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种田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甲辰
他们被赶出祖宅后,就被分到了这个地方。
难道是祖先冥冥中知晓子孙后代会有危险,早就做了安排
乔向白努力地想着,自己是否遗漏了祖先留下的什么重要手札。
乔父并不知道乔向白脑补了那么多东西,“叔,一些东西可以放到这里头,比其他地方安全。”
乔向白脸色一惊,他看向乔父,他怎么知道
乔向白确实藏了不少的东西。
他垂下眼,心里思绪翻涌。
他以为从农场回来,这苦日子已经到头了,然而现在的风向却不是如此。
他咬咬牙,说:“你等等。”
 
第三百三十三章 怎不早说
乔宏远研究过地下通道和地下室的墙壁,非常的光滑结实,即使用锤子敲打,都不一定能留下一个坑。
他对这个机器非常感兴趣,有拆了它研究的。
可是他听乔佳月说这个机器的科技是远远超过他们的科技的,暂时无法研究,这才熄了心思。
乔佳月曾经在系统商城里搜索过挖地卡车,想看看它的价格,结果显示没有搜索结果,她继续搜,结果弹出了一条警告。
禁止接触超出当前世界科技三十年的产品。
乔佳月愈发肯定,自己当初能买到挖地卡车,肯定她好运地碰上系统商城抽风了。
如今需要挖掘的地下工程不多,挖地卡车能派上用场的机会不多了。
兄妹俩把他们的发现给乔父说了,乔父叹了口气,“你们知道了就好,别往外说。”
别以为埋地下就安全,真有人举报,那绝对是挖地三尺也要翻出来的。
缺水有不短的时间了,社员们从五月中旬开始就一直在挑水灌溉。
这事一直持续到六月上旬末,可是那点水量也是杯水车薪,那些小溪、水塘里的水到现在只剩一点点底了。
而大队里水比较多的水塘里,那里头养着稻花鱼,不能动。
与此同时,水井的水位又降低了,取水比之前困难了不少。
不久前还发生过孩子去打水,因为井绳不够长,弯腰太下,差点落入井中的事。
好在那会正好有大人过来,手疾眼快地一把抓住那孩子的脚,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天气气温高,久不下雨,倒进田里的水也就只能润一下土,很快就被晒干了。
而初中那边的水井早就没水了,学生们都只能走很远地一段路去挑水,几乎没有住宿的学生了,有些是需要回家帮忙,有些是又辍学了。
而李清在忙着初三的毕业问题,没少往公社跑,忙来忙去的,总算是把毕业证给弄下来了。
因为上边没通知中考,所以高中能不能读,要上哪读都还不清楚。
李清问了人,猜测可能会根据学生平时的成绩来录取,也可能会弄个招生考试,具体很难说。
不管怎样,好歹上高中的路子没断掉。
他是不希望自己看好的几个学生就此与学校绝缘的。
因为天气热,地里要挑水灌溉,李清也早早给学生放了农忙假,毕竟这是全大队的事,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上阵。
乔宏远身体不是很好,家里就没让他去比较远的田里,做的主要是比较近的活。
至于乔佳月,她做的活更少,家里对她总是会偏爱一些。
六月中旬大概是水稻抽穗扬花、灌浆的关键时期,这时候急需水,否则空穗多,收成就会大幅度减少。
这段时间,社员们都被晒得黑黝黝的,浑浊的眼里,是掩饰不住的焦虑。
都是经历过那三年的人,对于粮食的短缺,都有一种恐惧感。
这几年生活好了,他们逐渐淡忘了那种恐惧,可是今年的旱情又让他们回忆起了那三年。
早前开大会的时候,大队干部就提过,大家只能痛批旧社会、地主的黑暗,不能提及那三年。
但现在,焦虑的社员们,放在嘴边说得最多的就是:难道又要像八年前一样吗
不只社员们,大队干部也是急得口角起泡,把李答和白若笙请来后,就一直在讨论如何能把减产这个损失降到最低。
李答和白若笙算起来,也来南方有七八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后来的变故,到现在的安稳,犹如过山车一般起落。
水稻未抽穗前缺水,只要不是干得特别厉害,都有助于水稻向下扎根。
且插秧那会儿天气也好,秧苗长得不错,所以,只要度过水稻抽穗扬花灌浆这十几天的困难就好。
可是大部分田地离大队都远,难道大老远来回挑水吗顶多就是比较近的田地才能这么办。
再说了,大队里的水井也不够浇水用的。
之前社员们毫无章法地在田里找挖井,基本上没什么结果,就算有出水,水
第三百三十四章 挖出水了
其他社员们见大队部那边集体出动,犹如嗅到了什么,也一窝蜂地赶着去看热闹。
不说其他人,乔向白现在紧张得手都在发抖,手心里汗涔涔的。
他选择了新园为第一口井,这一处有水源,且水量大,所以他之所以选了这里,就是希望来个开门红,能证明自己确实没说谎。
然而这种作弊的行为,刺激真特么地大了。
而乔六安两口子没想到自家老父亲会跳出来挑大梁,当即想也不想,拿起锄头就去挖,挖到把水挖出来为止。
乔六安两口子埋头苦干,其他人见状,也跟着帮忙。
他们挖了大概十多分钟,一股碗口大的水流就涌了出来,坑里迅速聚起一滩黄水,转眼就漫过了坑里人的脚踝。
本来还在边上观望的社员们一看就急了,忙拿起锄头上去帮忙。
“快快快,把坑挖深点。”
“快,把这些土给搬开,别让水都流光了。”
“出水拉!出水啦!”
……
社员们非常的高兴和兴奋,这下子,田里的稻子有救了。
乔向白傻站在一旁,脸上笑着,却带着一丝迷茫和不可置信,这么容易就挖出来了
乔宜兵也很意外,没想到真的成功了,他问:“其他地方还有水源吗”
高山大队的田地很零散,分成好几片地方,基本上都是顺着山势开垦出来的大小不一的梯田。
所以只挖一个泉眼没用,每一片都要挖两三个才行。
“有。”乔向白答道,这一回信心足了不少。
除了留下十几个人把这个水坑挖大、挖深、加固刚才的泉眼,其他人又一窝蜂地跑去别的地方了。
喜报不断传来,乔佳月即使在大队里,也能及时知道哪里又找到了水源。
报喜的是小孩子,现在不上课,他们精力旺盛,跑得又快,可不是最好的传信人了吗
虽说不是找到的每个水源出水量都大,但起码减缓了大家不少的压力。
在严重缺水的驱使下,加上人多力量大,高山大队花了两天的时间,几乎没有间歇的,就挖出了二十几口或大或小的水塘。
且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高山大队忍痛买来了油布、塑料布,在水塘上方用竹子、干草等材料弄了个遮盖棚。
遮阴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而蒸发的水分碰到上方的油布、塑料布又回冷凝成水珠落回水塘里。
或许这样的做法作用不大,但好歹有个心理安慰。
为了水,他们也是拼了。
有了水后,整个大队,无论男女老少齐上阵,手里拿着水瓢、水桶等容器,来来回回地在田间地头跑着。
多浇一瓢水,稻子就能多一粒穗,这可是口粮!
为了明确责任,乔父特地分工,谁负责哪里,一目了然,就不会出现有人累得半死有人偷懒的情况。
因社员们把精力都集中在田里,地瓜地、花生地等也干着,长势更不好。
可是还是田里的稻子更重要,地瓜还算耐旱,只是花生今年怕是交不上任务了,好在这个可以有别的法子补救。
虽说大家心里也心疼,但这些真的比不上稻田重要。
若是不努力点,公粮交不上,想要申请救济粮,还是做梦吧。
若是救济粮那么容易申请,当初那三年早就申请下来了,那时候的情况不比现在严重
高山大队的社员们忙忙碌碌,砖窑厂都停了,为此还推掉了几个大单子。
推掉的不是单子,都是钱哪,社员们心疼归心疼,可是田里的水稻那都是命啊!
社员们起早贪黑地浇水,夜里还排班看水,虽说很辛苦,但现在辛苦算什么,不绝收才是硬道理。
此时,隔壁的长山
第三百三十五章 语出惊人
而乔宏良听乔宏远描述了他的经历后,犹豫了下,就表示下次有机会话也要跟着去看看。
他该记录些其他的东西了。
主要是他最近觉得自己陷入了画画的瓶颈,画出来的东西都觉得不满意,废了不少的纸。
或许真的像家里人说的,他该出去看看。
乔佳月也有点想去,因为她听说乔向白刚接了个活,要去西边山下的卢安县的后溪大队点水源挖井。
乔向白没有急着走,他等着水稻开始抽穗后,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塘的出水量勉强够用后,才能放心地离开。
实际上这个事儿来回不过一天的功夫,但他依然保持谨慎的态度,以高山大队为先。
后溪大队位于晋安县与卢安县的边界,和高山大队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看着好似没有来往,实际上,两个大队在山里开垦出来的梯田很邻近,劳作的时候隔着片林子,彼此会喊话交流。
后溪大队在山下,平时有从山上流下的泉山泉汇聚成的溪流,大队里有水塘,不远又有一条大江经过,隔壁公社还有水库,他们平时并不缺水。
不过今年干旱,溪流断流,大江的水位也降到了最低,取水困难,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里,因此后溪大队里的用水就很紧张了。
后溪大队也是高玉莲等人的娘家,他们请乔向白去,就是为了找水源打井的。
他们大队里的井不够用,平时就需要每天排队挑水,等不及的人也会去取溪水。
只是这溪水只能生活用,毕竟谁也不知道上游有什么,吃着并不放心,而溪流一断流,用水就更缺乏了。
乔佳月最后还是成功说服父母,三兄妹一道跟着乔向白去后溪大队,不过他们另外带了粮票、干粮,看着就像是去游玩似的。
他们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后溪大队。
山下的这个大队挺大的,田地又大又平坦,只有一部分是梯田,且附近的大队都不会隔得很远。
不过看后溪大队社员的穿着,并不比高山大队的好多少,面色看着也要更差一些。
他们对乔向白连带乔佳月兄妹三个都很热情,没有一丝怠慢。
打水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若是得罪了人,他们费了好大力气挖好一口井,结果用了两三年就没水了,岂不是冤死了
乔佳月兄妹三个不跟着乔向白蹭饭,而是跑去看后溪大队里的果树。
在村子的正中心,有一棵很高大的龙眼树,他们打算在树下吃干粮。
乔母给他们准备都是不显眼的,掺了竹虫粉的雀麦面馍馍和薄饼卷酸菜,连鸡蛋都不敢带。
他们大队养的鸡多,再穷的人家,一个月也能吃上一两回鸡蛋,但是其他大队呢
所以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
兄妹三人坐在树下吃干粮,依然有后溪大队的小孩偷偷来围观。
即使是酸菜卷饼和竹筒做的水壶,也让他们瞅个不停。
乔佳月被看得都没什么胃口吃饭了。
如果是乔宏致在这里,他肯定三言两语就搭上后溪大队的这些孩子,不一会就能打探出一堆消息来。
可是换成他们兄妹三个,就不知该如何应对这些陌生小孩了。
兄妹三人把东西收好放进乔佳月的挎包里,继续走着。
那些小孩跟了一会就散了,但还是有一个小女孩坚持跟在后面。
乔宏远转身盯着还跟着的那个瘦小的小女孩,她头发枯黄,衣着不合身,因为消瘦显得眼睛很大。
“你跟着我们要做什么”
“你们吃的是什么”小女孩看着面无表情的乔宏远,后退了两步,低声地问道。
“我闻到了肉香,可是明明没有肉。”
“……”兄妹三人对视了一眼,这是什么鼻子
“不是肉,是虫子。”乔佳月解释道,“竹笋虫烘干了后磨成粉,加入地瓜面、雀麦面中做成馍馍或摊饼。”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赶着
乔佳月他们转回去的时候,乔向白也刚吃完饭,在后溪大队干部的带领下,在村子里转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