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严嵩,你寻死是吧?
那好,老子就回京,先弄死你y的再说!
杨聪没再白费口舌上奏,他收到圣旨之后,便开始安排善后事宜了。
各边镇兵力裁撤到一万,这是两道圣旨当中都提到的要求,也是他最为头疼的问题。
因为鞑子主力并未受太大的打击,一万边军,镇守各镇千余里长的防线,着实有点太少了,一个不小心,便会被鞑子给突破。
对于这个问题,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只能将四万东南军部留在河套休整,以应对鞑子的突袭,然后尽量加强各边镇的防御能力。
反正东南军的问题,圣旨中也没提到,就算回京以后严嵩再通过嘉靖的口提及这个问题,他也要据理力争一下。
嘉靖就算再糊涂,也不能白白把西北防线拱手让给鞑子吧!
至于怎么加强各边镇的防御力,他只能尽量利用热武器的优势了。
总体来说,就是在各重要关口多修箭楼炮塔,尽量利用热武器的射程优势,威慑敌人,让敌人望而却步。
这个时候的箭楼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碉堡,也就是修筑一个高于地面又或者城墙的高塔,增加射程上的优势,令人躲在里面对外射击。
这东西用于防守可以说是最为合适的,因为这会儿边军火枪数量惊人,而且还有轰天雷,一个箭楼就算只派十个人驻守,那也能形成巨大的杀伤力,就算是上百鞑子也休想攻下来。
也就是说,一个关口只要修建上百座这样的箭楼,就算是上万鞑子也攻不破。
至于炮塔,那就更好理解了,大致就是一个相当于炮车的台子,火炮装在上面还能调节角度,这个时候,边军的火炮数量同样不少,分散到各个关口,也能有几十上百门。
而且,杨聪还在命各处兵工厂铸造千斤巨炮,专门应对鞑子的密集冲锋。
这样的巨炮,只要在每个关口架上十余门,便能轰得鞑子闻风丧胆。
要知道,千斤巨炮的炮弹可不是虎蹲炮的炮弹可以比拟的,一颗炮弹那就是一条人形血槽,随随便便便能砸死砸伤十余人,要是正好砸在敌人密集处,砸死砸伤几十个人也不是不可能的。
防御设施安排好以后,就是人员安排了。
汤克宽仍然被留在陕西统帅陕西三镇人马驻防,山西三镇,杨聪则交给了老将张达,至于俞大猷,杨聪则让他留在河套操练四万东南军,随时准备支援西北六镇。
这会儿,西北六镇差不多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除了比较偏远的甘州镇,其他五个边镇基本上都已经用铁路连接起来了,只要信息传递的够快,及时支援还是能做到的。
一切安排好以后,他便将俞大猷、汤克宽和张达招至临时行辕,细细交待起来。
由于他马上要离开西北了,气氛一度相当的压抑,除了他时不时对着地图做出一些指示,其他三员大将,基本上没怎么开口。
他们都不能理解,朝廷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将杨聪调走,要知道,收拾鞑子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好不好,不乘胜追击,一举将鞑子打趴下,反而将主帅给召回京城,有毛病吗?
嘉靖的做法,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就好比当初宋高宗执意召回一般,简直让人莫名其妙。
杨聪也没跟他们解释详细的原因,因为朝堂之上的斗争太过龌龊,说出来,只能让他们气愤难平而已,他将陕西和山西边镇的防御交待妥当之后,便郑重的对俞大猷道“志辅,长胜和雪山是主守,你则主攻。我估计,这两年鞑子是很难组织起大规模进攻了,毕竟他们迁徙和稳定需要时间。这段时间,你不能让他们舒舒服服的过,必须主动出击,让他们不得安宁。”
俞大猷闻言,不由吃惊道“朝廷的意思不是说见好就收吗,我如果擅自进攻西套,严嵩恐怕又要大作文章了吧?”
杨聪无所谓的道“你可以说是在操练啊,毕竟,四万大军集结在这里,总不能天天吃了睡,睡了吃吧,必要的操练肯定是要有的,只是,你的操练方式就是去鞑子的地盘边沿,实战操练。”
操练?
好吧,这个理由,勉强也说的过去,毕竟,他只是上去骚扰一下鞑子,并不是真正发动面进攻。
俞大猷缓缓的点头道“嗯,我明白了,你放心,只要有空,我就会好好操练一番的,必叫鞑子也尝尝被频繁入寇的滋味。”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交待道“既然是去入寇,自然要抢点东西,志辅,你记住,但凡看到牛羊马匹,一只都不要放过,部都抢回来,反正河套有得是牧草,放养再多的牛羊马匹都没问题。至于鞑子的牧民,尽量不要去伤害,留着给俺答汗去头疼吧。”
他这招,着实有点毒,光抢人家牛羊马匹不抢人,这是要让鞑子闹饥荒啊!
俞大猷闻言,只是缓缓点头表示理解,并未说出什么不忍的话,打仗,原本就是这样残酷,不伤你的人已经算是够仁慈的了,至于牧民没东西吃闹饥荒什么的,那是俺答汗要头疼的问题。
gzhaofujiazi
。
(iishu)是,,,,!
第二卷 第九十四章 争端再起
【】(iishu),
杨聪无奈,被招回京城,严嵩的阴谋却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他的目的,可不光只是想让杨聪没法继续建立功勋,更重要的,他还想要夺取更多的利益,边关将士的粮饷,他想盘剥,南直隶户部的盐引收益,他更想侵吞。
这会儿,他可是内阁首辅,不多抢点银子,怎么对得起这百官之首的职位!
他辛辛苦苦夺来这职位,可不是为了大明,更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是为了贪钱,贪更多的钱。
杨聪虽然回来了,但这家伙竟然还留下四万东南军在河套,这怎么行?
六万西北边军再加上四万东南军,足足十万人马,占了大明正规军队的一大半,而且统兵将领都不是他的人,他还盘剥个屁的粮饷啊!
不过,正规明军可不是说裁撤便能裁撤的,就算他是内阁首辅,也没这个权力,这事,还得嘉靖发话才行。
于是乎,他又使了点小手段,开始对四万东南军下手了。
这小手段很简单,就是命他手下亲信上奏,痛陈四万东南军消耗之惊人,弹劾杨聪,为了一己之私,徒耗国家粮食和银子,然后,他再写个票拟,附和一下,交给嘉靖便成了。
四万大军的消耗的确惊人,光是按普通边军的粮饷计算,一个月就不下十万两,一年就是一百多万两,要知道,大明一年的税赋收入还不到五百万两。
这一百多万两的消耗,嘉靖看了,都悚然而惊。
那么,到底要不要裁撤这四万东南军呢?
嘉靖毕竟不是个白痴,什么事,不问缘由便妄下定论,这不是他的习惯。
他习惯于征求亲信大臣的意见,当然,要不要听,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次,他并未征求严嵩的意见,因为杨聪已经回京了,这种事,当然是问问当事人比较好。
说实话,嘉靖召见,杨聪心里是有点小不爽的,因为嘉靖做事太糊涂,已然把他气的不行了,他真不想看到这个白痴!
当然,想与不想是一回事,见与不见又是另外一回事。
皇帝召见,你不去,那简直是寻死。
他还没这么鲁莽,再不愿意,他还是应招来到了乾清宫,而且,一点生气的模样都没挂在脸上,甚至,他还假装有那么一丝欣喜,有那么一丝激动,仿佛好久没见嘉靖了,甚是想念一般。
嘉靖见了他这副模样,心中舒坦无比,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亲切的道:“清风,灵儿可还好,他没骂朕吧?”
这天下,估计也就陆灵儿敢骂嘉靖了,不管当面还是背面,她都敢骂,当然,嘉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杨聪也假装亲近的样子,微微激动道:“灵儿还是比较识大体的,微臣为国征战的时候她从来没有任何怨言。”
嘉靖闻言,不由微笑道:“这小丫头,能识大体就好,对了,这里有份奏折,是弹劾你的,你看看吧。”
说罢,他拿起桌上的奏折,直接往杨聪跟前一递。
卧槽尼玛啊,严嵩,你吃多了还是怎么了,我这才刚回来你就让人弹劾我!
杨聪接过奏折,仔细一看,心中顿时冷笑不已。
这严嵩,果然容不下那四万东南军,不过,可惜,他心中早已有对策了。
他将奏折恭敬的递还给嘉靖,随即不慌不忙的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您可知道西北边境的长城到底有多长?”
嘉靖闻言,不由满脸尴尬,西北边境的长城很长,这点,他当然知道,但是,具体有多长,他却不是很清楚,谁那么无聊去记长城的长度啊。
他想了想,还是尴尬的起身取来一卷地图,摊在桌上,仔细看了一下,随即估摸道:“从地图上来看,差不多有五六千里长吧。”
杨聪严肃的道:“地图上细处的蜿蜒曲折是看不出来的,实际上,西北边境长城的长度是七千八百余里,就这,还是因为我们收复了河套,陕西延绥镇和榆林镇的长城缩减了一大半,原来,西北边境长城的长度足有八千六百余里。”
这么长啊,的确很长,但,那又跟东南军有什么关系呢?
嘉靖颇有些不解的问道:“这奏折上说的好像不是这个吧?”
杨聪闻言,忍住翻白眼的冲动,耐心的解释道:“皇上,七千八百余里的长城可是要派人驻守的,而西北边军已然裁撤至六万,也就是说,就算西北边军部上长城驻守,一里还不到十个人呢。鞑子虽然屡战屡败,元气大伤,十万大军还是勉强能凑出来的,他们如果发动偷袭,西北边军就算再英勇善战,恐怕也抵挡不住吧?”
十个人站在一里长的长城上抵挡十万大军!
嘉靖想起这情形,不由目瞪口呆。
这也太荒唐了吧!
他忍不住悚然而惊道:“这如何抵挡的住?”
杨聪微微点头道:“的确抵挡不住,所以,自正德年以来,鞑子屡屡入寇,屡屡得手,这也不能完怪西北边军,因为西北边军这人员配备本就挡不住十余万鞑子大军。”
这意思,鞑子还得年年入寇?
嘉靖有些焦急道:“那怎么办?”
杨聪不慌不忙道:“这就是微臣留下四万东南军的原因所在啊,鞑子主力一旦集结起来,西北边军还是能探查到的,他们大致想进攻哪里,也逃不过经验老到的边军将领,而且,这会儿西北边镇基本都通过铁路连接在一起了,我们大军的移动速度还是相当快的。鞑子想进攻哪里,被我们探得之后,我们便可调四万东南军前去支援,这样鞑子到了任何一个边镇都是十万对五万,再加上我们的防御设施,他们根本就讨不到什么便宜。”
原来,这四万大军是留作支援用的,嘉靖连连点头道:“嗯,你这法子很好,就是粮饷消耗有点大了,毕竟,原来西北边军也就六万左右,这猛然间多出四万,是个很大的负担啊。”
你个白痴,又被人家严嵩糊弄了,知道吗?
杨聪隐隐提醒道:“皇上,原来西北边军的确只有六万左右,但是,原来每引盐也只有三百斤啊,现在每引盐都加到五百斤了,盐商的收益就等于多了六成多,增加四万大军同样也等于增加了六成多,也就是说,现在的十万大军就等于原来的六万大军,消耗的只是多出来的盐引收益而已,两相抵消之下,并没有造成多余的负担啊。”
好吧,这下,嘉靖总算是听明白了,他直接把弹劾杨聪的奏折往旁边一撇,微微怒道:“这些言官,就是吃饱了饭没事干。”
(iishu)是,,,,!
第四卷 第九十五章 糊涂
【】(iishu),
严嵩裁撤四万东南军的阴谋终究被挫败了,他会不会恼羞成怒呢?
说实话,他是有那么一点恼火,不过,他却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之状,因为他还有更进一步的谋划呢。
他向来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连环计,前面的阴谋失败了没关系,只要后面的阴谋成功了,同样能弥补前面的损失。
这一次,他提出裁撤四万东南军还只是个开始,紧接着他还有更大的阴谋呢。
没过几天,他又命人上奏了。
这次上奏的是原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至于他上奏的内容,很简单,他是因病休假,这会儿,他病好了,想官复原职。
这请求好像很合理,人家病了,没法行使职权了,所以请假去治病去了,这会儿病好了,想回来继续上班,有什么不对吗?
如果是正常情况,他的请求自然没什么不对的。
问题,他这不正常啊,他是因为筹集不了十九万大军的粮饷而装病,临阵逃脱的,而且,他装病之前就是个大贪官,大贪特贪的那种,南京户部的盐引收益都被他贪了一大半。
这样的人,不抓起来坐牢就算不错了,还想官复原职,做梦呢!
如果嘉靖不是个糊涂蛋,如果内阁首辅不是严嵩这个贪官的祖宗,像他这样贪得无厌的大贪官自然是一露头便会被抓。
可惜,这会儿的内阁首辅是严嵩,而且,他复出正是受了严嵩的指使。
严嵩的意思,就是想让他重操旧业,重掌南京户部,继续侵吞盐引收益。
这两人,本就是一丘之貉,自然不存在谁抓谁的问题,严嵩对鄢懋卿的复出那更是大开绿灯,他不但在票拟上批示“景卿尽忠职守,克己奉公,理当官复原职“,甚至还在奏折后面附上了当初任命张时彻接任南京户部尚书的公文。
内阁发出的公文上写的很清楚,因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病重不能理事,特迁南京刑部尚书张时彻暂代南京户部尚书之职。
张时彻既然是暂代的,现在正主回来了,他理当让位给人家。
嘉靖看了鄢懋卿的奏折,也没觉着有什么不妥的,不过,这会儿却有个问题,他记得很清楚,南京刑部尚书已然有人出任了,人家可不是暂代的,而是正正经经升迁过去的,也就是说,这南京刑部尚书是不可能撤换了,那么,张时彻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他还是决定找严嵩来问问。
严嵩自然知道嘉靖找他干嘛,这么大的事,嘉靖不找他商议一下才怪呢。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嘉靖便拿起鄢懋卿的奏折轻轻挥了挥,随即无奈的道“景卿既已完康复,理应官复原职,但南京刑部尚书之位已然有人出任了,这维静又当何去何从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