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勒胡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赤军

    当然啦,即便如此,亦非万全之策,只是事机稍纵即逝,裴诜难以谋划得更加缜密了。他最后的希望,是即便事败,自己被杀,兄弟裴暅可以利用通传消息的功劳,在张杨屠刀下苟活性命

    计划执行得还算顺利,王府花园之中,后寝之外,张春杨次二人被司马保下令麴允张顗率兵拿下,党羽也皆束手就擒——他们亲眼得见司马保露面指斥,哪儿还敢跟着二贼一条道儿走到黑啊?只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能让裴诜麴允等人满意,张春杨次虽然被擒,司马保却下令暂时羁押,不肯即行处决

    本来按照裴诜的谋划,斩下二贼首级,送往长安,将此前种种恶行全都推到他们头上,再解放陇道之断,或许裴该会下令暂且退兵吧?然后既无张杨,他们兄弟跟麴允麴昌等人再反复劝说,说不定就能使得司马保甘心前往长安去谢罪呢?如此则一天乌云不就尽散了么?

    即便司马保不管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懒惰,不肯遽归长安,自己和杨韬等将已经算是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了,只要文武齐心,这兵谏嘛,咱们也可以实打实地真搞上一回呀。

    然而司马保不肯遽杀张杨,却使得裴诜的后着难以发动。他反复规劝司马保,说张春罪大恶极,传言他竟敢派遣刺客去想要谋害裴该——则若能取下二人首级,我愿赍之前往长安,劝说裴公退兵。唯有如此,秦州才可得安,大王一族得全。

    司马保软塌塌地斜倚在榻上,满脸的悲凄之色,只是说:孤以恩德相结,彼等不该如此他派张顗去审讯张春杨次——张顗是他家奴出身,晋为部曲督,深受司马保的信任;而且这家伙向来谨慎,深居简出,既不与张杨相接纳,也跟裴氏麴氏乃至杨韬等人没交情,算是局外人,故而得肩重任。

    通过张顗的审讯调查,完了向司马保禀报,司马保便召裴诜来问,说:张春杨次奏称,乃因令弟密告,说卿与杨韬等欲图劫驾,故此才来卫护,非有他意

    裴诜假装吃了一惊,急忙拱手:此必妄行攀污也,臣安敢与杨韬等合谋,欲不利于大王?且所谓臣弟密告云云恐是伪书,还望大王明查!

    司马保将那封书信递给裴诜,裴诜略略一看,便即笑道:果然是伪书也。字体虽与舍弟相似,其实笔迹不同。他说王府之内,肯定也有裴暅以往的公文上奏,可以拿来比对一下啊。

    比对之下,果然似是而实非——司马保幼承庭训,文采风流,自然一眼就能辨别得出来,这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的笔迹。

    ——事实上密书确实是裴暅所写,但裴暅打小就是个左撇子,被父兄训诫乃至责打了好久才给扭过来,至今仍能双手作书。只是虽为一人所写,用左手和用右手,肯定会有细微的差别——张春杨次这俩武夫自然瞧不出来。

    裴诜趁机就说了,这完全是张杨二人预先准备好,打算将来劫持大王之后,为自己寻找大义名分,开脱罪责的后手——彼既得书,何不先奏大王,而专断妄为?且依书中所写,臣与杨韬等密议兵变,是在七日晚间,何以张杨二人六日晚间便即勒兵前来?既来,不见杨韬,又何敢执械而直闯王府,入于寝殿之外?

    接着还把张春杨次供出的数名兵卒仆役密探捉来,由张顗押着,亲到裴府上去认人——当日是谁夤夜潜出裴府,跑杨府上去送信的哪?可惜众人所指,均不相同

    裴诜多鬼啊,他怎么可能在这种细节上掉链子?当日送信之人不但是化妆出行的,而且早就送往别处躲藏起来了




第五十四章、擦屁股
    张春杨次图谋不轨,就此证据确凿,板上定钉,然而司马保仍然不舍得斩杀二人。裴诜和麴允等反复劝说,司马保只道:此事尚且有疑,孤亦不信彼等竟敢谋逆或是误会?人头落地,难以再续,岂可不慎重从事啊?

    裴诜说若不杀张杨,那朝廷的兵马又该如何抵御?

    司马保道:孤已亲笔召陈安往御了。

    麴允道:陈安虽勇,兵马却少,且氐羌未必敢从之以逆王师

    司马保连连点头,说麹公所言有理——即命杨韬率五千兵马,往援陈安可也。然后摆摆手,说就这么定了,二位且退下吧,我实在疲乏得紧,还想再去睡个回笼觉

    确实不出麴允所料,陈安在陇城召聚氐羌,最终却只有苻突领来了四百多人,余皆不肯从命。终究这不是御外侮,而是打内战啊,且此前征伐卢水胡的时候,大家伙儿也都瞧见了朝廷兵马——主要是骐骥营的凉州大马——如何精良骁勇,那我们吃撑了啊,要跟你陈安去啃铁板?

    你陈安确实是勇,但据闻此番官军主将乃是武卫将军甄随,昔在美阳身先士卒,以寡破众,把竺恢都给活活地吓傻了即便他比你还略有不及,但手下兵多啊,你又怎可能有胜算?

    最终陈安只召集起来不到两千兵马,即自陇城南下,才走到半道儿,就听说略阳郡治临渭已失,只得后退到上邽东面约四十里的谷地之中,扼险立寨。

    部下问他:官军势大,且甄随素有勇名,我军毫无胜算,将军何必执意出兵啊?

    陈安答道:南阳王待我甚厚,若无大王,我早被张春杨次二贼所害矣!今闻大王已下张杨于狱,是有悔意,我又岂能不为之效死啊?顿了一顿,又说:前日郭将军(郭默)等来,皆云甄武卫骁勇,世无匹敌,我亦常叹不能与之较量。如今既得机会,岂肯放过?候官军来,我便独向甄将军挑战——若胜,官军或退;若死,死而无憾;若止败或为之所俘,我愿俯首而降,归于麾下。

    我没想真打,就希望能够跟甄随单挑一场,比个强弱高低。所以你们不必要担惊受怕,你们的性命是不至于丢掉的。

    驻军两日后,杨韬亦率部来援,可是却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官军出得临渭,继续西进

    ——————————

    甄随在猛攻而下临渭后,之所以不肯继续西进,按照他原本谋划的那样,直抵上邽城下——不足一百里地,一日半便能走到啊——原因其实很简单:粮秣不足。

    想当日甄随离开蒯城,直入略阳,马不停蹄,一口气便杀至临渭城下。

    这里已经离开了渭水河谷,一望皆为高原,且多山岭,渭水如剑中劈,两岸地势颇为险峻。从蒯城经略阳而至上邽,唯有渭北的这一条道路可走。山间自然也有一些小面积的平原,比方说陈安屯兵所在,也即后世的天水市麦积区,再如上邽城,也即后世的天水市区;而至于略阳城,则建构于山岭之侧,旁依河崖,控扼陇道,真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谓司马保断绝陇道,主要就是在略阳设卡屯兵,不放凉州的贡赋过去,在城前就都给截留了。

    司马保遣部将周庸率三千兵马守备略阳。甄随抵达城下,在观察了地势之后,也不禁暗中咂舌,心说这城还真不好打咧不可莽撞,急摧后军前来,架械攻城!

    裴该给甄随派了一队工程兵,把云梯砲车等大器械都拆卸了,将关键部件装入十数辆大车,跟随于后。若要攻城,只须临时伐木,砍削出几个不易运输的大件——比方说砲车的主杆——然后顿饭之间,即可组装完成。

    甄随心说我军再强,在如此坚城面前,倘若硬攻,也必损伤惨重,不如等把攻城器械架起来再说吧。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秦州兵作乱,自军后援的一支粮队也被劫夺的消息。甄随听报,先是一愣,随即竟然仰天大笑起来,顾左右道:曾听大都督说过一句话,倒不拽文,实在通俗,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指指自己的鼻子:这就是在说我呢吧?

    他知道这事儿很快便会闹大,于是不等裴该下令申斥,先把书记唤来,要他帮忙写信向大都督谢罪。甄随关照道:我怎么说,汝便怎么写,不必拽文,做什么修辞

    于是先用一大套空话来自我反省:我是军队主将,如今闹出这种事儿来,我难辞其咎,巴拉巴拉只能奋勇向前,以求将功折罪。然后话锋一转,开始撇清,说我本意是觉得秦州降卒不稳,带着他们没法打仗,所以请裴府君(裴开)去劝说胡崧,率部归往长安,候大都督发落。可是也不知道裴府君怎么说的,先是胡崧一个人就跑了,接着秦州军不加整训便即就道,乃至于捅出了篓子来

    当然啦,命令是我下的,我又是一军主将,肯定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我已经深自反省了巴拉巴拉还请大都督海量宽宏,瞧在我初次担任主将的份儿上,饶恕了我吧

    相比之下,裴开的政治敏感性就没有那么高了,一直等到朝中下了申斥的文书,他才想起来写奏请罪,比甄随足足落后了五天之久。

    而这个时候,攻打临渭城的一切准备工作皆已就绪。期间裴开和莫怀忠熊悌之等人也曾三番五次奉劝过甄随,说我军粮秣原本便不充足,如今后有乱兵,粮道不畅,势难持久,咱们不都已经杀到临渭城下,颇炫耀了一番武力么?不如就此退兵如何?

    然而甄随却还不肯善罢甘休,说我派人在周边抢了不少老百姓的粮食,使得军中存粮仍够七八日吃用,不妨试攻一下临渭看看,若不能克,再退不迟——否则那么多攻城器械不是白拉来,也白组装了?而若能攻克临渭,城中必有存粮啊,或许能够支撑着咱们进抵上邽去。

    于是先将砲车架起,朝着城墙上就是一通猛轰。只可惜道路狭窄,城前又没有大片平地,大部分砲车或者根基不稳,或者视野不良,所达成的效果就相当让人无语。猛轰大半日,也仅有二十多块石头侥幸落上城头而已,砸死砸伤守兵六七人。

    然而在甄随看来,守兵的士气倒是因此而受到了重挫——肯定是本身素质就不高,不耐恶战,从前又没见过这种场面——因为砲车一发,城上守军尽皆倒伏还则罢了,石落许久,也仍然不见他们抬起头来

    于是翌日平明,重整队列,下令砲车再朝城上猛轰数轮,同时就把两具云梯和一架撞车给推上去了——地方逼仄,实在排布不开太多攻具。劫火中营的士卒个个奋勇,或缘梯而上,或护守撞车冲门,守兵只是稍稍抵御了一番,便即四散而逃。

    可是随即在城门附近,官军却陷入了苦战——周庸亲率部曲百余人结阵悍斗,竟然支撑了足足两顿饭的时间,才被大半杀却,最后只有五六人被迫弃械而降。甄随在城下闻报,急得团团乱转,几次三番想要亲自上阵去搏杀,却被裴开莫怀忠熊悌之等人死死地给扯住了。裴开甚至警告他说:裴公有命,若甄将军强要上阵,便请交出符印来,由某执掌!

    眼瞧着城中火光腾起,估计是周庸自知难以守备,下令焚烧文书物资烧文书其实无所谓,但若烧了粮草,咱们进城后必将毫无所得,那还怎么继续挺进啊?甄随急得眼睛都红了,却偏偏舍不得交出主将的印信来,只能原地转磨,外加跺脚。

    直至正午时分,临渭城始被攻下,周庸死于乱军之中。甄随倒是挺敬重这位让自己着了半天急的秦州无名下将的,吩咐部下:勿伤其尸,好生安葬了吧。随即策马入城,才踏上主街,便得报府库存粮被烧大半,好不容易才抢下来一百多斛甄随闻言勃然大怒,当即一摆手:收回前命,将那周庸剉骨扬灰,以泄我心头之恨!

    还是裴开好说歹说,才只是砍下周庸的首级来以便报功而已,并没有真的践毁其尸。

    进入临渭城之后,甄随一方面计点粮草物资,一方面遣人西出哨探,很快就听说陈安率兵在谷地扎营,恃险而守。甄随喜道:常闻陈安骁勇,惜乎不能与之见阵——彼既敢来,我正好前往,与之斗战一场!

    裴开拿着粮秣统计朝甄随面前一扬:如今军中存粮,止够折返长安去的,难道甄将军打算效法乱兵,一路抢掠回去不成么?且裴公不许将军亲自上阵,又如何与那陈安较量啊?

    甄随无奈之下,只得在临渭城中歇息三日,整顿兵马,同时掘地三尺——可惜粒米都没能挖出来——然后被迫撇下一座空城,主动退兵了。

    官军退却三日后,陈安杨韬方始挥师进入临渭,但见城壁有多处被特意掘塌,估计没有一个冬天难以恢复——还得有足够的人手和物资才成——因而不敢入据,同样率兵折返上邽,去禀报司马保。

    司马保倒是挺高兴——官军退了就成啊,别的事儿以后再说,我先补觉去。可是外部压力一减轻,他更不愿意斩杀张春和杨次了,陈安一怒之下,复归陇城,还把杨曼王连也给扯了走。

    至于麴裴两家,干脆挂印辞官,结伴而奔凉州——反正如今没人监视,也没人可能挡道儿啦。裴暅问裴诜:阿兄因何不往长安去?裴诜道:我与南阳王,终究曾有君臣之份,若即背之而投长安,恐落骂名。不如暂往凉州,再自凉州东归,以依文约,始可逃此恶声耳。

    ——————————

    再说甄随率兵凯旋,裴该亲自出城相迎,大加犒赏。等到论过功以后,再板起脸来,问及秦州兵作乱之事——你在西面打得倒是挺高兴啊,留下一屁股屎还得我帮你擦!甄随表面上深自懊悔,连声谢罪,其实话里话外,把责任全都推给了裴开。

    最终裴该决定,为从征将校记功,唯甄随功过相抵,暂且不论;裴开则受到申斥,被记了一大过。

    裴开又羞又气,转过头来就向叔父裴嶷诉苦,说:小侄行事操切,合当受罚,然那甄随身为主将,岂无罪过?彼若肯担罪责,我便一肩挑之,也无怨言,孰料这蛮子偏偏诿过于我!那厮蛮横凶险,叔父不可不建言文约,深自警惕啊!

    裴嶷微微冷笑道:我亦知蛮子心险,深恨其为人想当初打美阳,我好不容易领次兵,结果风头全被那蛮子给抢了,完了他无一语以致歉,反倒得意洋洋,自矜其能——这人实在太讨厌啦!

    但随即话锋一转,告诫裴开说:卿切勿怨怼文约,愈是亲眷同族,愈当深自韬晦,日夕砥砺,但不骄躁,勤勉奉公,岂无飞黄腾达的一日?至于那蛮子,文约深爱其勇,故而细过不究;彼亦狡诡,不犯大过——唯此次之事,一时错失,故而必须诿过于卿。我意当寻机放之于外,如郭默等辈,则其必然跋扈,便可进言以挫折之了!

    只是如今尚无良机,卿且稍安——吾必有以报之也!

    裴开在长安城只停留了两日,便即折返任所槐里,去继续担负他始平内史的职责了——始平国内遭乱兵蹂躏,就算裴该不责罚,明年的生产力也难以恢复,考绩更不可能好,真是悔不当初。当然了,对于甄随的恶感,无形中又再增加三分。

    转瞬间一冬即过,迎来了建兴五年的正旦,百官入朝向天子贺岁,司马邺欢欣嘉勉。他说:去岁正旦,才定河南,裴卿入关,王师尚顿挫于万年,胡骑仍出没于冯翊,长安危如累卵,朕每恐追步先帝后尘。不想匆匆一岁,既败刘曜,复逐彭胡,社稷初定——此皆裴卿之功也!

    裴该很认可司马邺的说法——确实在原本的历史上,你就得跑平阳去过这个年!然而表面上却特意摆出谦逊姿态来,捧笏说道:此皆祖宗庇佑陛下积德,及将士用命之故,臣些微劳碌,安敢居功?

    贺仪既毕,他来到尚书台,尚书禀奏,各方将吏也都有贺表呈上,大将军是否览阅啊?裴该笑道:卿等自拟文勉励可也。唯刘司空与祖骠骑之奏,可送来我案上。祖逖的上奏,裴该是一定要亲阅的;至于刘琨,他想趁这个机会复书晋阳,请对方千万不要大意,须警惕石勒的进犯。

    可是才刚展开祖逖的贺表,裴该便不禁皱眉——祖逖的奏中说,洛阳城经过他亲自监督,已经基本修缮完成,希望朝廷可以定下还都之日。

    裴该心道:祖士稚你打胜仗的速度都还没修城的速度快这是着的什么急啊?!

    (第六卷矜功六郡良终)



第一章、闻喜裴氏
    河东郡闻喜县,位置是在郡治安邑的西北方向,濒临涑水。

    《水经有云: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即自县东北境发源,经董池陂,西南流过闻喜县东,又过安邑猗氏解县,最后注入蒲坂境内的张扬泽——也就是后世永济市伍姓湖,为山西境内最大的淡水湖。

    闻喜县古称桐乡,秦代改名为左邑县;据说汉武帝曾经北征匈奴至此,忽闻平定南越的捷报,欣喜若狂,才将县名改成了闻喜。

    自黄河北岸直到闻喜之间,地面沉陷,本为上古时代的一大湖区,后来湖水逐渐干涸,唯留涑水张扬泽等,形成了方圆数百里的肥土沃田,户口繁盛,农业发达。

    闻喜县三面环山,地势西北东南高,而中部低。东有中条山,南有美良川,北有北塬,且中部别有鸣条山突兀而起——据说就是舜崩之处,也是商汤败夏桀的古战场——其中河谷盆地占二成强,余六七成皆为丘陵塬地和山地,向来都是连接晋南北的交通要道。

    县城之东约五十里,即到中条山下,山麓生有一株巨大的柏树,无人知晓是哪年哪月栽种的,于今经历了几百几千个春秋寒暑。唯知围绕柏树,自周代始便有一大族聚居,即加柏以己氏,称之为裴柏——这是我家的吉祥物,他姓不得染指!
1...193194195196197...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