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赤军
行礼过后,他便转向裴该,问:裴公唤峤归来,不知何事?裴该也不回答,却以目示意郭璞,那意思——你来说吧。郭璞长长地吸了一口气,随即望着温峤,一字一顿地说道:君前方下堂,我自侧而入,遥遥望见,不禁嗒然——君之面上,已现死相,惜乎不自知也!
第二十二章、观星
裴该前世读史的时候,就深觉刘越石不如祖士稚远矣。一是政治才能,刘琨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不象祖逖,仅率千家北渡,就能把兖豫间一盘散沙的局面重新整合起来,挥师直入河南;二是军事才能,刘琨居形胜之地,又有拓跋鲜卑为外援,却多年不能真正威胁到平阳政权,最后还让石勒瞬间就给打垮了,何如祖逖,能跟已然占据并冀幽三州的石勒杀得难解难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刘琨虽负忠荩之名,其实行事跟王浚没太大区别——若非刘王相争,互相拆台,北方的局势还不至于彻底糜烂吧。
因而在裴该感觉,刘越石也就一温和版的索綝,或者多给鞠允俩胆后世祖刘并称,实在是太委屈了祖士稚啦。
况且自从穿越以来,北伐而摇动天下大势的前后,裴该就曾经通过多种渠道,提醒刘琨要警惕石勒,唯恐其重蹈故辙——他即便比不上祖逖,终究非索鞠等辈,还是值得挽救的,而且并州那位置多重要啊,若再落入石勒之手,局势将对己方大为不利。
谁想刘琨就偏偏被对王浚的仇恨给蒙住了眼,把他裴文约的话全当做耳旁风,结果还是凄凄惶惶,放弃并州,逃到蓟城去了
裴该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琨祸害了并州还不算完,他还会再祸害幽州一回,使得石勒继续坐大。
在原本的历史上,刘琨与段匹磾约为兄弟,共谋攻打冀州,但因为段末柸的阻挠未能成事。旋即段疾陆眷去世,引发段部内乱,刘琨之子刘群为段末柸所俘,命其写信劝说刘琨投降。段匹磾探知此事后,便将刘琨下狱,其部将图谋劫狱,反倒加速了刘琨的死亡
当然啦,这其中还有王敦插了一脚,也不知道基于何种理由——大概是妒嫉吧——王敦写信劝段匹磾除去刘琨。据说刘琨听说王敦派人过来,就对儿子刘遵说:处仲使来而不我告,是杀我也
最终段匹磾号称得天子(司马睿)旨,将刘琨父子叔侄五人一同缢杀了。刘琨之死,导致幽州人心大乱,其部半投段末柸,半归石勒,段匹磾因而势蹙,终为石勒所败。就此引发连锁反应,厌次也不能久守,邵续段文鸯先后被俘
裴该很想阻止这一场悲剧的发生,但可惜他小蝴蝶翅膀还扇不到那么远——此前连晋阳都影响不了,遑论蓟城?只是有些事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必须得再找机会提醒刘琨,千万别搅进段氏的内部纷争里去——听不听由他,我若不说,必为一生之憾啊!
此番温峤来谒,其实还没进长安城呢,便有来自洛阳的密报到送了裴该案前。裴该心说这是个好机会啊,我可以通过温峤提醒刘琨哪。
然而转念一想,这话又不好明说,不跟从前似的,可以假借自己熟悉和了解石勒之为人,笼而统之地奉劝刘琨当心那羯奴。理论上刘琨遇害,源于段氏内乱,而段疾陆眷若不死,段氏未必会内乱,那么——我怎么可能预知段疾陆眷将死呢?我能掐会算吗?
再一琢磨,这能掐会算么我身边不正好就有一个么?何不借郭璞之口,来警告温峤?至于郭景纯因此会怎么看待自己的特异功能,江湖骗子么,大家心照可也。
于是才演了这么一场戏,在接见温峤的时候,特意先让郭璞避出去,然后假装跟温峤前后脚,一出一进,远远一望,上堂来就对裴该说:适才出外之人是谁?我见他面有死相,恐怕寿不久矣!
裴该假装大惊,赶紧命胡焱去把温峤唤回来,让郭璞再仔细观瞧。郭景纯装模作样又相了相,说我看得没错——即对温太真说:君之面上,已现死相,惜乎不自知也!
温峤闻言,不禁吃惊,可是又不大信,就问郭璞:郭君善相么?裴该在旁边儿给郭璞背书,说:景纯非止文章魁首,且明阴阳术数,善能观风望气,我府中无人不知
这事儿倒是真的,郭璞既然会看相,自然不会在同僚间藏私,而且他自知出身寒微,也无寸功,希望靠着这门本事可以抬高身价,使同僚不至于轻视自己。若非十言九中——在裴该看来,七分是靠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含混的江湖骗子口儿,剩下三成,则连他都难察端倪——即便裴该再怎么重用,众人也肯定当他倖进小人,不会那么尊敬他,还称呼他为郭祭酒。
故此裴该这么一说,旁边儿胡焱等人莫不颔首,都说:此言是实,郭君实能断人休咎,温君慎勿当是戏言。
温峤这才怕了,赶紧拱手问郭璞:君是如何看得,我将死于何时何处?可有禳避之法么?
郭璞装模作样,把手拢在袖中,颤抖片刻——应该是在掐算——然后转过头来对裴该说:此前明公使臣观星望气,以察天下大势他这话一出口,胡焱等人皆惊,心说原来郭景纯还有这等本事,不仅仅能相人,还能观星啊怪不得裴公重用他,这简直是新莽国师刘歆一般的高人哪!
裴该雅不愿在部下面前表现得自己有多迷信,但没办法,为了说服温峤,让他去提醒刘琨,只能暂且自甘堕落了心中无奈而叹,表情因此更显凝重。
郭璞继续说下去:因见大星陨于东北,知一二年间,朝廷将损一重将——或应于辽西公(段疾陆眷)乎?今见温君面现死相,乃有所联系揣测,姑妄言之,若有不应,明公勿怪。
裴该赶紧说:卿可明言,我不怪罪。
于是郭璞就说了:辽西公年事已高,将不久于人世,则若辽西公殁,段部或将大乱转过头去问温峤:君熟辽西之事,若辽西公有不讳,世继为谁,可能安守基业啊?
温峤黯然道:辽西公诸子并皆夭折,今唯一幼子,尚未成年
郭璞说那就对了——辽西公叔父涉复辰尚在,诸弟匹磾文鸯叔军等并壮,且尚有末柸段牙等从弟,各典重兵。似此,焉有不乱之理?我料段匹磾末柸必相攻伐段匹磾段末柸不和睦,相隔万里,郭璞当然不清楚,估计整个长安城中,也就裴该知晓此事;但温峤对此自然是了解的,闻言乃不质疑,只是聆听不语。
大司空在蓟,若相助发兵,必有折损——或温君当殁于是役也。
其实温峤未必会死于段氏之乱,两段再怎么打生打死,逮着晋朝官吏还都是恭恭敬敬供起来的——所以段末柸擒得刘群亦不杀。而且在原本历史上,温太真当时正奉命前往建康,谒见晋元帝司马睿,就此逃过了一劫,同为刘琨姨甥的卢谌和内侄崔悦则逃奔段末柸去了,一个都没死。
然而历史改变了,未必还这么巧,温峤恰好出使在外,况且你要不先吓吓温太真,把他给唬住了,他未必会回去相劝刘越石啊。
且说温峤听了郭璞的预言,不禁茫然,愣了少顷,便问:辽西公果然将逝么?郭璞回答道:天象如此,或别有高人能够禳避,为辽西公改命,亦未可知。意思是:我所言乃是天意,信不信由你万一不准,那是别有缘由,跟我无关。
温峤又愣了一会儿,拱手问道:如郭君所言,我亦命不久矣未知可有禳避之法么?
郭璞轻轻摇头,却不回答。
这时候就该轮到裴该发话了,当即态度诚恳地对温峤说:太真,我不识观相望星,但以常理推论,辽西公年事既高,寿将不永,大有可能。则其殁,段部七成必乱,匹磾末柸必相征伐,也在情理之中
温峤颔首,表示赞同。
段部自家事,刘司空实不当涉足其中,而若相助段匹磾,战阵之上,难保万全,非独太真也——不杀胡而死,反死于乱,岂不可惜?太真若求自保,可即留长安,不必返归蓟城;若爱刘司空,还当归蓟谏阻为是。想来若刘司空不涉于乱,太真亦自可保安。
裴该担心温峤一害怕,那我不回蓟城去好了,所以先拿话头堵他——死的可不一定光你一个啊,你要敢留下来,那就是唯求自保,是为臣不忠,为甥不孝!这种污名你担得起么?!
其实不用裴该堵,温峤毕生事业都寄托在姨丈刘琨身上——他当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即便没了刘琨,他老先生仍能在东晋官至骠骑将军,青史留名——既然听郭璞预言段疾陆眷一两年内就会死,怎可能不赶紧跑回蓟城去提醒和规劝刘琨啊。
裴公所言有理,他们段家自己的事儿,打生打死,其实跟我等晋人无干,真若插足进去,必有损伤,那势必影响到恢复大业啊——石勒就在南面虎视眈眈,岂肯放过这个大好时机?刘琨最佳的选择,其实是两不相帮,自率晋军护守南境,以御石勒,等你们段家先打出个结果来再说。
关键温太真也有点儿先入为主,以为郭璞真是料算无虚,而裴该擅观天下大势——此前他就说石勒将会壮大,不但王浚,就连刘琨都扛不了多久,自己还曾经暗笑,结果不都应验了么?如今相隔万里,无论郭景纯,还是裴大司马,对于蓟城和辽西之事都洞若观火,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前者是真的能掐会算啊,后者是真的目光如炬啊。则二人之言,岂可不听?
因而温峤面容一肃,便朝裴该拱手:峤非圣贤,然亦不敢独善其身,自当急归,奉劝大司空警惕将来之事。还望裴公速命苏将军北伐,以攻曹嶷,则厌次邵将军无后顾之忧,乃可牵绊羯奴。否则若辽西有变,羯奴趁机北上,诚恐幽州也非国家所有也!
裴该连连点头,然后一指郭璞:还劳景纯大笔,这便行文命苏峻北伐青州。
温峤匆匆告辞而去,胡焱等人见他走了,便一起将目光投向郭璞,小心翼翼地问道:天象果然说东北将殒重臣,是应在辽西公身上么?郭璞望一眼裴该,裴该面色一沉,对众人道:适才景纯不敢放言,其实恐是应在刘越石身上!
众皆大惊,就听裴该又说:段疾陆眷不死还则罢了,彼若死,幽州必乱,刘越石将难保安,羯奴因此乃有望鲸吞东北——卿等且善作,毋稍懈怠,我等将来的大敌,必为羯奴无疑!
——————————
裴该使郭璞作文,下令给徐州刺史卞壸,命苏峻即刻率部北伐青州。
裴文约本是都督中外军事,理论上除各州郡守城之卒外,皆可调遣;而苏峻本身挂着辅威将军的头衔,所率外军,只是名义上受徐州刺史节制而已,则此令实可绕过卞望之,而直发苏子高。裴该之所以这么做,是表示对卞壸的尊重,也有东方之事,尽委卞君之意。
至于洛阳的朝旨,就没这么讲究了,直接送去了公来山上。
但当朝旨抵达之时,苏峻已然发兵东进了;等裴该的令旨到了开阳,卞壸也已得闻苏峻尽得城阳,屯兵密乡。卞望之一方面将裴该之令转递苏峻,同时还附上一份公文,说明徐方粮秣不足,以后料难供奉,允许苏峻在城阳郡内自行征收。
快马前至密乡的时候,苏峻已然离去——他到哪里去了呢?原来直行西南,在汶水西面的斟亭一带建造营垒,与曹军相隔仅二三十里,遥遥相峙。
苏峻最终还是不敢遽入东莱——怕被人抄了他的后路啊——于是遣人前去联络鞠彭,请其率兵来会,共破曹军。同时苏峻还送信去厌次,通报说我已北上,牵制住了曹嶷军队的主力,君等不趁此际渡河而南,更待何时啊?
鞠彭接到苏峻的来信,不禁疑惑,就问来人,说我请郑林先生带信给苏将军,他接到了吧?那么郑先生为什么不肯回来呢?送信人回复说,郑先生早就已经离开了密乡,启程东返——怎么他还没回东莱么?语气至诚,不似做伪。
因为苏峻之害郑林,军中亦隐秘此事,这个使者是真不知道
第二十三章、增兵减灶
鞠彭不见郑林归来,不禁担心,郑先生不会是在途中出什么事儿了吧?
现而今兵荒马乱的,各处盗匪纵横,我早就说路上不安全,要派兵护送,郑先生偏偏不听。郑先生说了,青州岂有不识我之人啊?此去在东莱境内,自可无忧,然后进入北海,乃是我乡梓所在,即便盗匪,也不敢妄以兵戈相向吧,何必遣兵护送?我本一处士也,如今只为平息干戈,保护百姓,这才肯为府尊一行,若以兵卒相护,反倒丧失了中立的立场
鞠彭心说郑先生也太托大了,不见得乡野愚民就都认得你啊,即便听说过你的名字,人要上来二话不说便即动手,又该怎么办哪?一面急遣人于路去探寻郑林的踪迹,一面请徐州来使带信回去,说我护守东莱,不可逾境出郡——还是苏将军你赶紧北上为好,我必扫榻相迎。
鞠彭不肯率兵来合,本在苏峻意料之中,但他接到回信后,仍然在心里把这位鞠太守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
好在厌次的邵续段文鸯并非鞠彭那路怯懦货,得信大喜。他们料算石勒既已退去,重整旗鼓,再伐厌次,怎么着也得准备个一俩月,咱们还有时间。于是邵续便遣其侄邵存与段文鸯合兵南渡,首先将曹嶷沿河岸布设的二十多所屯堡逐一击破。
消息报至广固,曹嶷大恐,急召诸将吏商议,大家伙儿都说,应当调回东线的兵马,固守广固及附近各县,做久守之势。曹嶷摇头道:不可。今苏峻对面做垒,是畏我兵盛,不敢向前,然我若撤垒而退,彼必趁虚直进,若再与段文鸯合兵一处,即广固恐亦难久守也!既然苏峻不动,我当亲率余兵,以御北军,将之逐过黄河。
于是下令给前线的部队,要他们与苏峻继续对峙,不许轻易出战——且待我摧破乐陵军,再挟得胜之势,一举而败苏峻。
于是营陵平寿之间的曹军便即深沟高垒,固守不出。他们不动,对面的苏峻也不动,然而曹军前出哨探,却见徐州方面的旗帜日益增多,众将都说:此或卞壸遣军来援苏峻,亦或苏峻于城阳郡内新募兵马可是照这个速度增加下去,倘若不停的话,估计最多一个月,对面就要比咱们人数还多啦!急报曹嶷,请求将军您赶紧击退乐陵兵,前来相助吧。
其实苏峻是用的增兵减灶的惑敌之计——卞壸手头本来就没多少兵,怎可能再来增援?况且他连苏峻的粮秣物资都几乎断了,想苏峻近万兵马,靠着在城阳郡内自行征派,尚可勉强维持,后方即便有兵也不会再派过去啊,派过去吃光苏峻的存粮么?
至于城阳郡内,苏峻确实下令征募新卒,但对于那些才刚扛上长矛的老百姓,或者从来有组织无纪律的坞堡壮丁,苏子高肯定是不放心的。他如今深受裴该的影响,相信一支军队光堆数量根本没用,百战精锐,一个可打十个未战之兵,经过训练的士卒,一个可打十个新募乃至裹胁之众。加上粮秣并不充足,他才不肯把那些新兵直接叫到前线来呢——你们先跟后面苦练三个月再说。
苏峻只是命士卒削木做旗,然后每天多竖上这么几十杆,以迷惑对面的敌军。等到听说邵存段文鸯南渡的消息,他又试探性地出击了几次,曹军只是严守营垒,坚不肯战。苏峻一瞧有门儿,此时不冒险,更待何时?!
于是留下主力守备营垒,他自己率领着一千兵马,连夜启程,数百里急行,直奔东莱而去。
过卢乡当利的时候,百姓听闻苏将军回来了,莫不箪食壶浆,于路跪接。话说苏峻当年还在东莱的时候,虽然也有一定威望,但父老尚不至于如此热诚相待;只是时移事易,过去的地方小土豪自命的县令,如今已是朝廷五品将军,那谁还敢不恭迎啊?况且若非苏峻北上,曹嶷还在猛攻东莱呢,则苏将军是我等救星也!
前抵掖县,鞠彭倒是不背承诺,主动捧着太守的印信出城来迎。苏峻下马与鞠彭见礼,拉着对方的手,态度极其亲热,而对于郑林去向不明,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关切和担忧。随即苏峻召集守城兵马,公开宣讲道:
曹嶷虽是本郡土著,却助纣为虐,党同王弥,肆虐乡里;且如今又朝秦暮楚,重附胡寇,为虎作伥,我故奉朝廷旨意(朝旨已经送到了他手中),大张天讨,以救本郡生民。
然而曹嶷仍据广固,其兵在营陵平寿之间,未逢大败,今若止助守东莱,仍为困守之势,岂可长久啊?近闻乐陵邵将军已遣大军南渡,我等若前,与之夹击,则曹军必败,广固必破!如此,于东莱一郡才是长治久安之计!
卿等父兄,多为曹贼所害,家宅田地,多为曹贼所坏,难道只会谨守门户,不想出而复仇么?若有胆量,便随我出征,则杀一曹兵,可为父兄复仇,杀一曹将,可为乡里报怨,若得曹嶷首级,非止东莱,青州百姓俱感恩德。
有胆量的,便跟我走;无胆之人,且回家向祖茔而哭去吧!
众兵闻言,尽皆踊跃,有七成多都表态愿意追随。鞠彭在旁边听见,不禁慌了,说我原本不是这个意思啊,只想你来接印守郡,没说要往外打啊。苏峻笑道:曹嶷不灭,东莱终不得安,即鞠君欲乐耕垄亩,岂可得乎?今印信我先接下,将兵去破曹嶷,鞠君素有恩信于民,请仍留城中,护守百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