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而自打明白了天子赵煦对于此物的经济价值不太理解后,王洋就决定自己来做,但是,由于工匠太少,钟表这玩意如果想要成为商品,那就需要大量的熟练工匠,所以这也是王洋成立技工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现如今,为了贿赂那些陕西北路的官员,王大官人,也不得不忍痛从制作成功的自鸣钟样品里边挑出了三件颇有特色的。
没办法,这个时候,就是这样,有求于人,总得给别人点好处,王洋虽然很不愿意这么干,却不得不这么干。
王洋在里边若有所思的溜达,凌纵则与王精二人都站在房门口,时不时好奇地往里边张望不已。
你们俩瞎瞅瞅什么呢?王洋无可奈何地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喝道。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莫非是担心那位闻知府不乐意?王精很是精明的眨巴眨巴眼,朝着王洋问道。
嗯,是有点,虽然依靠着那些百姓的口口相传,的确也能够吸引一些百姓迁徙,可是那样实在是太慢了,本官想要发展陕西北路,就需要大量的人口。
未来想要训练精悍的乡勇戍边守疆,同样也需要大量的人口,而都快两个月了,这才迁徙来千多户不足万人。而时间,是陕西北路最缺乏的。
王洋站到了房间门口,呼吸着那清新的空气,悠悠地说道。
苏学士已经快要离开陕西路了,等换了刘挚那位旧党魁首到了陕西路主持政务,你觉得那个跟赵挺之与朱光庭都交好的老家伙,还会给本官空子可钻吗?
听到了这,凌纵不由得认同地点了点头。小的也觉得不太可能,说不定,那老家伙会想方设法的阻挠咱们,陕西北路发展得越慢,那老家伙才会越开心。
刘挚此人,虽然声评不错,可是他既然是旧党魁首,两个旧党大佬都折在了我的手上,如果他来到了陕西路,若不做些什么,连我自己都不信。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得不亲自出面的原因,毕竟,如果由当地的官府出面,就算是他们不出面,但至少也不要出头阻拦我们陕西北路的迁徙宣传工作队,那么王某至少有把握,在三个月之内,至少从陕西路诸州县迁徙至少三十万人到咱们陕西北路。
重要的是,这势头一起,必然会影响到陕西路周边诸路州县,人嘛,本就是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只要能够迁徙这些百姓成功,那么日后,咱们想要再迁徙百姓,有了之前的成功的经验和那些迁徙过来的百姓的证明,那么很多工作都会好做很多
就在王关跟二位心腹护卫吹牛扯蛋,以排解心中烦忧的当口,就看到院门被推开,然后万彬笑眯眯地快步入内。
万兄笑得这么开心,莫非是事情成了?王洋看到万彬那副模样,不禁大步迎上了前来问道。
幸不辱命,东西,那位闻知府已经收入了,万某跟他也已经通了气,许多大人您不放心说的话,小弟都向那闻知府陈述了厉害。
不得不说,巫山贤弟你这招还真是好用,真是捏着了这老家伙的痛脚了,知道他喜好这些东西,而且他那儿子不愿意读书,反倒对经商有兴趣。
听闻万某有意带他入行,让他那儿子做这美人自鸣钟的生意,保证在陕西北路,只会有他们一家总经销之后,就再没说什么困难
只是,他的意思是,不希望让延安府的官差出面,要我们自己去想办法。
王洋眯起了眼,砸了砸嘴道。那老家伙,到了这个时候,都还这么畏首畏尾的,果然是难成大气之辈,不过这倒也无妨。
看来只有再辛苦你这位万老板一趟了,等到了明天,你再去找一找另外几位王洋压低了声音,在万彬的耳边小声地嘀咕道。
万彬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成,这事就交给万某吧,毕竟很多时间,你这位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的确不方便出面。
那可就多谢兄台了
可别说这样的话,若非是贤弟你,为兄还真险些放跑了一桩天大的生意啊万某别的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还是清楚的,跟着老弟你混,哥哥我这辈子,不想赚大钱都难啊,哈哈哈
万彬这话是出自真心,之前的棉制品,还有后来的银行,已经让万彬忙得脚不沾地了,可是王洋在开办了技工学校的时候,又告诉他,还有一桩大生意。
万彬那个时候却已经有些飘飘然了,甚至觉得,万氏能够掌握到这两项巨大的财源,又何必再去搞。
可问题是,一开始想要推辞的万彬被王洋拉到参观了那一屋子的自鸣钟之后,差点就要疯掉了。
那些精巧而又奢华的玩意,成本,连同工价,怕是不到五贯钱,可是,就算是他这样的老司机,对于那些东西的估价,至少一座自鸣钟,拿个几百甚至上千贯来买,都觉得值当。
既大气,又奢华,而且还能自走自鸣,副格极佳,这玩意,绝对是每一位大富之家用来装逼的利器和优秀的奢侈品。
所以,万彬甚至给王洋一个建议,这玩意不能往小了造,哪怕是技术再改良,也千万不要造小了。
就是需要这样巨大,奢华,高大,庄重,这才能够显出这种自鸣钟的牛逼之处。
第1030章 元祐机械自鸣钟的优秀前景(第一更)
第1030章
原本,王洋觉得把这玩意当成新奇而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来售卖,卖上几十上百贯,应该不成问题。
可是等那万彬这么一叽叽歪歪之后,王洋终于醒过了水来,这哪是当成实用家具来售卖,这特么完全是当成了奢侈品来卖好伐?
但是,通过万彬唾沫星子横飞,手舞足蹈的一番叫嚣,他倒也明白了过来,对啊,物以稀为贵,华夏民族的审美观向来以大,以高贵华丽为美。
那么这玩意只要做得越高大上,越高贵华美,相信就会有无数需要高逼格的东西来提高自家逼格的富商士绅出手。
经过了万彬这么一解释,王洋也终于省过了神来,对啊,他记得自己去逛那些什么万达广场之类的地方的时候,偶尔也会看到这样的大钟,售价那是没个几千上万根本拿不下来,这还是普通一些的。
更好的那种,雕龙画凤的就更加牛逼了,记得自己在博物馆的时候还曾经看到那种西蛮子造的那种自鸣钟,也真是怎么奢华怎么来,逼格的确很高大上。
王洋干脆就转变了思路,没错,咱们既然想要以这个赚钱为目的,就没必要把这玩意的逼格弄得太过低端了。
想要让这自鸣钟在未来走入千家万户,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如今最紧要的是先利用这玩意赚钱,赚大钱,等到了赚到了足够的财物,再来培养精细化的优秀匠人。
毕竟等那些工匠们先做大型自鸣钟三年五载之后,有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再来研发小型钟表,那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既然想明白了,王大官人也扭转了自己的思路,设计的思路不再是如何进行零件的小型化,这一课题先靠后。
现如今的课题就是怎么才能够把这些大型自鸣钟设计得既奢华又美丽又高贵。凭着王大官人那颗来自二十一世纪,见过了无数种美学模式的优秀人材,做起设计来自然也是手到擒来的事。
之前提供给沈括的那些图样,只是王大官人从自己的设计图纸里边拿出来的几张,当他把自己所设计的二十来张图纸全拿出来之后,万彬真的快要疯掉了。
有宝瓶状水壶状雕塑状房屋状马车式样鸟笼状,设计造型各异,但又都有着极高的审美风格的钟表设计图纸。
万彬幸福得快要疯掉了,有了这些优秀的设计图样,然后再进行着一些艺术上的改良和变化,那么至少可以有成百上千种变化。
而且,万彬直接就从机械工坊那边抽调来了一批工匠,加入到了钟表的制作当中,大部份的工匠的任务就是磨制和打造零件。
每个人所负责的零件都不同,而最后由三位老司傅负责组装,如此一来,这样的非正常流水化作业极大的减少了此物在短期之内被人仿制成功的可能性。
当然,大宋的能功巧匠无数,相信,最多也就是两三年的功夫,仿制品就会流出市场,不过,两三年的功夫,已然足够让万红钟表集团赚到了第一桶金。
得到了万彬肯定的答复之后,第二天,王大官人再一次前往延安府官衙拜访了闻远这位延安府知府,双方又进行了一场友好而又充满着轻松气氛的交流。
而这一次,王洋当然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要求,闻远这位老司机当着自己下属的面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对于王洋提出来的要求,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但是,不会反对陕西北路的官方人员在这里征召那些愿意迁徙的百姓们。
得到了这个明确的承诺,还有一干延安府属官的认可,敲定了这件事关陕西北路人口迁徙的大事,王大官人这才笑眯眯地与那位被他差点吹捧上天的闻知府道别,离开了这延安府官衙。
别人都说这王洋王经略难以相处,脾气暴燥,如今看来,果然都是传闻罢了,这样年轻而又风趣,而且还知情识趣的年轻才俊,实在是太少了
亲自将王洋一行送到了官衙外之后,闻远这才停下了脚步,很是殷切地道别挥手,直到王洋一行远离之后,闻远这才朝着身边的王主薄感慨地道。
大人言之有理,下官也觉得这位王经略实在是个妙人,会做事又能做事,难怪年纪轻轻,就能够位至从二品。王主薄也是一脸的认同之色。
另外一边,延安府通判笑眯眯地朝着闻远道。下官还要恭喜大人,那位王经略或许也没有想到,他可是替大人您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呀,这两年来,咱们延安府一带的衣食无着的贫苦百姓可真是不少。
留在当地,几成祸害,如今,他们陕西北路愿意尽数接纳,咱们延安府也总算是能够安稳一段时日了。
闻远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胡通判言之有理,此事,就交给你去办,负责跟陕西经略府的人交接,务必要把政策宣传到位了,好让延安府那些穷鬼们知晓,本府为了他们,可是煞费苦心了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会把此事办妥当了,定然不教大人失望。
三天之后,接到了消息的洪州通判董群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一只由两名书吏,两名捕头以及二十名差役组成的精干队伍开进了延安府。
在延安府官员的默认下,与当地的差役们展开了合作,开始进行着迁徙百姓的宣传工作。
王洋足足花了近两个月的功夫,这才把陕西路的诸州县都跑了个遍。而这一趟下来,所取得的成绩自然也是极为惊人的。
虽然偶尔也会碰壁,但是终于还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这两个月内,陆陆续续有两万八千户近十五万人迁徙往陕西北路诸州之地。
而且还有无数的贫苦百姓们正在朝着陕西北路迁徙,而王洋也终于在这个时候,抵达了最后一站,长安府。
在这里,见到了正在收拾行囊,准备启程前往东京汴梁的老司机苏东坡。
怎么样,迁徙工作做得如何?苏东坡看着足足廋了一圈的王洋,不禁有些唏嘘。你小子做起事情来也太拚命了吧,看看你,这出来不到两个月,整个人都又黑又廋的。
小侄这也是没办法,在外奔波劳碌,不黑不廋才怪,不过,事情倒是做得差不多了,前些日子刚刚收到陕西北路诸州的禀报,已经迁徙定居的快接近三万户了,另外还有大批的百姓正在前往陕西北路诸州的路上
第1031章 欲让陕西北路稳固需要做些什么(第二更)
第1031章
如今,差役实在是不够用了,小侄还特地从厢军之中抽调了五千人马,数百辆车专门充当护送队来着。王洋长叹了一口气道,这对于他而言,绝对是幸福的烦恼。
听到你这么说,那老夫可就放心多了,等老夫从这里回到东京汴梁,再等那刘挚来到此地,怕是还得差不多两个月的光景,这点时间,也该够你折腾的了。说到了这里,苏东坡不禁笑道。
在那之后,就只能靠你自个了,老夫远在东京汴梁,对这陕西路,可就是没什么话语权喽
伯父您已经帮了小侄太多的忙了,此番回东京汴梁,也该好好的休生养息一番,可惜小侄不能与您同行,不然王洋砸了砸嘴,眼中满满的尽是灼热的斗志。
若是能够与伯父您一同在朝**进同退,相信一定很有趣。
苏东坡砸了砸嘴,一想到真要是自己与王洋这货同在朝中,唔,似乎还真跟这家伙说的似的,那么朝堂一定会非常的热闹。
你倒是想得美,可惜,想得太美喽,你呀,最少还得这个数苏东坡翘起了五根手指头,不过想了想之后,又收回了两根手指头。
三年?王洋微微一愣,虽然苏东坡这位老司机平时有些不靠谱,但是谈论正事的时候,还是很靠谱的,他既然敢说三年,那么,相信时间出入应该不会太大。
这让王洋不禁下意识地摸着下巴仔细盘算起来。若只是三年的话,那小侄可真得抓紧时间了。
怎么,你又想要抓紧时间干嘛,难道你还想这三年之内又要鼓捣点什么妖蛾子出来不成?
哪能啊,小侄哪里是那种人。王洋笑得很是诚实,就好像是一位憨厚实在的老农。
苏东坡也笑了,只是笑得份外的轻蔑。你就是那种人,别以为老夫好忽悠。
小侄可一直都把您老人家视为学习的偶像,怎么可能忽悠您?只不过嘛,小侄既然主持那陕西北路,地处夏辽交界,想要让陕西北路能够稳固,总得做些什么才是
这话到是在理,如今,辽国在这河东路屯以重兵,而西夏的疆土,已经被我大宋和北辽瓜分了过半。仅剩下兴庆府一带以及河套西侧,以那些党项人的性子,定然不肯就此罢休。苏东坡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而北辽嘛,呵呵,那位北辽天子吟诗作对,走马游猎是把好手,可若论起治国安民,怕是连一州县主政之官都不如。
若不是辽国本钱雄厚,疆域广阔,焉能支持到今天
听着王洋在跟前的解释和想法,苏东坡也渐渐明白了王洋的心思,是啊,大宋这些年来,在陕西路一带,每年的军费投入,都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目。
因为这里常年会与西夏发生战争,每当战事一起,几十万上百万贯的军费,就特么的跟打了水漂似的,扔下去就没了。
近百年来,每年在陕西路,因为战事而追加的军费,都接近百万之数。亦让整个陕西北路地区烽火连天,百业凋零,百姓们流离失所。
特别是在与西夏交界的诸州之地,百里荒无人烟更是很正常的事。而直到大宋夺取了盐宥洪三州之地,将战线置前,这才稍稍好过一些。
而今,陕西北路组建完毕,亦导致了大量逃散往陕西路中南部地区的百姓们开始回流。
可问题是,大多数流散的百姓,他们的土地,要么荒芜,要么就是被人侵占。幸好,王洋来了,一招银行农业贷款迁徙百姓,总算是解决了陕西路北部诸州的大难题。
而今,不少背井离乡,散落到了陕西路中南部地区的百姓们,也在陕西北路的策略大力宣传之下,开始兴起了回流民潮,只不过他们不是回归家乡,而是朝着陕西北路而去。
毕竟,连续数年来的大宋胜绩,不仅仅轰动了大宋全境,天下诸国,同样也给那些底层的百姓们带来了信心与希望。
猜你喜欢