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特别是用来联络黄金洲和南洋。
南洋这边还好一些,每天都有船只前往南洋,但是黄金洲这边的情况却是不一样,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收到黄金洲这边的消息,这让刘晋有些着急。
所以不仅仅派遣了船队去打通澳洲、南黄金洲的航线,也是专门设计出了这重速度很快的飞梭帆船,专门用来往返黄金洲和大明。
接下来,刘晋准备每半个月就派遣几艘船只前往黄金洲,形成一个定期往来船只,而且不走北部的航线,而是走中间夏威夷的航线。
也准备派人去夏威夷这边建立殖民据点,以夏威夷为中转中心,建立稳定的长期往来黄金洲和大明的航线。
这样一来才能够促进黄金洲的开发和发展,不然,这一年多才往来一次,纵然是怎么推动,也很难发展起来。
必须要让大家看到黄金洲的财富,看到这里的黄金和白银,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前往黄金洲。
北面的航线还是太危险了,尽管沿途有很多的陆地,但是浮冰的威胁太大,只有夏季的时候才比较安全,一旦到了冬季,船只都不敢走。
南线南洋、澳洲、南黄金洲航线现在还没有打通,也唯有走这中间的倭国、夏威夷航向了。
“也不知道田二牛他们有没有遇到西班牙人。”
“这西班牙人发现黄金洲都已经十年了,在黄金洲东海岸这边肯定有着比较强大的力量,如果双方遇到的话,说不定还会打起来。”
“嗯,打迟早肯定也是会打起来的,现在多半还是以贸易为主,看来要让人多带一些瓷器、丝绸、玻璃镜子、糖、南洋的香料过去,这些东西在欧洲可都是好东西,抢手的货物。”
想到这里,刘晋就开始对着手下的人吩咐起来。
交代完这些事情,刘晋没有在天津港这里停留。
这一次来天津,他的事情很多,不单单是天津远洋贸易行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陪着弘治皇帝来天津这边检阅天津皇家军事学院以及大明皇家海军学院。
弘治皇帝对这方面极其的重视,他清楚的知道掌握军权的重要性。
手里面握着枪杆子,这做起事情来才能够挺直腰杆。
不管是对内面对群臣,还是对外面对外敌,这军队不强大,你说话就不够硬气。
大明皇家海军学院离天津港口并不算太远,同样也是建在海边,在这里同样也是修建起了一座座大型的码头和港口。
只不过这里的港口和码头是不对外开放的,里面也是已经停泊了十多艘战舰。
战舰也是天津造船厂负责设计和制造的,目前也是已经向大明皇家海军交付了十多艘大大小小的舰船。
作战可能不太够,但是用来进行日常的训练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急匆匆的来到大明皇家海军学院,此时成国公朱辅、英国公张懋还有太子朱厚照正在陪着弘治皇帝在大明皇家海军学院里面进行视察。
大明皇家军事学院是张懋负责,这皇家海军学院则是由成国公朱辅来负责,很显然,这也是弘治皇帝分权的一种手段,不会什么事情都交给一个人去做。
“陛下,这海军不同于传统的水师,传统的水师更多的是接弦战和火攻,或者是用大船冲撞小船的战术。”
“在大海之上的交战,往往都是巨舰大炮之间的对垒,所以对于海军来说,最重要的是两项技能,一项是在大海之中的航海能力,另外一项就是火炮技术。”
“臣在建设皇家海军的时候重点就侧重了这两项,航海技术方面是照搬了天津海事学院这边教学内容。”
“火炮技术方面,我这边还是以训练为主,每天都要拉出去训练,多开炮,多训练,自然而然能够将技术给练熟。”
成国公朱辅一边走也是一边给弘治皇帝介绍起来,皇家海军学院第一批仅仅之招收了一万人,但弘治皇帝这边却是批下了上千万两银子的经费。
有如此充足的经费,大明皇家海军学院这边办事就非常的有效率,战舰都一次性向天津造船厂这边下了几十艘的订单。
同时也是向密云铁厂这边下达了上千门火炮的订单,海军学院的学员们,这一日三餐顿顿有肉不说,这训练起来竟然天天出海开炮训练。
“败家子~”
旁边的英国公张懋忍不住心里面骂道。
自己负责的皇家军事学院这边都不敢怎么玩,每天也就只能够组织学员们开开枪,训练下枪法罢了。
至于训练开炮,那是炮兵的事情,也就两三天开一次炮,那像这些海军的败家玩儿,竟然天天出海、天天开炮。
弘治皇帝这边听了,也是忍不住微微抽搐了一下。
这个成国公朱辅,别的能力和张懋比起来差远了,但是这花钱的本事却是厉害多了。
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痛。
这船就算了,必须要买的,买了也是要用的,天天出去海上面走一走也没有什么。
可是火炮,你天天出海去开炮训练,你不知道这一颗炮弹要多少银子?
想到自己的银子被这样糟踏,弘治皇帝就忍不住心痛起来。
不过朱辅说的也不错,这天天开炮,天天训练,战力才能够上来,义务兵役制度之后,大明的军力迅速提升,这跟每天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钱是花了,但效果也还是能够看到的。
草原上横扫鞑靼诸部,辽东轻易就扫平了女真各部,这战斗力绝对杠杠的。
“陛下,臣这边组织了一个简单的阅兵式,还请陛下检阅!”
成国公朱辅却是没有看出弘治皇帝在心痛自己的银子,满脸笑容带着弘治皇帝、张懋、朱厚照他们来到了一处巨大的操场上。
此时,大明皇家海军学院的学员们都已经严阵以待,一个个穿着白色的海军服,排列的整整齐齐。
“嗯~”
弘治皇帝点点头,来到了检阅台这里。
“检阅仪式正式开始!”
很快,伴随着朱辅的一声令下,操场上面,一队队学员就开始迈着整齐的步伐有序的从检阅台所在的位置这边走过。
“哒哒~”
鲸鱼皮制造的战靴在水泥地上面迈出整齐的步伐,军阵森严,方方正正,带队的学员手持长剑,一边走也是喊口号。
等快到弘治皇帝身边的时候所有人齐声的喊道:“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声音整齐而洪亮,喊口号的同时所有人也是齐刷刷的一起看向弘治皇帝。
“将士们辛苦了~”
弘治皇帝微微挥手示意,同时也是大声的回道。
“为陛下尽忠,为大明开疆拓土!”
学员们又齐声的回道。
弘治皇帝看着眼前一个个方阵走过,整个人的胸中也是升起了一股豪情,手中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他也不是第一次检阅军队了,天津皇家军事学院这边也是已经检阅过几次了,那更加的震撼。
尽管花银子的时候,弘治皇帝很心痛,是真的心痛。
每年花在这上面的银子都是上千万两,要不是刘晋会赚钱,麾下有诸多赚钱的买卖,弘治皇帝哪里能够养得起如此昂贵的军队。
但花钱是花钱,但是对新军,弘治皇帝还是非常满意的。
战斗力强大就不说了,都是银子砸出来的,新军的伙食非常的好,一日三餐,顿顿有肉,不光是鱼肉,牛羊肉、鸡鸭猪肉等等都少不了。
新军的装备非常精良,都武装到了牙齿,铠甲、头盔、火枪、火炮、战马等等,全部配齐全,这可是都是银子。
每天吃饱了没事做就是天天训练,这战斗力要还是不行的话,那就真的没的说了。
战力强大,更重要都是对弘治皇帝、对大明忠心,每天都要接受洗脑教育,忠诚是第一,这让弘治皇帝很放心。
这才是最重要的,唯有忠于自己,忠于大明,弘治皇帝才能够安安心心的支持新军。
“银子花的太多了,必须要想办法弄回来才行。”
“养着这样的虎狼之师,自然是要用出来才行,西域、南洋~”
检阅着眼前的大军,弘治皇帝的脑海中却是开始着开疆拓土的事情来,军队是不能白养的,更何况还是用自己的银子去养的。





大明镇海王 第686章,安南和占城
接连几次的对外战争,获利颇丰,也是让弘治皇帝尝到了甜头。
去年远征倭国,动用五万大军,轻轻松松就打下了倭国,自身的损失却是微乎其微,不仅仅逼迫了倭国对明朝称臣纳贡,而且也是一举解决了东南沿海倭寇愈演愈烈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从倭国这边获得了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这是一笔极其庞大数字,全部进了弘治皇帝个人的腰包。
如果再算上银山县的石见银矿的话,去年对倭国的一战,弘治皇帝是真的吃的饱饱的,这后续开采出来银子,每年分到弘治皇帝头上都有上千两,而且足以开始几十年的时间。
还有对南洋吕宋的一战,还都不是朝廷这边出动的大军,仅仅只是太平侯杜明恩所率领的舰队轻轻松松就差点灭了吕宋国,将整个吕宋国国度给洗劫一空。
运回来的黄金、白银、珠宝、玉石、珊瑚、珍珠、翡翠、象牙、沉香等等堆满了弘治皇帝的内库,价值几千万两白银,让原先显得空荡荡的乾清宫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
对辽东的一战,轻轻松松灭掉了女真各部,获得了辽东广袤的区域,足以移民几百万人,不仅仅京师的安全有了保证,更是有了一个巨大的粮仓,以后北方京津地区的粮食可能都不需要从南方运来,直接从辽东运来都足够了。
如果再算上踏平草原的几战,不仅仅肃清了北方草原对中原大地的威胁,还可以大规模的获得草原的牛羊,好处多多。
这也是弘治皇帝大力支持军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看到了拥有强大军队的好处,胜仗一个接一个打,黄金白银滚滚的涌入自己的口袋,大明上下也都能够跟着享受好处。
所以不管是改军制还是建立海军,他都支持。
尝到了甜头,这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更何况这军队确实是非常的耗钱,自然要想办法将这些银子给收回来才行。
同时也可以检验下新军的战斗力,看看自己的银子到底花的值不值,这里面会不会有人贪墨自己的银子之类的。
用刘晋的话来说,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就知道了。
“刘晋呢~”
检阅完海军,想着打仗的事情。
弘治皇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晋,想要听听刘晋的意见。
“他好像去天津港口这边,说是有快船要前往黄金洲,他有事情要嘱托。”
身边的萧敬连忙回道。
“宣他过来~”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说道,目光看向码头这里停泊的一艘艘军舰,一眼就能够看到上面一排排炮口。
这边,还没有等萧敬去找刘晋,刘晋自己就已经来到皇家海军学院这里。
“陛下~”
刘晋来到弘治皇帝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你来的正好,正有事找你。”
弘治皇帝一看刘晋过来,顿时就让人展开了世界地图。
“你觉得西域和南洋,我们大明先打那个地方比较合适?”
弘治皇帝也不废话,指了指西域和南洋两个地方直说道。
身边的张懋、朱辅也好,还是刘晋也罢,都不是迂腐的文官,和弘治皇帝也都穿一条裤子的,所以弘治皇帝也是直说了。
“父皇威武霸气~”
刘晋还没有开口,一旁的朱厚照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兴奋的握紧了自己的拳头,太好了,又要打仗了。
同时他小小的眼睛滴溜溜的转起来,心里面也是寻思着是不是要想办法找个机会溜进大军之中,跟随大军出征。
刘晋、张懋、朱辅三人则是微微一愣,这弘治皇帝还真是让人想不到啊,以前的弘治皇帝深受文官忽悠,对这方面是最反对的。
现在倒好了,竟然主动要开战了,而且看弘治皇帝的样子,这还不是要简简单单打一下就停手的意思。
这西域也好、南洋也罢,弘治皇帝都要,只是先打哪一个问题迟早都是要吃下去的。
“陛下,臣以为应该先打南洋的安南和占城!”
刘晋想了想也是回道。
“说说看~”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示意刘晋继续说下去。
“陛下~”
“去年南洋各国纷纷遣使来我大明朝贡,但除了被我们打怕的吕宋之外,其它国家无一愿意成为我大明之藩属国。”
“由此可见,我大明在南洋各国的威慑力依然还不足,我们的影响力也还不够,所以南洋诸国都不愿意臣服我大明。”
“先打南洋有杀鸡儆猴,竖立我大明国威之意。”
“其二,南洋各地海盗、贼寇颇多,我大明屡屡有商船被海盗、贼寇威胁、劫持,严重影响我大明之海上商路。”
“打南洋,顺带着也是要将这一带的海盗、贼寇清剿干净。”
“其三,南洋地处热带,土地肥沃,降水充足,无论是用来种水稻还是种甘蔗都非常的合适,具有很高的价值,非常适合开辟种植园,利于我大明的发展。”
“其四,南洋地处交通咽喉之地,是海上商路的关键点,先打南洋,占领更多的土地和岛屿,在关键之地建立殖民地,也是为了保证我大明之商路的安全。”
“之所以要先拿安南和占城下手,主要是因为安南它和我大明广西相接,在永乐朝时还是我大明的交趾,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之地,岂能让蛮夷一直霸占。”
“更何况,安南国国小野心大,屡屡犯我广西、云南边境,意图建立所谓的大越王国,我大明广西、云南两地深受其害。”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晋都忍不住微微的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安南你别看它很小,这个时候的安南和后世的安南还是不一样的,仅仅只有后世的一半,只有北面的一半,南面的一半叫占城。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小归小,但是它一直都不老实,一边不断的向大明这边称臣纳贡,要求大明这边给予安南和朝鲜国一样的地位,一边又时不时兵犯广西和云南。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只猴子,跳的很。
听到刘晋的话,弘治皇帝、张懋、朱辅和朱厚照都忍不住直点头。
安南的事情他们都很清楚,特别是英国公张懋,他祖上张辅还带兵攻打过安南,立下功劳之后才被朱棣封为英国公的。
所以说到打安南,张懋都来精神了。
“如果能够打下安南,重新设立交趾省,就可以恢复我大明对南洋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从陆地上保持对南洋各国的威慑,特别是对暹罗。”
“占城的位置也是极为重要,大家请看,占领了占城,再加上东边吕宋这边,我大明就差不多可以将整个南海给包围住。”
“到时候我大明就可以从陆上和海上对整个南洋地区形成巨大的控制力,而且占城自古以来就产水稻,是产粮之地,打下占城,我大明就等于是又拥有了一个巨大的粮仓,再依托海运和水运,大明陆地上修建起来的公路,我们从此以后就再也不用为粮食犯愁。”
“当然不仅仅是安南和占城,这一次,大军攻打南洋,南洋这一大片区域,数量庞大的岛屿都可以尽量纳入我大明的版图。”
“这些地方的国家都非常的小,人口也非常的少,却是占着天底下最好的土地之一,到时候在这些岛屿上面开辟出来的种植园。”
“不仅仅可以种甘蔗、水稻,还可以种剑麻、橡胶、香料。”
“当然更重要的是,占领这一大片区域之后,可以确保我大明南方的安全,确保通往澳洲的航线,通过澳洲又可以通往黄金洲。”
“往西,更是前往缅甸、天竺、中东、非洲的要地,如此重要的一块地方,又是如此的富饶,有数不清的黄金、白银、珍珠、宝石、珊瑚、翡翠等等。”
“我大明怎么能够放着不管,便宜了其他人呢。”
刘晋一口气说完,整个人也是有些口干舌燥。
众人一边听也是一边直点头,南洋的重要性也不是一次、两次提到了,大家都知道,也都知道南洋的富饶。
要是以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会听刘晋将这些废话,因为大家都觉得大明才是最好的,大明之外的地方都是蛮夷之地,法外之地,瘴气横生等等。
现在伴随着前往南洋、黄金洲、倭国等等航线的开通,往来的密切,大家慢慢的也是之地了大明之外的世界很大,很美,也很富饶,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都可以轻易的占领下来。
大明现在不去占,过上几年的时候,欧洲人也会过来,他们的殖民地也会在南洋这边遍地开花。
所以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早点吞到自己的肚子里面。
“嗯,朕记得前不久广西这边又传来了奏折,说安南又兵犯我大明边境,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弘治皇帝想了想忽然对着萧敬问道。
“是的陛下,是几天前送来的,奏折上面说是因为去年我大明不愿意接纳安南的上贡,所以怀恨在心,于是就兵犯我广西。”
萧敬一听,想了想立即回道。




大明镇海王 第687章,读报先生
“卖报~卖报~”
“安南兵犯广西,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起因竟是因为我大明不愿接受其称臣纳贡~”
京城的早上必然伴随着报童的吆喝声。
伴随着报童的吆喝,很多人立即聚集过去,一份份报纸转眼间就被抢购一空。
读报纸已经成了京城老少爷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认识字又有条件的,自然是自己买一份报纸,一边在家悠闲的享受早餐,一边看着报纸。
如果不识字又想要知道报纸内容,手头又不宽裕的,那也没有关系,可以去茶楼,茶楼里面有专门的读报人。
负责给你读报,并且讲解报纸上面的内容,为此也是逐渐的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读报先生。
这读报先生自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够当的,也不是仅仅认识字,会读就可以做得好的,想要当好这个读报先生,这识文断字那是最基本的要求。
更多的则是要求能够对报纸上面的时事说出个子丑寅卯,甚至于还能够点评一二,如此才能够算是一个合格的读报先生。
至于说要成为一个真正顶级的读报先生,这其中的学问就深了,通晓古今、引经据典、诗词歌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伴随着大量工厂和作坊的兴起,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按时上下班的人越来越多,这也让京城地区的早茶生意迅猛的发展起来,遍地都是茶楼。
从装修讲究,富丽堂皇,一顿早餐要吃掉几两银子的顶级茶楼,到普通的接待上班人普通的茶馆,到处都有,各个消费层次的茶楼遍布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城里城外。
一个茶楼生意好不好,跟茶楼这边请的读报先生是有很大关系的,请的读报先生厉害,茶楼的生意自然火红无比,要是读报先生不行,茶楼的生意就要清淡很多。
读报先生的工作说轻松很轻松,无非就是每天早上在茶楼这里给大家读读报纸,讲解下报纸上面的内容,说难也是很难的。
不仅仅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更重要的是要针对报纸上面的内容,发表出一番让大家都觉得言之有理的评论出来,这才是关键。
当然了,读报先生不仅仅可以从茶楼这里获得一份不错的薪水,真正的大头还是听客们的打赏,很多时候,听客们的打赏要远远超过茶楼给的那点薪水。
特别是在一些中高档次的茶楼里面,读报先生讲的好,有钱的贵人们,随随便便也是一张张银票丢下来,每天轻轻松松也能够赚好几两银子。
听雨阁就是京城最为有名的几个茶楼之一,每天早上天才刚刚蒙蒙亮开始,听雨阁这里就已经开始人满为患了。
有很多人早起来到听雨阁就是为了听一听听雨阁读报先生周知时周先生的对每天报纸的点评。
周知时原先仅仅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屡试不第,次次名落孙山,考过几次秋闱之后就再也不去参加科举考试,转而专心涉猎各种各样旁门左道之书,又经常周游各地,便览大明山水,甚至还去过南洋。
据说他还准备去黄金洲这边看看,看看黄金洲是不是真的遍地黄金,甚至于还想要组建一个船队进行环球航行,看看生活的世界到底真的是一个球。
用他的话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的路多了,看的事务多了,这见识自然要更广,再加上博古通今,才能够真正形成自己的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和见解。
此时听雨阁才刚刚开业没有多久,二楼这里就已经坐满了人,客人们点上一壶茶,再来三五早点,手里面拿着今天最新的大明早报。
听雨阁每天都会给周知时留下一个中间的桌子,备上周知时最喜欢的龙井茶和桂花糕。
周知时喝口茶,吃了两块糕点,再喝口茶润润喉咙,拿起放在桌上面的报纸,开始慢慢的念起来。
1...315316317318319...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