是殖民时代的打法。
从海上进攻安南。
安南的地势是北面和西面高,东面和南面则是平原地带,东临北部湾,从海上进攻的话,可以直接绕过十万大山,进攻安南的核心之地东京(后世的河内,在这个事情它改名比较频繁,先后有过龙渊、龙编、中京、京都、东郡、东京、中都、上京、北城等名字,千万不要以为是后世倭国的东京)。
安南在北面的十万大山这里建立了诸多的关隘,防备着明朝的进攻,借助十万大山的有利地势,一向也是有恃无恐。
经常挑衅明朝,主要是觉得明朝这边也不能将它怎么样,十万大山的存在,明朝这边几万大军根本就过不来。
至于说一下子发兵几十万,好像除了永乐帝之外,历代帝王都没有这样的魄力,因为安南这个地方,根本就不值得发兵几十万来攻打。
打下来了又没有什么用,税银收不到几个,打不下来的话,损兵折将不说,还要丢了大明的威严。
这就是安南有恃无恐,屡屡挑衅大明的重要原因。
一旦从海上绕过安南重兵防守的十万大山,直接进攻地势平原的核心红河三角洲地区就等于是一刀捅进了安南的心脏里面。
根本不需要什么几十万大军,有几万大军就足够了。
当然,这一次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扫平安南,还有要顺带着吞并了占城,扫荡南洋那些小国,吞并更多的土地和岛屿,再加上要将新军拉出去连连,所以也是发兵十万。
这十万都是实数,不是以前那种,明明只有十万人,却是硬要号称百万大军,十万就是十万,九万新军和一万海军。
“终于到淞沪了!”
刘晋微微摇头,没有办法当臣子的就是如此,皇帝一句话,下面的人跑断腿。
不过能够出来走一走,看一看,这也是一件好事。
看了看前面的淞沪,刘晋顿时就笑了起来。
这还是自己第一次来大明南方,第一次来淞沪。
后世的淞沪,刘晋是去过好多次,黄浦江两岸,高楼林立、寸土寸金,上海都已经全球性的顶级大都市了。
再看看眼前的淞沪,似乎好像更像是民国时期的上海,黄浦江的两岸虽然已经有了大量的工厂、作坊、高楼,但依然能够看到一片片广袤的农田。
它才刚刚开始起步而已。
船只缓缓的停靠在黄浦江边的码头上面,此时的黄浦江两岸已经初见繁华,一栋栋高楼伫立在江边,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在规划好的一片片区域内,一座座庞大的工厂、作坊正在忙碌不停,淞沪钢铁厂的一根根高炉直插云霄,滚滚的黑烟从中冒出。
水泥马路上,车水马龙,四轮马车来来往往,虽然不及天津的繁华,但也是相当的忙碌。
“才不到一年的时间,淞沪就已经发展到这规模了,果然不愧是后世的魔都,这地理位置实在是太优越了,这海运一带发展起来,它就会迅猛的发展起来,超过天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看着眼前的淞沪,刘晋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它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
地处长江的出海口,又有黄浦江,地势开阔、平坦,背靠着大明最繁华的江南地区,依托长江又可以辐射到湖广、江西、南直隶。
同时又地处大明南北的中间区域,北上可以到山东、北直隶、辽东,南下又可以去福建、琉球、广东、广西。
如果是对外,北面的朝鲜、倭国、往南还可以去南洋、西洋和澳洲,未来和黄金洲这边往来密切之后,又可以前往黄金洲。
这样的地理位置,在整个大明也就独一无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地方来了。
这伴随着海禁解开,远洋贸易和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发展,这淞沪纵然不是南方的开放口岸,它也迟早会迅猛的发展起来。
用点比较玄的话来说那就是这里汇聚了天下气运。
从去年开始,刘晋就在淞沪这里布局,先是将淞沪这边的土地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接着也是开始大规模的将一些产业转移到淞沪这里。
天津造船厂在这里开设了淞沪造船厂,主要承接南方这边订单,密云铁厂也是在淞沪这里开设了淞沪铁厂,铁矿主要来自马鞍山铁矿和湖北大冶铁矿。
另外还在淞沪这边开班了淞沪玻璃厂、淞沪机械厂、淞沪水泥厂等等,一系列的工厂和产业都在淞沪这边开设了新的分厂。
大明的南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里一旦发力的话,它的速度会迅速的超过北方的京津地区,刘晋怎么可能会放过这里。
经过差不多将近一年时间的建设,这些工厂也是陆陆续续的开始投入使用和产出,顿时就如同给淞沪装上了强劲的动力一般。
大量的人口和资本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入到淞沪这边来。
不仅仅有大量北方的资本家来淞沪这里投资建厂、建作坊,江南地区的这些大地主、大商人、大家族等等也是纷纷聚集到淞沪来,建商行、建工厂等等。
因为他们本身就比北方人要落后一步,所以在这方面更是积极,生怕错了新一轮的财富盛宴。
在很短的时间内,淞沪这里建起来的大大小小的工厂就要上千家,几十万的人口从南方各地汇聚到淞沪这里,并且还在源源不断、迅猛的增长,让原先落后的松湖县也是立即变成了一个堪比南京的超级大都市。
并且因为淞沪这边本身就没有什么限制,比起天津来限制都更少,这里又不用担心什么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之类的。
所以从一开始淞沪的规划上面,它就完全参照天津来做的,没有城墙,只有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将整个淞沪划分成一个个区域,沿着黄浦江两岸,一座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座城市的大都市在迅猛的发展起来。
“这淞沪发展起来了,南方的这些大商人、大家族差不多就可以绑到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战车上面了,以后纵然是有人再提海禁什么,估计不用自己出手,这些人也足以将他们给清理的干干净净了。”
看着眼前的淞沪,刘晋不自觉的就露出了笑容。
想到这一次朝野上下一致认为该出兵安南,刘晋就笑了,以前那些反对动武的人都消失不见了,是他们都死了?
当然不是,只是他们的利益阶层变了。




大明镇海王 第691章,江南的大家族
淞沪黄浦江边的黄埔酒楼上面,一群人一边喝着茶悠闲的看着黄浦江,一边似乎在耐心的等待着什么。
这些人一个个衣着不凡,周身还有大量的随从跟随,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非富即贵。
“国公爷,他刘晋纵然是现在是户部左侍郎,我们也没有必要如此巴结与他吧?”
魏国公徐俌的身边,胡献看了看滚滚的黄浦江,想了想对徐俌说道。
魏国公徐俌人已经五十多岁,不过身体却是非常不错,头发都不见一丝白发,和他说法的胡献则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以前在朝中做过御史,后来因为妄言灾祸被弘治皇帝免了职。
魏国公在南京、在整个江南那都是最最顶级的家族,历代魏国公基本上都是南京这边的守备,武将勋贵集团的代表。
一门两国公,说的就是中山王徐达之后魏国公和定国公,魏国公长期镇守南京,定国公则是在北京,一南一北,一门两国公,整个大明也独此一家了。
他身边的胡献也不是一般的人,胡家在整个江南也是数一数二的顶级大家族,家族势力庞大无比,上至朝野,下至地方府衙,到处都有他们胡家的力量。
胡家可以算是江南大家族的代表型家族。
祖上是商人,以商起家,积攒下财富,接着开始资助家族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又通过联姻等手段构建起极其庞大的关系网络。
江南自古又多才子,文人豪杰辈出,有明一朝,江南籍的官员就占据了半壁江山,故而胡家这样的江南大家族影响力非常巨大。
“刘晋当多大的官我都不至于要巴结他,纵然是内阁首辅也不值得我去主动结交。”
徐俌笑了笑回道。
他有这个自信,他是魏国公,中山王徐达之后,世世代代都是铁饭碗,明朝不灭,他这个铁饭碗就永远在,与国同休。
所以不管是谁当官,当多大的官都和他徐俌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他不造反,谁也无法动摇他的地位。
“那徐公您又为何要叫上我等来到这淞沪见这个刘晋?”
听到徐俌的话,旁边的又有人开口问道,这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衣着温文儒雅,长相也是英俊潇洒,他叫张元,江南张家的当代家主。
张家是徽商当中最赫赫有名的家族之一,富可敌国,又人才辈出,是足以和胡家相媲美的大家族。
“当然是为了钱!”
徐俌笑了笑说道。
“为了钱?”
其他人一听,顿时微微惊讶,纷纷看向徐俌,并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
“这刘晋除了是户部左侍郎之外,在京津地区这边,他又被成为财神,跟着刘晋的人都发了财,连建昌伯寿宁候这样的草包因为跟着刘晋,一年都能够赚上千万两银子。”
“你们猜猜这英国公、定国公、成国公他们一年又能够赚到多少的银子?”
徐俌看了看他们反问道。
说实话,他徐俌贵为国公爷,想要再进一步那也只能够等死了自后追封为王了,而且还要立下赫赫功劳才有可能。
所以在官场上,一般这些武将勋贵集团们都没有什么野心,更多的则是追求财富,追求钱财。
不仅仅要贵,而且还要富,不是一般的富,而是大富大贵。
听到徐俌的话,众人顿时就忍不住微微睁大了眼睛。
这大家都说北方人有钱,比他们这些江南人都有钱,大家多少还是觉得有点不信,现在听徐俌这样一说,顿时都明白了。
再联想下大家这两年新投资的商行、工厂、作坊等等,顿时就明白了徐俌为什么要亲自来淞沪这里见一见刘晋了。
徐俌看着众人的样子,顿时就笑了笑。
这定国公和魏国公都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人,彼此自然是关系不一般,他徐俌也是定期和定国公徐永宁有书信往来,很清楚定国公府现在所拥有的财富。
在以前的时候,魏国公因为时代镇守南京,都是南京的守备,在江南这样的繁华之地,这魏国公家自然是要被北方的定国公家更加的富有。
可是现在,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定国公家跟着刘晋的屁股后面,现在所拥有的财富,随随便便也是要完爆魏国公家的。
这让徐俌也是羡慕嫉妒,现在刘晋要去远征安南,顺道路过淞沪,他自然也是抓住机会,准备在淞沪这里见一见这个高人子弟,看看能不能搭上刘晋的船,跟着去发大财。
“老爷,船到了~”
就在这时,魏国公府的家仆急匆匆的走来提醒道。
“走,一起去见见这个高人子弟。”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徐俌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带头往黄浦江码头这边走去。
黄浦江的码头处这里,刘晋乘坐的船缓缓的靠岸。
刘晋刚刚走下船,徐俌、胡献、张元等一大群人就走了过来,人还没到就纷纷向刘晋这边行礼道:“刘公~”
刘晋一听,顿时微微一愣,自己这才二十多岁就被人叫刘公,一下子就把自己叫老了,再看看这些人,一个个都不认识,但都衣着不凡,也是笑着拱手回应。
不过很快刘晋身边就有人给刘晋一一介绍起来,听完这些人的介绍,刘晋顿时就忍不住眉毛一扬。
“这江南的大家族、大商人、大地主都来了?”
“这是要干嘛?”
刘晋一边和徐俌、胡献、张元他们一一打招呼,脑海中却是思索起来。
这些人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过来找自己的,自己虽然是户部左侍郎,但以这些人的身份地位来说,不至于主动来淞沪这里迎接自己,肯定有什么事情。
“刘公远道而来,一路舟车劳顿,我在黄浦酒楼略备薄酒,还请刘公赏光。”
徐俌仔细的看着眼前的刘晋,笑着说道。
“徐公,您可千万别再叫我刘公了,那是折煞我啊,您是婉儿的伯父,按理我应该喊您一声伯父才是。”
“你喊我刘晋就行了。”
刘晋脑海微微整理下定国公和魏国公的关系,眼前的徐俌是第五代魏国公,从徐达算起来的话是第六代,定国公徐永宁则是第四代定国公,从徐达算是就是第五代。
徐婉儿是徐永宁的孙女,算是第七代,这算下来,刘晋是要喊徐俌伯父的。
“哈哈,那我就托大一次了。”
徐俌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
很快,众人就来到了黄浦酒楼,一边看着黄浦江一边品尝美食,也是一边谈笑有加。
“刘晋,来尝一尝我们江南的大闸蟹,这蟹黄啊可是世间难得的美味。”
徐俌将一碟子蟹黄轻轻的推到刘晋的面前,笑着说道。
“我早就听闻江南大闸蟹乃是人间美味,这次总算是有机会尝一尝了。”
刘晋看了看眼前的这一碟蟹黄,拿起勺子,轻轻的品尝一口,一股极致的鲜美就在唇齿间绽放。
“啧啧,这两世为人,还是头一次尝到正宗的大闸蟹,而且这还是纯野生的大闸蟹,这味道确实是美味。”
刘晋忍不住再次品尝一口,仔细的回味。
一番觥筹交错,大家彼此熟络一番之后,慢慢的也是聊到了国家大事上面,自然而然也就会聊到安南和南洋。
“这安南绰尔小国,夜郎自大,屡屡挑衅我大明,我大明如不以雷霆之怒狠狠的惩戒一番,恐南洋各国都会向安南学习。”
“我大明商船行走于南洋各国,竟然遭到这些小国的横征暴敛,甚至前不久还有商船被南洋海盗洗劫的事情发生。”
说到这事情,胡献、张元等人就显得怒气冲冲,南方的这些大家族、大商人进军南洋是比较晚一些,所以赚到的银子远不如北方的那些商行,种植园的规模和数量也不如北方的商行。
这进去的晚,好的地方都让北方的人给占了,现在南洋各国又开始对大明商船征收重税以此来回应去年年底的时候大明出台的大明藩属国条约,回应大明拒绝他们的朝贡。
当然这里面也可能存在着试一试大明反应的意思在里面,如果大明这边没有什么反应,他们自然就会越来越过分。
南洋各国的这一番举动也是严重的触动了大明各大商行的利益,特别是南方这些新兴起来的商行是最难受的。
他们银子还没有赚到多少,好处没有吃到多少,可是这重税,海盗、贼寇等等却一样不少的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所以江南的这些大商人、大家族等地都是非常支持朝廷发兵远征南洋的,朝堂之上不仅仅没有他们的反对声,甚至于他们还极力的主张不仅仅要灭了安南,还应该遂带着将南洋各国都收拾一番。
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厉害,这样的话,他们就不敢对大明的商船征收重税,同时南洋地区的这些海盗、贼寇等等给扫荡干净了,他们的商船、种植园就更加的安全了。
刘晋看着这些人愤慨的样子,就想到了以前那些反对开海禁,反对征商税的朝中官员,此时此刻,这一幕实在是太相似了,只不过是反过来了。




大明镇海王 第692章,朝廷是最强大的后盾
“哼!”
说到商船被南洋小国征收重税的事情,魏国公徐俌也是忍不住冷哼一声,显得极其的不满。
“前几天,我有几条船从爪哇回来,本来也没赚多少银子,却是在爪哇这里一艘船被他们征收十万两银子的税银,这走一趟南洋白白的给他们那些人打工。”
徐俌很是愤怒的说道,他在大明这地盘上那都是横着走的存在,可是到了南洋,一个小小的爪哇竟然敢征收自己商船的重税。
“刘晋呐~”
“我等知晓你此番南下远征安南,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顺带着去扫荡下南洋诸国,狠狠的震慑一番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南洋小国,为我大明子民做主?”
接着徐俌也是转头向刘晋这边说道。
众人也是纷纷看向刘晋,这来找刘晋,自然也是有这方面意思的,当然大家其实也都知道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
这一次,朝廷不仅仅之上征讨安南如此简单,还要吞并占城,威震南洋各国的意思在里面,南洋诸国的行径已经严重侵犯了大明的利益。
“徐工,诸位~”
“刘晋此去南洋正背负扫平南洋宵小、扬我大明国威的责任,诸位请放心,大家也可以将这段时间以来在南洋诸国的损失列一份清单递交给朝廷,到时候我会一并和南洋诸国好好的算算这一笔账。”
1...317318319320321...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