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袁应枢相信杨聪不会用这么幼稚的谎话来诓他,但是,他却想不通,为什么杨聪都没审问他便能定他的罪。

    他忍不住好奇道:“我什么都没招,你怎么给我定罪?”

    杨聪淡淡的道:“你不招别人就不会招吗?杨献可已经招了,你做的好事,他全招了。”

    袁应枢下意识摇头道:“不可能!”

    他对杨献可相当的了解,这家伙就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他都说过了,如果杨献可敢招供就想办法将其抄家灭族,杨献可还敢招那就是来鬼了。

    杨聪依旧淡淡的道:“招了就是招了,本官有必要诓你吗?本官问你,你到底收受了多少贿赂,脏银现在何处?”

    袁应枢哪里知道杨聪这家伙胆子大的早就把他在南宁的府邸给抄了,甚至连他养的乐户女子那里杨聪也抄了个底朝天,他下意识就认为,杨聪这是在诓他呢。

    这家伙,真有耐心啊,把他关了将近两个月才继续审讯!

    他好像全明白了,前面杨聪说什么过几天要派人将他押赴京城估计都是骗人的,如果他真的定罪了,杨聪是没必要用那么幼稚的谎言来诓他,但是,如果他还没定罪,那就有必要了,这些都是诓他招供的招数啊!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嘲讽道:“杨大人,你不觉得跟我玩这些招数太过幼稚了吗?”

    幼稚?

    什么幼稚?

    杨聪不解道:“本官跟你玩什么幼稚的招数了?”

    袁应枢继续嘲讽道:“你这些招数还不够幼稚吗?一会儿说过几天便要将我押赴京城受审,一会儿又问我到底贪了多少银子,你要是给我定罪了,能不知道我贪了多少银子吗?你以为玩这些我就会招供吗?”

    晕倒,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幼稚。

    这家伙看样子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杨聪稍微想了想,随即便招过一个锦衣卫附耳交待了几句,那锦衣卫道了声遵命便匆匆走出去了。

    不一会,那锦衣卫又捧着封圣旨跑回来,将圣旨小心的展开,举在袁应枢面前。

    袁应枢一看圣旨上的内容,脸色顿时变得苍白无比。

    他知道,这圣旨绝对是真的,因为上面列举的人名他都有印象,这些人都跟他买过官,杨聪既然能把这些查出来,那就证明,他买官卖官的事情已经完全暴露了。

    杨献可!

    对了,杨献可呢?

    他在圣旨上仔细搜寻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杨献可的名字!

    这个杨献可,果然是他!

    他正在那里咬牙切齿想着怎么报复杨献可呢,杨聪却是淡淡的问道:“怎么样,这下你相信了吧,本官总不可能为了诓你假造圣旨吧?”

    袁应枢闻言,眼光再次落到圣旨上。

    完了,全完了,就算押回京城之后有刑部和大理寺照应,这贪赃枉法之罪肯定是跑不掉了。

    他自己有多猖狂自己心里清楚,这次,能不能保住性命还不好说,这官场,他肯定是没法待了。

    他颓然叹息道:“你竟然已经给我定罪了,还有什么好审的,直接派人把我押赴京城不就完事了,难道你还想羞辱我一番不成,这,不是君子所为吧?”

    君子?

    你还好意思跟我说君子!

    杨聪心中冷笑一声,表面上却装作不忍道:“你我毕竟同朝为官,我也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正好你的供词还没录,我就给你行个方便,你随便报个数目吧,免得到时候因为金额太大而引的皇上暴怒,把你给砍了。”

    袁应枢闻言,心中顿时了然。

    杨聪这是不想跟他老丈人撕破脸呢,如果这次杨聪把他弄死了,那以后就没有缓转的余地了。

    还好,这小子还知道做事留一线。

    想到这里,他不由感动道:“那就多谢大人了,具体贪了多少,下官也记不清了,大致就是几千两吧,大人,你看合适吗?”

    几千两?

    亏你说的出口!

    你当别人白痴呢,七品以上的官员最少是几百两一个,几百个最少也是几十万两,你竟然说只收了几千两!

    这么荒唐的数字,说出来谁信?

    但是,杨聪却知道,严嵩一定会想办法让嘉靖这个白痴相信的!

    他缓缓点头道:“那行吧,供词上就写几千两吧,我能做到的也就这些了,剩下的你自己去想办法吧。”

    接下来就没什么要紧的了,杨聪又随意审问了一阵便将供词奉上,让袁应枢确认过后,又在上面签了字,画了押,这第一个就算是审完了。

    袁应枢还以为杨聪是害怕把他给整死了严嵩会跟其死磕呢,他哪里知道,杨聪压根就不害怕这些。

    杨聪怕个屁啊,反正都跟严嵩杠上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怕有用吗?

    他之所以让袁应枢把贪污的脏银说成几千两,只是不想把大部分脏银上缴而已。

    紧接着,杨聪又将抄过家的那几十个最重要的官员一个个提到公堂,重新审问了一遍。

    他都没提把这些人家抄了的事,只是假装好人,让这些人少报点贪污数额,以免被暴怒的皇上给砍了。

    这些人哪里知道杨聪心里打什么算盘,他们只当杨聪真是个大好人呢,他们一个个都按杨聪的意思,你报个几百两,我报个千把两,尽量往少里报。

    其实,他们都是贪得无厌之徒,贪的最少的也不下万两,要不杨聪也不会去抄他们的家不是。

    这些人贪腐的总额加起来,足有一百多万两,如果杨聪照实上缴朝廷,那嘉靖又该嘚瑟一阵了,一百多万两啊,差不多相当于大明一年税赋的三成了,那能干多少事情啊。

    但是,杨聪暗示了这些人一番之后,一百多万两就变成几万两了,连个零头都不够。

    这就是嘉靖恶心人的下场,反正他抄这些人家的事也没有上奏,就当没抄好了,他甚至还在这些人的供词里都附上了一句,他们都是主动上缴脏银的,搞得这些人一个个都感激涕零,大赞杨聪是好人。

    这些人的事都处理完了,杨聪还嫌不够过瘾,他又拿杨献可做了一番文章。

    袁应枢不是威胁说要抄杨献可的家,灭他的族嘛,那行啊,如你所愿!

    他直接在奏折里写道,杨献可果然如同袁应枢说的那样,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连带他的家人全部消失了,府邸也被抄了个底朝天,至于到底怎么回事,他查了很久都没查清楚,至今仍然是个悬案。

    这的确是个悬案,因为这事就是他自己干的,他已经把杨献可转移到东番鸡笼去了,至于府邸里面的财物,杨献可也早带走了,他只是去伪造了一下现场而已。

    要恶心就恶心个够,老子连严嵩一起恶心!

    不知道嘉靖看到杨献可一家的遭遇会不会对严嵩“刮目相看”呢?




第三卷 第一八三章 取之于民
    《论语.八佾篇》有云:“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西汉大儒董仲舒更是在《举贤良对策》中将此句释义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年头忠君思想浓厚,一般人特别是读书人还真不敢如同杨聪一样,蔑视皇权,恶心嘉靖。

    夏言是狂,但也没狂的没边,他内心里是有点看不起嘉靖,但那也是在才学方面,真正涉及到皇权的事,他还是不敢有丝毫逾越。

    严嵩是奸,但也没奸到不把嘉靖放在眼里,他虽然利用嘉靖,那也只是利用嘉靖的无知来为自己谋利,要说蔑视嘉靖所代表的皇权,他还没这个胆。

    杨聪就不一样了,他内心里还真不怎么惧怕嘉靖,皇帝怎么了,还不是个人,你敢恶心我,我就敢恶心你。

    他把袁应枢等贪官污吏重新审了一通之后,便安排人将这些家伙押赴京城了,至于上缴朝廷的脏银,就按他们“老实交待”的数目,总共加起来才几万两。

    他如果是个贪官污吏,这把就发大财了,因为这次从那数十个贪官和袁应枢家里抄出来的金银财宝足足价值两百多万两,去掉几万两,还有两百余万两!

    当然,他并没有打算贪掉这笔钱,两百余万两,对于其他人来说的确是一笔足以让人疯狂的巨额财富,但是,对于他来说还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他并不缺这笔钱。

    至于这笔钱怎么处置,他也早就想好了。

    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笔钱是这些贪官污吏在广西搜刮的民脂民膏,自然是要还给广西老百姓。

    不过,他所谓的还并不是把这两百余万两均分给几百万老百姓,因为这样没有意义,分到每每个人手里还不到一两呢,他们最多也就能吃一个月的饱饭,接下来还是得挨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准备用这笔钱帮助广西老百姓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

    这天上午巳时许,距离桂林府城足有百余里的龙脊山附近突然响起一阵密集的马蹄声,将近百余人骑着骏马自官道疾驰而来,很快便跑进了入山的通道,看他们的装扮,应该是上百广西狼兵和明军精锐护卫着几个高官。

    令人奇怪的是,龙脊山的老百姓并没有因为这些高官的到来蜂拥而聚,夹道欢迎,也没有跑过来看热闹,他们依旧在山上的梯田里忙着自己的活计,就仿佛没看到这群人一般。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里的老百姓早就看到这群人了,有很多老百姓貌似是在田里忙活,眼光却在偷偷的打量着这帮人呢,只是他们早被知县大人和族里的头人连番警告过了,这几天该干嘛干嘛,不管看到什么人都不准大惊小怪,更不准聚众围观,如若不然,逮着就是一顿板子!

    这打板子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要不然,这里的老百姓早安奈不住冲动,跑山路两侧围观了。

    他们虽然站在田里,这心思却一直在山路上,这一群人到底什么来头呢?

    知县在那几个高官面前貌似都跟孙子一般!

    这一行人来头可不小,领头的便是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兵部尚书,五省总督杨聪,另外还有新上任的广西提刑按察使黄光升和桂林知府张九德。

    杨聪之所以赶来这里,皆因为这里有梯田,很多很多的梯田。

    他苦思了很久,要改变广西贫穷落后的现状,唯有想办法增加这里的耕地面积,后世这里几千万人都能养活,为什么这会儿几百万人都养不活呢?

    粮食的产量只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耕地面积,因为这会儿广西的耕地太少了。

    这里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山地和丘陵占了八成以上,剩下还有一成左右的水路,平原和盆地面积还不到一成,要想增加耕地面积,唯有在山上想办法,开挖梯田,而龙脊山正是广西最为闻名的梯田所在地。

    这会儿并不是没有梯田,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广江西等地都有梯田,而且开挖历史还不短,但是,这会儿梯田并没有普及,至少杨聪就没看到过什么梯田,所以,他才亲自带人来到龙脊,实地考察一番。

    一行人抵达龙脊山附近便下了战马,杨聪在一座高山脚下匆匆交待了一番,随即便带着几个随行官员和一众锦衣卫狼兵精锐等往山上爬去。

    这家伙,这年头的山可不好爬,别说路了,踏脚的地方都没有,漫山遍野不是半人高的野草便是茂密的树林,想要爬上山顶,还得劈开杂草和灌木,开出一条路来。

    还好,随行而来的狼兵和锦衣卫等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开个路对他们来说倒是没什么难度,只是像杨聪这样的文弱书生气力明显不够,爬到山顶的时候,杨聪和张九德等人都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终于到了山顶了,杨聪迫不及待的抬眼一看,对面就是龙脊山梯田了,只见一条条梯田就如同玉带般环绕在山间,好不壮观。

    他看了一阵,这才喘息道:“明举,看出什么没?”

    明举是新任提刑按察使黄光升的字,这黄光升原本是广东提醒按察副使,在整个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那可是出了名的公正严明,才能出众。

    杨聪早在东南出任总督的时候就听说过他了,只是他的特长在于农田水利和刑法侦讯,而当时杨聪主要任务是剿灭海盗和倭寇,所以,杨聪虽然听说有此贤人,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位置拉拢一番。

    这次,正好,广西提刑按察使陈守愚引咎辞呈,空出了这么个正使的位置,杨聪立马便想到了这位贤人。

    黄光升闻言,连忙抬手道:“大人,您看,这龙脊山附近就有河流,取水比较方便,下官以为,这估计是这里能形成梯田的主要原因吧。当然,土质也很重要,看这禾苗的长势,这里的土质应该也是相当好的。”

    水源的确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水稻,水稻,之所以叫水稻自然不能缺水,如果没有水源,那肯定是没法种水稻的。

    他之所以不带着人直接上龙脊山看梯田,而是选了龙脊山附近一座最高的荒山就是想看看这龙脊梯田的成因,要是站在梯田中间看,估计怕是很难看出来的。

    这黄光升果然是农田水利方面的行家啊,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杨聪闻言,不由蹲下来抓了一把土,捏在手里仔细碾了碾。

    这座荒山土质其实也很不错,就是有点干燥,根本没什么水份,附近也没什么河流,种水稻肯定是不能成的。

    这找到了主因就好办了,他不由把土一洒,兴奋道:“好,我们就挖渠引水,把那边的水引到这边山脚下来,开几片梯田试试!”



第三卷 第一八四章 梯田
    这梯田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呢,说实话,这时候的人也没什么经验,因为造梯田实在是太麻烦了,一般官员甚至平原上的荒地都懒得组织人去开垦,又怎么会想着去造梯田呢。

    这年头劳力虽然可以免费征召,那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老百姓免费服劳役的时间一年也就半个月左右,过了这个时间,那也是要开工钱的。

    所以,一般地方官员都会选择一些时间短,见效比较快的业绩搞一搞,比如修路,挖水渠什么的,有的甚至就直接征召劳役给自己又或者亲友砌房子什么的,公器私用,变向贪污,以致很多地方要办正事的时候都找不到免费劳力了。

    这造梯田一看就是个费时费力的大工程,自然没人愿意去干。

    杨聪要不是手头正好拽着两百余万两脏银,估计也不会在梯田上做文章,这家伙,把个荒山开挖成梯田,想想费劲啊。

    这不,龙脊梯田附近四个寨子,三百余户人家,总共三百多个劳力召集过来之后,杨聪便有点头大了。
1...164165166167168...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