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杨聪只能无奈的解释道:“皇上,这是微臣专门为您打造的龙舟,其船身取是大福船的船身,不过风帆什么的微臣就省掉了,两侧的水轮也是后面加上去的。皇上未曾听说过倒也不奇怪,因为这天下就这么一艘龙舟,而且还是刚刚才造出来不久的呢。”

    独一无二!

    这马屁拍的好,嘉靖闻言,不由满意的点头道:“嗯,清风,你有心了,不错,不错。”

    这福船虽大,其实最多也就能搭载百余人,嘉靖的随身护卫都不止这些,其他朝廷重臣自然是没有这机会上龙舟了,登上龙舟的也就杨聪、陆炳、黄锦和一众锦衣卫高手。

    这朝廷重臣一不在,嘉靖突然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一上船他便领着杨聪和陆炳到处转,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还时不时问问,这个是干什么的,那个又是干什么的,就如同一个小孩子一般。

    杨聪见状,心里不由暗自感叹。

    这当皇帝的也不容易啊,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要装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如同不食人间烟火一般,想想都累啊。

    或许,这才是嘉靖的本性吧。

    嘉靖进宫继位的时候可不就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吗,那时候他父亲兴献王早死了,他母亲也没在宫中,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就要独自面对一帮“老奸巨猾”的朝臣,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挺过来的。

    或许,他任性的毛病就是这样形成的,因为小孩子本来就任性,他进宫的时候正是最任性的时候,做起事来那肯定是随心所欲。

    如果能有人管的住他,那还好点,可惜,他是皇帝,而且还是没有经过皇室正统教育的皇帝,连个座师都没有,谁又能管得住他,而且他还有点小聪明,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对付朝臣的法子,效果还相当的不错,连前朝首辅杨廷和都被他整趴下了。

    从那以后,他自然是更加的任性了。

    这渡轮渡河原本就没多远的路程,嘉靖在“龙舟”上稍微转了转,河对岸便已然到了,他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随即又装出威严稳重的表情,不疾不徐的下了船,上了龙辇,来到了宣武前卫卫城。

    这里原本也是没有城池的,杨聪为了以防万一,同样自己掏钱修了座相当于县城规模的卫城,而且还将宣武前卫所有军户都调到了城池里面。

    这次,嘉靖倒是没再多说什么了,他虽然任性,也不可能命人在这么接近的两个地方各修一座行宫,他只是稍微用望远镜扫视了一番,随即便登上了早已停靠在那里的火龙车。

    这一路,又差不多是一天一夜,第三天中午午时许,嘉靖一行终于抵达了承天府。

    这个时候,杨聪才知道什么叫做奢侈,什么叫做浪费了。

    嘉靖也不知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还是为了什么,竟然命人将安陆州一个小小的州城修的比一般的府城还大,而且,原来的兴献王府也被他扩的跟皇宫都差不多大了。

    要知道,里面压根就没住什么人啊,他把个废弃的王府修这么大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还不算什么,嘉靖竟然还命人把他父亲兴献王的陵寝修建的如同皇陵一般无二!

    要知道,一般的皇陵,那造价可都是上百万两,这嘉靖,还真是任性啊!




第四卷 第三章 二王
    嘉靖除了任性,还有个毛病,那就是用人忽智忽愚,忽功忽罪,没个定数。

    他欣赏你的时候,你做什么都对,犯什么错误都没关系,他要厌烦你了,你做什么都不对,犯一点错误都有可能会被罢官削籍,甚至直接处死。

    总之,他用人就跟个神经病一样,清流也用,贤能也用,贪官污吏也用,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全凭个人喜好。

    嘉靖初期,他信任张璁、翟銮、李时、夏言等清流,改革前朝弊端,大明甚至出现了中兴的征兆。

    嘉靖中期,他又信任严嵩、赵文华等贪官污吏,使得吏治败坏,南倭北虏愈演愈烈,大明百姓可谓苦不堪言。

    嘉靖后期,他又启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贤臣,无意间为隆庆新政和万历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有的已经发生,有的却不一定会发生。

    比如,这会儿夏言原本应该被严嵩整得焦头烂额,甚至罢官身死,但是,他却还好好的待在首辅的位置上没动弹呢。

    至于原因,倒不是说夏言变厉害了,主要是严嵩忌惮杨聪又或者阳明一脉的实力,不大敢跟夏言起内讧而已。

    杨聪也知道这一点,所以,陪着嘉靖回了趟承天府之后,他又开始韬光隐晦,窝在物理学院逗弄儿女,钻研理学,貌似一点复出的意思都没有。

    可惜,他想低调却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前段时间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于耀眼了,又是著书立说,又是发明各种新奇的东西,又是修筑顺承铁路,在民间,他甚至都已经被人称之为亚圣了,嘉靖也对其刮目相看。

    这么一个贤能,丢一边不用,那怎么行呢?

    嘉靖回朝之后,处理了一番积压的政务,便命人将杨聪召进皇宫,准备授予其职位,让其为国效力了。

    杨聪当然知道嘉靖找他干嘛,有时候,一个人如果光芒太耀眼,那真是怎么藏都藏不住啊。

    他终于有点明白严嵩为什么一直不动手收拾夏言了,主要他这一直让人家“不放心”啊。

    怎么办呢?

    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看能不能婉拒嘉靖的“好意”了。

    他奉诏来到御书房,行了一番君臣之礼后便恭敬的站那里,闭口不言,貌似不知道嘉靖要找他来干嘛一般。

    嘉靖见状,只能试探道:“清风,这段时间可还忙啊?”

    杨聪闻言,眼珠子一转,随即装作尴尬道:“皇上,实不相瞒,微臣最近着实是忙的不行了,灵儿和贞儿生下的儿女着实可爱,微臣是哄了这个又想哄那个,真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才好。”

    呃!

    嘉靖闻言,不由无语。

    你这家伙,就这点出息啊?

    他想了想,随即苦口婆心的劝道:“清风,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被儿女私情所拖累,窝在家里不出来啊?”

    杨聪也不敢反驳,只能老老实实的道:“皇上,微臣明白了,微臣一定改。”

    嘉靖闻言,欣慰的点头道:“这就对了吗,这段时间,朕正准备重组詹事府呢,太子也快成年了,是该给他立东宫,请辅臣了。朕想来想去,这詹事府詹事唯有你来出任才是最合适的,怎么样,你觉得这差事如何?”

    卧槽,你竟然让我给你短命的儿子当辅臣!

    这差事,很不怎么样。

    杨聪可是知道,现在的太子就快嗝屁了,裕王才是最终继承大统的人。

    问题,他不敢这么跟嘉靖说啊。

    这个差事,怎么拒绝呢?

    他急急的思索了一下,随即硬着头皮道:“皇上,这教导和辅佐太子之职太过重要了,微臣恐怕不能胜任啊。”

    嘉靖微微笑道:“你就别谦虚了,你教出来的弟子可是连夺两科状元了,要你再不能胜任教导和辅佐太子之职,试问这天下还有谁能胜任啊?”

    尼玛,没想到,弟子教的好还有这“坏处”。

    杨聪又急急思索了一下,随即假装为难道:“皇上,其实微臣也不是闲的没事,天天在家逗弄儿女,京城通往金陵的铁路微臣虽然不用亲自去督造,这材料却都是由微臣准备和调度的。辅佐太子之事着实太过重要了,微臣恐怕因此而耽搁了,那可就不好了。”

    这个!

    嘉靖闻言,再次无语。

    这修筑京城通往金陵的铁路可是他自己提出来的,难道,这会儿又不让人去修了吗?

    他想了想,随即执拗道:“你这满腹的经纶,不能帮朕教授太子,着实太可惜了,要不,你把准备和调度材料的事交给别人去办吧。”

    这家伙可是头犟驴,一旦决定的事情,别人是很难让其改变想法的。

    怎么办呢?

    杨聪又急急思索了一阵,脑子里面突然灵光一现,我给你来个东拉西扯,张冠李戴,看你晕不晕。

    想到这里,他假装有些不好意思道:“皇上,实不相瞒,这修筑铁路涉及到的钱财实在是太多了,交给别人去办,微臣着实不怎么放心。微臣还在想,请皇上恩准,将这修筑出来的铁路运营之权交给微臣,以博点微利,贴补修筑费用。”

    这修筑铁路到底耗费多少,嘉靖还真没想过,他一听杨聪这么说,顿时好奇道:“你修筑顺天府到承天府的铁路到底耗费了多少银子,这什么运营又是什么意思,又能贴补多少费用呢?”

    杨聪连忙解释道:“这修筑顺天府到承天府的铁路具体耗费多少微臣也没有仔细算过,几十万两肯定是有的。这运营其实就是多造些火龙车,帮老百姓运送货物又或者直接运人,如果生意好的话,一年赚个几万两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

    嘉靖闻言,还是有点不明白,因为他对做生意就一窍不通,这一年怎么赚几万两,他还真想不来。

    他只能假装明白了,微微点头道:“嗯,既然一年能赚回来几万两,那你就去运营吧,这教授太子一事,你看能不能抽出点时间来啊?”

    杨聪只能假装遗憾道:“皇上,您看,光是这修筑铁路就是这么多的事情,微臣还要管着物理学院呢,着实怕把太子给耽搁了。如果皇上觉着微臣这点学问不能教授皇子可惜了,要不您让裕王直接来物理学院就学吧,或者直接将裕王的藩邸修建在物理学院旁边,就近上学也行。灵儿那丫头说裕王十分乖巧,很是讨人喜欢,如果微臣能将裕王收为弟子,想必她应该会相当欢喜吧。“

    这!

    这又是铁路,又是运营,又是裕王,又是陆灵儿的,嘉靖脑子里着实有点转不过来了。

    他长子已然夭折,现在的太子是次子朱载壡,另外还有三子朱载垕和四子朱载圳在世,分别分为裕王和景王,至于其他五六七八子,都已经夭折了。

    八个皇子,夭折了五个,这种事情,真是让人有点神伤啊,他胡乱想了一阵,脑袋都有点晕了,这都什么啊?

    这会儿他又要修炼,又要处理国事,可没这么多时间考虑其他事情,他想了一阵,还是没想明白,干脆就不去想了。

    既然杨聪没时间教导和辅佐太子,那就只能先这样了。

    最终,他只能无奈的点头道:“那行吧,既然灵儿喜欢,就让垕儿去陪陪她吧。”



第四卷 第四章 一心
    裕王朱载垕,明世宗嘉靖皇帝第三子,生于嘉靖十六年正月,其母为杜康妃。

    说实话,他这“履历”实在是太过平庸了。

    他既不是长子,又不是次子,继承皇位基本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再加上其母不得嘉靖宠爱,以后哪怕去就藩恐怕都得不到什么赏赐。

    这么一个平庸的皇子,怎么会获得陆灵儿的喜欢呢?

    要说乖巧,他着实很乖巧,因为他不受嘉靖待见啊。

    他哥哥朱载壡可是太子,嘉靖自然会悉心教导,他弟弟朱载圳也能经常见到嘉靖,因为嘉靖最宠爱的就是朱载圳的母亲靖妃卢氏了,只有他,一年到头都难得见嘉靖一回。

    这深宫里的孩子懂事早,尤其像他这种不受待见的,他母亲杜康妃几乎天天都教导他,不要招惹是非,以免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到时候连王爷都没得当,甚至被人整死,那可就什么都完了。

    所以,他平时都是战战兢兢,谨慎小心,生怕得罪人,在外人面前,他着实是乖巧的不行了。

    问题,陆灵儿又怎么知道他乖巧的呢,难道陆灵儿经常进宫找他玩不成?

    其实,陆灵儿压根就不知道他乖巧,更没有进宫找他玩过,这些都是杨聪瞎编出来的。

    杨聪之所以这么说,一是想收下个皇子为弟子,堵住嘉靖的嘴,以免嘉靖说他不愿意教导皇子,并以此来推掉詹事府詹事的职位,以免让严嵩心怀戒备,不敢放心大胆去收拾夏言。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现在的太子朱载壡肯定是活不过嘉靖的,这裕王朱载垕必将成为顺位继承人,收下这个弟子,以后他就是帝师了!

    这点,可没人知道。

    嘉靖不知道,陆灵儿不知道,严嵩不知道,甚至包括裕王朱载垕自己都不知道。

    他可不知道自己最终将继承皇位,这会儿,他就是个皇上不亲,爹爹不疼的废柴,听闻亚圣杨聪竟然要收他为弟子,可把他给激动坏了。

    杨聪是什么人物,他当然知道,他也不是没读过书,他启蒙的时候学的《三字经》,《千字文》什么的那都是翰林院到詹事府挂职的翰林教的,只是启蒙的时候都不是专人教授,也无需拜师而已。

    这会儿翰林院的翰林日子可不好过,因为内阁首辅夏言“学历”低,没入过翰林,所以有点妒忌他们,很多时候都在刻意打压他们这些翰林,而帮他们这些翰林撑腰的,貌似就只有原来的状元郎杨聪了。

    这些翰林院的翰林们都指望着杨聪能来救救他们,提拔提拔他们呢。

    所以,这些翰林平时谈论的最多的就是亚圣杨聪了,他能不知道杨聪这么大个大名人吗。

    杨聪为什么会收他为弟子,他不清楚,他只知道,这么个大好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了。

    所以,收到消息之后,他便央这母亲杜康妃去求父皇,求嘉靖将他的藩邸修建在玉渊潭附近,哪怕就是一个小院子都成。

    这个要求倒也算正常,因为皇子未曾去就藩之前按理都是住在藩邸中而不能住在皇宫里面的,只有那些小的离不开母亲的,又或者十分得皇帝宠爱的除外。

    他显然不在此列,这会儿他都**岁了,早就可以离开母妃独自生活了,而且嘉靖也不待见他,他压根就没资格留在皇宫里面。

    只是,他没有资格,他弟弟景王朱载圳却有资格,因为嘉靖十分宠爱靖妃卢氏,而靖妃卢氏又不想自己的儿子早早离开身边,所以,这事才一直这么拖着,景王朱载圳没搬去藩邸,比他只大了一个月的裕王自然也不用搬去藩邸。

    其实,杜康妃也舍不得自己的儿子早早离开身边,奈何朱载垕苦苦相求,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求嘉靖了。

    这要换做以前,嘉靖估计不会搭理杜康妃,也不会同意朱载垕什么建藩邸的请求,因为皇城东安门外就有十王府,那是成祖专门修建给没有就藩的皇子和没有出嫁的公主居住的,你想要去住藩邸,直接搬去十王府呗,求什么求?
1...190191192193194...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