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所以,他不能跟明军硬拼,他必须保存实力,既然不能打,那就唯有选择撤退了。
于是乎,明军前锋刚看到点鞑子部落的帐篷,没过几天,便又消失不见了。
杨聪这会儿正在孤山堡帮王宣指挥调度物资呢,因为王宣已经带着屯卫精壮修铁路去了,根本就无暇来管物资的调度了。
这天,他刚把一批枕木发往前方,外面亲卫突然朗声道:“报,俞将军有军情上报。”
俞大猷这会儿上报军情,不会是鞑子又准备发动进攻了吧?
杨聪闻言,连忙朗声道:“快,呈上来。”
很快,一个亲卫便拿着个信封疾步走了进来。
杨聪接过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一看,脸上顿时露出古怪之色。
俞大猷上报的,并非什么鞑子准备发动进攻,而是鞑子又不见了!
这鞑子,到底什么意思?
他放下手中信纸,盯着桌上的地图,陷入了沉思。
这会儿堡垒都修了一半了,战线已然推进到河套草原的中部,为了防止鞑子搞突袭,他已然命俞大猷和汤克宽分别派出侦骑,冒险深入草原,去刺探鞑子的情况了。
令人奇怪的是,河套草原的东南部竟然看不到一点鞑子的踪迹,整个草原,几乎都是空的。
也就是说,鞑子根本就没在他们后面设伏,所有鞑子部落貌似都迁到河套西北部去了。
俺答汗这是准备放弃河套草原吗?
他很想知道,河套西北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可惜,鞑子对西北部的防守十分的严密,俞大猷派出的侦骑根本就渗透不进去。
这几天,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鞑子部落,他们竟然又消失不见了,俺答汗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盯着地图上未探明的区域看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这俺答汗到底想干什么。
按道理来说,这家伙再怎么滴也得发动几次突袭试试啊!
难道,这家伙就这么放弃了吗?
不大可能啊,俺答汗那可是历史上都留了名的枭雄,哪里可能这么怂?
他哪里知道,这压根就不是怂不怂的问题,这会儿的草原上可没有什么王法,不是说谁当上了大汗,大家就一定要听其号令。
这个时候的草原完全就是用拳头说话,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
俺答汗是怕一出手,把自己拳头打骨折了,甚至把拳头都打没了,从而把草原霸主之位给丢了,所以一直不敢发动突袭。
俺答汗一直不敢出手,堡垒推进异常顺利,没过几个月,明军便已经把堡垒修到离宁夏前卫不到百里的位置了,而这个时候,蒙元鞑靼部在河套的所有部族已然被挤得全部聚集到一起了。
这下,俺答汗倒是方便了,他如果想集结手下五万精骑,只需一声令下,不出一天,五万精骑便会聚集到他的麾下。
问题,集结起来又如何呢,上去跟明军拼命吗?
如果他走投无路,就剩下这么点地盘了,那么,他就算是再不愿意,也得跟明军拼命了,问题,这会儿,他并不止这么点地盘啊。
大明所谓的河套,在鞑靼部看来其实只是东套,也就是说,黄河几字弯里面这一块并不是河套的全部,鞑靼部还占据着黄河几字弯西边那一块呢,那一块,他们称之为西套。
西套虽然没东套水草肥美,放牧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气候不怎么好而已。
也就是说,俺答汗并非没有退路,他完全可以将手下部族全部迁到西套去,避开明军的锋芒。
不过,这部族也不是说迁走就能迁走的,他还必须考虑迁走之后的后果。
他如果就此迁走,在草原上的声望肯定会受到严重的打击,被人把老巢都给占了,还不敢还手,的确有够丢人的。
问题,他不迁走又能如何?
留下来跟明军死磕吗?
如果他留下来跟明军死磕,明军不一定会完蛋,他却是肯定完蛋。
开什么玩笑,人家可是有十余万人马,而且还有数不清的火枪和火炮,他就算带着五万精骑搞偷袭,能干掉人家五万人马就顶天了。
干掉人家五万人马有意义吗?
没有任何意义,人家还剩五万人马呢,而他却是残了。
结局,还是一样的,他还是得放弃东套,逃往西套。
没办法,大明,有的是屯卫,有的是边军,而他手底下却只有这么多精壮,根本就耗不起。
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放弃东套,将手下部族全部迁往西套了。
第二卷 第八十四章 庆功
杨聪也没想到,俺答汗会如此“不堪一击”,或者说,小心谨慎。
这一次河套之战,真是太顺利了,顺利到他都没有预料到。
俺答汗就在一开始的时候用几万步卒试探了一下,然后,就不打了,就跑了!
有没有搞错?
要知道,俺答汗这一退,可就代表这河套已然被大明收复了,从今往后,鞑子要想再入寇大明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这一切,总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鞑子真的放弃河套了吗?
说实话,到这个时候,杨聪还是不怎么相信。
俺答汗可是一代枭雄,岂是这么容易就能打败的。
但是,两个月之后,当堡垒群与宁夏前卫的防线连接到一起的时候,他派出无数侦骑,在河套草原反反复复刺探了十余天,仍旧没找到任何鞑子的踪迹。
也就是说,鞑子是真的退了,河套是真的收复了!
至于鞑子会不会趁机从河套以外反扑,他一点都不担心,因为鞑子再要反扑,就要渡过黄河了。
渡河作战,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虽说河套这一段,最窄的河面还不到一里宽,但是,那也是河面啊,不是陆地,想要过河,就得坐船,亦或是搭建浮桥。
如果鞑子选择坐船渡河,那么好了,鞑子可是马背上的民族,而不是水上的民族,他们能造出来的,最多也就是些小木船而已,一万人马,恐怕都得运送大半天。
而大明这会儿已然有轮船了,虽说黄河这样的河道福船那样的大型轮船进不来,苍山船这样的中小型轮船还是可以畅行无阻的,只要安排几十艘苍山船在河套水域来回巡逻,别说是半天了,半个时辰都不用,鞑子渡河的小木船就会被发现。
至于搭建浮桥,那就更不用说了,以鞑子的技术水平,搭建一座马匹可以通行的浮桥,最少需要几个时辰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不被巡逻船发现才怪,估计,他们还没准备好,就要面临苍山船的围殴了。
这会儿的明军可不是以往的明军了,火枪火炮的数量,那简直吓死个人,不说在鞑子压根就不擅长的水上,就算在鞑子引以为傲的陆上,明军的火炮也能轰得他们找不着北。
这,或许就是鞑子仓惶撤退的原因吧,面对密集的炮阵,骑兵,唯有送死而已。
或许,俺答汗是看出了冷兵器跟热武器的差距,不愿让手下人白白送死,这才选择撤退的。
不管怎么说,鞑子既然已经全部退出河套,那就代表着,河套已然完全收复了。
这可是天大的功绩,要知道,河套的大小,足以相当于半个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了,收复这么大一块失地,足以载入史册,大书特书了。
这么大的功绩,就连嘉靖都可以祭告祖庙,在列祖列宗面前大肆吹嘘一番了,杨聪自然也要好好吹嘘一番,为手下人表表功。
他并不是那种迂腐的人,这功绩虽然来得简单,那也是天大的功绩啊,该怎么庆贺,那就要怎么庆贺,该怎么请功,那就得怎么请功,他可不会跟嘉靖客气。
确定鞑子全部退出河套草原之后,他便写了封奏折,上奏朝廷,开始请功了。
这奏折,可谓极尽糊弄之能事,将收复河套的“大战”描述的艰难无比,好像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跟鞑子不停的奋战一般。
他从上任西北总督至此,的确已经有将近两年时间了,但是,这将近两年时间里,他总共也就跟鞑子打了一仗而已,在他的奏折中却描述的好像天天在跟鞑子打仗一般!
什么明军将士临危不惧,面对二十余万鞑子大军寸步不让,与之激战数日,最终击退鞑子疯狂的进攻。
什么明军主将俞大猷英勇善战,利用火攻大破鞑子盾阵,以四万步卒,击退鞑子十余万步骑。
什么明军侦骑不畏艰险,深入河套草原,每每身负重伤,还能拼命把刺探到的情报带回来。
还有什么王宣不顾自身安危,一直奋战在前线,什么张居正、谭纶、海瑞殚尽竭虑,废寝忘食,为明军提供后勤保证,等等。
反正,只要是他的亲信又或者弟子,都有功劳,整份奏折洋洋洒洒写下来,那就跟一个传奇故事一般。
嘉靖,反正是个容易糊弄的主,而且,唯一的“监军”,太监李芳也被他支使到金陵享福去了,河套的“大战”到底是怎么样的,嘉靖也只能通过他的奏折来了解,他就算说的再夸张,嘉靖也只能选择相信。
因为最根本的,他收复了河套,这可不是吹牛的,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奏折递上去,嘉靖会给什么样的赏赐还未可知,紧接着,杨聪便在宁夏前卫驻地摆下了庆功酒,与西北军和东南军将士痛饮一番,来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大胜。
当然,这里面也有做戏的成分,毕竟,他都在奏折里面吹的天花乱坠了,好像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大胜一般,如果他们自己都不庆贺一下,那就太假了。
庆功宴那是盛大无比,几乎所有西北军和东南军将领都来了,陕西、山西两省的地方要员也来了一大半,大家都是欣喜无比,欢庆这“史无前例”的大胜,唯有一人,却是满脸沉重,甚至偷偷在那里抹眼泪。
这人,就是西北边军的宿将张达。
或许,他是经历了太多的大战,从而有所感慨,又或许,他是想到了牺牲的边军将士,悲从心来,总之,他表现的极为不正常,与欢庆的气氛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杨聪对这员宿将那也是相当器重的,他这反常的表现,很快就引起了杨聪的注意,酒至半酣,趁着大家都喝得晕晕乎乎之际,杨聪找了个机会,走到张达跟前,低声问道:“雪山,你这是怎么了?”
张达闻言,也不隐瞒,直接叹息道:“末将是想到了曾大人,曾大人一心想收复河套,反而被奸贼所害,斩首示众,何其冤啊。这会儿,河套总算是收复了,想必,他在天之灵也该安息了吧。”
原来,张达是在为曾铣默哀呢。
这两人,一个是西北总督兼山西巡抚,一个是山西总兵官,想必,平常的时候交集比较多吧。
曾铣这个人,怎么说呢。
为人,没问题。
为官,也没问题。
他的想法,也没什么问题,他就是想收复河套,解决北虏之患。
他唯一的问题,就是跟错人了!
夏言这个人,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奸臣,只可惜,他们遇到了严嵩这个大奸臣。
严嵩,这老狐狸,这会儿又在想些什么呢?
杨聪不由望向京城方向,陷入沉思当中。
第二卷 第八十五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
收复河套,如此不世之功,嘉靖会降下什么封赏呢?
按理来说,主帅杨聪应该会如同王阳明、仇钺等大功臣一般,封伯甚至是封侯,王宣、张居正、俞大猷、张达等文官武将,最少也要官升一级,如果职位不高的,连升三级都有可能。
可惜,杨聪等人等来的却不是封赏,而是噩耗,太子朱载壡竟然在这个时候去世了!
杨聪收到这个消息,心里可谓五味杂陈。
太子朱载壡活不过嘉靖,这点,他早就知道了,不过,他怎么也想不到,这短命太子竟然会在这个节骨点上去世。
收复河套原本是普天同庆之事,太子朱载壡一死,这事,还怎么庆贺?
嘉靖此时还有心情庆贺就奇了怪了!
要说嘉靖这运气,好的时候,的确好的没边,差的时候,那也差得可以。
其他事,他的运气貌似都很不错,但是,在这继承人一事上,他的运气却一直很差。
做为一个皇帝,他可是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嫔妃多的数都数不过来,但是,直到嘉靖十二年,他还没有一个子嗣!
在位十二年,竟然没生出个继承人来,除了那些天生就不能生育的皇帝,他这个应该算是最为倒霉的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倒霉的。
嘉靖十二年八月十九日皇长子朱载基出生,嘉靖高兴的差点没晕过去。
但是,两个月后,嘉靖十二年十月十日皇长子朱载基突然夭折了,嘉靖这心情,可想而知。
紧接着,嘉靖十五年,皇次子朱载壡出生。
这位皇子倒是没有他大哥那么脆弱,到三岁的时候,他还活得好好的,直到前几年,嘉靖让他监国,他还是一直活得好好的。
没想到,这会儿,他竟然突然间去世了!
这个时候,嘉靖恐怕是痛不欲生吧。
杨聪也有儿女,自然知道儿女在父母心里有多重要。
后世有的人评论嘉靖,总说他薄情寡义,不在乎亲情,对自己的儿女不闻不问。
这点,其实是谣传。
不说别的,就说宁安公主朱禄媜,嘉靖对她的恩宠,很多史料都有记载。
宁安公主朱禄媜,嘉靖十八年生,乃明世宗嘉靖第三女,因长女、次女皆早夭,嘉靖对其恩宠那简直没边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