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嘉靖三十四年下嫁李和,当时,嘉靖特意为其修建了一座占地千余亩的豪华府邸,其奢华程度,仅次于皇宫。

    就这,会是一位薄情寡义的父亲吗?

    嘉靖并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这点,从他对黄锦和陆炳等兴献王府的旧人之恩宠就能看出来。

    太子朱载壡突然间去世,对其打击之重也可以想象。

    这个时候,杨聪并没有怪嘉靖有功不赏,太子都死了,嘉靖要是还有心情封赏功臣,那就怪了。

    出了这种事,杨聪也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嘉靖,他只能尽可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等嘉靖从丧子之痛中平复过来再说。

    这会儿,河套虽然已经收复,却不代表万事大吉,北虏之祸,从此就消除了。

    俺答汗虽然狼狈退去,实力却未损失多少,不得不防。

    那么,怎么防止俺答汗反扑呢?

    他对着地图,苦思良久,终于想出个好办法来。

    他的想法,就是在阴山一线修筑堡垒,让鞑子彻底绝了南下河套的心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阴山山脉,是一条巨大的山脉,其长度,足有两千余里,而其南麓正好在黄河几字弯的北边。

    也就是说,只要在阴山仅有的几个山口修筑堡垒,扼住所有南下的通道,鞑子想要重回河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阴山山脉可不是一般的山脉,其高度,大多在千米以上,而且地势险要,鞑子要想南下,就必须走仅有的几个山口通道,要不然,就休想抵达河套。

    至于爬山什么的,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人能爬过来,马也过不来,鞑子没了马,就算翻过阴山又能干什么?

    杨聪带着一众亲卫,坐着船,实地考察了一番之后,更是坚定了心里的想法。

    这阴山的确是个天然屏障,现有的条件下,想要翻过这样的崇山峻岭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修筑几个堡垒,堵住仅有的几个山口,便能让鞑子绝望。

    至于守将的问题,只要筑起了龙城,还怕没有飞将吗?

    俞大猷、汤克宽、唐顺之,甚至是后面的谭纶、戚继光,那都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只要有一个在此驻守,鞑子便休想渡过阴山!

    而且,这些堡垒修好以后,还能作为以后进军漠南的据点,只要在此集结大军,便可直接挥军进攻漠南,方便的很。

    这修筑堡垒对于现在的明军来说,那简直不要太简单,他们可是一连修了十余个堡垒了,经验之丰富,不说后无来者,前无古人那是肯定的。

    杨聪一声令下,张居正这个包工头便带着数万屯卫精壮上马了。

    这会儿,王宣也闲下来了,专职负责调度物资,在他的督促下,一车车木材和石料从山西、京城、甚至是金陵运抵河套,然后再通过几个新建的渡口转运到黄河北岸,阴山脚下,几处堡垒简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出现在阴山南麓。

    俺答汗闻讯,唯有望而兴叹而已,因为明军的车阵已经杵在那里,把所有山口都堵了。

    他只能命斥候想尽办法,爬上各处山巅,严密监视,防止明军继续向漠南挺进。

    不出几月,各处堡垒便已修筑完毕,这天,杨聪带领一众文官武将,再次来到黄河北岸,检视了一番阴山防线。

    他站在新建的五原县城城墙上,看着北边莽莽的阴山,沉默了半晌,这才郑重的道:“长胜,这阴山防线就交给你了,我会下令,将榆林镇、延绥镇、太原镇屯卫北移西迁,进入河套草原,以为守军后备,你就率五万人马,以这五原县城为中心,构建防御通信体系,严防死守,不让鞑子渡过阴山,怎么样,有信心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汤克宽心中不由也想起了这千古流传的名句,他忍不住慷慨激昂道:“大人放心,末将虽然不敢自比飞将军李广,但也能让鞑子无法跨越阴山半步。”




第二卷 第八十六章 身兼三孤
    太子朱载壡去世,嘉靖的确悲痛万分,做父母的,有哪个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就算嘉靖这个皇帝,也不能例外。

    当初皇长子朱载基夭折的时候,嘉靖就已经很悲痛了,这会儿次子朱载壡去世,嘉靖更是悲痛到不能自已。

    说实话,对于皇长子朱载基嘉靖并没有多少印象,因为朱载基出生还不到两个月便夭折了,甚至连父皇都不会叫一声,他又能有多少印象呢。

    对于皇次子朱载壡,嘉靖印象就深了,他可是把这个儿子在当接班人培养。

    朱载壡三岁的时候,他就将其立为太子了,朱载壡十来岁的时候,他就命其监国,对其期许之深,可见一斑。

    可惜,这么个接班人,培养了十多年,就这么死了!

    这些天,嘉靖的脑海中几乎都是与次子朱载壡相处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都处在悲痛之中,以致于修炼都停了。

    他还记得,朱载壡在母妃的教导下,第一次喊他“父皇”时的情景,那时候,他是多么的激动啊。

    他还记得,朱载壡的温良恭顺与小心谨慎,有一次,他还特意问朱载壡为何如此谨慎,朱载壡还小大人般的回道:“儿不敢时时举手,曰天在上”。

    他还记得,每每朝堂有大事发生,这个乖儿子都不敢擅自做主,而是拿着大臣们的奏折,急急的跑过来找他。

    他还记得很多,很多。

    每每想起这些,他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么一个乖巧的儿子,就这么死了,怎不令人悲痛万分。

    这会儿嘉靖是悲痛万分,严嵩那也是难过的很。

    至于原因,很简单。

    因为现任太子朱载壡死了,按大明祖制,接下来,太子之位就要传给皇三子朱载坖了。

    朱载坖如果继任太子,甚至继而监国,那他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要知道,朱载坖可是杨聪的关门弟子,跟杨聪的关系,那是好得没话说,传闻,这位皇子殿下连自己的裕王府都很少待,成天就在杨府里待着,跟自己的师傅杨聪那简直情同父子。

    如果这小子继任太子并监国理政,那还得了!

    他真的很怕,怕这小子在杨聪的唆使下收拾他,要真是那样的话,那他就算是再得嘉靖宠信,估计也得完蛋。

    杨聪会这么干吗?

    他可以肯定,杨聪绝对会这么干!

    杨聪这家伙,阴着呢,这么好的机会,这家伙根本就不可能放过。

    那么,怎么办呢?

    把朱载坖给做了,让皇四子朱载圳继任太子吗?

    如果可以这样,那自然是最好了,皇四子朱载圳可没有什么师傅,而且,这小子常年待在皇宫,跟太子朱载壡一起学习,跟他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

    如果皇四子朱载圳能够继任太子,那么,他便能继续在朝中呼风唤雨了。

    可惜,他还没这能耐干掉一个皇子,就算他有,他也不敢。

    因为嘉靖总共才八个儿子,这会儿,大皇子和二皇子都死了,五六七八皇子也一个个都早夭了,也就是说,嘉靖这会儿总共就两个儿子了,他要是再干掉一个,嘉靖不发疯才怪。

    不能干掉皇三子朱载坖,就不能让皇四子朱载圳继任太子吗?

    这个,倒不一定!

    嘉靖这个皇帝,还是比较好糊弄的,而且,皇四子朱载圳更得嘉靖欢心,想办法让其废长立幼,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至于具体怎么操作,自然难不倒严嵩这个老狐狸。

    他思索了几天,很快便有了办法。

    这天晚上,严嵩沐浴斋戒了一番,便带着一众亲随直奔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少傅、少保、礼部尚书、恭诚伯、兼支大学士陶仲文而去。

    这陶仲文何许人也,为什么这么多头衔,这家伙,大明历史上好像身兼两孤的人都没有,他却一人身兼三孤,岂不是顶天了,大明历史上好像没有这么个名臣啊!

    其实,这陶仲文并不是什么朝堂重臣,他只是一个方士而已,至于他的头衔,那都是嘉靖给他加的虚衔,并没有任何实权。

    陶仲文就是嘉靖最为宠信的方士之一,平时的时候,就是他在教授嘉靖修炼长生之术!

    那么,嘉靖为什么会这么宠信一个方士,给他加这么多的虚衔呢?

    难道,嘉靖糊涂至此,被个方士玩弄了还不自知吗?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陶仲文此人,装神弄鬼的本事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总之,他做的一些事情,令嘉靖都叹为观止,所以,嘉靖才如此宠信他。

    那么,他到底干了些什么呢?

    传闻,他之所以发迹,就是因为解决了嘉靖无后的问题,也不知道他给嘉靖吃了些什么,总之,嘉靖吃了他的“仙药”之后便开始开枝散叶,皇子公主生了一堆。

    这事就足以让嘉靖对其刮目相看了,他还有很多神奇的表现呢。

    比如,有一次,太子朱载壡得了天花,连御医都束手无策,他自告奋勇,跑去东宫做了场法事,又烧了些符箓水给太子喝了,太子朱载壡竟然奇迹般的好了!

    又比如,有一次嘉靖南巡,路上突然狂风大作,吹得嘉靖心神不宁,嘉靖便忍不住问他,这是什么征兆。

    他掐指一算,便神神秘秘的道:“此乃吉兆,火德之兆。”

    果然,当天晚上,嘉靖居住的行宫便起火了。

    他表现的如此神奇,嘉靖还不把他奉为神人啊!

    其实,这些事,放到后世,并不奇怪,只是这个时代的人有点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而已。

    比如,嘉靖的不孕不育之症,并非什么无药可医的绝症,他兴许就是得了这么个药方,才跑去忽悠嘉靖的。

    又比如,太子朱载壡的天花也并非无药可医,他兴许就是手头有药方,这才跑去东宫装神弄鬼,把治天花的药掺杂在符箓水里,让太子喝了,太子的天花才好的。

    又比如,什么火德之兆,这个就更扯淡了,杨聪都能让夏言的帐篷莫名其妙的着火,他想让嘉靖的行宫着火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

    总之,陶仲文就是凭着装神弄鬼的本事获取了嘉靖的宠信,在嘉靖跟前,那就如同神人一般。

    如果,陶仲文肯帮忙,装神弄鬼一番,说什么皇三子朱载坖不是真命天子,皇四子朱载圳才是,嘉靖还真有可能中了他的邪,立皇四子朱载圳为太子!

    这,就是严嵩拜访陶仲文的目的。



第二卷 第八十七章 议立太子
    明朝富家子第一卷泉州府.风云聚第二卷第八十七章议立太子陶仲文其实是个很低调的人,他虽然身兼三孤,却从不在人前摆架子,他虽然备受嘉靖宠信,却从不仗势欺人,欺压朝堂官员。

    他也从不曾参与阳明一脉与严嵩一党的内斗,他甚至从来没在嘉靖跟前提过任何与朝政相关的话题,每天他都只是帮着嘉靖炼药,又或带着嘉靖修炼,浑然如同一个不问世俗之事,一心修炼的世外高人模样。

    这,或许就是嘉靖如此宠信他的原因。

    原本,他刚获取嘉靖宠信的时候,还有些朝堂官员想利用他在嘉靖心中的分量,让其帮忙说说好话,又或办些什么事情,但是,都被他给婉言拒绝了,所以,这会儿他府邸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人来造访了。

    严嵩的车队突然出现在陶府门口的时候,看门的小道童还只当是这帮人走错地方了,直到严嵩命人把拜帖奉上,那小道童才知道,原来是内阁首辅严大人来了。

    这家伙,内阁首辅啊,看门的小道童可不敢怠慢,他当即便拿着严嵩的拜帖一溜烟跑进府中,找陶仲文去了。

    陶仲文这会儿正在教自己几个儿子装神弄鬼之道呢。

    他这几个儿子,怎么说呢,蠢是不蠢,但也不怎么聪明,装神弄鬼之事,那都是半吊子,每每他看到自己几个儿子“跳大神”,他都忍不住直摇头。

    你们这跳的,哪里像降妖除魔啊,简直就是群魔乱舞!

    这可是吃饭的家伙,你们这水平,怕是要饭都要不到!

    他可不想自己这身本事失传了,正好,这些天嘉靖无心修炼,他也很少去皇宫了,他便把几个儿子叫到身边,悉心教导起来。

    没想到,这时候,内阁首辅严嵩竟然找上门来了。

    他拿着严嵩的拜帖,考虑了一阵,还是夺过大儿子手中的拂尘疾步往外走去。

    如果是一般官员前来求见,他大可假称没空,让看门的小道童将其打发走。

    但是,严嵩求见,他可不敢把人给打发走了,人家可是内阁首辅,在嘉靖跟前,那也是相当有分量的,而且,这家伙还是出了名的阴狠,万万不能得罪啊。

    他疾步走到门口,大老远便对着严嵩拱手道:“哎呀,首辅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严嵩一看他这打扮,心里没由来的一阵鄙夷。

    你他奈奈的,装的跟真的一样,在家里还穿着道袍,拿着拂尘,装给谁看呢?

    当然,这话他是不可能说出来的,他可是来求人家的。

    他装出谦卑的样子,拱手回礼道:“真人说笑了,下官怎么敢在真人面前妄称什么大人,下官贸然登门造访,多有打搅,还请真人宽恕则个。”

    他这样直接登门的确是有点冒昧,这年头可不兴什么拿着拜帖直接上门,一般有头有脸的人物之间往来造访那都是先命手下人投了拜帖,约定了时间再登门的。

    至于他这“下官”之称,严格说起来倒也没错,因为三孤是从一品文官,陶仲文还是身兼三孤,三个从一品,而他只是正二品的尚书而已,至于什么内阁首辅,只是职权大而已,要真论起品级来,才正五品,跟陶仲文这三个从一品根本就没法比。

    陶仲文可不认为自己真是什么从一品的朝廷大员,在严嵩面前装大官,那是活的不耐烦了!

    他连忙谦虚道:“首辅大人,您这话说的,老夫本是个山野闲人,只是承蒙皇上恩宠,给挂了几个虚衔而已,可不敢当首辅大人如此称呼。”
1...228229230231232...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