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当然,这个赋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收的,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收的,大体上富户交多一些,大宋还是讲究吃相的。但林林总总下来,“搜刮”得也不少了。宋朝税赋重,也就体现在皇帝内帑上,连皇城司的“工资”都看内帑的脸色,可想而知了。
但问题是,即便是这样,宋朝依旧财政赤字了。如果再来一次什么天灾**,得了,缓个三五年都未必能缓过来。这种情况下,皇城司的“俸禄”能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皇城司的“俸禄”自太祖以来就基本没涨过,可汴梁城的物价都不知道上涨多少了。
这种情况下,皇城司不亲自下场去捞钱,哪里还有什么好日子过
是以,这个摊主面对张正书的“诱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却还是有底线,有原则的:“小官人,莫要为难小的了,小的是真的不能说啊……”
&
第两百七十七章:密谋
因为太忙了,赵煦根本没时间看张正书的密信,自然不会知道张正书的主张。
而在汴州左近,却有人在暗中探查着宋朝的一切,看样子是要密谋着怎么攻宋。
“宋朝如今内忧外患,正是我大夏伐宋良机!”
在一处破落的民宅中,一个看模样像是西夏商贾的人,把一份谍报摔在桌子上,兴奋地说道。
“这几年来,宋朝西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侵夺了我大夏的天都山,占了我大夏的南牟会,筑起了石门城、好水河等城寨,居然还敢命名为‘平夏城’和‘灵平寨’,实乃狂妄至极!再加上堡寨、葭芦寨、神泉寨三寨成掎角之势,扼住了我大夏的咽喉。常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我大夏唱歌作乐地,如何能为宋人所占”另一个沉稳的,看似书生模样的中年人缓缓地说道,“今汴梁刚地龙翻身,宋人无暇西顾,陛下、太后欲亲征平夏城,夺回天都山,正是大好时机!若是再迟,恐时机稍纵即逝!待得冬日,山路上险滑,不利我大夏骑兵进攻……”
“只不过如今南朝的安抚司实在难以招惹,若是想要传递此消息,怕是不易……”
那个商贾模样的西夏人说道,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一看就是知道是阴险狡诈的人物。
“也亏得那些靺鞨人,不是他们提醒,我等也不会知晓还有挑起宋辽猜忌这一招……”又一个看似是员外一样的人物,其实还是党项人。说到底,党项人和汉人外貌上相差不大,除了有秃发的习俗以外,真的就没啥差别了。秃发可以说是党项人最为显著的特征了,只是也很容易隐藏,只要戴上假发就能在大宋境内走动了,只要不自己作死,还真的就没有被发现的嫌疑。
其实,更好的是派女子来做间谍,也就是这时候说的细作。因为党项女子和汉家女子几乎没有差别,只要打小就训练,冒充汉家女子那是妥妥的事。其实,在汴梁城中也有这样的细作,只不过皇城司都查不出来罢了。
当然,这种女间谍培养不易,也难以打入汉人内部,更别说刺探什么情报了。就算是西夏有心培养,但真正培养出来的,合格的女细作却不多。毕竟女性在刺探情报方面,有着天然的弱势——害怕,很少女子能撑得到最后。但是,一旦女细作培养起来了,那就是敌国的噩梦。因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通常是被忽略的。有了这个天然的屏障遮掩身份,再加上女性特有的细心,这种女间谍的破坏力要比一般的男间谍大多了。
“你是说那个完颜希尹”
书生模样的党项人站起身来,背负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好几步,才缓缓地说道:“他是个人物,女真有如此智囊,兴盛也不过是二三十年的事情。”这话并非是做了什么神棍,而是有迹可循的。草原上的部族,其亡也忽焉,其兴也勃焉。就好像契丹,其实崛起的时间也不过是短短数十年罢了。
这里就要说说草原上生存的规则了,那就是依附强者,弱小的部族依附强大的部族。哪怕是被强大的部族剥削也好,这些小部族也甘心情愿。所以,草原上的怪圈就是:突然就有一个部族兴盛起来了,因为其他部族都归附在他左右,人口猛地大增。而原本的草原霸主,因为失去了人口,而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是
第两百七十八章:怀璧其罪
这句话若是给宋人听见,那肯定会嗤之以鼻的,到底是谁先侵犯了谁难道不是你们西夏人一直在骚扰着宋朝吗
然而,这只是宋朝给的官方说辞,真相是宋朝一直在入侵西夏。好吧,这世间的战争就没有正义的,打来打去无非是因为利益二字。西夏和宋朝打,和辽国打,无非是想得到生存之地而已。但是自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之后,西夏就没有对外战争了,因为西夏国力不足,再跟宋辽打下去就是自取灭亡。
然而,西夏占据了黄河最肥沃的河套之地,却应了那一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因为这个,就足够宋朝倾尽全力去争夺了。因为一旦拥有了河套,宋朝不仅有了良田万倾,还能拥有了养马地,终于可以组建起不怎么费钱的骑兵了……这么大的诱惑,你叫宋朝如何能放弃
可以说,要宋朝放弃河套是不可能放弃的,就算打不下来也要努力打,才能维持得了颜面。不然每次对外战争都是输,这叫宋朝把脸往哪里搁万一有一天真的打下来了呢,你看天都山不是被拿下来了吗天都山拿下来了,河套还会远吗
因为河套之地,因为宋夏两国之间实在是太多恩怨情仇,已经成了世仇。除非有一国灭了,不然这段恩怨还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连年的战争,不仅是宋人,就算是西夏人也厌恶了。
如今这一场国运之战在即,应当也有想结束这一切的豪赌在里面。只是西夏人明白,想要灭亡宋朝他们没能力,而宋朝想要灭亡他们,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哪一国输了都好,也不会当即就灭亡。只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很难捱罢了,但怎么样都好,这一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了……
“哼,宋人都是蛇鼠一窝,不过是表面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之辈罢了!”
那个员外模样的党项人冷笑一声说道,“那些宋朝文人自诩是道德君子,其实背地里做的事,连我们党项人都不屑去做,果然是‘君子’!”
这些党项人听了,都不做声了。
“此事多论无益,还是多注意那些个安抚司罢。紧要关头,千万不可粗枝大叶,如若不然,我等将全军覆没!”
那个文人模样的党项人显然是这群人的头领,只要他一出声,所有人都沉默了,然后各自散开去做自己的事了。
“唉,竖子不足与谋啊……”
这个文人模样的党项人也是无奈,西夏太缺少人才了,就算是辅佐李元昊大败宋军的张元,也是因为屡试不第才一怒之下远走西夏的。张元是什么样的人才,这个文人模样的党项人很清楚,负气倜傥、有纵横才、以侠自任,曾作《咏雪》诗:“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其搅乱天下之意见乎情辞。
其实,张元也是很有学识的,但就是因为宋朝文人不喜欢他那种务实的,充满刀剑锐气的文章,才在殿试上黜落他。在宋仁宗时期,在进士科举殿试中设置有末尾淘汰制度,因此,即使进入了殿试,不算是稳中进士的。
但是有猫腻的是,张元连续几届都被末尾淘汰。没有背景的张元,文章又太过锋芒毕露,自然是淘汰的必然选择,这令一向自视才高的张元极为不满。蹉跎了十余年的张元终于心灰意冷,然后又和好友吴昊前往边关,薄游塞上,觇览山川风俗,慨然有
第两百七十九章:石灰
“小官人,你又要出城么”
门口那个香饮子摊主哭丧着脸说道,“就不能消停一会么,小的们很难做啊!”
这些天,张正书好像故意跟他们作对一样,每天都不安静地待着,不是去城外,就是在城里晃悠。皇城司的亲事官们都差点没跟着跑断腿,他们就没见过这么一个能跑,这么不安分的富二代,甚至比他们还能跑!
很多时候,只要张正书稍稍耐心一点,这些皇城司的亲事官就跟不上了。好不容易吊在后面跟上了,却看见张正书在前面好像闲庭信步一样,他们却在后面喘着粗气,这种对比,让这些皇城司不仅大吃一惊,还十分不解。什么时候这个看似瘦小的张小官人这么能跑了真的是不跑不知道,跑了才明白,他们这些疏于锻炼的亲事官,还真的赶不上张正书的速度!
皇城司亲事官换了几茬,却还是没有能赶得上张正书速度的。就算是勉强赶上了,也是累到不行,别说保护这个张小官人了,恐怕他们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有鉴于此,皇城司上下都怕了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张小官人,甚至被安排到了跟随张正书,都好像死了爹娘一样,一脸的晦气。
“你们也太弱了吧,连我都跟不上,这样还怎么做探子啊”
张正书有点鄙视这些皇城司亲事官了,真的是渣渣啊,以这个身体素质,就算再能打,陷入了持久战之后没体力怎么办不就是等死吗!
这个香饮子摊主白了张正书一眼,什么时候皇城司需要这么跟踪一个人
要知道,在汴梁城中皇城司遍布每一个角落。只要稍稍打个手势,自然会在下一阶段有人跟上。用这种分段盯梢的方式,既不容易被目标发现,也能避免给目标走脱了。不过,要说到耐力,这些皇城司亲事官还真的不怎么样。更别说和张正书这个每天都锻炼的来比了,那根本没什么可比性啊!
长跑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宋人疏于锻炼,别说长跑了,就算是短跑也没练过几回。乍一开始就来了个横穿大半个汴梁城,这怎么吃得消从景明坊到东水门,那确实是跨越了大半个汴梁城,更别说有时候张正书还会到桥市街巷口去,这又是汴梁城的另一端。
按照这时候的里程数算一算,怎么也有二十多里地了。二十多里地,换算成公里数,也就是十公里左右吧。这样的路程,要是用走的,这些皇城司亲事官觉得没啥,可要是一路小跑,还要减速加速变向,这就吃力了。
张正书也是锻炼了好几个月才有这样的耐力,这些皇城司亲事官疏于锻炼,能跟得上也算是身体素质很不错了。怎么说这些皇城司亲事官都是从禁军精锐中选拔出来的,总算是有点料子的。
“小官人,今个又要去哪啊”
这个摊主知道,如果给张正书损起来,能把你说哭。所以,他很明智地选择了转移话题。
“去东水门外,你也知道的,我的实验快要成功了……”
这个摊主一愣,他才想起来在东水门外不远处,这个张小官人好像又弄了一个作坊,而且让人把破碎的瓷器送了过去,每日都传出很奇怪的声音,也不知道里面在做什么。曾经有一个皇城司亲事官进去探查
第两百八十章:撞见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意外重重,关键是各项材料的比例不对,硬度强度都不行,达不到建造高强度建筑的要求。
张正书跑了那么多次水泥作坊,这个方法失败了之后,又试验了好多次,才总算是摸到了一点点门路。
据此,又过去了差不多大半个月。
幸好在时间最紧迫的关头,水泥终于成功了,原来石灰石、黏土、铁渣的比例,最好控制在80:17:3,这样弄出来的水泥是最坚固,凝固效率是最高,而且也是强度最高的。这种事,这个摊主又怎么会知道的,只道张正书是在做白日梦而已。
殊不知,有了水泥之后,黄河就不再是祸患了,也再不用怕异族马蹄踏过冰冻的黄河,直捣汴梁了。而且建造城池的速度,也会大大的节省,估计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建起一座雄伟的坚城。有了水泥这个神器,步步为营的汉人,能把城池建造到天涯海角——看看后世中国的基建就知道了,中国才是基建狂魔啊!
别看张正书只用了大半个月就鼓搞出了水泥,但是这也是他开挂的原因。
如果张正书没有学过化学知识,他就不知道制作水泥的材料,也不会知道水泥是要煅烧后再研磨的。要是换了个人,恐怕再过得数百年,才会有人“偶然”发明了水泥。张正书开了挂,让水泥提前了数百年问世,说是改变世界的神器也毫不为过!
“小官人,我觉得你是一个有才之人,何必把经历放在这等‘奇技淫巧’之上若是你把全力温书,怕是考个进士也易如反掌罢!官家是很看好你的,若不然也不会让皇城司盯着你了,你还是多些看看圣贤书,不要再鼓搞这些不三不四的物事了……”
张正书轻轻一笑,也不去跟这个摊主辩论。正所谓时间会证明一切,跟这个目光短浅的皇城司亲事官说得再明白,他也不会了解一个伟大发明对文明进程所起到的作用的。别说他了,朝中诸公不聪明吗可他们为何就是盯着那几个位置不放,非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呢说白了,不仅是为了面子,也为了名声,更为了钱财。所以,他们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奇技淫巧”的作用。
朝堂上下,民间乡里,对与所谓的“奇技淫巧”是不宣传,不推广,不提倡的状态,反正就是沉默,也没有人会说:啊,你懂发明啊,好厉害!更不会有人因为你的发明,而把钱送到你面前。
正因为是这样,到了宋朝,汉人引以为傲的科技开始停滞了,虽然迹象不明显,但最直观的就是西夏、辽国,甚至高丽的铁器都比大宋厉害了,即便大宋的产铁量一年高达十几万吨,却多是生铁,根本不堪大用。
“好了,不与你说闲话了,我有要事要做……”
张正书说罢,又开始小跑起来,一路玩东水门而去。
“嗐,这个小官人,咋就这般死心眼呢”
这个摊主有点恨铁不成钢,“做个进士多威风啊,就不明白他为何不读书……”
这时候,又有两个穿着打扮是平头百姓模样的,远远吊在后面,好在张正书并没有甩开他们的意思,不然这两个人不用一刻钟就跟丢了。张正书这段时间不再把来财带出来,是因为他知道汴梁城中并不是没有危险的,他有皇城司保护而已,来财可没有。万一有人要袭击他,让来财遭了池鱼之殃,那就不好了。
张正书每日的长跑,引来了无数路人的围观。
“看,那不是张家的小官人么”
第两百八十一章:细节
“宗翰,我感觉我们的身份好像被人识穿了……”骑着马的那个少年,突然低声用女真话说了一句。
那个年纪不大的车夫一愣,然后也低声用女真话说道:“希尹,你是不是太过紧张了,我们的装扮完全是宋人模样,没有任何破绽,谁能看得穿我们的身份”
“我有种感觉,就好像被山林里的猛虎盯上了一样。”那个骑着马的少年沉默了一会,然后才肯定地说道。“是刚刚那个莽撞的人,他很疑惑地看了我们好几眼,临走的时候好似若有所思的样子,想来是对我们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希尹,你多虑了!”那个车夫扬起手中马鞭,接着打出的鞭响声,掩盖住自己的口音:“刚刚那人不过是个冒失鬼罢了,又岂能猜测出我们的身份再说了,我们现在是商贾,商贾啊!就算被宋人知晓了又如何,我们又没做其他事情,更没有刺探情报……”
“不,宗翰大兄,我们还是离开汴梁城罢,我始终觉得太危险了……”骑着马的少年以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要不隔一段时日再来,或许就能避开这危险了……”
“可这些物事须尽快售出去,换取族人过冬物资,如若不然,待得寒冬来临,那今年要冻死不少族人的!”
这个车夫急了,大声争辩道。
“汉人有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此地不宜久留,速速撤离!”
说罢,这少年也不管这车夫,拨转马头,一夹马腹,就往另一条道路走去。这车夫认得,那是通往另一个城门的道路。
“这希尹也太过多疑了!”车夫抱怨了一句,不得已跟了上去,“也罢,让其他人来售卖罢,我与希尹如若真个暴露了,那确实是不妥……”原本他们在刺杀使团案发后,已经离开汴梁城了。但觉得过得这么久,应该已经避过了风头。没想到刚刚一进城,已经被人盯上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