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也就是说,这会儿他捞钱捞得很不爽,边军的粮饷几乎都用来支持西北战事了,南京户部也被阳明一脉把持了,除去这两块大肥肉,朝廷还有屁的油水。

    他都当上内阁首辅了,而且嘉靖这会儿都不管事了,朝廷几乎是他说了算,他竟然捞得比以前还少,这怎么行!

    这仗,肯定是不能再打下去了。

    杨聪这家伙,也不能放任其掌控边军,继续捞取功绩了。

    他毫不犹豫的提起笔,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票拟附在奏折上面,随即便命人将奏折送进宫中,请嘉靖“定夺”去了。

    这个时候,他虽然差不多已经独揽朝纲,这种事他却也不敢“擅自做主”,他也知道,杨聪的能量,如果他敢瞒着嘉靖胡搞瞎搞,杨聪肯定会跑嘉靖跟前去告状。

    嘉靖虽然糊涂,却不是什么傻子,有些事情如果做的太过头了,嘉靖还是能看出其中的猫腻来的。

    他对这个分寸把握的还是相当好的,要不然嘉靖也不会被他忽悠成犬了。

    嘉靖看到奏折,这才记起来,杨聪都收复河套了,这么大的功绩,还没给人家赏赐呢。

    这段时间,他着实被丧子之痛折磨的有点神志不清了,竟然连这么大的事情都给忘了。

    至于杨聪所提的收复西套之策,严嵩在票拟上已经写得很明白了,不是不行,而是条件不允许。

    这会儿朝廷可是勒紧裤腰带在支持西北的战事,不管是南京户部还是京城户部都在苦苦支撑,再这样搞下去,不说蓟州镇和辽东镇边军的粮饷,恐怕就是朝廷官员的俸禄都要出问题了。

    收复西套可是旷日持久的大战,朝廷,负担不起啊!

    说实话,嘉靖对这会儿的形势已经很满意了,河套收复以后,鞑子想要入寇中原就没那么方便了,而且,西套离京城足有四五千里,鞑子也不大可能打到京城来了,他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杨聪的奖赏问题了。

    其他人倒好说,随便升几级便成,杨聪这会儿可是从一品的太子太保了,再升,那可就是正一品了,大明这一百多年来,好像还没有活着便升到正一品的文官呢,能给杨聪升吗?

    嘉靖又有点犹豫了,毕竟,大明没这先例啊,他是任性,但也不是不讲规矩,特别是对于别人的事情,他还是比较趋向于按规矩来的,对于自己的事情他才会任性胡来。

    他犹豫不决之下,只能命人招严嵩前来商议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嘉靖便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惟中,清风这收复河套之功如何奖赏呢,升为太师、太傅又或太保吗?这样做合适吗?”

    当然不合适,杨聪这一升上去,我这脸往哪里搁啊!

    我可是内阁首辅,才正二品,杨聪如果升为正一品,我哪还有脸面。

    严嵩当然不想杨聪升为正一品,那样一来,他的脸就要被杨聪给打肿了,至于怎么奖赏杨聪,其实,他早就考虑好了,只是嘉靖一直没提,他也懒得说。

    这种事,能拖一天是一天,毕竟,拖的越久,杨聪心里就越不爽,杨聪心里越不爽,他心里越爽!

    这会儿嘉靖既然问起了,他自然不好意思再拖下去了。

    他假假意思思索了一阵,随即便郑重的道:“升太师、太傅又或太保的确不怎么合适,因为大明没这先例,不过,如此大功,如不封赏,也说不过去。要不这样吧,遁王守仁先例,给杨大人封个伯爵,皇上,您看如何?”

    封爵?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杨聪之功可比王守仁之功大多了,嘉靖又思索了一番,这才缓缓的道:“伯爵,好像有点太低了吧,封个侯爵吧,毕竟这次清风立的功勋不是王守仁可以比拟的。只是这侯爵之名,叫什么好呢?”

    卧槽尼玛,侯爵!

    好吧,反正就是个虚衔,没什么要紧的,大明公侯伯爵多了去了,多杨聪这一个也不多。

    至于爵位之名,他其实也早就想好了。

    严嵩假装思索了一阵,随即“灵机一动”道:“爵位很多都是按地名来的,杨大人祖籍惠安,不如就叫惠安侯吧,皇上,您看如何?“

    惠安侯,好啊,这名字不错。

    (iishu)是,,,,!




第二卷 第九十二章 骄兵必败
    【】(iishu),

    :

    惠安侯这个名字,的确不错,不过,杨聪看到奏折之后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嘉靖这次的确够意思了,一把就赏了他个侯爵,而且,其他有功之臣皆有升迁作为奖赏,但是,圣旨中其他内容就有点操蛋了。

    收复西套之策竟然被否了,嘉靖的意思,朝廷负担不起如此旷日持久的大战,而且,西北战事已然让朝廷财政吃紧,嘉靖还让他即刻裁军,将西北边军裁撤到六万,每个边镇一万!

    杨聪可以肯定,这不是嘉靖的意思,而是严嵩的意思!

    朝廷财政吃紧怎么了?

    这很正常啊。

    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又怎么了?

    这也很正常啊。

    有时候,打仗就是这样,需要动用举国之力来支持,造成暂时的困难,那是很正常的。

    但是,打完仗之后就好了,甚至会比打仗之前更好。

    就好比这次,如果收复了西套,鞑子便没了繁衍生息之地,没了繁衍生息之地,鞑子必然会慢慢走向衰落,鞑子衰落了,大明西北边患就有望彻底解决了,今后就不必花费大笔开销来维持庞大的边军了。

    这个账很容易算,下点狠心,勒紧裤腰带过几年,今后就能高枕无忧了,一年省个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出来都不是问题,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嘉靖会想不通这点吗?

    他要想不通这点,那就真是个傻子了。

    关键问题在于,有人不让他这么想,或者,有人刻意误导他往别的方向想。

    这糊涂蛋,也太容易糊弄了,怎么办呢?

    真的就此罢手,裁撤边军吗?

    杨聪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时候,士气正旺,如果不趁机一鼓作气收复西套,再蹉跎个几年,谁知道到时候又是什么情况。

    他想了想,还是写了封奏折,争取了一下。

    当然,他并不是说他想抗旨不遵,他只是详细分析了一下西北的形势,论述了一下现在出兵的好处。

    这份奏折中他也用了些夸张的手法,忽悠了嘉靖一番。

    比如,这一次鞑子主力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他却夸张的说,鞑子死伤惨重,没有几年都回不过劲来。

    又比如,鞑靼部其实早就在西套地区繁衍生息很多年了,他却说鞑子是狼狈逃窜过去的,人地生疏,没有几年根本就安定不下来。

    总之,他的意思就是,这个时候是出兵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机会,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严嵩收到奏折,心中不由冷笑不已。

    他可不管什么鞑子,什么时机,他只管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

    杨聪继续主政西北,显然对他是极其不利的,如果让杨聪一举收复了西套,把鞑子打得屁滚尿流,那又是大功一件,不说杨聪会获得什么赏赐,杨聪手下那帮亲信都不得了。

    这一次,杨聪刻意提携的那些人可都加官晋级了,再让他们立个大功,那一个个都要窜到六部侍郎甚至六部尚书的高位了,如果真让他们都窜上来,那还得了,这朝堂之上还不成了杨聪的天下!

    所以,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再让杨聪立功了。

    那么,怎么忽悠嘉靖,不让其同意杨聪收复西套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他想了想,随即便提起笔来,在票拟上留下了四个字,“骄兵必败”!

    有时候,好奇心不但能害死猫,还能让人不经意中了别人的圈套。

    嘉靖看到奏折,果然被勾起了好奇心。

    杨聪说的,时机是如此的好,好到简直不能再好了,严嵩为什么来个“骄兵必败”呢?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杨聪到底哪里骄傲了,杨聪就不是那种人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只能找严嵩来问个究竟了。

    严嵩心里这个得意啊,嘉靖,太好糊弄了。

    他应招而来,恭恭敬敬的行了番君臣之礼后,也不急着说话,就那么站在那里,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般。

    嘉靖果然更好奇了,这严嵩到底什么意思呢?

    他忍不住问道:“惟中,你这票拟上写的骄兵必败是什么意思,清风不是那种轻敌冒进的人吧?”

    杨聪当然不是那种人,但是,你太容易糊弄了啊!

    严嵩不慌不忙的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您看了杨大人的奏折,有什么想法,是不是感觉鞑子不堪一击?”

    嘉靖看了看奏折,缓缓点头道:“是啊,他们死伤惨重之下,又狼狈逃窜到西套,应该是不堪一击了。”

    严嵩依旧不慌不忙的道:“皇上,微臣再斗胆问一句,这一百多年来鞑子表现出来的实力是不是真的不堪一击呢?要鞑子真的这么不堪一击,岂不早就被我们大明给灭了!”

    嘉靖闻言,不由一愣。

    是啊,鞑子要真的不堪一击,怎么可能猖狂这么久。

    他愣了一下,这才皱眉道:“你的意思,这一次,清风真有点轻敌了?”

    没想到,严嵩却是摇头道:“微臣可不敢如此诬蔑杨大人,微臣虽然没在西北,却也能想得到,杨大人是不可能轻敌的,他说的,应该都是真的。”

    啊!

    嘉靖闻言,再次愣住了,这严嵩,到底什么意思?

    他愣了一阵,这才好奇道:“那你为什么说骄兵必败呢?”

    严嵩不慌不忙的解释道:“皇上,这骄兵不一定是自己骄,很多时候都是敌人使诈,让你产生错觉,觉得敌人不堪一击,这也就是常用的骄敌之计。杨大人是当局者迷,因为他的确跟鞑子交战了,鞑子的确是不堪一击。而微臣是旁观者清,因为微臣看得是鞑子以往的表现,从鞑子以往的表现来看,鞑子是不可能如此不堪一击的。那么,杨大人为什么会认为鞑子不堪一击呢?微臣以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鞑子在用骄敌之计,故意引杨大人上钩。”

    这一通忽悠,貌似很有道理的样子,嘉靖都被忽悠晕了。

    他想了一阵,又好奇道:“鞑子会为了骄敌把河套都让出来吗?”

    你家伙,还有点脑子嘛。

    严嵩想了想,又摇头道:“这个应该是鞑子的权衡之策,因为河套地方太小,不利于骑兵突袭,他们在河套的确打不过我们将近二十万大军。但西套又不一样了,西套可是连着漠南,用广阔无垠来形容都不为过,极利于骑兵发挥,杨大人这蒙头冲进去,鞑子想突袭他,简直太简单了。或许,这就是鞑子退出河套的原因,他们想引杨大人去西套,一举击败甚至歼灭我们的主力,这样,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皇上,您想想啊,如果杨大人手下十多万边军精锐赔进去了,结果会如何?到时候,别说是河套了,恐怕,就算是鞑子冲到京城来,我们都拿他们没辙!”

    嘉靖闻言,悚然而惊。

    如果杨聪率领的十多万边军精锐被鞑子拖进西套给灭了,大明恐怕有亡国之危啊!

    算了,还是不要冒险了,见好就收吧。

    他点了点头,叹息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

    (iishu)是,,,,!



第二卷 第九十三章 二气
    【】(iishu),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杨聪收到圣旨,唯有仰天长啸了,嘉靖,竟然让他赶紧安排好一切,回京复命!

    他不知道严嵩和嘉靖谈了些什么,他只知道,严嵩在他奏折的票拟上写了个“骄兵必败”,然后,嘉靖便找严嵩商议了一阵,然后,招他回京的圣旨便发出来了。

    何谓“骄兵必败”,鞑子的实力,他能不清楚吗?

    他之所以能率军接连取得大胜,主要是因为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因为战车配合热武器,就是骑兵的克星,一旦开战,鞑子就只有被碾压的份。

    这,是热武器取代冷兵器成为战场主导的体现,跟骄不骄兵没有任何关系。

    严嵩竟然说他“骄兵必败”!

    嘉靖竟然信了严嵩的鬼话!

    你他吗作为一个皇帝能不能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关系到大明兴衰的军国大事都听严嵩在那里瞎忽悠,你还能更愚蠢一点吗?

    这一次,他又被嘉靖给气到了。

    他的心情,就好比当初的岳飞那般,正要直捣黄龙,却被朝廷召回,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接下来的剧本,会是风波亭吗?

    严嵩会不会张网以待,准备给他来个“莫须有”的冤杀呢?

    这点,他倒不担心。

    严嵩,还没这能耐。

    这家伙,也就会忽悠嘉靖,来达到他龌龊的目的而已。

    要说骄敌之计,他其实也对严嵩使过,严嵩就被他的退让给忽悠了,直接把夏言给收拾了。

    所以,要说到耍手段,他并不怵严嵩。

    他只是纯粹的生气而已,他气嘉靖,更气严嵩。
1...231232233234235...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