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不过,莫登庸并没有对此有丝毫不满,因为他这会儿日子过的简直太舒服了,什么吃喝玩乐,享受生活,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会儿他就是在享受生活,堪比帝王的生活,而且还不用管帝王那么多事情。

    这会儿他们莫氏已经因为垄断了东南半岛的生意而富的流油,一年的收益甚至比整个安南的税赋还高,而且安南的老百姓也因为商贸活动的逐渐展开日子越过越红火,他还能有什么追求呢,他又何必冒着身死族灭的危险去得罪杨聪呢?

    这会儿他可是铁了心跟着杨聪混了,哪怕杨聪在大明没有官职了,他也不会背叛,因为他知道,杨聪手中的势力已经不是一般大明官员可以比拟的了,甚至,大明皇帝都比不上人家!

    杨聪倒也没有想要剥夺莫登庸的权力,他只是安排一些自己人掌管军政而已,只要军权在手,莫登庸就不敢玩什么幺蛾子。

    最后,他定下来,由卢镗和刘显出任安南都统同知,分别统帅驻扎在升龙和清化的两万明军精锐,其他诸如佥事、经历什么的小官他也安排了一些,不过这些主要是为了做生意方便,倒没有其他的意思。

    安南一行结束之后,他又带着俞大猷等亲信一路乘船北上,来到了泉州府的永宁卫城。

    这个时候,整个杨家的嫡裔差不多都搬进永宁卫城了,他爹娘也已经放下了盐引的生意,回来主持大局了,他爷爷杨荣则已经退下来安享晚年了。

    这永宁卫指挥使李希贤也算跟他有点姻亲,而且这家伙背景也相当的深厚,一般地方官员根本就不敢把他怎么样,把家人放在永宁卫城,安全方面倒是不用担心了,就是这东南的生意,不知道赵文华这家伙会不会使什么下作手段。

    他这么个大忙人好不容易回来了,一家人自然要好好聚一聚,这会儿杨家、李家、俞家基本上都已经通过姻亲关系糅合在一起了,一大家子人聚一起喝酒,倒是热闹非凡。

    不过,正当大家喝的兴高采烈之际,俞大猷却是郁闷的在他耳边道:“清风,我不想回广西了,你看能不能把我调回福建来当总兵?”

    这家伙,估计是舍不得自己的小娘子了,杨聪眼珠子一转,假装摇头苦笑道:“这事你找我干嘛,这会儿我可不是五省总督了,想调估计也调不动了。”

    啊!

    俞大猷不由纠结道:“那怎么办?我真不想回广西了,你们都不在那里了,安南的事情也解决了,我还待那里干嘛?”

    杨聪见他憨憨的样子,不由哈哈大笑道:“你急什么,想回福建,容易啊,让你老丈人修书一封便成,他老人家的能耐大着呢。”




第三卷 第一九二章 以退为进
    杨聪回京了!

    这天下午,阳明一脉的大佬坐班回到家里,看到杨聪发出的请帖的时候才知道,这小子竟然就这么悄声无息的回来了。

    他以这种方式回京,着实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这年头,一般外派的巡按、巡抚又或者总督回京的时候都会根据做出来的功绩安排相应的欢迎方式。

    如果业绩一般,都察院也会而安排御史前去相迎,以示辛苦。

    如果业绩出众,那就会有隆重的欢迎仪式,都察院左都御史、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甚至是皇帝本人都可能出现在欢迎的队伍里。

    杨聪这一次外派可不止去了一个地方,而是两个地方,如果算上那次他从山西私自跑回来,那就是三个地方。

    也就是说,他三次出任巡抚和总督,立下了无数的功绩,朝廷还没有安排过正式的仪式,欢迎他回京呢。

    这几年,他立下的功绩可不得了,不说在山西多次打退鞑子进攻,也不说在广西整顿吏治,惩治贪官,开垦出将近二十万顷的耕地,光是剿灭倭寇和平定安南这两样,任何一样那可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

    按道理来说,这么一个屡立奇功的大功臣回京,皇上不说亲自前去迎接,最少也要派六部尚书甚至内阁大学士去城外迎一迎,以示隆重。

    没想到,杨聪就这么悄声无息的回来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聪侵吞脏银去开荒,这件事,嘉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所以,他下了严令,不准任何人讨论这件事情。

    这是为了保存杨聪的颜面,更是为了保存他自己的颜面。

    因此,朝堂之中大部分官员甚至都不知道杨聪为什么会被招回来。

    当然,阳明一脉的大佬还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他们接到杨聪的请帖时,唯有叹息一声。

    唉,杨聪这小子,这次做的也太鲁莽了,就算你想用那些贪官污吏的脏银来鼓励开荒也可以上奏朝廷啊,皇上同不同意是另外一回事,起码你自己不会有事不是。

    这下好了,辛辛苦苦在外忙活了这么多年,立下了这么多不世奇功,全部被严嵩那奸贼搅和没了!

    大家都为杨聪觉得惋惜、不值,再加上杨聪的失宠也让京城形势变得极度不利,所以,当各方大佬聚集在杨聪府中时并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更没有往昔的欢声笑语,大家都是愁眉不展,坐那里一声不吭。

    杨聪见状,只能强颜欢笑道:“大家这是怎么了,都不想看到我吗?”

    这玩笑开的,大家都只想翻白眼。

    陆炳忍不住抱怨道:“你啊,还有心情开玩笑,你自己大好的前程都快被你折腾没了,你知道吗?“

    京山侯崔元也忍不住惋惜道:“是啊,清风,老夫这个闲人都知道,这次,你要不犯什么大错,回京之后最少也是实职的六部尚书,甚至直接进内阁都有可能,唉,你这事情做的,真让人没法说了。”

    杨聪勇敢点点头承认错误道:“好吧,这次我的确有点鲁莽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对了,现在京城的形势怎么样?”

    要说这个,自然是老成持重的礼部尚书张邦奇最有发言权。

    他一看大家的目光都聚集过来,只能摇头叹息道:“清风,你这次真的是下了一步臭棋,原本,京城形势可谓一片大好,我们借助你在东南剿灭倭寇之威差点就压住夏言和严嵩一党了,皇上甚至都有意调子升和达甫回京出任六部侍郎了。你这一步臭棋走下去,皇上对我们顿时产生了反感,这会儿我们反倒被夏言和严嵩一党给压住了,这两个家伙,太厉害了。”

    杨聪闻言,不由点头道:“嗯,夏言和严嵩可谓一正一邪,一个正起来正的离谱,一个邪起来邪的吓人,这两个人组合在一起正好互为补充,要对付起来着实有点难。”

    这个时候,聂豹又忍不住开口道:“那你说怎么办呢,如果再这样下去,别说是调子升他们回京出任六部侍郎了,我们这些老家伙恐怕也撑不了多久就要被夏言和严嵩拉下马了。”

    现在的形势对于阳明一脉来说的确有点危急,因为张邦奇和聂豹等老一辈都快到点了,而徐阶和唐顺之等年轻一代却还没有成长起来,好不容易杨聪这个就要一飞冲天了,却不曾想这家伙一步臭棋把自己都坑进去了。

    嘉靖会怎么处理杨聪,这会儿还不知道呢。

    总之杨聪这次意外被召回京之后,阳明一脉可谓遭受了致命一击,如果处理的不好,他们很有可能被夏言和严嵩连根拔起。

    要知道夏言和严嵩可都是久经官场拼杀的老将了,这么大好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错过。

    杨聪闻言,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睿智的道:“我倒是想到了一招,或许能解决眼前的危机。”

    众人闻言,无不精神一振,杨聪这次虽然走了步臭棋,并不能代表他水平不行,相反,他其它时候水平还是蛮高的,至少,在座的人都没他那水平。

    这时候,这小子竟然还能想出好办法来,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杨聪看到大家期盼的目光,连忙解释道:“我这一招叫以退为进,或者叫驱虎吞狼,夏言和严嵩这对组合我们的确是斗不过,那么,我们就偃旗息鼓,让他们自己斗一斗,兴许他们会斗个两败俱伤也说不定,到那时,我们就有机会了。”

    以退为进?

    驱虎吞狼?

    这招数,听起来是蛮深奥的,但是,在场众人也不是不学无术之辈,很多人稍微想了一下便明白了,唯有陆炳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忍不住好奇道:“什么叫以退为进,夏言和严嵩真会自己斗起来吗?”

    杨聪闻言,直想翻白眼,这家伙要不是皇上的奶兄弟,撑死也就能当个锦衣卫百户,连当千户都难,因为锦衣卫里面也有很多精明之辈,他这个愣头青,也就一身武艺还勉强算可以,要比玩心计,他可比人家差远了。

    不过,正因为这家伙是皇上的奶兄弟,所以才显得相当的重要,万万怠慢不得。

    杨聪只能无奈的解释道:“所谓以退为进就是我们退一步,不跟夏言和严嵩去争了,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暂时失去目标。夏言失去目标还没什么,因为他已经是内阁首辅了,再往上也没什么可追求的了。严嵩就不一样了,人家还只是内阁大学士不是,什么事都得听夏言的,像他这样贪婪的人怎么可能甘心屈居人下。所以,只要我们一退,不跟他们争了,严嵩必定会与夏言去争那内阁首辅之位!”



第三卷 第一九三章 韬光养晦
    第二天,早朝,杨聪就那么突兀的出现在一众朝臣的目光中。

    他并没有如同以往一般到处跟相熟的人打招呼,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懑和不满,从排队进皇城,到午门前聚集,再到站好班列进皇宫,自始至终,他都微微低着头,一声不吭,貌似犯了什么错误一般。

    奏对的时候,他也只是默默的站在都察院的班列里,站在左都御史张岳的身后,一声不吭,就好像他不曾回来一般。

    他这么个名震朝野上下的大人物,大功臣,自然不会被一众朝臣忽视,不管走到哪里,他几乎都是朝臣们注视的焦点,哪怕是奏对的时候都有人不是偷偷瞄着他呢。

    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位总督大人怎么突然间就回京了呢,他为什么一副犯了错误的表情呢?

    早朝就这么结束了,一切仿佛如同往常一般,没有丝毫波澜,但是,大多朝臣心中都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杨聪就这么一声不吭的回来了,皇上竟然一点表示都没有,早朝的时候皇上也没有提到这位大功臣,而杨聪看上去也没有任何不满,表现的就好像他自己犯了错误一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杨聪又犯了什么错误呢?

    当然,也有人心里清楚。

    嘉靖就是最清楚的,但是,他不会说,也不想说。

    严嵩一党大多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想说,但却不敢说,因为嘉靖不准他们说。

    这会儿嘉靖对杨聪到底是什么看法,什么想法,没人清楚,谁又敢冒险去惹怒这个年轻冲动的皇上呢。

    那么,嘉靖到底想怎么样呢?

    这点,杨聪本人也很想知道,所以,早朝散去以后,他便缓缓走到御书房,求见嘉靖来了。

    嘉靖听闻杨聪求见,脸上表情顿时变得复杂无比。

    说实话,这会儿他还没想好怎么处置或者说安置杨聪呢,侵吞几十万两脏银,这种事情,如果是其他官员犯了,他绝对毫不犹豫的把人拖出去砍了,问题这事是杨聪干的,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假装亲切道:“清风,什么时候回来的啊?”

    杨聪恭敬的回道:“回皇上,微臣是昨天下午回京的,因为怕打搅皇上休息,所以没有进宫来觐见,还请皇上恕罪。”

    嘉靖貌似没话找话道:“哦,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对了,灵儿那丫头回来了吗?”

    杨聪依旧恭敬的道:“灵儿也随微臣一起回来了。”

    这时候,嘉靖的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温馨,他微微笑道:“好,让那丫头有空来宫里看看朕,这么久没见了,朕着实有点想她了。”

    杨聪依旧恭敬的道:“微臣明白。”

    话说到这里,两人貌似就没什么可聊的了,一阵沉默过后,嘉靖终于忍不住问道:“清风,你为什么一声不吭便拿着那些脏银去开荒去了呢?”

    杨聪知道,这个问题嘉靖迟早会问,答案他也早就想好了,他装出后悔的样子,略带羞愧道:“皇上,这次微臣着实太鲁莽了,看着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活的跟乞丐一样,微臣这心里急啊,这人一急就容易犯错误,当时微臣什么都没想,便将那些贪官的脏银拿去鼓励开荒去了,微臣糊涂,还请皇上责罚。”

    这话说的,责罚他好像就是不顾黎民百姓的死活了,嘉靖能下的去手吗?

    嘉靖原本也没打算把杨聪怎么样,不过,他也没想好要怎么安排杨聪,他想了想,干脆问道:“清风,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啊?”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朕都不知道怎么安排你了,你自己有什么打算,说出来听听吧。

    这点,杨聪也早就想好了,他假装有些心灰意冷道:“微臣自知罪不可恕,原本是没脸在这官场上待下去了,但是,微臣当初答应皇上的《格物致知之理》还未编撰好呢,就这么归隐山林,着实有点愧对皇上。所以,微臣想皇上随便安排个什么闲职,能让微臣带着人将《格物致知之理》编撰完便成。”

    著书立说!

    嘉靖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这可是流荒百世的功绩啊。

    一个朝代能为后世所提及的有什么,皇帝有多能干,大臣有多能干,又或者皇帝又多窝囊,大臣有多奸妄,这些只有无聊的人才会偶尔跟人说一说,只有传世巨著才会被人时常挂在嘴上。

    比如说《孙子兵法》,要没这本书,谁知道齐国什么玩意儿,大家也没兴趣知道齐国是什么玩意儿,正是因为《孙子兵法》这本书,大家才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有那么深刻的印象。

    又比如说《永乐大典》,要没这本巨著,又有多少人会去关注永乐大帝的丰功伟绩呢。

    这种事情,任何朝代的皇帝都不会等闲视之,嘉靖当然也不例外。

    他想了想,随即郑重道:“要不你先挂个礼部尚书之职兼任翰林院大学士吧,礼部的事你不用官,翰林院的事你也不用管,你只管专心编书便成。”

    这待遇已经相当不错了,礼部尚书可是文官中的翘楚,基本上只要进阶吏部尚书那就是半只脚踏进内阁了,翰林院大学士更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耀,没有比这头衔更能证明读书人的水平了。

    当然,这两个职位上都是有人的,杨聪只是挂了个头衔而已,并没有什么实权。

    这会儿杨聪也不想要实权,他就是想麻痹严嵩和夏言,让他们自己斗起来呢。

    他连忙拱手道:“多谢皇上恩典。”

    就这样,杨聪又回到了翰林院,不过,这次他不再是个待翰林院里熬资历,等待升官的状元郎,而是专门跑来著书立说的大学士。

    他貌似对编撰《格物致知之理》相当的感兴趣,进到翰林院,他什么事都没管,只管召集唐顺之、罗洪先、赵时春等人编书,一头扎进去之后,便没了任何声息,甚至早朝的时候他都很少出现了。
1...168169170171172...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