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种田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甲辰
大队里有一个说法,说这座墓的后代子孙是城里的地主。
建国后就没有了地主这些身份,那些后代子孙也未曾来扫过墓,或许他们也自身难保吧。
而因为柴火紧缺,即使是坟头上的草,社员们也给割得干干净净的。
不过现在过年期间,也没人会往坟墓跑,不吉利。
这棵杨梅树中下后,乔佳月特地铲了些草皮上去,然后浇上植物催长剂。
转眼,树苗就有了一人高。
乔佳月偷偷地给浇了两毫升的催长剂,然看着杨梅的枝干开始膨大变粗。
此后,乔佳月会远远地看一看,见杨梅树没有问题才放心,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会被人发现呢。
初六,乔四姑和陆爱军带着双胞胎回娘家,带了不少的东西。
他们先去给乔爷爷乔奶奶拜年,发了红包,才回来乔佳月家。
双胞胎过年期间似乎被乔四姑收拾过了,这次来竟然安静了许多,并再次为上次的蚱蜢事件而道歉。
看着他们乖巧的模样,乔佳月满意,一人给另一个香囊,里头都是些糖果饼干花生瓜子一类的,是小孩最喜欢的零食。
乔四姑跟乔母聊天,“真庆幸我发现得早,过年训了他们许多回。”
放养的小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有些自己意识到问题会自己改正,而有些人却越走越歪,并一去不复返。
除了乔宏良,其他三个都给了双胞胎东西,基本上也都是吃的。
他还记得过年前的事儿,他需要观察他们。
而被乔宏良这样不错眼地盯着,双胞胎只觉得头皮发麻,不敢靠近这个表哥,缠着乔宏致倒外头玩,不敢留在家里。
杨梅种下了,乔佳月兄妹几个带着橘子树的种子去找李答和白若笙,请教他们要如何处理、育苗。
李答和白若笙是北边人,其实对橘子树这个品种并不熟悉。
所以许多事情都是利用其它的经验来试验的。
去年那些橘子树第一次挂果,他们心里也虚着呢。
拿去的种子只是少量,乔佳月也不怕失败了,反正自己家里还留着一点呢。
商城里有卖专门的催种药水,只不过她不想买罢了。
如果可以,她更想要去买配方,只是配方那个价格,真的让她望而却步。
如果条件允许,她自己研制出来,那真的能省许多星点了。
李答和白若笙都是做试验的人,这边什么设备都没有,他们只能自己准备。
没有实验皿,只能用烧过的竹筒代替,此外两人这边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用处各不相同。
偶尔有孩子好奇会过来看看,却是不敢捣乱的,毕竟他们两个可是承担着大队的生产指导任务。
像是三队的竹子系列产出,起初是蓝丽如的一些想法,然而这些想法的实现,也离不了两人的指导。
所以,李答和白若笙除了不能出大队,不敢与家里联系外,在大队里的待遇并不是太差。
乔四姑还在继续和乔母唠嗑,抱怨长山大队的事儿,吐槽乔爷爷和乔五姑,加上几个嫂子弟妹。
这话一说,瓜子一嗑,大半天就过去了,乔四姑觉得自己说得异常畅快,挽起袖子和乔母去厨房做饭了。
乔四姑他们在的时间,家里明显要比平时热闹不少,乔宏远还有些不习惯,往往是躲出去。
几天后,乔四姑他们离开了,李答那边的种子已经生根,冒出了小芽,乔佳月在家里也有模有样地开始尝试。
大冷天的,地下室的
第三百二十六章 买书【7月票320】
社员们脸色瞬间都变了,那次事件中,被扣的工分和粮食的人可不少,哪个熊孩子敢去做,看不打断他们的腿!
大队有工分和粮食限制,但城里可没有,中小学生听到了这个广播,都高兴极了,欢呼庆祝。
本来还未冷却下去的风波再起。
随即,没过几天,之前成立的“海市人民公社”就改为了了海市一片红,开始了全国各省市建立一片红的风潮。
从广播里的内容分析,乔父得出一个结论,参与的人选已经扩大了工人、贫下中农等人了。
曾经的黑五类大部分生活稳定,也有各自的工作,只是这事一起,他们的待遇瞬间降到了谷底。
乔父想到了杜岳平,杜家似乎也有点沾边,好在杜岳南从军,又远在西南,杜家是光荣军属,暂时不会受到影响。
而杜岳平却是郁闷极了,他在家里待得都要发霉了,杜奶奶又不让他乱跑。
他的小伙伴们现在都特别的积极,每天都会投身出去,早出晚归的,跟做什么大事似的。
同一栋楼、隔壁楼的人也来喊过,杜岳平最终都拒绝了,太无聊了。
这一切都让他万分怀念在高山大队的生活,上山下河,烧蜂窝、淘鱼虾,抓各种有意思的昆虫,简直是让人乐不思蜀啊!
杜岳平越想越郁闷,就拿起杜奶奶做的一个馍馍,用力地咬了一口,口感还是以前的口感,但是假如了竹虫粉之后,味道好了不少,看成点睛之笔。
过年前时候,他还收到了乔父寄来的包裹,很大的一个,还是请人才搬上楼的。
这次的包裹里,多出了不少的东西,几个橘子,一大包的竹笋虫干。
杜岳平不得不说,刚看到那一包的虫干时,他内心是拒绝的。
虽说他跟乔宏致到处跑,虫子也吃过,但猛然看到这么多,受到的冲击力还是不小的。
好在包裹里夹带的信对这虫干有了说明,是竹笋虫烘干的,磨成粉加入粗面等种烙饼或是做馍馍,能增加营养,改良味道。
起初杜岳平是拒绝的,但是蒸好的粗面馍馍闻起来真的不错。
杜奶奶做面食有一手,这些虫干她特地放了点油下去炒香再来磨成粉,那香气别提了。
同在筒子楼住着的邻居都忍不住来问,杜奶娘这是做了什么好吃的。
年底,本来各家各户都会想办法买点肉,让家人多点油水。
但是炒虫干这味道,跟那油炸丸子是有差别的,带着一股香甜气息。
杜奶奶只笑着解释,说是家里买不起肉,弄了点竹笋虫来做菜。
海市大部分市民的生活条件在全国中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对吃虫子可是敬谢不敏。
来人讪讪地走了,然后没多久,整栋楼都在传杜家穷得肉都吃不起,只能吃虫子的流言。
只要他们一出门,其他人都用一种自以为隐晦的同情的目光看着他们,这让杜岳平很不自在。
杜奶奶反而趁机教育他不要太在意外人的想法,他们只知道嫌弃,又哪里知道这里头的美味呢
杜奶奶之前有幸抢到了一点牛肉干,让杜岳平去写信,自己又去旧货商店准备了些诸如香皂、扣子、雪花膏之类的东西,让杜岳平寄去高山大队。
过年期间邮局并未关门,而且人少,去寄信或是办别的事都不用排大队,特别轻松。
杜岳平想着乔佳月他们那么喜欢看书,就打算去买一些旧书,结果转了一圈,发现自己想买的书没有了。
许多有关于古代的各种英雄、传说故事的连环画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耳熟能详的革命英雄故事,而且还新出了不少本。
许多孩子揣着压岁钱,蹲在书店里挑选,杜岳平好不容易挤进去,拿了一本《勇救火车的英雄年四旺》。
他眼
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会计
随着生产队的副业和活计增多,孩子逐渐长大,干活的人只多不少。
四队会计乔向阳的工作越来越忙,记工分的事儿经常忙不过来。
他向乔父要求添一个助手帮忙,当然,也有要把这个人当做未来的四队会计培养的意向。
毕竟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是不可能在这个位置上长久地待下去的。
因此新会计的人选非常重要,得仔细筛选。
在其他的大队,一个干部身兼多职的情况是有的,但乔父已经够忙的了,兼任是想都不用想了。
以前乔父挺看好王秀红的,可惜人家现在大着肚子,而高玉莲又因为乔秋雨的事再不能进入生产队的干部小组。
四队的小组组长变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社员们早就适应,现在就是会计的问题了。
乔父知道自己直接指定人选,肯定有人不服气,那就考试吧。
反正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乔父这个生产队长的手中。
而且用考试的方式,会给社员们一个感觉,这个方法是相对公平的,没有内幕的。
高玉莲跟李红歌交好,李红歌就跟她说了这个消息。
“要我说,你就是太惯着你家的丫头,像我家的,能读完三年级就不错了。”
“书读多了,这心也野了,你还管得住吗”
高玉莲心里也是很懊恼的,要不是乔秋雨的关系,自己何至于失去那么好的机会。
她在生产队的地位一落千丈,以前李红歌还要矮自己一头,如今自己却是追赶不上人家了。
而现在,报名会计考试的人选没有限制,但愿她的几个孙子也能够去考试,争取到这个难得的机会。
一个生产队的会计是不是什么大官,但是隐形的好处却是有很多的。
“再看看吧”高玉莲长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这几个月来苍老了许多。
李红歌是真的为高玉莲可惜,好好的前途,生生被一个丫头给坏了。
她没有多说,闲聊了几句就离开了,自己还有不少事儿忙呢。
“阿爸,我们队要重新选会计吗您是不是为考试题目发愁没关系,我们能帮忙。”
乔佳月眯着眼笑,那学习电脑里可是有关于会计、统计的学习软件的。
所以里头自然也有不少的测试卷,筛选一些出来就行了。
当然,目前的会计考试肯定是不规范的,或许许多人认为只要会识字懂计数就行,但乔佳月可不这么觉得。
乔父有些意外,想想没有拒绝,“也行,你们把卷子弄出来,我们看过再说。”
这套卷子最后肯定也要其他干部过眼的。
“希望脱颖而出的人,能给我们一个惊喜。”乔宏远说,年轻人的学习能力强,有人选后,肯定要再给他添些内容深入学习的。
乔父采取的依然是报名方式,先报名,然后筛选有资格参加考试的人,最后复印卷子。
白美兰拿回去一份,跟陈东方做了半天,发现挺有意思的,觉得可以摘抄几题变一下,给高年级的学生做。
最后有十二个人参加考试,四女八男,让人惊讶的是,林兰花赫然在其中。
她在高山大队留下后,是从三年级开始读起的。
虽然她作为童养媳,一些人仍旧带着有色眼光看她,但在四队的社员们口中评价很好。
只是她是个外姓人,有人见到她也去考试,顿时有些阴阳怪气起来,“会计这么重要的工作,怎么能交给外姓人呢”
“一个姑娘家家,这要是当了会计,以后嫁出去,生产队可咋办”
“怕不是要养出个吃里扒外的吧……”
那边还在考试呢,最后的结果也不知道,这些人就念叨个不停,旁人听着也不舒服,最后还是有人看不过眼,骂了她们几句才罢。
考完试后,乔父、乔宏远、白美兰改卷子,不得不说,这经过筛选下来的十二个人,能力没有他们想象的好。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方便
乔宏党没空去理会这些人,他能在挣工分的时候还不间断学校的学习,可见他是个有想法、有目标的人,没太多时间花费在这些无聊的人身上。
自身强大了,那些人自然会改变态度,甚至主动来道歉。
乔宏党跟着乔向阳学习会计的事,学校那边,他还会去上课,落下的内容,他以前都是靠自己琢磨,现在则直接找乔宏远补习。
他佩服乔宏远,能组装出收音机的人,肯定很厉害。
这样一来的,乔宏党和乔佳月兄妹四个接触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关系近了不少。
转眼天气渐热,五月开始,一些事情发酵得更大了,广播里的内容很容易让人听着跟着走。
就在乔父打算故技重施,以收音机坏了的借口取消广播的时候,大队的收音机这回是真的坏了。
乔宏远拆开后检查,说是有几条线路短路,烧毁了好几个零件。
而就在不久前,杜岳平的来信里说,海市的许多旧货市场范围缩减,一些东西不再售卖。
乔宏远要的这几个零件,实际上并不好买到,所以修好收音机的日子遥遥无期。
幸亏喇叭还能用,大队部用来通知事情还是可以的。
社员们对外的消息渠道断了,也亏得大队现在有拖拉机经常往公社跑,所以会带回一些报纸、杂志一类。
于是大队部的广播,衍生出了一个新内容,小说书人。
这是由白美兰建议并发起的,在学生种筛选合适的人,负责在固定的时间点阅读报纸、杂志、小说等,最后也衍生了歌唱等娱乐方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